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力和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力和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1.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
V=S/t.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
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
0=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
t
=6m/s,则这个物体在
5s内的速度变化量△V=m/s.
(2)若问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m/s2.
(3)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
(4)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
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
0到V
t
,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
、t、a写
出S的表达式,S=.
【答案】(1)4;(2)0.8;(3);(4)V
t+at2
【解析】(1)末速度与初速度之差就是速度的变化量;
(2)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求出即可;(3)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写出表达式;
(4)根据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用V
、t、a表示出即可.
(1)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V=V
t ﹣V
=6m/s﹣2m/s=4m/s;
(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0.8m/s;
(3)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
(4)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即S=V
t+at2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点评:本题是一道涉及高中知识的物理题,但这道题我们是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结合我们已有的学习方法和物理知识完成解答的.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分析能力,是一道好题
2.自行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加轮胎与地面间的。

修建纪念碑都要建造一个面积较大的底座,可以减小纪念碑对地面的。

【答案】摩擦;压强。

【解析】自行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面积较大的底座,可以增大接触面积,目的是减小压强。

【考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减小压强的方法。

3.小明游览我市古迹文笔塔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否竖直展开实验探究,现象如图(甲)、(乙)所示.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
A.略向东南方向倾斜B.略向西南方向倾斜
C.略向西北方向倾斜D.略向东北方向倾斜
【答案】B 。

【解析】从甲图可以看出,小球向西倾斜,故东边高一些,从乙图可以看出,小球向南面倾斜,故北面高一些,所以东北高,西南低,B 是正确的。

4. 2013年5月,足球运动员贝克汉姆宣布退役。

人们将他的弧线球称为“贝氏弧度”,这主要是由于踢球时所用力的________和_________(选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不同,从而产生了与直线球不同的作用效果。

球离开脚后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球具有____________,球在地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_______的作用。

【答案】方向;作用点(位置互换同样给分);惯性(填“动能”、“速度”也算对);阻力(填“摩擦力”也算对)。

【解析】要使足球动动员踢出的球有一定的弧度,则主要应该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上下功夫,把这两项确定了,球就会旋转飞出,形成弧线球;球离开脚后能够继续飞行是由于球具有惯性;球最后停了下来,是因为球还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的作用。

5. 写字时铅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是_______摩擦,圆珠笔的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是______摩擦。

【答案】滑动 滚动
【解析】用铅笔写字时是笔尖在纸的表面上滑动,这时接触面上产生了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现象,故此时是滑动摩擦;
用圆珠笔在纸上写字时,笔珠在纸的表面上做无滑动的滚动,因此此时的摩擦为滚动摩擦.
【考点】摩擦力的种类.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定义,要仔细的从字面上进行分析:滑动摩擦是一个物体A 在另一物体B 表面上相对于B 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而滚动摩擦则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6. 图为某款雪地自行车,它的前轮被替换成滑雪板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________;后轮则被改装成履带,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________,使该车便于雪地骑行。

【答案】压强;摩擦。

【解析】由于增大了受力面积,故减小了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由于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增大了自行车与地面间的摩擦。

7. 如下图所示,其中甲图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乙图表示利用 使锤头套紧;丙图中B 管的水位比A 、C 两管低,说明液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

【答案】运动状态 惯性 越小
【解析】甲图是运动方向的改变,属于运动状态改变的范畴,乙图是利用惯性知识将锤头套紧在锤柄上,丙图ABC 三处相比B 处的管子细,液体流速大,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所以液面低些.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点评:注意运动状态的改变可能是速度大小的改变,也可能是运动方向的改变.惯性和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都是经常考试到的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8. 如图所示,放在M 、N 两水平桌面上的A 、B 两物体,分别在F A=5N 、F B=3N 的水平拉力作
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B.A的速度一定大于B的速度
C.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D.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B 受到的摩擦力【答案】D
【解析】(1)物体A、B分别在F
P =5N、F
Q
=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
平衡条件得,物体A、B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5N、3N.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B受到的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
(2)A受到的摩擦力大于B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P受到的摩擦力大,可能是因为桌面M比桌面N粗糙造成的;可能是P的质量大,重力大,对桌面的压力大造成的.故A和C不符合题意.
(3)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摩擦力大,可能是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造成的;可能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造成的;可能是压力大,接触面粗糙造成的。

9.如图是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a和c图的物体都放在木板上,b 图的物体放在毛巾上)
(1)这个实验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动时,每次都要使木块做运动,这是因为.
(2)比较(a)、(b)两步(图中F
a <F
b
),你能得出的结论
是.
(3)比较(a)、(c)两步(图中F
a <F
c
),你能得出的结论
是.
【答案】(1)控制变量法;匀速直线;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拉力;
(2)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解析】水平匀速拉动物体,让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滑动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图示实验情景,然后得出结论.
解:(1)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动时,每次都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平衡条件可得:摩擦力等于拉力.
(2)由(a)、(b)两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相等,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木块受到的拉力不同,由此可知,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由(a)、(c)两实验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物体间的压力不同,压力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法;匀速直线;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拉力;(2)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考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点评:本题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认真分析图示情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0.如图所示,配备喷气背包的“火箭人”在新西兰上空大约1.5km的地方翱翔。

喷气背包向下快速喷气,使人腾空而起,说明力的作用是的。

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要使“火箭人”保持
匀速飞行,背包喷出气体的方向应该是。

【答案】相互竖直向下
【解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必然对该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将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喷气背包向下快速喷气时,气体受到向下的力,同时气体对背包产生了向上的反作用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由于“火箭人”保持匀速飞行,并且不计空气阻力,则“火箭人”受重力与向上的推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背包喷出气体的方向应该是竖直向下。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力作用的相互性以及二力平衡。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作用的相互性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11.⑴弹簧测力计是测量____________的工具,它是利用在弹性范围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所受拉力成正比来工作的;
⑵如图甲是某同学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操作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________________运动,测力计示数如图14乙,则此时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___________N;若在木块上再逐渐放上砝码,正确操作后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增加,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力弹簧的伸长
⑵弹簧测力计没有沿水平方向拉(或弹簧的伸长与所测拉力不在同一直
线上或弹簧的轴线与所测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等表达均可)
匀速直线 4.2
在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⑴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它是利用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和所受拉力成正比来工作的;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拉力等于摩擦力,
由图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一个小格是0.2N,所以示数是4.2N,若在木块上再逐渐放上砝码,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所以结论是在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考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点评: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12.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答案】A
【解析】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一是减小压力,二是增大受力面积,三是把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四是使接触面分离。

A选项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B是把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减
小摩擦;C是使接触面分离减小摩擦;D是减小摩擦。

故选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熔化增大摩擦。

点评:增大摩擦的方法是:一是增大压力,二是减小受力面积,三是把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

了解改变摩擦的方法是此题的关键。

13.用图中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1)实验时,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为这时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________力。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它的示数是________N。

(3)改变木块上所加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右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
在下图中画出摩擦力随压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像。

(4)分析图像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跟压力的大小成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小丽同学想探究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她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
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然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的大小也
变为原来的一半。

她由此得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越小,摩擦力越小。

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理由是什么?
【答案】(1)平衡
(2)1.6
(3)如下图所示:
(4)正比
(5)不正确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解析】实验时,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
小,因为这时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示数是1.6N;如表格所示,压力每增大1N,摩擦力增大0.2N,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分析图像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面积的关系时,应保持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小丽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虽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但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减小了一半,所以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考点】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好处:借助二力平衡测量力的大小。

14.假如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下列哪些现象是不可能的( )
A.静止在水平公路上的汽车无法开动
B.我们将无法写字,因为笔会从手中滑下来
C.静止在水平公路上的汽车很容易开动
D.我们将无法系上鞋带
【答案】C
【解析】摩擦力有时是动力有时是阻力,可先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然后根据摩擦力作用进行分析.A、车是靠车轮向后运动,同时地面也会给车轮一个向前的摩擦力使车子前进,因此如果没有摩擦力,车轮会在路面上打滑无法开动;B、写字时,如果没有摩擦力,笔会从手中滑落无法握住钢笔;C静止在水平公路上的汽车,由于没有摩擦力,汽车将不能启动,C错误;D由于没有摩擦力,系鞋带时,鞋带会滑落下来,所以系不上,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
点评:摩擦力是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但同时正是因为有了摩擦力的存在,才能使运动的物体获得动力.
15.小宇用50N的水平力把重15N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面上,木块恰能匀速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压力大小是_______N,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N;
【答案】50,15
【解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小宇用50N的水平力把重15N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面上,木块恰能匀速下滑,木块受到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是15N,所以摩擦力也是15N;水平方向上受到支持力和手对它的压力也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压力是50N。

【考点】本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哪些力属于平衡力。

16.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移动较重的货箱时,在货箱下面垫上几根圆木
B.要把拧的很紧的瓶盖拧开,在手和瓶盖间垫一块毛巾
C.手表上用于调节指针的旋钮刻度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为把玻璃擦得干净些,要用更大一点的力压抹布
【答案】A
【解析】A、移动较重的货箱时,在货箱下面垫上几根圆木,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货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故A正确.
B、在手和瓶盖间垫一块毛巾,增大了手与瓶盖之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可以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故B错误.
C、指针的旋钮刻度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手与旋钮之间的摩擦力.故C错误.
D、更大一点的力压抹布,增大了抹布与玻璃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故D
错误.
故选A.
17.如图所示在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中.
(1)小宇同学的两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时,它应将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
动木块在毛巾面上做直线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
(2)甲、乙两次使用同一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为4.1N,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3)小宇发现:甲、乙实验装置两次测量的实验数据存在较大误差,于是他设计了新的实验装
置如图丙所示.请你写出该实验装置相对于甲或乙在减小实验误差上的改进.(只要写出一
条即可)
【答案】(1)匀速;二力平衡;(2)4.6;(3)拉动小车不要匀速运动就能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解析】解:(1)测摩擦力时,要匀速拉动木块,只有这样水平方向上的拉力和摩擦力才是一
对平衡力,摩擦力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弹簧测力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N,每一个小格代表0.1N,示数为4.6N.
(3)实验过程中,只有木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才等于拉力,为了减小误差,就要
使本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实验装置相对于甲或乙在减小实验误差上的改进有:拉动小车不要
匀速运动就能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可以减小弹簧测力计指针与刻度
盘的摩擦、使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可以减小弹簧测力计的本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18.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起跑时的情形。

若鞋底与地面没有打滑,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
向(前/后);仔细观察发现鞋底的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的方法来增大
摩擦的。

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是(静/滑动)摩擦。

【答案】前,增大接触面的粗糙,静
【解析】(1)人走路时,鞋底相对于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故摩擦力方向向前;
(2)鞋底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增大了鞋与地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力;
(3)正常步行时,鞋底与地面脱离的瞬间相对静止,故它们之间的摩擦是静摩擦力.
19.如图所示,配备喷气背包的“火箭人”在新西兰上空大约1.5km的地方翱翔.喷气背包向下快
速喷气,使人腾空而起,说明力的作用是的.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要使“火箭人”保持
匀速飞行,背包喷出气体的方向应该是.
【答案】相互;竖直向下
【解析】解:(1)喷气背包向下快速喷气时,气体受到向下的力,同时气体对背包产生了向上
的反作用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由于“火箭人”保持匀速飞行,并且不计空气阻力,则“火箭人”受重力与向上的推力,并且二
力是一对平衡力,故背包喷出气体的方向应该是竖直向下
20.跳伞运动员正沿图示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作出此时运动员的力示意
图.
【答案】
【解析】过重心做沿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分别用符号G和f表示,注意二力是一对平衡力,线段长短相等.如下图所示:
21.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如图所示,甲物体用细线拴在左边竖直墙上,现用力把乙物体从右端匀速拉出来,所用力F=15N,则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A.f甲=f乙=15N,f甲向右,f乙向左B.f甲=f乙=15N,f甲向左,f乙向右
C.f甲=f乙=15N,方向都向左D.f甲=0,f乙=15N方向向左
【答案】A
【解析】乙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地面是光滑的,乙和地面之间不存在摩擦力,所以甲对乙的摩擦力和乙受到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大小为15N,方向水平向右,根据平衡力的特点,甲对乙的摩擦:f=15N,水平向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对乙的摩擦大小是15N,水平向左,乙对甲的摩擦大小是15N,方向水平向右.故选A.
2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经进入了老百姓的家庭。

如图是前轮驱动的小汽车,请画出它向前行驶时的摩擦力示意图。

(作用点在车轮上)
【答案】前轮向前,后轮向后
【解析】因为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
运动员骑自行车加速前进,后车轮相对地面做向后运动,因此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前,
前车轮被动向前运动,因此所受地面摩擦力方向向后.
23.如图(A)所示,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

重为50牛的箱子在水平桌面上受到10牛的
水平拉力F的作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B)所示。

当拉力F突然撤去时,箱子由于
_______继续向前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牛。

【答案】发生形变;惯性;10。

【解析】图A中撑杆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撑杆形状发生了改变,表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箱
子在水平方向上受水平拉力F=10N,滑动摩擦力f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
f=F=10N.由于木箱具有惯性,撤掉拉力后,箱子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摩擦力f与接触面及箱子与地面间的压力有关,撤掉拉力后,箱子与地面的接触面及箱子与地面
间的压力不变,箱子受的摩擦力不变仍为f=10N.
24.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行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
示.
(1)AB段小车做运动(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已知小车在AB段通过的路程是6m,则小车在前4秒的平均速度是 m/s.
(2)如图乙,如果在车厢里放置有一个重为10N的物块A,已知若物块A在车厢里滑动时受到
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6倍.在CD段,物块A受到(选填“向左”或“向右”)的摩擦力;在BC段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3)如图丙,如果将物块A通过一根弹簧与车厢相连.那么当小车处在BC段时,比较弹簧长
度l与其原长l
的大小()
A.l< l
0B.l>l
C.l =l
D.无法确定
【答案】(1)加速、 3.5 (2)向左、 0 (3)(2分)( D )
【解析】(1)AB段小车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做加速运动;小车在0~2s通过的路程是6m,小车在2~4s通过的路程是8m,所以总路程是14m,时间为4s,所以平均速度:14m/4s="2.5" m/s;(2)在CD段,小车减速行驶,方向向右,所以小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在BC段物体和小车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不受摩擦力的作用;(3)如图丙,如果将物块A通过一根弹簧与车
厢相连.那么当小车处在BC段时,物体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所以无法比较弹簧长度l与其原长l
的大小。

25.电视中围棋评论员讲评棋局时,所用的棋子是磁铁块,棋盘是磁性材料制成的,棋子可以静
止在竖直放置的棋盘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大于棋子对棋盘的吸引力
B.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与棋子对棋盘的吸引力方向相同
C.棋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棋子的重力
D.棋子受到的摩擦力与棋子的重力大小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