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一上学期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一上学期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试卷(含答
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必须是酶的种类
B.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必须是酶的种类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不止一种
2.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将过氧化氢酶加入H2O2溶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
B.从图中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为25℃
C.20—80分钟,40℃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
D.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相同
3.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由4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
B.不同温度下实验,酶A的最适pH不同
C.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4.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都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5.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限制e~f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 ℃,f点都将下移
D.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6.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中,检测酒精成分的试剂是
A.澄清的石灰水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C.酸性重铬酸钾溶液D.醋酸洋红溶液
7.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种子形成时,脂肪水解酶的活性很高
B.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脂肪多于糖
D.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N增加
8.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值至2.0,保存于370C水浴锅内。

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9.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重要的细胞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者都具有能量转换的功能B.两者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C.两者的基质成分与功能不同D.两者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10.小麦幼苗在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照实验应使用含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小麦幼苗
B.据实验结果推测无机盐X可能是一种含镁元素的无机盐
C.与正常幼苗相比该幼苗叶绿体内的NADPH的合成速率增加
D.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某些无机盐离了的浓度可能会增加
1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在光下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小鼠呼吸而变污浊的空气
B.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用同一棵植物上不同的叶子分别遮光和曝光,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C.恩格尔曼以水绵和好氧菌为材料,巧妙地利用光照和黑暗处理,证明叶绿体在光下产生氧气
D.鲁宾和卡门向植物提供H2O并检测产物O2是否含有18O,探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的分解
1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色素都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
B.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
C.光合作用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光合作用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
13.萤火虫腹部的发光器由部分组织细胞构成,离体的发光器会逐渐失去发光能力。

将发光器研磨液分为两组,分别滴加等体积的ATP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后,ATP组立即重新出现荧光,葡萄糖组重新出现荧光的时间滞后。

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发光器离体后细胞内能源物质逐渐耗尽
B.实验结果说明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C.实验结果说明葡萄糖不能作为能源物质
D.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可转化为发光的光能
14.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
...的是
选项应用措施目的
A种子贮存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B水果保鲜零上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C乳酸菌制作酸奶通气促进乳酸菌的有氧呼吸
D栽种庄稼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有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A.A B.B C.C D.D
15.下列有关实验变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
B.在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只有温度、植物种类是无关变量C.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红细胞形态变化是因变量D.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16.为提高温室农作物产量,常需适当改变温室中的一些条件。

下列不适用的措施是( ) A.增加O2浓度B.增加CO2浓度C.增加光照强度D.调控昼夜温差1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
18.图是在最适温度下,一定量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
B.如果温度上升5℃,B点向右下方移动
C.因受酶活性的限制,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
D.本实验可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的分解情况
19.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其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20.光合作用合成ATP的部位是()
A.叶绿体外膜B.叶绿体内膜C.叶绿体基质D.类囊体
21.图甲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图乙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依次是
A.高、高B.低、基本一致
C.低、高D.高、基本一致
22.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探究实验选用材料与试剂
①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鸡肝匀浆
②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③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④pH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鸡肝匀浆
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23.下图表示ATP的结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b键断裂后形成ADP和Pi
B.图中的3表示ATP中的“A”
C.由1、2、3各一分子形成的物质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
D.a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
24.人体肝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的是()
A.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C.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D.线粒体
25.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推测合理的是()
A.甲植物和乙植物在30℃时,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相等
B.温度为45℃时,甲植物和乙植物体内都有有机物积累
C.50℃之前,限制乙植物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条件是CO2浓度
D.若将甲、乙植物同置于凉爽地带,则受影响较大的是甲植物
二、多选题
26.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B.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
C.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27.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B.植物根细胞吸收无机盐所需能量来自葡萄糖在线粒体中的氧化分解
C.某人在马拉松运动过程中,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部分来自无氧呼吸
D.与有机物的体外燃烧相比,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逐步释放并能转化生成ATP
28.如图是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光照强度<A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B.当光照强度=A时,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光合作用同化的CO2
C.当A<光照强度<B时,植物叶片吸收CO2
D.B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
29.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
B.持续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
C.阴雨天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30.下列图文相符的有()
A .
B .
C .
D .
三、非选择题
31.柱花草主要生存在年平均气温19~25℃的地区,为探究高温和低温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入员完成了相关实验。

下表为科研入员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柱花草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等相关指标。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处理类型检测内容
净光合速率
(µmolO2/m2•s)
总光合速率
(µmolO2/m2•s)
CO2固定酶活性
(µmolaCO2/mg
蛋白•min)
甲组6℃处理 3.11 3.51 3.34
乙组25℃处理14.7815.15 6.86
丙组36℃处理14.1414.51 6.07
(1)本实验的实验组为__________________。

(2)CO2固定酶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3)柱花草的总光合速率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在6℃条件下适当增加环境中的C02浓度,柱花草的总光合速率增加不明显,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表可知,温度胁迫对柱花草的呼吸作用___________。

A.有显著抑制作用
B.有显著促进作用
C.无明显影响
(5)在适宜的光照等条件下,如果突然中断CO2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相
对含量_________。

32.为了探究光照与黑暗交替频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
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光照与黑暗处理
情况见下图所示(A、B、C三组光照与黑暗处理时间相同)。

结果是A组光合作用产物的
相对含量为50%;B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
94%;D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________。

(2)光照期间,能进行________(填“反应或暗反应或光反应和暗反应),叶肉细胞中产
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

(3)可以判断,单位光照时间内,B组和C组植物整个过程中合成有机物的量都高于D组
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________。

(4)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________的增加,使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能够及时利
用与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33.某科研小组研究LSV病毒对百合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气孔导度描述的是气
孔开放程度;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回答下列问题:
色素量的比值
气孔导度的比值净光合速率的比值
叶绿素a叶绿素b
LSV侵染的百合/健康百合71.4%66.7%75%66.7%
(1)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________,其中一部分将水分解为_____________,另
一部分用于合成ATP。

用纸层析法进一步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叶
绿素b____(大/小)。

(2)净光合速率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________的吸收量来表示。

实验结果表
明,LSV侵染的百合比健康百合净光合速率低。

根据表格信息,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角度
分析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①叶绿素含量减少,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4.黄瓜的靶斑病主要危害黄瓜叶片,该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点,而后黄点逐渐扩大甚至连成片,导致叶片失绿、干化变脆,严重影响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

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程度的靶斑病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病级病斑面积
(%)
叶绿素含量
(%)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气孔导度
[μmol×(m2×s)-1]
0053.7020.760.40 12.5731.9218.880.38 39.6929.4515.440.36 528.8420.5415.390.32
注:病级指黄瓜叶片患靶斑病的不同程度;气孔导度指气孔张开的程度
(1)在提取黄瓜叶片光合色素时,需向研钵中加入碳酸钙,目的是________。

提取到的色素中除叶绿素外另一类色素是________。

(2)在提取到黄瓜叶片光合色素后,可通过对比各组黄瓜叶片对某种颜色的光的吸收率来计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

为减少其他光合色素的干扰,“某种颜色的光”最可能是
________(填“红光”“蓝紫光”或“绿光”),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病斑面积的增大,黄瓜叶片的气孔导度________,导致黄瓜从外界吸收的CO2量________,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使黄瓜的净光合速率降低。

(4)根据表中呈现出的净光合速率数据推断,黄瓜叶肉细胞内O2移动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

35.下图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光照强度与某作物光合速率的关系。

(a、b代表相关实验数据,均为正值)。

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曲线中,当B<E<C时(E表示光照强度),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___________。

(2)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若适当增施有机肥,则A点可_________移。

(3)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B时,叶绿体吸收CO2的量等于___________。

(4)图乙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___________。

(5)某同学进一步改造图乙实验后,可进一步测得有机物的变化量。

先遮光处理1小时,测得水藻有机物减少量为m,再开灯光照1小时,测其有机物与暗处理前相比增加量为n,则光照期间水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另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详解】
A、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如无机催化剂和酶,A错误;
B、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B错误;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为pH,C错误;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可以是底物的剩余量或产物的生成量,D正确。

故选D。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考查实验的变量、结果分析等基本试验方法和技能,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
该实验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所以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自变量是温度、时间,A正确.
从图中可知25℃时酶的活性最高,但由于没有出现峰值,所以不能得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B错误.
20—80分钟,45℃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C错误.
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不同,D错误.
【点睛】
对照实验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底物浓度直接影响反应速率。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反应。

3、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在适宜的条件下,酶活性最强。

例如:最适pH或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高。

而高温、过酸或过碱等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无法恢复。

【详解】
由题图可知, pH为4时,对于酶B属于过酸的环境,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即使调至6,酶的活性无法恢复,A错误;不同温度下实验,酶A的最适pH相同,B错误;酶B和酶A均具有高效性,C错误;由题图可知,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D正确。

故选D。

【点睛】
识记酶的特性,结合曲线图分析便可解答本题。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③是CO2固定,X是三碳化合物,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Y是丙酮酸,A正确;
B、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均产生[H],B正确;
C、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C3还原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C错误;
D、图中过程均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D正确。

故选C。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其中a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应为麦芽糖酶,而d、c为麦芽糖水解产物--葡萄糖。

分析图乙: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ef段,随着麦芽糖浓度的升高,催化速率逐渐加快;fg段,随着麦芽糖浓度的升高,催化速率不变。

【详解】
A、由图甲可知,b水解,说明b是底物麦芽糖,a是麦芽糖酶。

只有麦芽糖才能与麦芽糖酶的结构完美契合,所以麦芽糖酶只能催化麦芽糖水解,体现了酶的专一性,A正确;
B、限制e~f段上升的原因是麦芽糖的量,f~g段溶液中没有游离的酶,所以限制f~g 段上升的是酶的数量。

为保证实验的单一变量,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B错误;
C、由题干可知,图乙中的数据是在酶的最适温度下得出的,酶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高。

f 点是酶饱和点,与酶活性有关,酶活性越高,酶饱和点越高。

所以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酶活性都会下降,f点都将下移,C正确;
D、斐林试剂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等单糖和麦芽糖及乳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所以斐林试剂与底物麦芽糖和生成物葡萄糖都能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用来检验麦芽糖是否分解,D正确。

故选B。

6.C
解析:C
【解析】
澄清的石灰水是检测二氧化碳的,A错误。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检测二氧化碳的,会由蓝变绿再变黄,B错误。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会使酒精变成灰绿色,C正确。

醋酸洋红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D错误。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析A图可知,种子形成时,脂肪含量逐渐升高,说明脂肪水解酶的活性很低,A错误;
B、种子萌发时,脂肪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可溶性糖是可能转化为脂肪储存,B错误;
C、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脂肪多于糖,C正确;
D、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C、H增加,脂肪和糖类都不含N元素,D错误。

故选C。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PH为2.0时,唾液淀粉酶失活,不能分解淀粉,但唾液淀粉酶和乳清蛋白会被胃蛋白酶分解成多肽,故选A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二者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详解】
A.叶绿体可以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线粒体可以把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
B.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是由双层膜包裹的细胞器,B正确;
C项和D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不同,根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二者的基质成分不同,所含酶的种类不同,C正确,D错误。

故选D。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镁是构成叶绿素的主要元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进行,当植物缺镁时叶片发黄,光合作用下降。

【详解】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无机盐X,实验组缺乏无机盐X,对照组应使用含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小麦幼苗,A正确;
B、将小麦幼苗在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

根据现象推测无机盐X可能是一种含镁元素的无机盐,B正确;
C、当植物缺镁时,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反应下降,叶绿体内NADPH的合成速率下降,C错误;
D、植物吸收无机盐具有选择性,当植物吸收水大于吸收某种元素时,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某种无机盐离子浓度可能会增加,D正确。

故选C。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
A、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1730-1799)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结果发现:普
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A错误;
B、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一组对照实验,在实验开始时首先进行饥饿处理,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然后用同一植物的同一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最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B错误;
C、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的对比实验,证明了氧气是由叶绿体产生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正确;
D、鲁宾和卡门向植物提供H218O或C18O2,并检测产物O2放射性,探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源于水,D错误。

故选C。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回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
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叶绿体中的色素与光反应有关,都分布在类囊体结构的膜上,A 正确,B错误;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因此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CD错误.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分析题意:将发光器研磨液分为两组,加入ATP的一组发出荧光,而加入葡萄糖的一组没有发出荧光,这说明该过程所需的能量由ATP提供,葡萄糖不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详解】
A、发光器由部分组织细胞构成,发光器离体后细胞内能源物质逐渐耗尽,A正确;
B、实验结果说明荧光器发光所需的能量是由ATP直接提供的,B正确;
C、实验结果说明葡萄糖不是荧光器发光的直接能源,但是不能说明葡萄糖不能作为能源物质,C错误;
D、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可转化为发光的光能,D正确。

故选C。

14.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