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宝安区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二 地理
2013.1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在每个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1.山脉往往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天然界线,表示祁连山脉的是
2.地理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地带。

影响下图1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光照
C .降水
D .地形 3.下列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内蒙古东部——干旱区——温带草原 B .江南丘陵——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C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 D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弱——生长期长
《2003-2007年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2008-2015年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读图2回答4-6题。

4.黄河流域作为一个自然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 .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 .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5.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好 ②生产规模小 ③产业化基础好 ④劳动力数量大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6.与其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区域是 A .长江中下游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B .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C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柑橘 D .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图3),完成7-8题。

7.一般年份,m 旱n 涝的月份最可能为 A .2月 B .6月 C .7月
D .12月
8.近年来n 地区“双季稻”改成“单季稻”的比例逐渐增加,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气候 B .水源 C .市场
D .劳动力
读2004年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表1)(单位:公顷/人),完成9-10题。

9.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公顷/人) A .0.4
B .2.0
C .-0.4
D .-2.0
10.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
态赤字为-0.8公顷/人。

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A .地球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 B .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 C .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 D .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图4)”,回答11-12题。

11.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是
A.耕作农业B.钢铁工业C.电子工业D.核工业
12.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程度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
①增加环保投入②工业技术进步③产业结构调整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
2008年以来,全球IT产业巨头惠普、宏基笔记本电脑落户重庆,100多家电脑零部件企业入驻重庆,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整体+配套”的产业集群。

读图5完成13-14题。

13.重庆吸引IT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①劳动力丰富②水源充足③地价低廉④水运便利⑤政策优惠
A.②③④B.①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4.IT产业转入对重庆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失业人口增加B.导致产业结构单一
C.促进产业升级D.促进矿产资源开发
下图
甲—苏州园林 乙—布达拉宫
15.该地区位于
A .珠江三角洲
B .江淮平原
C .黄河三角洲
D .三江平原
16.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B .灌溉技术的提高
C .市场需求的变化
D .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17.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可能
A .自然灾害多发
B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C .农业投入不足
D .农产品商品率不断降低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读图7回答18-19题。

1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 .地表支离破碎
B .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 .干旱和大风现象
19.图中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原因是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
C .风力侵蚀
D .风力沉积
读下面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图(图8),回答20-21题。

20.制约甲所在区域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资源
B .劳动力
C .市场
D .科技
21.乙所在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
区位条件是 A .地形崎岖 B .光照少 C .热量不足 D .降水稀少
读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图(图9),完成22-23题。

22.该省可能是
A.江苏省B.辽宁省C.云南省D.台湾省
23.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A.农业产值一路下滑B.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C.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D.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图10为“某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以图示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乳畜业
25.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生产规模大
B.产品商品率高
C.单位面积产量高
D.机械化水平高
图11为“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26-27题。

26.当前,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分别是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
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27.要对丙地区土地利用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
信息技术是
A.GPS B.RS
C.GIS D.实地勘测
28.在无林地区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

说明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美化环境B.净化空气C.保持水土D.含蓄水源
图12为鞍山市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20世纪50年代鞍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

其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水资源丰富B.矿产资源丰富
C.劳动力丰富D.高科技力量雄厚
30.鞍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
①设备老化,技术落后②环境污染严重③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④世界性钢铁过剩,利润空间狭小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①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4题,共40分(难度0.58)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难度0.54)
20世纪前半叶,图示甲地区制造业曾兴旺发达,一度成为美国经济的产业中心,涌现了底特律、匹兹堡、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大批工业城市。

20世纪中后期,该地区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

人们形象地把该地区称为“冰雪带”、“锈蚀带”。

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历了艰苦的产业转型后,“锈带复兴”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

图13
(1)读图13,甲是工业区,乙是工业区。

甲地区曾经是美国的制造业中心,其区位优势是水资源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城市众多、市场广大。

(4分)(2)20世纪中后期,甲地区工厂大量向西南部迁移。

该次产业转移对甲地产生的影响有哪些?(2分)
(3)甲、乙两地的“复兴”采取了哪些共同的措施?(4分)
32.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难度0.59)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图(图14)。

(1)读材料一,比较英国、美国两国,城市化起步较早的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是,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

推动两国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4分)
(2)读材料二,1978—2008年我国增长数量最多的是人口规模城市,增长速度最慢的是人口规模城市。

(2分)
(3)读材料二可知,建国后我国城市化特征表现为。

(2分)
33.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图15为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难度0.60)
(1)图15所示区域主要属于气候类型,该区域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是。

(2分)
(2)图15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其农业生产特点是机械化水平,商品率。

(3分)
(3)图16是A地农村秸秆利用统计图,请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简要阐述理由。

(5分)
34.读南疆地区主要城市及水系分布图17和海南岛主要城市及水系分布图1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分)(难度0.59)
(1)图17所示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最有效的治理措施是。

(2分)
(3)简要分析南疆、海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4分)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宝安区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二地理答案2013010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4大题,共40分
31.10分
(1)美国东北,德国鲁尔,煤炭、水陆(4分)
(2)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增加;减轻当地环境污染;为产业升级腾出空间。

(2分)(3)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完善交通,加大科技投入。

(4分)
32.8分
(1)英国,英国,美国,工业化(4分)
(2)20万以下,20—50万。

(2分)
(3)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2分)
33.10分
(1)温带季风气候,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2分)
(2)商品谷物农业,高,高。

(3分)
(3)不合理。

(1分)秸秆燃烧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2分)
秸秆作饲料、肥料比重较小,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

(2分)(共5分)
34.12分
(1)土地荒漠化,退耕还林还草(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