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2XXX年2XXX年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份具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因此做如下调查。

调研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县部分典型教师及学生。

2XXX年40人,二年40人,三年40人,四年40人,五年40人,六年40人)。

对这70名教师都分别听了课,所对应的学生也做了较全面的了解。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学理念
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但与现代教育理念仍有较大的差距。

课堂教学及个别访谈显示:
(1)相当多教师对教育的“终极目的”以及九年义务教育中语文教育“总目标”表现出模糊认识。

教师的教育视野不够开阔,不能从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去关照语文教育,不能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进程中估价学生个体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XXX年级到六年级成了常见的现象,脱离了语境的造句和名词解释,常使学生不知所措。

一问到底。

在课堂上,教师用不着边际的提问,来代替学生的训练。

这种提问,是教师按照课文情节发展顺序编排的,既不考虑学生懂不
懂,也不考虑问题有无启发性。

以问代讲,以问代读,一问到底,这样好像课堂上很热闹,其实掩盖了学生的被动,与一讲到底如出一辙。

提问当然重要,但提问要有针对性(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启发性(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所领悟)。

有些提问既无语言价值,也无训练价值,更无教育价值,却挤掉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读书的时间。

(3)现代教学手段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据统计,70%的教师“偶尔使用”或“不会使用”教学媒体,只有外人来听课时才使用。

从中不难看出:首先是教育资金投入不足,设备匮乏问题较普遍,我们全县只有首山站村小学有大屏幕。

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主观能动性不够。

这与现代教育差距尚大,与“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更大。

4、知识与技能
(1)教师的学历基本符合国家对教师资格的要求,但高学历所占比重尚小。

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教师自身对学历的提高,应予以充分重视。

另外从实际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来看,教师实际水平和学历基本合格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知识结构不合理,观念陈旧落伍,信息摄入量不足等。

教师们也普遍感到知识匮乏,在教学中常常困难重重。

尤其是将来面对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有限,处理起教材力不从心。

绝大多数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亟待提高。

据访谈了解到,能“经常组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教师很少,教师综合素养的偏低,限制了语文课堂
教学的向外延伸,影响着学生艺术兴趣的激发,审美情趣的培养,从而在整体上影响素质教育的质量,不利于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XXX年龄特点题材的篇目匮乏。

在时代较久远文章的学习中,背景知识较少,导致学生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7、学生普遍掌握了一两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在运用综合、灵变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8、学生阅读量少,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机制没有形成。

语文综合能力中个性化的思辩能力与创新精神缺失。

(二)建议
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强化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地位。

2、语文课程的评价要对语文学习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大力加强形成性评价,注重定性评价。

除采用传统的测试和作业外,综合采用各种评价手段。

3、充分发挥语文教育中人文因素对学生精神领域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重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审美理念的培养。

4、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置应更多考虑城乡差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

5、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变“满堂罐”的被动为主动学习。

且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系统的设计,都应有利于推进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6、各级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大教育投资,尤其是现代多媒体方面的。

教师也应积极参加现代技术手段的培训。

7、把继续教育体制与终身教育观念纳入到教师培训培养当中,确保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8、强化教育科研地位,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

9、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10、教师要勇于开发课程资源,应注重爱国主义在情感教育中的地位,选取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篇目。

增加与学生生活和科技发展联系紧密的文章,并注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11、在语文教育实践中,把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最主要地位。

课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实现语文教育的不断变革和新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