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种适 应 性 为 , 对 物种 的延 续非 常 重要 。 倾 向于社
园安全?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 尝试对 已有 会学解释 的有挫折 一 攻击理论和社会 学习理论 , 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旨在揭示大学生攻 多德拉 ( D o l l a r d , 1 9 3 9 ) 等人把挫折 与侵犯联系起 击行为产生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来, 认为“ 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 , 侵犯行为 攻击行为是一种常见 的消极行为, 具有三个 的发生 , 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 社会学习理 基本特征: 伤害意图、 伤害行为、 伤害后果【 ¨ 。其性 论 的倡 导者 班杜 拉 ( B a n d u r a 。 1 9 7 3 ) 提出, 儿 童 的攻 质是一种有意违背社会规范的伤害行为 。人类攻 击行为并非生来就有 , 而是后天习得的。 攻击行为 击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家庭暴力 、学校欺 是直接经验和观察学 习的结果。 负、 性侵犯 、 谋杀案件……根据 攻 击 目的可分为
素, 本文拟从个人 、 家庭 、 社会三个维度对大学生 自尊这 一人格 因素来 探讨大 学生 的防御方式 及
摘 要: 现有的攻击性行为研究表 明: 个人 因素 中的 自 我 同一性危机 、 人格、 人 际交往 障碍、 生物 因素
和性心理对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家庭 因素 中的教养方式、 家庭环境特征 、 家庭结构
以及社会 因素 中的媒体暴力、 挫折 与压力等 因素对攻击性行为都存在影响 。而 目前攻击性行 为的研 究不足 多在 于关注于单因素研 究, 较 少关注综合成因、 内在规律、 作 用机制 。未来的研 究趋势可以选择从研 究综合成因方面入手。
关键 词 : ,关于高校大学生恶性伤人事件的报 两类; 敌意性攻击和手段性攻击 ( F e  ̄ h b a c h , 1 9 6 4 ) ,
道 屡见 不 鲜 , 2 0 0 4年 ,云南 大学 学 生 马 加 爵 因个 根 据 攻 击 行 为 的外 在 表 现也 可 将之 分 为两 类 : 直
人纠纷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 4 名同学 ,事件轰 接攻击和间接攻击 ( F e s h b a c h , 1 9 6 9 ) 。对于攻击行 动全国 ; 2 0 0 9 年 ,吉林农业大学学生郭 力维用事 为的解 释 , 不 同的理论 和 流派 有不 同 的解释 。 主要 先准备好 的尖刀扎死 同寝 同学 赵研 ; 2 0 1 3年 , 张 有 两种倾 向 , 生 物学 派 和社会 学派 。 倾 向于生 物学 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学生符某因悲观厌世 ,在校 解 释 的有本 能理 论 和 习性 学观 点 。精 神分 析学 派 内向一名陌生男子连捅五刀;复旦大学高材生林 传世人弗洛伊德最初认为人类 的所有行 为都直接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9 卷 总第 1 5 5 — 1 5 6 期 2 0 1 4 年第 2 — 3 期 总第 2 1 0 页
・ 应 用研 究 ・
大 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概述
李 婵 乔 琪 冯洁钰 龚少斌 王 菲 杨 殉 施 亮
( 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 院, 南通 2 2 6 0 0 0 )
别、 城 乡和是 否恋爱 不 同而呈 现不 同程度 的差 异p ] 。 程不平衡 的气质类型较 容易发生心理危机 , 出现
赵科的研究也表 明,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攻击 极 端 行 为 。胆 汁 质 的人 格 类 型 在 心 理 失 调 状 态 行 为程度较高, 具有 中度以上攻击行为的大学生 下 , 易出现伤人 、 毁物等攻击行 为【 。倪林英通过
占发生 攻击 行 为 学 生 的 5 1 . 7 9 %, 具 有 不 同程 度 攻 建构大学生攻击行为模型发现 ,在直接效应 中,
击行为的大学生 占总数 的 5 8 . 7 2 %[ 4 1 , 前人 的结果 神经质的影响最大 , 效应值 为 O . 3 6 0 , 其次为 自尊 都一致表 明, 大学生攻击行为具有普遍性 。 大量的 和 内外 向 , 效应值分别为 0 . 1 9 0和 0 . 1 7 0 。总之 , 研究显示 , 攻击行为影响因素涉及性格特点、 家庭 大学生攻击行为受人格变量影响非常大 , 同时 自 环境 、 学校教育 、 社会 环境 、 网络媒体等众多 的因 尊也在 中间起着不可忽视作 用【 。张荣娟等结合
8 2
校园是攻击行为的一个多发场所 ,有研究指
・
应用研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2 9 卷
总第 1 5 5 — 1 5 6 期
2 0 1 4 年第 2 - 3 期
总第 2 1 1 页
出, 在中学, 经常受到同学欺侮的人 占 2 7 %, 殴打别 心理 障碍 的成因分析发现 , 具有人格发展 缺陷的 人或被人殴打占被欺侮行为的 9 %[ 2 1 。倪林英通过 大学生 , 由于某些不 良倾 向的存在 , 其 整体发展 会 出现 情感淡 漠 、 情绪 低落 、 意志衰 调查研究显示, 有超过 2 / 3 以上 的大学生具有 中等 受 到制 约 , 以上的攻击行为, 大学生的攻击行为由于学校 、 性 退 、 思维停滞等状态【 7 J 。陈道 明教授认 为 , 神经过
某 在饮 水机 内投毒 毒 害 同舍舍 友 … …一 连 串血 淋 或 间接 地 源 于其 性 本 能 ,而人 类 的攻 击 行为 就被 淋 的事 件 引起 了社会 的强烈 反 响 ,到底 是 什 么导 看成是对其本能的冲动受到阻抑后所做出的一种
致 了这些生活在象牙塔 中接受着高等教育 的大学 反应 。 习性 学 家洛 伦 茨 也认 为 攻击 是 一 种本 能 , 生做出如此暴戾的攻击性行为?教育工作者又该 他从动物学的角度 出发 ,认为同种族 内的侵犯是 如何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的暴力攻击行为 ,维护校
种适 应 性 为 , 对 物种 的延 续非 常 重要 。 倾 向于社
园安全?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 尝试对 已有 会学解释 的有挫折 一 攻击理论和社会 学习理论 , 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旨在揭示大学生攻 多德拉 ( D o l l a r d , 1 9 3 9 ) 等人把挫折 与侵犯联系起 击行为产生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来, 认为“ 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 , 侵犯行为 攻击行为是一种常见 的消极行为, 具有三个 的发生 , 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 社会学习理 基本特征: 伤害意图、 伤害行为、 伤害后果【 ¨ 。其性 论 的倡 导者 班杜 拉 ( B a n d u r a 。 1 9 7 3 ) 提出, 儿 童 的攻 质是一种有意违背社会规范的伤害行为 。人类攻 击行为并非生来就有 , 而是后天习得的。 攻击行为 击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家庭暴力 、学校欺 是直接经验和观察学 习的结果。 负、 性侵犯 、 谋杀案件……根据 攻 击 目的可分为
素, 本文拟从个人 、 家庭 、 社会三个维度对大学生 自尊这 一人格 因素来 探讨大 学生 的防御方式 及
摘 要: 现有的攻击性行为研究表 明: 个人 因素 中的 自 我 同一性危机 、 人格、 人 际交往 障碍、 生物 因素
和性心理对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家庭 因素 中的教养方式、 家庭环境特征 、 家庭结构
以及社会 因素 中的媒体暴力、 挫折 与压力等 因素对攻击性行为都存在影响 。而 目前攻击性行 为的研 究不足 多在 于关注于单因素研 究, 较 少关注综合成因、 内在规律、 作 用机制 。未来的研 究趋势可以选择从研 究综合成因方面入手。
关键 词 : ,关于高校大学生恶性伤人事件的报 两类; 敌意性攻击和手段性攻击 ( F e  ̄ h b a c h , 1 9 6 4 ) ,
道 屡见 不 鲜 , 2 0 0 4年 ,云南 大学 学 生 马 加 爵 因个 根 据 攻 击 行 为 的外 在 表 现也 可 将之 分 为两 类 : 直
人纠纷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 4 名同学 ,事件轰 接攻击和间接攻击 ( F e s h b a c h , 1 9 6 9 ) 。对于攻击行 动全国 ; 2 0 0 9 年 ,吉林农业大学学生郭 力维用事 为的解 释 , 不 同的理论 和 流派 有不 同 的解释 。 主要 先准备好 的尖刀扎死 同寝 同学 赵研 ; 2 0 1 3年 , 张 有 两种倾 向 , 生 物学 派 和社会 学派 。 倾 向于生 物学 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学生符某因悲观厌世 ,在校 解 释 的有本 能理 论 和 习性 学观 点 。精 神分 析学 派 内向一名陌生男子连捅五刀;复旦大学高材生林 传世人弗洛伊德最初认为人类 的所有行 为都直接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9 卷 总第 1 5 5 — 1 5 6 期 2 0 1 4 年第 2 — 3 期 总第 2 1 0 页
・ 应 用研 究 ・
大 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概述
李 婵 乔 琪 冯洁钰 龚少斌 王 菲 杨 殉 施 亮
( 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 院, 南通 2 2 6 0 0 0 )
别、 城 乡和是 否恋爱 不 同而呈 现不 同程度 的差 异p ] 。 程不平衡 的气质类型较 容易发生心理危机 , 出现
赵科的研究也表 明,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攻击 极 端 行 为 。胆 汁 质 的人 格 类 型 在 心 理 失 调 状 态 行 为程度较高, 具有 中度以上攻击行为的大学生 下 , 易出现伤人 、 毁物等攻击行 为【 。倪林英通过
占发生 攻击 行 为 学 生 的 5 1 . 7 9 %, 具 有 不 同程 度 攻 建构大学生攻击行为模型发现 ,在直接效应 中,
击行为的大学生 占总数 的 5 8 . 7 2 %[ 4 1 , 前人 的结果 神经质的影响最大 , 效应值 为 O . 3 6 0 , 其次为 自尊 都一致表 明, 大学生攻击行为具有普遍性 。 大量的 和 内外 向 , 效应值分别为 0 . 1 9 0和 0 . 1 7 0 。总之 , 研究显示 , 攻击行为影响因素涉及性格特点、 家庭 大学生攻击行为受人格变量影响非常大 , 同时 自 环境 、 学校教育 、 社会 环境 、 网络媒体等众多 的因 尊也在 中间起着不可忽视作 用【 。张荣娟等结合
8 2
校园是攻击行为的一个多发场所 ,有研究指
・
应用研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2 9 卷
总第 1 5 5 — 1 5 6 期
2 0 1 4 年第 2 - 3 期
总第 2 1 1 页
出, 在中学, 经常受到同学欺侮的人 占 2 7 %, 殴打别 心理 障碍 的成因分析发现 , 具有人格发展 缺陷的 人或被人殴打占被欺侮行为的 9 %[ 2 1 。倪林英通过 大学生 , 由于某些不 良倾 向的存在 , 其 整体发展 会 出现 情感淡 漠 、 情绪 低落 、 意志衰 调查研究显示, 有超过 2 / 3 以上 的大学生具有 中等 受 到制 约 , 以上的攻击行为, 大学生的攻击行为由于学校 、 性 退 、 思维停滞等状态【 7 J 。陈道 明教授认 为 , 神经过
某 在饮 水机 内投毒 毒 害 同舍舍 友 … …一 连 串血 淋 或 间接 地 源 于其 性 本 能 ,而人 类 的攻 击 行为 就被 淋 的事 件 引起 了社会 的强烈 反 响 ,到底 是 什 么导 看成是对其本能的冲动受到阻抑后所做出的一种
致 了这些生活在象牙塔 中接受着高等教育 的大学 反应 。 习性 学 家洛 伦 茨 也认 为 攻击 是 一 种本 能 , 生做出如此暴戾的攻击性行为?教育工作者又该 他从动物学的角度 出发 ,认为同种族 内的侵犯是 如何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的暴力攻击行为 ,维护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