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登塘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潮州市登塘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某地高速公路上一辆运送化学物品的槽罐车侧翻,罐内15 t苯泄入路边300 m长的水渠,造成严重危险,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

A.苯有毒,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B.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C.有人提出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D.处理事故时,由于事故发生地周围比较空旷,有人提出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来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污染空气,所以该办法未被采纳
参考答案:
A

2. ①臭氧空洞②水体富营养化③光化学烟雾④温室效应⑤酸雨,上述污染现象主要与NO2有关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参考答案:
D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能够增加活化分子的总数
B.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够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C.加入催化剂可以使本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发生化学反应
D.压强只影响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参考答案:
AD

4.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g)+O2(g)=SO2(g)△H=-Q kJ·mol-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1 mol S(g)与1 mol O2(g)的总能量比1 mol SO2(g)的总能量低QkJ
B.1个S(g)与1个O2(g)完全反应要放出Q kJ的热量
C.S(s)+O2(g)=SO2(g)△H<-Q kJ·mol-1
D.1 mol S(g)与1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SO2(g)放出QkJ的热量
参考答案:
D

5.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 为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还含非极性共价键,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X<Y<Z
B. 阴离子的还原性:Y>W
C. a—定由W、X两种元素组成
D. 图中转化过程d物质在作为反应物时均即为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参考答案:
D
由转化关系图分析可知,W为H,X为C,Y为O,Z为Na;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应为C>O,故A错误;B.由NaH+H2O=NaOH+H2↑,可知H-失去电子,阴离子的还原性:Y <W,故B错误;C.a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可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故C错误;D.Na2O2与水或CO2反应时,均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把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d 为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还含非极性共价键、原子序数为推断的突破口,短周期元素 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 、b 、c 、d 、e 、f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 为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还含非极性共价键,d 为Na 2O 2,结合图中转化可知,m 为元素 Y 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m 为O 2,则Y 为O ,a 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b 、c 分别为CO 2、H 2O ,e 、f 分别为NaOH 、碳酸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 为H ,X 为C ,Y 为O ,Z 为Na ,以此来解答。

6. 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 而生成I 2,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 ,得到I 2最多的是( )
A.H 2O 2
B.
C.
D. 参考答案: B 略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碱性锌锰干电池都是二次电池
B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但是会污染环境的新型电池
C 、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

D 、铅蓄电池放电的时候正极是Pb ,负极是PbO 2 参考答案: C
8. 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 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 ③纯碱溶液,④酸性KMnO4, ⑤乙醇,试根据其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组合是 A .只有②④⑤ B .只有①③④ C .只有①②③ D .都可以 参考答案: D

9. 根据元素周期律,对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错误的是
HBr
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参考答案:
C 【分析】
A 、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越易化合。

B 、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C 、ⅤA 元素由非金属和金属元素组成;
D 、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
【详解】A 、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越易化合,则S 与H 2在加热时能反应,故A 正确; B 、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HBr 的分解温度介于HCl 、HI 之间,故B 正确; C 、ⅤA 元素由非金属和金属元素组成,除了N 、P 、As 是非金属外,其余均为金属,故C 错误; D 、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则Ba 与水反应会更快,故D 正确; 故选C 。

10. 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X<Y<Z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及其水溶液的酸性:R >W
C. W 、X 形成的化合物以及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D. 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都能发生反应
参考答案:
A
【分析】
由图中化合价可知,X的化合价为-2价,没有正化合价,故X为O元素,Y的化合价为+1价,处于ⅠA族,原子序数大于O元素,故Y为Na元素,Z为+3价,为Al元素,W的化合价为+6、-2价,故W为S元素,R的最高正价为+7价,应为Cl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X少一个电子层原子半径最小,故原子半径
O<Al<Na,选项A不正确;
B.非金属性Cl>S,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HCl为强酸,而硫化氢为弱酸,选项酸性HCl>H2S,故B正确;
C.S与O形成的化合物由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对应的水化物为亚硫酸、硫酸,都属于共价化合物,选项C正确;
D.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硫酸,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与氢氧化钠、硫酸反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与位置关系、元素周期律等,难度不大,根据化合价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

11. 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能够跟氧气和水反应,还能跟很多种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反应,要研究金属钠和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它与金属钠跟水反应
的异同点,下列的研究方法中用不着的是
A.分类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比
较法
参考答案:
A
12. 以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g)+O2(g)===2CO2(g)+H2O(l)ΔH=-1300 kJ·mol-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有6 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 kJ的能量
B. 当有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 kJ的能量
C. 当有4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
D. 当有8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
参考答案:
D
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C2H2(g)+5/2O2(g)→2CO2(g)+H2O (l)△H=-1300kJ·mol-1,该反应中乙炔中-1价的碳经过反应变为产物二氧化碳中+4价的碳,所以每当放出1300kJ的能量,转移的电子数为10mol,当有6N 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的能量为130×6kJ=780kJ,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1个CO2分子中含有4个共用电子对,有4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说明有1molCO2生成,放出650KJ的能量,故C错误;
D、1个CO2分子中含有4个共用电子对,有8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说明有2molCO2生成,放出1300KJ的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13. 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的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
A.①②B.②③C.④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①根据N=nN A判断;
②物质的量相同,含有分子数数目相同,二者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之比等于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之比;
③物质的量相同,含有分子数数目相同,二者含有的原子总数之比等于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之比;
④物质的量相同,含有分子数数目相同,二者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之比等于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之比.
【解答】解: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
①根据N=nN A可知,二者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故正确;
②物质的量相同,二者含有分子数数目相同,CO和CO2分子中O原子数目分别为1、2,故二者所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故正确;
③物质的量相同,二者含有分子数数目相同,CO和CO2分子原子总数分别为2、3,故二者所含的原
子总数之比为2:3,故正确;
④物质的量相同,二者含有分子数数目相同,CO和CO2分子中C原子数目分别为1、1,故二者所
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微粒数目的计算等,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
解掌握.
14. 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3PO4>H2SO4 B.氢化物稳定性:HCl>H2S>H2O
C.碱性:NaOH>Mg(OH)2>Al (OH)3 D.离子半径:Na+>Mg2+>Cl-
参考答案:
C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镁、铝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NH3·H2O、HF 稳定性依次减弱
C.H3PO4、H2SO4、HClO4酸性依次增强
D.NaOH、Mg(OH)2、Al(OH)3碱性依次增强
参考答案:
C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减小,钠、镁、铝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A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
属性增强,氢化物稳定性增强,NH3·H2O HF 稳定性依次增强,故B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
属性增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H3PO4、H2SO4 、HClO4酸性依次增强,故C正确;同周期元素
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NaOH、Mg(OH)2、Al(OH)3碱性依次减弱,故D错误。

16. 参考答案:
(1)图2 吸收A装置中产生的酸雾变蓝带火的木条复燃
(2) D中有部分CO2未参加反应流入E中生成沉淀
(3)E中石灰水的白色浑浊明显增加,瓶内液面的下降接近停止
(4)小 30 因样品中含有不与CO2反应生成气体的杂质
(5)乙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30mL1mol/LNaCl溶液和40mL0.5mol/LCaCl2溶液混合之后(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混合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mol/L B.0.6mol/L C.1mol/L D.2mol/L
参考答案:
C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先分别利用n=cV来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从而确定Cl﹣的物质的量,最后利用c=来计算混合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解:NaCl的物质的量为0.03L×1mol/L=0.03mol,
CaCl2的物质的量为0.04L×0.5mol/L=0.02mol,
则Cl﹣的物质的量为0.03mol+0.02mol×2=0.07mol,
混合溶液的体积为0.03L+0.04L=0.07L,
则混合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明确物质的量、体积、浓度的关系即可解答,并注意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来分析解答.
18. 现有0.284kg质量分数为10%的Na2SO4溶液.计算:
(1)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
(2)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
(3)若将溶液稀释到2L,求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
(1)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2mol;
(2)Na+的物质的量为0.4mol;
(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0.2mol/L.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1)根据m(溶质)=m(溶液)×ω(溶质)计算硫酸钠的质量,再根据n=计算其物质的量;
(2)Na2SO4与Na+的比例关系;
(3)据c=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解:(1)硫酸钠的质量=248g×10%=24.8g,故硫酸钠的物质的量==0.2mol,
答: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2mol;
(2)1个Na2SO4中含有2个Na+,故n(Na+)=2×0.2mol=0.4mol,
答:Na+的物质的量为0.4mol;
(3)据c=,Na+的物质的量浓度==0.2mol/L
答: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0.2mol/L.点评:本题考查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等,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19. (8分)在100ml 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

右图表示加入的混合物质量和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关
系,试计算:
(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
度。

(2)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40mL,固体混合物质量是51.6g时,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为。

(3)当NaOH溶液体积为180mL时,固体混和物的质量为51.6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为。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