国内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作者:谭登峰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5期
[摘要]对国内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

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大学
生综合素质为文献主题词,检索了1987 年至2017 年最近30 年的文献作为基础研究,利用知
网里自带的分析系统进行相关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近5 年一直保持较高的研究热点,华中地
区高校、“211”“985”院校及师范性院校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的活跃地区,河北师范大学
发文量居首位。

当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研究热点相关词为就业、
对策、问题、素质教育等领域。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3-0038-0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采用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法,由测评者对学生
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实践创新能力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进行测量并作出价值
判断的过程[1]。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各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也有了新的认识[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背景下,许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素质的培养。

因此,对国内大学生综
合素质相关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梳理尤为必要。

笔者以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主题词,对国内大学
生综合素质相关研究进行了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一、分析方法数据来源于知网。

笔者选择以下条件进行检索:主题词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时间分别跨度为1987~2016 年这30 年和2006~2016年这10年,用CiteSpac软件统计,分别检索到了19310条和17046 条记录,其2006~2016 年这10 年检索到的记录占1987~2016 年这30 年检索到记录的88.3%。

二、国内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
(一)文献关注度
将1987—2017 年9月每年的发文中篇名包含“大学生综合素质”这个主题词的文献发文
量趋势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 可知,在1995 年以前,每一年的发文量均比较少,在1995—2005 年期间缓慢增长,在2005—2012 年期间急速增长,在2012年达到了最高值,2012—2015 年保持较平的发
文量。

图1 1987年—2017年9月论文发表年度趋势图
(二)地区及研究机构分析
对1987 年至今(2017 年9 月)这30 年间,国内大学生综合素质相关研究的研究机构发
文量进行分析可知,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方面发文量排名前20 名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师范性
院校,所占比例为9/20。

“211”“985”院校居多,所占比例为9/20,20个研究机构均属省
级重点学校。

主要分布于华中(8/20)和华东(5/20)地区,而华南地区比较少,仅有广西一
所大学入围。

总而言之,国内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发文量较多的研究机构主要是集中于
“211”“985”院校,研究机构主要分布于华中地区,东北和华南地区有上升趋势。

(三)学科及研究层次分布
将篇名包含“大学生综合素质”这个主题词的文章所属学科、研究层次及文章支持基金分
布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图2、图3、图4 所示。

可知,文章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学科,其次
是体育学和职业教育。

研究层次分布主要集中于基础研究(社科),其次是行业指导(社科)。

图4 为文章支持基金分布前10 的基金分布图,由图4 可知,主题词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
文章所获基金支持主要来自于各省(自治区)省级或国家级基金支持,显示了国家至各地区均
比较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研究。

由共被引用前10 的重要研究成果表可知,共被引频次排名前10 的文献,有2 篇文献与
就业有关,其中文献[3]共被引频次高达768 次,远远超过了排名2 文献的共被引频次490 次,超出率176%。

文献[3]阐明了“就业能力”的概念,其指出“就业能力”概念是根据大
学生就业竞争市场提出来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
能力的集合,是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
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3]。

文献[4]指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
源市场以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
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它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学生本人、学校
和社会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地加以关注、教育和引导[4]。

其他文献主要阐述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时俱进,创新大学
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五)国内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热点
用Cite Spac 软件将与主题词同现较多的相关词进行处理如图5 所示。

将2017 年最新研究文章中被下载较多的文章如表2所示。

由图及表可知,国内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相对集中,主要聚集于创新、创新能力、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以及就业能力的提升。

同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等热点也进行了研究。

三、结论
1.国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主要始于2002 年,于2012 年达到最高发文量,之后保持较高的研究活跃度。

2.国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较为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于华中地区,“211”“985”院校及师范性院比其他类型院校研究活跃,且研究成果比较多。

3.当前国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热点研究相关词为就业、对策、问题、素质教育等。

4.国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将更倾向于对如何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机衔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露.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问题与改进:以三所“985工程大学”为例[D].湖南大学,2013.
[2]张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郑晓明“. 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3):91-92.
[4]赵志川,陈香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44(4):6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