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解法之间关系 指导数学“一题多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的意境,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别”字的特殊含义。 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围绕“离别”这个话题, 尝试写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用语言表达思想,提高 学生语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 能够逐渐形成阅读与语言思维的良性循环,养成良好 的阅读习惯,促进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阅读实践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 能够促使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 容,形成阅读与语言思维的良性循环。语文教师要不 断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以多样化的形式阅读课 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精华,发展语言思维,积累丰 富的文化知识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 能力。
探析解法之间关系 指导数学“一题多解”
姚美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江苏 扬州 225261)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而“一题多解”重在训练学生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文章探讨运用一题多解方式,探究解法之间关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 力的策略:抓住本质联系,尝试分割增补,借助表象特征,丰富思维方式。 关键词:数学;解法;一题多解;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4-0068-02
量,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大,如果这两个量 实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在递进的迁移训练中发展思
的比值一定,则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学生 维能力。
通过笔者的解释后豁然开朗,然后笔者又让学生根据
四、丰富思维方式,发散
正比例的定义概括反比例的定义,学生很快就完成了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提出诸如
学习任务。
“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 “除了这个角度,我们还可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是 以从哪里寻找突破口”的疑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
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所以,在学 考。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问题的解法,还让学生深层
生掌握题目本质联系的情况下,教师要有效培养学生 次探讨该问题的解法,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版,2019(12).
輪 輶 訝 2020 年 12 月·第 34 期 (总第 662 期)
算后惊奇地发现几组子的比值都相等。笔者又抛出 行验证。
问题: “这是巧合,还是规律?”学生对此也很疑惑,这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知
时笔者提出本节课的“正比例”定义:即两个相关联的 识的学习,让学生进行层层递进的训练,促使学生扎
的逆向思维能力。
“鸡兔同笼”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可以
二、尝试分割增补,转化
应用到很多方面,如求行程问题就是“鸡兔同笼”的延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单个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但 伸:小明周末去爬山,上午 8 点开始爬山,他每小时走
对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却不清晰。笔者认为解决 3 千米,到达山顶后花费了 1 小时休息。下山时,他每
“一题多解”,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 不同思路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 程解答问题,重在训练学生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在 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从抓住本质联 系、尝试分割增补、借助表象特征和丰富思维方式四 个方面分析多种解法之间的关系,探讨指导“一题多 解”的策略,旨在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吉才.巧用思维导图 发展语言思维能力— — —例谈运用思维导图
培养理性思维[J].教育科学论坛,2019(22). [2]尤媛.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J].江西教育,2018(36). [3]卢衍黄.发展语言思维 培养阅读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05). [4]文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
各种形状的鸟窝, “我”邀请了许多小动物住进来。因 此,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课文,展开仿写,大胆想 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哪些奇妙的事情 和神奇的经历。语文教师对学生创新的观点和想法, 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指导,即便学生异想天开,也是 思想的创造过程,都可以促进语言思维的发展。
四、加强课外阅读,积累语言素材 语言思维能体现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思维的关 系,即语言表现思维,思维决定语言,没有语言,人们 就无法进行有条理的思维,语言思维是思维中最为成 熟的思维,一般都是经过内部语言概括过的思维。因 此,在阅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仅凭课内的 知识是无法满足学生阅读之后的表达需求的,所以语 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 中,会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 言,转变为书面语言,形成个性化的表达。教师要鼓励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极思考,享受阅读乐趣,提高学 生语言思维的开放性。例如,在《花牛歌》的教学中,语 文教师在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后,可以为学生推荐 徐志摩的其他作品,如《再别康桥》等,引导学生展开 积极的阅读,让学生感知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 筑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理解作品独具
一、抓住本质联系,互逆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解答数学
作者简介:姚美(1976-),女,江苏扬州人,一级教师,从事数学教
. A学l与l研究Ri。ghts Reserved.
问题时,多凭直觉,所以经常无法理清题目的内在关 系。如果教师以逆向思维引导学生,会起到豁然开朗 的效果,可以让学生解题的思路逐渐明晰。例如在学 习“正比例与反比例”时,学生既不会解读题目,也不 会列式。笔者做了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小明去文具 店买铅笔,1 支铅笔 0.4 元,买 1 支多少钱?学生立刻 回答: “0.4 元。” “买 2 支呢?” “2×0.4=0.8(元)。” “买 3 支、5 支、10 支呢?”学生们觉得这很简单,很快就写 出答案。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最终的价格是随哪 些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思考后回答: “总价是随着 铅笔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笔者请学生列出总价及 对应数量的比值,并观察各比值的大小。学生经过计
图形类数学问题的关键是要理清图形之间的关系。如 小时走 5 千米,下午 2 点到达山脚,上、下山的全路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