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明朝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如何惊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看明朝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如何惊人
朱元璋从小家境贫苦,使得他登基称帝后对于子民疾苦异常关怀。
虽然一生冷血杀戮,但对于黎民百姓,他却柔情怜悯。
在他的手上,明朝建立养济院、惠民药局和漏泽园这三大福利政策。
所谓“养济院”,就是辅助收留城中的鳏寡孤独的福利院。
不但环境秀丽,对收留的人经济补贴也很大方。
《大明律》规定:成年人每月三斗米、三十斤柴,还有冬夏布匹三丈,保证够吃够穿。
惠民药局,明朝的免费医院,可以免费看病和免费领取药品。
而漏泽园,就是国家公墓,免费埋葬死者。
朱元璋还规定,如果城市里发现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或者是发现了生活不能自理且无人照顾的残疾人,那么地方官就要被问责,轻则撤职查办,重则下狱问罪。
朱元璋甚至还曾经于南京郊外修筑公房,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
堪与这三大福利比肩的就是养老。
洪武二十年,大明颁布终身养老令:八十岁以上老人每月给五斗米、三斤酒和五斤肉,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加给一匹帛和十斤絮。
可谓全民养老,大明首创。
除此以上,还有常规的福利——救灾。
湖北水灾时,户部主事赵乾拖沓半年才跑到灾区,朱元璋二话不说,直接拉出去砍了。
之后,为避免信息交通落后影响救灾,朱元璋在全国各县兴建预备仓,由国家先期投入两百万纸钞购粮充实。
并罕见向下放权:倘若灾情紧急,地方官可以不经请示,先期开仓赈济。
只是,由于他心情急迫,在严格的考核下,地方官为了自保,拼命赶进度。
养济院在他过世没一年,许多地方就奏报损毁坍塌。
燕王的皇位得来不正,为了证明自己优秀,他也继承了父皇的遗
志。
永乐三年,国家拨出巨款,对全国养济院进行检查和翻修,到永乐十年四月,全国各县都有了焕然一新的高档养济院。
他还大力整顿预备仓,将原先设于郊外的仓库搬进县城,便于管理。
在民生补贴方面,朱棣同样大方。
永乐元年起,政府采购,大规模给山东、河南、北平、陕西四地农民无偿发放耕牛。
耕牛不足时,他还从军队调拨军用牛马补缺。
另外,他还让军用作坊转型生产新型农具,无偿派发给百姓。
这次农具大派送,是明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一次大升级。
宣德年间,江南巡抚周忱首创济农仓。
这种以漕运余粮为储备的新仓库,就像现在的商业银行一样,常给工商业提供贷款。
既惠顾民生,收益也丰厚。
一向拖欠朝廷赋税的江南,二十年间因此还清旧账。
明英宗复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大兴和宛平加修养济院。
并且,他还有另一个创举,就是颁布优老之礼。
这福利比朱元璋还大方:老人享受国家钱粮补贴的年龄放宽到七十岁,给肉加到十斤。
九十岁以上的,不但补贴加倍,还享受每年一次的盛宴款待。
到弘治年间,连全国各地的军事卫所都盖好了养济院。
嘉靖皇帝登基后,仅北京周边,就加修了五所养济院。
待遇也得到升级,除了发钱粮外还加餐管饭。
从永乐到万历,养济院一直不停扩建。
不仅如此,职责也增加更多。
还抢惠民药局的生意,常招募大夫定期免费坐诊。
遇到瘟疫灾害,更要施医布药。
俨然成为了大明的全能慈善中心。
除了这些政策性的福利外,明代皇帝还经常向民间派发红包。
从洪武二十六年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曾多次打开官仓,赈济贫民。
自掏腰包救济贫苦,从成化年间起,历代皇帝都不少办。
其中最仗义的,当属成化皇帝朱见深。
在位期间,他多次以私人内帑救济。
仅成化二十一年,他就一次性拨款二十五万两白银,赈济山东、陕西、河南三省灾民。
及至万历皇帝亲政后,大明财政税收越发减少,福利制度运转艰涩。
到万历后期,朱元璋精心设计的福利制度就近乎崩塌。
富强的大明王朝,也悲凉地沐浴在夕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