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治疗前后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精氨酸酶的变化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治疗前后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精氨酸酶的变化①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精氨酸酶(Arg)含量和活性的变化,探讨Arg与牙周炎的关系。

方法选取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观察组)及40例牙周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分别于牙周基础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临床牙周指数;两组均采用吸潮纸尖袋内取样法各取40个牙位的龈沟液样本,分别用ELISA法和分光光度计法检测Arg含量和活性。

结果与牙周基础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附着丧失(AL)、牙龈出血指数(GBI)和牙周探诊深度(PD)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龈沟液中Arg含量和活性亦均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前后龈沟液中Arg含量和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Arg含量和活性;Arg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标签:精氨酸酶;慢性牙周炎;龈沟液;基础治疗
牙周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龈沟液在牙龈组织的防御体系中起重要作用,观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量及内容物的变化,对了解牙周炎的发生机制、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等均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分别通过ELISA和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了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精氨酸酶(Arg)含量和活性的变化,旨在探讨Arg与牙周炎发生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2010年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内科就诊并且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均符合孟焕新《牙周病学》第3版诊断标准[1]。

入组条件:无系统性疾病,近3个月未使用抗生素及免疫制剂,近3个月未进行牙周药物及手术治疗,妇女未妊娠。

每例患者选取1颗颊侧至少有1个位点的牙周袋、探诊深度≥4mm并有炎症和探诊出血,牙槽骨有水平或垂直吸收,且颈部无龋损和充填体的第一或第二磨牙作为观察对象。

选取40例牙周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3~55岁,入组条件同上;每例选取1颗龈沟深度≤2mm,龈沟探诊不出血,无明显牙龈退缩,牙颈部无龋损和充填体的第一或第二磨牙作为观察对象。

两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临床牙周指数检测[1]
1.3 龈沟液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1.4 龈沟液中Arg含量及活性的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3 讨论
龈沟液指通过龈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从牙龈结缔组织渗入到龈沟内的液体,其成分主要来源于血清、邻近的牙周组织及细菌,内容物包括补体、抗体系统成分、各种电解质、蛋白质、葡萄糖、酶等。

Arg是一种双核含锰金属酶,能够催化L-精氨酸代谢生成鸟氨酸和尿素。

人体内的Arg分为ArgⅠ型和ArgⅡ型,其中ArgⅠ主要存在于肝脏中,ArgⅡ作为线粒体酶在很多细胞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2]。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2型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Arg参与炎症后期的反应过程[3];在一些肺部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可检测到Arg活性增强[4]。

另有研究发现,Arg参与細胞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进程,其活性和表达增加与血管功能紊乱及由此发生的疾病有密切关系[5]。

牙周炎患者唾液中Arg活性明显高于健康者,基础治疗后明显降低,患牙部位牙龈组织中Arg的活性在治疗后却显著升高[6],但是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Arg含量和活性的变化鲜见报道。

本研究显示,牙周炎患者临床牙周指数及龈沟液中Arg的含量、活性在基础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提示Arg在牙周炎的病情变化及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可能机制:①Arg可以抑制NO的产生。

NO是一种毒性强、不稳定、易扩散、化学性质极其活泼、半衰期极短的自由基,参与循环、消化、免疫等多种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7]。

研究证实,NO与牙周组织疾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牙周炎患者局部活化的中性多形核白细胞能抑制NO的产生或生物学活性,从而导致内环境稳定调节障碍,血管内皮破坏和微循环障碍,使牙周炎进一步发展[8];龚斌等[9 10]建立了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并通过酶法直接检测了大鼠牙龈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发现牙龈组织内NO含量与牙龈炎症程度呈明显的负相关。

NO本身具有抗菌、抗炎活性,可阻止血小板凝集、调节血管平滑肌的反应、保持血管间隔的完整性,还可增强口腔内一些组织的血管传导性,能够调节或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维持口腔内正常菌群与宿主的共生关系及增强口腔和消化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均起重要的作用[8]。

②Arg的催化底物为L-精氨酸,而一氧化氮合酶(NOS)也能够催化L-精氨酸生成NO,故Arg与NOS竞争同一底物。

故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Arg的含量升高可使牙龈组织中NO生成减少,从而导致牙龈组织的细菌易感性升高、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引起血小板凝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症渗出物增加,最终加重牙龈组织的炎症。

③Arg还参与尿素循环,可催化L-精氨酸代谢产生鸟氨酸和尿素,而鸟氨酸是多胺的前体,多胺是许多细菌的营养物质[11]。

故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的Arg活性升高,可使其代谢产物鸟氨酸含量增加、多胺生成增多,最终促进细菌的生长,加重牙周炎症疾病的进程。

本研究亦有不足之处,即未观察Arg的含量、活性随牙周炎炎症程度的动态变化趋势。

综上所述,牙周基础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Arg含量和活性。

Arg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参考文献
[1] 孟焕新.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6-158.
[2] 朱琳楠,侯玉柱,赵勇.精氨酸酶Ⅰ及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在巨噬细胞中的分子表达调控[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26(8):748-753.[3] Ckless K,Lampert A,Reiss J,et al.Inhibition of arginase activity enhances inflammation in mice with allergic airway disease,in association with increases in protein Snitrosylation and tyrosine nitration[J]. J Immunol,2008,181(6):4255-4264.
[4] Morris CR,Kato GJ,Poljakovic M,et al. Dysregulated arginine metabolism,hemolysis-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and mortality in sickle cell disease[J]. JAMA,2005,294(1):81-90.
[5] 刘兰兰,王友群.精氨酸酶对血管功能的影响及相关药物研发[J].药学进展,2009,33(12):536-541.
[6] Gheren LW,Cortelli JR,Rodrigues E,et al.Periodontal therapy reduces arginase activity in saliv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J].Clin Oral Investig,2008,12(3):67-72.
[7] 戚慧,龔斌,雷雅燕.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与牙周组织疾病[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S1):112-115.
[8] 袁晓琴,孙莲芬.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新医学,2008,39(11):756-757.
[9] 龚斌,徐立平,欧炯光等.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牙龈组织一氧化氮含量的检测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8):66-67.
[10] 龚斌,徐立平,盛迅等.牙龈组织一氧化氮含量与牙龈炎症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6,22(1):43-46.
[11] Grandvaux NF,Gaboriau J,Harris BR,et al. Regulation of arginase II by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 and the involvement of polyamines in the antiviral response[J]. FEBS J,2005,272(12):3120-3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