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一月仿真备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德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一月仿真备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Y,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分别标记该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的A、a、B基因,再检测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的荧光标记。

已知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异常,检测到分裂进行到①②③时期的三个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结果如图。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①时期的细胞中可出现3种颜色的6个荧光位点
B.若①时期发生过片段交换,则②时期的某个细胞中可能出现3种颜色的4个荧光位点
C.③时期的细胞中荧光素的种类有1、2、3三种可能
D.③时期的细胞中Y染色体的个数有0、1、2三种可能
2.某同学用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和用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的临时装片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实验,15分钟后并未观察到质壁分离。

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同学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极有可能是细胞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
B.若实验中出现质壁分离复原,则该过程中要消耗ATP
C.质壁分离的复原实验既能证明细胞的死活,又能判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伸缩性的大小关系
D.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时开始吸收K+
3.在CO2浓度为0.03%和恒温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降低二氧化碳浓度,d点向右上方移动
B.若甲、乙生活于同一片小树林中,则平均株高植物乙高于甲
C.若温度升高,植物甲曲线a点会向左移动
D.b点时,限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相同
4.假设T2噬菌体的DNA含1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30%。

1个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释放出50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中最多有2个32P标记的噬菌体
B.噬菌体增殖过程所需的原料、模板、酶等全部由细菌提供
C.用含32P的培养基可直接培养出32P标记的T2噬菌体
D.产生这些子代噬菌体共消耗了980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5.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单位。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等动物体内,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生物膜系统就越复杂
B.某些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
C.某些动物细胞失去核糖体后,自我更新能力增强
D.将离体的叶绿体置于生理盐水中,也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6.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

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

花长为24 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1/16 B.1/8 C.5/16 D.3/8
7.下列关于生物学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皱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段外来DNA,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囊性纤维病是因为编码一个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造成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改变C.白化病患者的白化症状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白化基因携带者婚配的结果
D.编码血红蛋白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异常基因后含有的碱基数一定不相等
8.下列有关细胞的生物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小麦细胞中的中心体与核糖体不具有生物膜
B.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运输以及分泌等过程
C.不借助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也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动物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9.下列关于“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既有模拟一对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又有模拟F1自交产生F2
B.既有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又有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既有模拟产生的配子类型,又有模拟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
D.既有模拟F2的基因型及比例,又有模拟F2的表现型及比例
10.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
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11.下图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家族每代都有患者,则该病为显性遗传病
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图中个体共有3种基因型
C.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正常情况下,Ⅲ中女性均患病
D.若该病致病基因为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则Ⅲ中可能出现患病男孩
12.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的对照方法均只采用相互对照
B.实验均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用到了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培养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出现少量32P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引起
13.收获的粮食要先晾晒,使含水量降到行业标准规定的值以下,再入库储藏,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霉烂的发生,延长储藏时间。

其理由不成立的是()
A.水是细胞内大量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B.水为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提供了水溶液环境
C.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D.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
14.进行实验探究时,为减小误差、增加可信度,常需要进行重复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选项研究课题增加结果可信度的操作
A 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长多选取几个视野,统计各时期细胞数
B 确定栗色公马(BB/Bb)的基因型与多匹白马(bb)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
C 调查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多选取几个患者家庭,绘制遗传系谱图
D 调查发酵罐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同一计数板上的菌数多统计几次,取平均数A.A B.B C.C D.D
15.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它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B.由三倍体种子发育成无子西瓜,与中心体有密切的关系
C.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D.上图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胚细胞内含有3个染色体组
16.图1为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图2表示在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ab区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后在某一位置刺激后电流表变化实验结果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接触的部位相当于突触结构。

A.根据图2结果可判断刺激位点可能在b点右边
B.在蛙坐骨神经上给予适当强度的刺激,腓肠肌便会产生收缩反射
C.若给予腓肠肌一个适当强度的刺激,腓肠肌会收缩且电流表会发生2次反向偏转
D.若将图2中a处的电流表接头转移到腓肠肌表面后(没有刺激发生),电流表指针可能马上发生偏转17.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能达到较理想实验效果的是()
A.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用质量分数为15%盐酸处理细胞
B.苏丹Ⅲ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洗去浮色
C.检测蔗糖分子是否被蔗糖酶水解,用碘液
D.鉴定组织样液是否含有蛋白质,先后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
18.下列有关细胞核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容易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
B.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C.核孔是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其运输具有选择性
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有关,合成蛋白质旺盛的细胞核仁可能较多
19.(6分)如图分别表示真核生物与A基因(核基因)有关的转录和翻译的生命活动过程,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图1生命活动一般发生在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
B.图1中④加到③末端
C.图1中③就是图2中的⑦
D.若A基因中一个碱基缺失则翻译出的蛋白质长度与原来相比的变化可能是不变、变短或变长20.(6分)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羽色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

基因D能抑制色素的合成,当基因D存在时表现为非芦花,基因d没有此效应。

两只纯合的非芦花鸡交配,F1全为非芦花鸡。

F1的雌雄鸡自由交配,F2中芦花鸡占3/16。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非芦花鸡的基因型为DDZ B Z B、ddZ b W
B.F1雌雄非芦花鸡共产生6种基因型的配子
C.F2的芦花鸡中,雄鸡:雌鸡=2:1
D.F2的非芦花鸡中,雄鸡:雌鸡=7:6
21.(6分)对HIV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得到如图所示组成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a与a之间通过“-NH-CO-”相连接
B.甲、乙的合成主要由HIV的线粒体供能
C.乙彻底水解可产生磷酸、核糖和A、G、T、C四种碱基
D.HIV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大分子甲中
22.(8分)每年春天,百万亩油菜花开与镶嵌的麦苗以及绿水青山构成了汉中盆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有人观花时引起了花粉过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油菜花粉是一种抗原
B.油菜花粉和裸露的皮肤接触,使组织胺分泌增多,引发组织水肿
C.油菜花粉过敏症属于初次免疫
D.婴儿较易花粉过敏,是因为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过低所致
23.(8分)据最新报道,国内某女大学生感染了“网红细菌”—MRSA,该细菌对26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

关于MRSA叙述正确的是()
A.网红细菌与动物细胞相比本质区别是细菌有细胞壁
B.网红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网红细菌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细菌的抗药性变异
D.可根据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判断细菌的存活情况
24.(10分)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Ⅱ-2基因型为X A1X A2的概率是1/2
B.Ⅲ-1基因型为X A1Y的概率是1/2
C.Ⅲ-2基因型为X A1X A2的概率是1/8
D.Ⅳ-1基因型为X A1X A1概率是1/8
25.(10分)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不会影响组织液的渗透压
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系统的活动
C.细胞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内环境,但细胞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稳态
26.(12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分泌脲酶将尿素分解成NH3,玉米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NH4+用于植株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菌中的高尔基体参与脲酶的加工和运输
B.玉米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NH4+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C.NH4+中的N可作为玉米细胞中蛋白质、糖类等的构成元素
D.分解尿素的细菌中具有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27.(1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菌可以是消费者与分解者,但不会成为生产者
B.马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C.一只狐狸捕食了一只鸡,则该狐狸获得了该鸡能量的10%至20%
D.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
28.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

以下为两种培
育雄株的技术路线。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促进芽生长
B.幼苗甲、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C.雄株丁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
D.雄株甲和雄株丁的培育过程中均发生了基因重组
29.绿叶海天牛(简称甲)吸食滨海无隔藻(简称乙)后,身体就逐渐变绿,这些“夺来”的叶绿体能够在甲体内长期稳定存在,有科学家推测其原因是在甲的染色体DNA 上可能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

为证实上述推测,以这种变绿的甲为材料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最能支持上述推测的是()A.通过PCR 技术能从甲消化道内获得的DNA 中克隆出属于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
B.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甲体内检测到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转录出的RNA
C.给甲提供14CO2,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其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出现放射性
D.用乙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做探针与甲的染色体DNA 杂交,结果显示出杂交带
30.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酶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B.盐析过程中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C.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D.叶绿素含C、O、N、Fe等大量元素
31.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造,劳动者将塞罕坝荒漠改造成了绿色林场,创造了荒漠变林场的人间奇迹。

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随着森林覆盖率的上升,塞罕坝林场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
D.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2.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
B.少数蛋白质是由20种不同氨基酸组成
C.鸟的羽毛和人的指甲存在同一种纤维蛋白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蛋白质就会变性
33.对于生物的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刮干热风会影响小麦在开花期传粉,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避免减产
B.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成年人排尿量会相应增加,逐渐消瘦,体重减少
C.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会均减少
D.激素间协同和拮抗对动物正常生命活动是有利的,如生长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协同
34.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
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
C.过度放牧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
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
35.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了一种与炎症反应相伴的特殊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一细胞焦亡。

细胞焦亡在形态学上同时具有坏死和凋亡的特征。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诱导癌细胞裂解死亡受凋亡基因的控制
B.mRNA和tRNA种类的变化都可以作为判断癌细胞是否凋亡的依据
C.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酶的活性均降低
D.发生炎症反应时,白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0分)
36.果蝇(2N=8)卷翅基因A是2号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因为果蝇有_________优点因此常用来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至少答2点)。

(2)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

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

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3)欲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d,DD和Dd不影响翅型,dd决定新性状翅型。

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37.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小鼠制备的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做成的“早早孕试剂盒”,检测早孕的准确率在90%以上。

资料2:葡萄糖异构酶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为提高其热稳定性,朱国萍等人在确定第138位甘氨酸为目标氨基酸后,用有效方法以脯氨酸替代甘氨酸,结果其最适反应温度提高了10—12℃,使蛋白质空间结构更具刚性。

资料3:巴西是全球最大的甘蔗生产国,但是甘蔗易受螟虫的侵害。

2017年6月8日,巴西向世界宣布,全球首款能抵抗螟虫的转基因甘蔗已培育成功,并且批准该品种进入市场。

资料4: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

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

自来水一旦被它污染,就有可能引发肠道传染病,甚至流行病。

因此,必须对自来水进行严格的检测,以确保饮水安全。

我国规定1000ml 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3个。

(1)资料1中,在该“单抗”的生产过程中,将______________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接种后,从脾脏中提取B淋巴细胞,并设法将其与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选出融合的杂种细胞,对该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符合需要的
____________。

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中提到的生物技术属于____工程的范畴。

在该实例中,直接需要操作的____________(选填“肽链结构”、“蛋白质空间结构”、“基因结构”)。

(3)资料3中获得转基因甘蔗的过程中,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避免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自身连接成环和反向连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对目的基因和载体分别进行切割。

(4)实验前应进行无菌处理。

将漏斗、培养皿、三角瓶和镊子等进行 _________________灭菌。

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___灭菌。

为了鉴定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培养基
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_________________色。

38.某地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树林,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某科研小组对该地区生活在弃耕农田的动物甲进行了十年的调查与研究,甲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种动物的数量采用了取样器取样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t5之后动物甲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_,环境容纳量的含义是___________。

(3)在以上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________ (增强/减弱/不变)。

(4)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储存在生产者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______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恢复生态学的目标是,重建某一区域历史上曾经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状态,其主要利用的理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生产上多采用谷氨酸棒杄菌发酵法。

在碳源略微不足而氮源相对丰富的培养条件下,谷氨酸棒杆菌细胞内会积累谷氨酸。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结构角度看,谷氨酸棒杆菌属于一种__________生物,除碳源和氮源外微生物可能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有__________。

生产味精时应使氮源过量,一般可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填“其它氨基酸”、“蛋白质”或“无机氮源”)。

(2)为降低生产成本,设想利用纤维素酶分解作物秸秆生产葡萄糖。

为获得产纤维素酶的细菌,可从
__________采集土壤样本,然后用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

纯化菌种的方法有__________。

(3)从发酵液或动、植物材料中提取相关物质的方法有很多,从玫瑰花瓣中提取玫瑰精油用__________法,而萃取法适合提取__________的物质。

40.欲了解捕食和种间竞争对田鼠数量的影响,研究者设计了4个处理组,分别是甲组(有捕食者、无竞争物种),乙组(有捕食者、有竞争物种),丙组(无捕食者、有竞争物种),丁组(无捕食者、无竞争物种),统计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
(1)在23周时,捕食关系和种间竞争关系中对田鼠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

(2)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是否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为什么?_______,_______。

(3)下列能表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田鼠与竞争物种之间数量关系的曲线图有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分析】
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

图中黑色柱子为染色单体,只有它的数量会变为0。

白色柱子为染色体,横条纹柱子为DNA。

①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细胞(初级精母细胞)。

②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的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③表示精细胞。

A、a为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常染色体)。

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减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详解】
A、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分别标记该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的A、a、B基因,①时期的细胞经过了DNA 的复制,因此可出现3种颜色的6个荧光位点,A正确;
B、②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染色体减半,若①时期发生过片段交换(如同源染色体的A和a 之间交换),结果为A、a在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若该条染色体和B所在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进入同一细胞,则②时期的某个细胞中可能出现3种颜色的4个荧光位点,B正确;
C、正常情况下(不考虑交叉互换),③时期的细胞基因型为AX B、aY或AY、aX B,假设减I中期A与X B 位于同一极,若减I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aX B、Y或AX B Y、a,若减II后期一对染色体未分开,则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X B X B、A、aY或AAX B、X B、aY或AX B、aYY、a或AX B、aaY、Y,荧光素的种类有0、1、2三种可能,若减I中期A与Y位于同一极,也只有0、1、2三种可能,因此C错误;
D、正常的精细胞中应该有1条Y染色体或1条X染色体(0条Y染色体),据题干可知,该精原细胞进行
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异常,可能两条Y染色体进入一个细胞,因此③时期的细胞中Y染色体的个数有0、1、2三种可能,D正确。

故选C。

【点睛】
熟悉减数分裂及DNA的复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D
【解析】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
A、由于植物细胞能主动吸收K+和NO3-,因此极有可能是细胞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A正确;
B、植物细胞吸收K+和NO3-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需要消耗ATP,B正确;
C、发生质壁分离需要具备活细胞以及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等条件,因此质壁分离的复原实验既能证明细胞的死活,又能判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伸缩性的大小关系,C正确;
D、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就已经在吸收K+,D错误。

故选D。

3.B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可知,图示曲线是在CO2浓度为0.03%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的。

图中可以看出,植物甲呼吸作用(50个单位)强度大于植物乙(20个单位);植物甲的光补偿点为a点,光照强度为1千勒克斯,植物乙的光补偿点为b点,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斯;图中C点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相等。

【详解】
A、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光合速率下降,d点将向左下方移动,A错误;
B、植物乙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大于植物甲,植物乙为阳生植物,平均株高高于植物甲,B正确;
C、由于实验中的温度不一定是最适温度,所以不能确定温度升高,植物甲曲线a点是否会向左移动,C
错误;
D、b点时,植物甲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无关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而植物乙没有达到光饱和点,其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