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4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1
这是一首创作于几百年前的音乐大作,在这激昂的旋律中,没有一个人不为之震惊。

知名的音乐家们在聆听这首曲子时,无不叹为观止。

这就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演奏开始,低沉而又洪亮的响起来了,那么的急促,那么的有力。

仿佛是在同命运搏击,同命运抗争。

那铿锵有力的音符,仿佛是人们的拳头、脚步,他不停地向命运发出挑战,与命运决斗!
乐曲演奏到中间,声音开始变得平缓,但欢快的声音随之响起。

这好比是与命运抗争的人们,战胜了命运,正在高兴地庆祝,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然而好景不长,新的挑战又来了,人们再一次鼓起勇气,拿出武器,继续与命运抗争。

到处危机四伏,然而人们并没有退缩,而是愈战愈勇。

乐曲接近尾声,英勇的人们取得了胜利。

音调逐渐平缓,声音慢慢变小,然而人生路漫漫,还有多少危机正在等着我们呢?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与命运抗争的,只有不断地与命运抗争下去,成功大门才会向你敞开。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2
《命运交响曲》可以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

但那时的记忆已是很模糊了。

但是当论文布置下来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命运交响曲》。

于是下载下命运,边听边写下了这赏析。

以下是我从个人的角度,也是业余的角度来赏析的:
听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喷薄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力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十二级的风暴袭来!难怪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

就算我是听过几次的,但是每一听到,还是经不住为止震动!
第二乐章,音乐有舒缓的地方。

让人在振颤中舒缓下来。

在那激昂的音乐中缓了一口气。

仿佛是生命已到最后,人的`气息只有那么一口似的。

那是小提琴悲哀的鸣叫。

那是一颗伟岸的大树枯萎的只剩下残枝一般。

那是痛苦的哀伤!
第三,四乐章,生命的顽强体现出来!我不能向命运低头!我不能屈服于命运!我要战斗,战胜命运!我要战斗,我不是命运的奴隶!我就是我!我能忍受挫折,我能抵抗疾病,我能站立,我能与你抗争,我就是我!就如同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到了这里命运已被贝多芬战胜了!
《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作于1805至1808年。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

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

”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3
贝多芬是用心来写整个世界,亦用音乐来演绎整个世界。

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悲凉、寂寞的。

世界上有了音乐才多姿多彩。

当我们悲凉、寂寞时,能从中得到一种安慰、一种力量。

贝多芬的一生也不是一马平川、畅通无阻的,命运与生活对他也不是宠爱有加,一次不幸,他的双耳失聪,对于一个习惯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是出乎所以人意料的是,贝多芬并没有倒下,相反的,他站的比任何人都稳健、都坚强,他毅然向命运宣战,挑战感官与智慧的极限,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开创出一个只能让世人景仰而难以超越的音乐高峰,留给世人一个以无限美的听觉感受的音乐国度,正如这一曲荡气回肠的《命运交响曲》所昭示的那样,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战胜命运的不公平。

《命运交响曲》表达的贝多芬对生命的刚毅、挑战、坚强、不屈服于命运。

告诉我们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公平而放弃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长相依,人生需要理想来相伴,我们要勇于追求理想,勇于挑战命运的长征。

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有责任、有义务。

我们应该让生命发出本该属于生命自己的光芒。

生命里的困难、挫折、痛苦其实并不算什么,我们不要被它打垮,更不要退缩,我们应该勇敢、坚强的去面对、去承受。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4
1808年贝多芬发表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里,“命运”是活生生的。

它会“敲门”,它会蹒跚,它会欢呼。

短短的30分钟里,描写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世界的冲突。

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这首名曲更广为流传。

第一乐章开头是由三短一长的四个音符构成的短句,即命运的敲门声,这个动机非常简洁,但它包含了极大的气势,而且悬念极强。

整个乐章带着动荡感向前发展,是音乐史上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第二乐章乐曲带有宗教色彩,悲凉而坚强。

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温柔、起伏宽广而平顺的第一主题,仿佛是参加葬礼的人们护送灵柩走向墓地的情景,又好像人的心灵在天国翱翔。

赞美诗式的对比主题在管乐声中辉煌地响起,将人们的心灵照亮。

第三乐章和第一乐章是对比的。

如果说前面的“命运”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的遭遇,严峻、真切,具有压迫感的话,那么这里的“命运”就是鬼鬼祟祟,影影绰绰,颇具幻想性了。

紧接着,在这虚幻的,几乎无声的“命运”之中,骤然爆发了第四乐章的胜利欢呼,将人们的卑微和怯懦一扫而光。

四个乐章听下来,该抚平的都抚平了,该牵挂的,依旧是人类精神的永久牵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