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
班级:姓名: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共13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C.是故
..谋闭而不兴(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家一样)
2. 解释加点的词(2分)
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 ②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一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共8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在意思上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不独子其.子
B.鹏之.背∕大道之.行也
C.南冥者.,天池也∕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亦若是.则已矣∕是.谓大同
2.翻译句子。

(4分)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庄子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B.乙文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各社会阶层都互相关爱、安居乐业、人尽其力、物尽其用。

C.甲文想象雄奇瑰丽,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文章气势磅礴。

D.乙文善用整齐的对偶句式,排比的修辞,文章也气势磅礴.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共10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

②於:同“于”。

③卒:终于。

④嗣:继承。

⑤刑:处罚。

⑥傅:老师。

⑦黥: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秦民大说.: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一人徙之.: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2分)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共14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桃花源记》)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_________________ ⑵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 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_________________ ⑷停数日,辞去.: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⑵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选答两处)(4分)
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共8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所恶有甚于.死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共11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 (2)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 (3)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_ (4)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1分) 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D(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
2.①与:通“举”。

②归:女子出嫁。

3.(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2分)。

(2)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2分)。

4.古代时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外户而不闭”。

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3分)。

5.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康有为《大同书》的构会构想。

(各1分)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二、
1. D
2.①(大鹏)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②(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他仍在地下(的行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3. C
三、
1.①通“悦”,愉快。

②代词,指“木”(木头)。

2.A
3.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4.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讲信”
5.不同意。

示例 1: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
示例 2: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四、
1.⑴通“举”,推举,选举;⑵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⑶顺着,沿着;⑷离开。

2.⑴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⑵渔人见到这片景色很是惊异,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3.⑴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的景象;⑵写桃花源中人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⑶写桃花源中人家家都热情好客。

4.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

[甲文]侧重于议论(或阐述),[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五、
1.⑴以……为亲⑵憎恶
2.B
3.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六、
1.(1)同“举”,推举(2)以……为亲(3)女子出嫁(4)兴起
2.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人人都能受得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示例: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社会,那里的人们有着纯洁无邪的心理,互助合作,和睦相处,没有勾心斗角,更没有盗窃乱贼,人与人之间平等、公正、互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