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细流 默默滋润(彭元英十佳标兵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泉市“十佳师德标兵”
评选申报材料
涓涓细流默默滋润
牛场幼儿园彭元英
彭元英老师,2000年7月毕业于贵定师范学校普师专业,同年8月被分配到福泉市最北端的一所乡村小学任教,2001年参加成高,2004年7月毕业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与历史教育专业。
2014年参加大规模的人事改革遴选,同年8月到达牛场幼儿园。
自从踏上工作岗位,她就发现学生时代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已变成“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便明白了已为人师的自己应以“师德”为重,滋润和感化从身边走过的“小小心灵”。
多少年来,她带着师德的内化自律,苦心经营着手中的这一份职业,精心打造着属于她的那一片天空。
职业无声,成绩有语
带着“师德”一路走来,留下不少的足迹。
她曾耐心辅导两名孩子,先后荣获三枚“希望杯”数学竞赛的铜牌,创下了本校有史以来的辉煌。
她在激动之余,更有信心地走着教书育人的道路。
于是,2011年9月,她被市局评为“优秀教师”;2012年9月,她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师德标兵”;她所撰写的论文《教学相宜骄花绽放》、《做孩子忠实的倾听者》分别在2013和2015年获得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省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科研论文“三等奖”和“二等奖”,
论文《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浅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分别在2015和2016年均获得“全国教科成果”“一等奖”;2014年3月,在市局举办的第一届小学语文现场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14年9月,所带班级被评为镇级“先进班集体”;2015年4月,她在学校举行的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中,以真诚的态度、真实的故事拿到了10.17(脱稿加0.5分)的高分,获得了30人参赛中的最佳成绩。
成功坚定信念,不止努力更具价值,做好人民满意的教师,使她更具工作的后劲,高尚师德一路伴随,是她内心深处不变的富足。
她不是班主任,却从未停止班务工作的负担
在带班的一年里,她因班上午睡时分的“兴奋者”而绞尽脑汁。
小仕博最显活跃,一到午睡,别的孩子都已入睡,他却精神起来,不是要上厕所,就是要喝水,不是抠被子,就是动邻居。
彭元英老师常守于他的小床边,用手抚摸着他的小脑袋,示意他安静入睡,很多时候,困得难受的她斜倚在床棱上打盹。
班上的图书被那些小手忍不住撕坏,是她用了好多个守睡的时日修补,并用“书痛得哭了”的自编故事教育孩子们要爱护书籍。
她不是保育教师,却每天分担着保育教师劳动的艰辛
带班的时日,看着年近半百的宋老师为50余名孩子而忙碌的身影,她就想到了更多艰辛的保育教师。
因此,每当
她一有时间,就会积极地帮着擦呀、扫呀、刷呀。
一年来,使她身心疲惫的同时,更体会到保育工作的苦与累。
2015年9月,由于集团园的成立,作为中心园,后勤工作负担加倍,应学校领导的迫切需要,她加入了后勤工作的行列,负责与资料员一道工作,可她并没有与后勤组的老师一道吃食,而是仍然将自己安排与带班老师一起,每天待孩子们吃喝完毕,同保育教师一同收拾打理,心朝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方向,一直坚持着、忙碌着。
她不是学校的“当家”,却时常为学校的人和事着想
2014年4月,她虽然在师德演讲中取得了好成绩,但他却未参加镇上的选拔赛。
当她耳边涌聚“你得去参加镇里的比赛”时,她很具压力,因为之前她从未参加过这样的比赛,担心会令大家失望。
就在这个时候,学校领导来找她谈话,目的是希望她把这次外出参赛的机会让给别的老师,此时,她如释重负,只因连推辞的机会都没有而心存丝丝遗憾,因此难过些许。
不过,她想:学校的荣誉与个人的遗憾相比,后者是次要的。
平日里,每当歇息或梦醒时分,她会想起学校里的人和事。
她常常想起保育教师的劳作,想起资料员杨昌琴老师的加班,想起……她因这些而感动。
想着老师的辛劳,她不忍心让他们分担任务。
2016年3月,上级要求完成留守儿童资料,5月,又要求完成资助幼儿的统计和系统输入,看着老师们繁忙的情形,她毅然包揽了这些资料的填写
与输机。
得知情况的园长,善意地批评了她,并告诉她今后这样的任务要分配到各班,自己就轻松些。
其实,她何尝不想这样做呢?只是担心老师们因此影响到上课啊!
她不是党员,却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于律己
“三严三实”的要求,她牢记于心:“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她正是用这样的标准维护着“师德”的圣洁。
2015年12月,正当多数教师为自己挑选不劳而获的书画作品去参赛时,彭元英老师正一个劲地做事,个别老师为她的无动于衷着急,热心地替她选画,她连忙婉言谢绝,并希望这些举动就此罢休。
可当发现自己的话语无济于事,她好伤心难过,不得不愤慨地离开,仿佛自己却成了理亏的怯懦者。
在人事制度变化多端的今天,要能在岗位上站稳脚跟,当然“红本本”的拥有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拿来主义”和“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为名为利斤斤计较,争论不休的事也很不少。
有的为了考核成绩的零点几分争得面红耳赤,有的担心自己的分数落后,将考核表翻过十遍八遍也不知疲倦。
她看到和想到这些,又因无法用微薄的力量来消除而很难过,只有用“严”与“实”的高度精确来要求自己,极力多做一些事来充实自己。
垃圾袋满了,她提倒,垃圾桶脏了,她洗,桶装水没了,她扛……她要求自己凡事都得找到原因,为此,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已不在学校吃早餐,她真的没有找到吃上这一顿的理由,
也许,她还未明白自己在工作中的实在价值。
校内事情理当认真,校外之事也从不懈怠。
近两年的精准扶贫,她积极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按时完成扶贫任务。
2016年6月,她为扶贫对象张国美老人家送去了夏凉被,就在呈上心意的那一刻,她才想起:自己家的被子太厚,年迈的父母好久没去看望了。
可眼前双老的照料却成了她的心结:怎么才能让这样的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啊?
她不是鲁迅笔下的阿Q,但她却拥有阿Q的自慰精神
多少个加班的晚归日,上小学的儿子曾用大瓷碗在电磁炉上煮面条,曾煮饭不熟再加水,导致成了粥也狼吞虎咽,曾将被子搬于沙发上睡觉,便于得知父母回到家的信息……这些,作为妈妈的她,十分难过,但她转念一想,让孩子从小锻炼锻炼,也并不是坏事。
多少个日日夜夜,想到那些不快的事,她气愤心疼、强颜欢笑,甚至“登高凭栏”;而想着教书育人的生涯,她遐思万千。
因此她日显“衣带渐宽”,但神圣的师德使她激动,从而“终不悔”。
一位专家曾说过“说话要让人开心,做事要让人感动”,她正是用这句名言作为自己的言行准则,以高尚的职业道德继续打造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清朗的天空,如曾经亲眼目睹的那一股山泉,永远清凉动人。
2016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