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习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B.图中共表示3种物质
C.该反应后分子数目增多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因此镁元素和氦元素化学性质相同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可能产生氧气,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
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甲、乙所含的元素种类与丙、丁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4.《本草纲目拾遗》“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5H7N2O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七素属于氧化物
B.三七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2
C.三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每个三七素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
5.某密闭容器中有R和氧气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R O2CO2H2O
反应前质量/g325800
反应后质量/g0x4436
A.X的数值为10
B.R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R中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
D.该反应中O2和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6.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所以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7.如图是与水有关的3个实验,关于该实验,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实验A和实验B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②只有实验B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实验A中烧瓶里加碎瓷片是为了防止出现暴沸;
④用带火星的木条可检验实验B中试管a、b中产生的气体;
⑤实验C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过滤;
⑥实验A和实验C得到的水都是纯净物。
A.①②③⑤B.③④⑤⑥C.②③⑤D.②③④⑤
8.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C.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9.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 1∶5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 2∶5
D.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10.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将一定质量的蒸馏水通电
B.加热氯酸钾和加热等质量氯酸钾与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氧气质量
C.在一密闭容器内燃烧足量的红磷,容器内气压的变化
D.一定质量的氢气和一定质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恰好完全反应,容器内原子总数目变化
11.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量不变
二、填空题
1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基本类型是_____;
(2)此反应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物质名称)。
13.根据题意写符号表达式。
(1)红磷燃烧时因其白烟浓厚,军事上常将其制成烟幕弹:________________;
(2)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_________。
1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氢、碳和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x的值是_______,碳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乙烯(C2H4)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由乙烯的化学式C2H4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
(两条,合理即可)
(2)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Ni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如图是甲烷(C2H4)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在框内补充C的微观模型图______。
②该反应利用两种温室气体,兼具环保和经济价值;反应难点之一是破坏甲烷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稳定结构,分为_______(填微粒名称)并重新组合。
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共表示_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预防病毒除了戴口罩、勤洗手,还要做好消毒工作。
生活中我们使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医用酒精中乙醇的_______分数为75%(填“质量”或“体积”)。
如图是酒精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①已知“”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n倍,该反应中“”和“”的质量比是
_____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
②酒精易挥发且易燃,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或储存时要注意________。
③起床后,测体温。
测体温时水银体温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原因是汞原子_______。
1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2)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4)铁丝在纯氧中燃烧_______。
(5)在高温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_______。
16.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_____。
17.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两幅图片展示的均为混合物
B 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D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2
(2)根据该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_____;(3)针对空气污染情况,请提出一条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_____。
18.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电解水_____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_____
(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________。
(填序号)
(5)铜丝受热后变黑________
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________
19.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物质X是______。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需进行的操作是__。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铁丝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_____(填“大”或“小”)
三、解答题
2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如图甲, X是氢气、汞、氯化钠三种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符号,下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 。
Y是_________ (填微粒名称)。
(2)如图乙所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4)如图丁所示为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〇”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21.下图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仔细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单质”、“化合物”)
(2)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填“化合”、“分解”)反应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 C2H4+_____ O2点燃
_____ CO2+_____H2O
②_____FeS2+_____O2高温
_____Fe2O3+_____SO2。
2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电解水_____;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_____;
(3)在空气中加热铜粉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
(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属于_____反应.(选填“分解”、“化合”之一) 2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加热高锰酸钾:_____、_____。
(2)镁在空气中点燃:_____、_____。
(3)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
25.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图中单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D
5.C
6.C
7.C
8.B
9.C
10.C
11.D
二、填空题
12.分解反应氮气氢气
13.【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注)进行书写即可
14.非金属乙烯是化合物乙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4E体积
6n:(6+3n)避免接触火源以防发生爆燃间隔变大
15.2Mg+O22MgOC+O2CO22H2+O22H2O3Fe+2O2Fe3O4C+CO22CO
16.2H2O2H2↑+O2↑CuSO4+2NaOH=Cu(OH)2↓+Na2SO4
17.A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H2OH2+O2Mg+O2MgOP+O2P2O5H2+O2H2OCu+O2CuOH2OH2+O2
19.水(H2O)C+O2CO2向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3Fe+2O2Fe3O4大【分析】(1)根据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物质X;(2)根据木炭燃烧的反应及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回答;(3)根据铁与
三、解答题
20.
21.
22.
23.
24.
25.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A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中
B 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共有4种不同分子,表示4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分子的目没有变化,反应前后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2.C
解析:C
A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如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A 选项错误;
B 、氦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一层电子层,排有两个电子,已经排满,故其化学性质稳定,而镁元素有三层电子层,最外层最多能排8个电子,但只排了2个电子,故化学性质不稳定,故B 选项错误;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故C 选项正确;
D 、中子不带电,但不是分子或原子,故D 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C 。
3.C
解析:C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2
22222SO H S+3O +2H O 点燃
;
A 、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故说法错误;
B 、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
C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甲、乙所含的元素种类与丙、丁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故说法正确;
D 、该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
故选:C 。
4.D
解析:D
A 、由化学式可知,三七素是一种多种元素组成的含碳化合物,因此不是氧化物,故选项A 不正确;
B 、三七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5):(16×5)=3:4,故B 选项不正确;
C、三七素中含有碳、氢、氮、氧四种元素,三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还会生成氮的氧化物,故C选项不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三七素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5.C
解析:C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A、X=32+58﹣44﹣36=10,该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氢元素来自于R,R中碳元素质量:
12
44g=12g
44
⨯,氢元
素质量:
2
36g=4g
18
⨯,氧元素质量:32g﹣12g﹣4g=16g,即R中含有碳、氢、氧三种
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R中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g4g
:=1:4
121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设该反应中O2和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x:y,根据题意有:32x:44y=(58g﹣
10g):44g,x:y=3: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C
解析:C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磷元素,选项A不正确;
B、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不是阳离子,选项B不正确;
C、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选项C正确;
D、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例如铁是纯净物,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选项C不正确。
故选C。
7.C
解析:C
①实验A是水的蒸馏,此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说法错误;
②水的蒸馏和水的净化均属于物理变化,不能验证水的组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可验证水的组成,说法正确;
③实验A中烧瓶里加碎瓷片是为了防止出现暴沸,说法正确;
④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需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氢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说法错误;
⑤实验C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过滤,说法错误;
⑥中水的净化后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得到的“水”属于混合物,说法错
C
误。
故选:C。
8.B
解析:B
A、由生成物的微观结构可知:生成物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属于一种化合物,故A项错误;
B、由微粒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B项正确;
C、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项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D项错误;
故选:B。
9.C
解析:C
【分析】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
12%=36%,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12%-70%-20%=8%,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32%-8%=24%;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1-48%-32%-10%=10%,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70%-10%=60%,故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A说法错误;
B.由上述的分析可知,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36%:60%=3:5,故选项B说法错误;
C.由上述的分析可知,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24%:60%=2:5,故选项C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分数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0.C
解析:C
A.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A图象错误;B.加热氯酸钾和加热等质量氯酸钾与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纯氯酸钾中氯酸钾的质量比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大,最终纯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多,但加入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B 图象错误。
C .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气压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气压逐渐减小,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最终气压一定比反应前小,故选项C 图象正确。
D .一定质量的氢气和一定质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恰好完全反应,容器内原子总数目不变,故选项D 图象错误。
故选C 。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1.D
解析:D
A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 错误;
B 、由水分子的构成可知,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选项B 错误;
C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水分子变化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选项C 错误;
D 、根据图示,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量不变,选项D 正确。
故选D 。
二、填空题
12.分解反应氮气氢气 解析:3222NH N 3H +一定条件 分解反应 氮气、氢气
(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氮气和氢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222NH N 3H +一定条件;分解反应;
(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该反应中的氮气和氢气属于单质;故填:氮气、氢气。
13.【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注)进行书写即可
解析:225P + O P O −−−→点燃 2Mg + CO MgO + C −−
−→点燃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注)进行书写即可。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25P + O P O −−−→点燃;
(2)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Mg + CO MgO + C −−−→点燃。
故填:(1)225P + O P O −−−→点燃;(2)2Mg + CO MgO + C −−−→点燃。
14.非金属乙烯是化合物乙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4E 体积6n:(6+3n)避免接触火源以防发生爆燃间隔变大
解析:非金属 乙烯是化合物 乙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 422CH +CO 2H +2CO 催化剂 4 E 体积 6n:(6+3n) 避免接触火源,以防发生爆燃 间隔变大
(1)①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8=2+x ,x =6,碳从汉字偏旁看,属于非金属元素;
②由乙烯的化学式C 2H 4获得的信息有乙烯属于化合物、乙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2)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会发生改变;反应物中含C 、H 、O 的个数分别是2、4、2,生成物中含C 、H 、O 的个数分别是2、0、2,故生成物中含应含4个H ,故故C 的微观模型图为;
②化学变化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该反应利是破坏甲烷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稳定结构,分为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并重新组合;
③由图可知,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422CH +CO 2H +2CO 催化剂;
(3)①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图中粒子共有4种不同的质子数,共表示4种元素;
②元素化学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A 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AE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故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E ;
(4)生活中我们使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
①由图示可知甲乙丙丁的化学式分别为C 2H 6O 、O 2、H 2O 、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6O+3O 2催化剂3H 2O+2CO 2;且已知“”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的n 倍,故该反应中乙物质“
”和丙物质“ ”的质量比是(3×2×n ):(3n+3×2×1)
=6n:(6+3n) ②酒精易挥发且易燃,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或储存时要注意避免接触火源,以防发生爆燃; ③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测体温时水银体温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原因是汞原子间隔变大;
15.2Mg+O22MgOC+O2CO22H2+O22H2O3Fe+2O2Fe3O4C+CO22CO
解析:2Mg+O 2点燃2MgO C+O 2点燃CO 2 2H 2+O 2点燃2H 2O 3Fe+2O 2点燃Fe 3O 4 C+CO 2高温2CO
(1)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故填:2Mg+O 2点燃2MgO 。
(2)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填:C+O 2点燃CO 2。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故填:2H 2+O 2点燃2H 2O 。
(4)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3Fe+2O 2点燃Fe 3O 4。
(5)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故填:C+CO 2高温2CO 。
16.2H2O2H2↑+O2↑CuSO4+2NaOH=Cu(OH)2↓+Na2SO4
解析:2H 2O 催化剂、光2H 2↑+O 2↑ CuSO 4+2NaOH=Cu(OH)2↓+Na 2SO 4
(1)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催化剂、光2H 2↑+O 2↑。
(2)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2NaOH=Cu(OH)2↓+Na 2SO 4。
17.A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A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NO+2CO N +2CO 催化剂。
(1)A 、由图可知,两幅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B 、该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
质,二氧化碳是由C 、O 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D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
(2)由图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3)针对空气污染,可以通过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植树造林等改善空气质量。
18.H2OH2+O2Mg+O2MgOP+O2P2O5H2+O2H2OCu+O2CuOH2OH2+O2
解析:H 2O −−−→通电H 2+O 2 Mg+O 2−−−−→点燃MgO P+O 2−−−−→
点燃P 2O 5 H 2+O 2−−−−→点燃H 2O Cu +O 2−−−→加热CuO H 2O −−−
→通电H 2+O 2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 2O −−−
→通电H 2+O 2。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Mg+O 2−−−−
→点燃MgO 。
(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O 2−−−−
→点燃P 2O 5。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 2+O 2−−−−
→点燃H 2O 。
(5)铜丝受热后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u +O 2−−−→加热CuO 。
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其中属于分解反应
的是H 2O −−−
→通电H 2+O 2。
19.水(H2O)C+O2CO2向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3Fe+2O2Fe3O4大【分析】(1)根据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物质X ;(2)根据木炭燃烧的反应及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回答;(3)根据铁与
解析:水(H 2O) C+O 2
点燃CO 2 向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3Fe+2O 2点燃Fe 3O 4 大
【分析】
(1)根据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物质X ;
(2)根据木炭燃烧的反应及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回答;
(3)根据铁与氧气的反应分析回答。
(1)硫、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都需要放少量的水,所以物质X 是水;故填:水(H 2O);
(2)A 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 2点燃CO 2,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需进行的操作是:向反应后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故填:C+O 2
点燃CO 2;向瓶中注入
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3)C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点燃
Fe3O4,铁丝燃烧后,由于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物的质
量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大。
故填:3Fe+2O2点燃
Fe3O4;大。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注意事项和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三、解答题
20.
Hg H2离子无色酚酞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H2 + Cl2点燃
2HCl 纯净物 B
【分析】
(1)汞属于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氢气由氢分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Y是离子;故填:Hg;H2:离子;
(2)如图乙所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不断运动的。
故填:无色酚酞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Cl2点燃
2HCl,反应后生
成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填:H2+Cl2点燃
2HCl;纯净物;
(4)A是由两种不同的分子构成,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B中只含有一种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
C中只含有一种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
D是由两种不同的分子构成,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填: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
单质化合2H2+O2点燃
2H2O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1)物质A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即物质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
故答案为: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