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与适应前后新任校长差异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色转换与适应前后新任校长差异的研究
作者:刘光艳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32期
摘要:任职初期是新任校长进入职业角色,逐渐适应职业岗位工作,逐步向主动发展的过程。

角色转换前后,新任校长履行的职业要求与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单一领域转变为全局视野;从侧重“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关注;从自我管理转变为团队管理;从“有人负责”转变为“第一责任人”。

关键词:角色转换;角色适应;新任校长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083-02
新任期校长在整个干部成长阶段中处于职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是校长进入职业角色,逐渐适应职业岗位工作,逐步向主动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关键时期,他们的关注点、思维方式、心态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一、新任校长必然要经历职业角色的转换过程
角色转换是指个体因社会任务和职业生涯的变迁,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的过程。

职务的变化必然会带来职业角色的转换问题。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殊的角色定位,校长职业也不例外。

校长的成长离不开他们对特定的职业角色的学习和适应,校长就是在扮演自身特定的职业角色,履行角色职责和义务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校长职业生涯的变迁过程就是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

西方学者斯佩克在其著作《校长角色》中认为,校长有三种职业角色,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并且进一步指出每一种职业角色都对应着相应的职业活动。

与任职前的角色相比,校长要承担更为重要的职业角色,履行更为重要的社会职责。

1.教育者。

作为教育者的校长他的职责是: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办学方向,不断学习并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行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引领师生建立一个被广泛认同的长远发展目标并带领师生积极实施;组织实施教学计划并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有效评价;指导并促进学校合作式研究的开展;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通过实施相关活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感染作用。

2.领导者。

作为领导者的校长他的职责是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现状,监督和评估学校的发展;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和战略规划;在科学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为学校管理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施策略,促进学校资源优化配置;决定、组织并实施学校变革;促进组织沟通,协调内外部人际关系。

3.管理者。

作为管理者的校长他的职责是按照教育政策的规定,运用管理法规、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学校的人员、财务、教育教学工作、时间、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

二、新任校长必然要经历角色转换中的职业适应过程
社会心理学认为,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新旧角色的冲突,带来职业适应的要求。

职业适应是指个体在职业认知和职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己的观念、态度、行为、习惯等,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职业实践的过程。

任职初期是新任校长学校管理中的迷茫期。

角色的转换,对新角色的不了解以及既有经验的惯性,往往会使新任校长产生焦虑心理。

这种焦虑心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从笔者前期对新任校长的采访中可见一斑。

采访者:请您谈谈任职初期的感受是什么?
新任校长:无所适从,完全不知所措,新角色和想象中的差异很大。

升职为校长是一件复杂的喜事,我想用四个词来概括刚上任时的感觉。

第一个词是激动。

组织的信任、学校老师的认可、事业舞台的扩大,给自己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第二个词是责任,感觉校长的工作责任重大,担子很重。

第三个词是风险。

校长是法人,是第一责任人,责任与风险同步。

第四个词是忐忑,我不知工作该从何入手。

因为新任校长工作让我走出自己业已熟悉的专业技能,而这些专业技能是我曾经得到认同的基础。

我失去了过去那种熟悉的感觉,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了。

那是一段很艰难的经历,我陷入了茫然和困惑中。

要成为一名合格校长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任命就能胜任。

任命书和走马上任是一个节点事件,而要真正胜任校长工作却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角色适应过程。

校长在任职前后面对共同的教育目标,但在各自所要履行的职业要求与实践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笔者认为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范围不同:从单一领域转变为全局视野。

新任校长大部分是从优秀的校级副职干部提拔上来的,从校级副职到校级正职,从单一领域到全面工作,从微观管理走向宏观管理,这种管理范围的转变、观念的转变、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于新任校长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

新任校长在任职前主要负责学校某一领域的工作,他们往往都是因为在这一领域出色的个人业绩和能力得到提拔的。

他们在副职岗位上历练多年,对原来所从事的单方面工作比较熟悉,具有专项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但视野也因此有较大的局限性,缺乏全面管理学校的经验和能力。

他们还会从副职的角度看问题,往往不会把工作放在整个工作层面上,所以对学校整体工作的把握能力要弱一些。

校长的工作是繁杂的,也是多元的,他们的工作内容从任职前的单一领域转变为领导学校全面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全面规划、统筹管理、协调运作。

因此,角色的转变要求新任校长必须走出既有经验的惯性,树立全局意识。

2.工作技能不同:从侧重“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关注。

大多数校长在上任后发现,他们对新工作无所适从,难以应对,感觉作为校长要获得成功所需的技能和方法与任职前有很大的差异,这与他们工作技能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在之前的工作中,他们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专长和努力,取决于专项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这对于之前只顾把自己业务干好的新任校长而言,显然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对新任校长的访谈中笔者发现,新任校长的工作技能正在从侧重专业技能转向侧重人际技能,也就是从关注“事”向关注“人”的方向转变。

校长在任职前的主要工作范围是学校,接触到的也主要是自己所负责的相关领域的人与事物(单一领域),与社会各方面的接触比较少,人际关系也相对比较单纯。

校长上任后,与校长打交道的人的结构和成分比以前复杂多了。

校长不但要协调、处理好校内各种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本校与外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相关机构的关系;不但要与校内的师生员工融合,还要同校外各方面的有关人员沟通与交流。

因此,工作技能的转变,促使校长由原来的侧重专业技能转变为侧重人际技能,从侧重“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关注。

3.工作职责不同:从自我管理转变为团队管理。

在提拔成校长之前,大多数校长是作为“实干者”或者个人贡献者进行工作的,他们的基本职责往往仅限定于某一特定领域,比如教学、德育等,他们的贡献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个人工作,也就是说由他们的个人经验和行为决定,倾向于自我管理;作为一名校长却完全不同,他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是为整个团队制订计划并付诸实施。

如果我们拿交响乐团来打比方,那么校长必须从之前将精力集中在某一个特定任务上转变到把精力放到如何协调乐队里所有人的努力上,也就是说要从一个“小提琴手”转变成为一个“乐队指挥”,要为整个团队制订计划、明确愿景并领导团队成员共同实施。

新任校长需要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协调规划,需要具备全面管理学校的经验和能力,需要负责为一个团队安排日程并领导实施,这对于之前只顾把自己业务干好的新任校长而言,往往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上任初,许多新任校长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承担着打造团队的职责,要知道动员和激励员工完成这样的计划往往比大多数人预计的更为复杂,更要考验校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角色心理不同:从有人负责到“第一责任人”。

校长和副校长都是学校的领导,但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角色心理也不一样。

副校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在行政关系上,校长与副校长是上下级关系,副校长有自己的职责和权限范围,工作是有边界的,副校长接受校长领导,并对校长负责;校长是学校法人,第一责任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主持学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负有全面责任。

角色上的转变,使新任校长在心理上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已经开始认同自己“一把手”的角色,开始主动去承担法人的责任,思考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铁军.现代校长培训:理念·操作·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北京市“十五”期间中小学领导干部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中小学校长成长与成功培训理论研究[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3]褚宏启.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改革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9,(6).
[4]林森.课程模块建构:新时期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新策略的探讨[J].中小学校长,2010,(7).
[5]张红.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历史回顾与相关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6]魏龙渝,蔡其勇.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1,(9).
[7]王鸿杰.专业化视角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设计[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4).
[8]胡荣堃.新任校长领导力发展培训的效果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
[9]林宇.福建省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调查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7).
[10]朱郁华.上海市青浦区“十二五”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师发展论坛,2013,(2).
[11]褚宏启,杨海燕.走向校长专业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