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智力开发注意事项有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智力开发考前须知有什么
现代父母无不望子成龙,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英国的专家最近指出,父母对幼儿进展过度,反而不利于其成长。
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安排幼儿进展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
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
这样,孩子长大后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为人处事。
父母在与幼儿相处时,不应将所有的时间都安排“智力开发”的内容,经常制造一种轻松相处的环境,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其实,每一个宝宝都是天才,只是许多父母缺少发现,缺少培养的方法。
而使“天才”与自己的宝宝擦肩而过。
无论宝宝好动还是好静,内向还是外向,对宝宝来说并无好坏,痛苦的只是我们对不同性格赋予的观念。
在一个社会人群中,需要不同个性的“人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既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
但我们的社会有时却只会认同某些性格特征,相对排斥另一些性格特征。
当一个社会不能理性地对待不同个性的时候,父母便会为宝宝的某一性格特征担忧。
不承受宝宝的父母总会逼着宝宝”东施效颦“,甚至”削足适履“,这种强行”修剪和嫁接“的方式,只会损人而不利已,让宝宝在备受煎熬的同时。
带给父母的也只是一个个无眠之夜。
一个人的心理、性格是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自己个性的接纳程度,接纳程度的上下决定了其对自己的满意程度,而满意的起源在于身边最亲近的人是否对他满意。
如果父母老觉得宝宝不好,久而久之,宝宝也会觉得自己不好,对自己不接纳,不喜欢,由此产生的自我冲突,会伴随着宝宝自我缺陷感余恨绵绵其一生。
一个不承受自己的人是痛苦的,做一个不是自己的人更为痛苦,因此,让宝宝快乐地”做“自己,是对宝宝最好的教育。
也许父母在着急的情况下会对宝宝说:”你怎么这样笨啊!“或者说:”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宝宝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宝宝的自尊心,削弱宝宝的自我观念。
父母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宝宝,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乱扔玩具,妈妈就要把你的玩具都丢掉了。
“每当宝宝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有些父母许诺宝宝,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
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方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宝宝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
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
这样不利于宝宝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宝宝犯了错误。
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容许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
“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容许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其实,妈妈该知道,要小孩子许诺是没有意义的。
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宝宝不会起积极的作用。
假使碰上敏感的宝宝,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因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
即使宝宝不太敏感,也会使宝宝口是心非。
过度保护、监视宝宝会挫伤宝宝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宝宝的自主能力。
因为当父母过分监视宝宝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宝宝:”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父母对宝宝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
我们应该把”只要宝宝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成座右铭。
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宝宝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宝宝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宝宝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
其实。
有条理地向宝宝交代事情,会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如果你硬要宝宝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响是很不乐意。
父母应事先提醒宝宝,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
例如:”宝宝,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去洗澡了!“同时。
父母也可以允许宝宝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如:”妈妈,我一定耍现在去洗澡吗?“要求宝宝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的人,是没有帮助的。
纵容宝宝并不利于宝宝本身。
因为宝宝迟早要成长为社会人,而走入社会。
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
所以,纵容宝宝只会剥夺宝宝的潜在能力的开展时机,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
这样会使宝宝感到迷惑。
宝宝需要父母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