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本命年的回想》新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教材:《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进一步体会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欣赏作品展现的民风民俗图景及生动传神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思路设计:
学生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辅以提问引导、讲解评价,串联全课教学。

教学情境设计:
教室营造出过节的气氛,体现课文特定的民俗色彩。

让学生在富有“年味儿”的环境中学习、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学生根据经历,谈出不同的感受与原因。


2、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课教学。

春节,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是件想说爱它很容易的事,为什么呢?民谷作家刘绍棠在60高龄回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仍是津津乐道,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本。

二、自主合作、展示
1、学生简介作者
2、解题: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

(统计班内本命年的人数)说说我国的生肖有哪些。

3、字词检查
4、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课文从什么地方开始回想的?从什么地方结束回想的?”
b.“回想的过年的特点是什么?”
5、放声朗读第四节,在朗读声中观摩农家过年的活动。

a.“作者回想的过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b.“我们现在过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6、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后交流。

⑴大家在村庄里看到了几幅过大年的场景?
旧时的年:①炒年货②吃腊八粥③买糖果④挑绒花⑤杀牲畜
⑥备糕点⑦送灶王爷⑧换门神⑨守岁⑩拜新年
⑵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往往不多几笔就能把某一生活情景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来,自己读读第四段,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⑶观摩了这十项过年活动,你们最想参与其中的那些活动?说出你的理由。

⑷从作者家乡过年的场面看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的饱尝一年的劳动成果外,在丰富隆重火热的气氛中,还寄托着那些期盼?
辛苦一年,幸喜五谷丰登,享用劳动成果;
②展望来年,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③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关系,和和美美共奔前程。

6、教师小结本段:结构总结(明线): a.“这几件事之间什么顺序?”(时间顺序)
b.“用课文中的词回答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中心总结(暗线): a.“这样丰富的生活表现了运河地区人民什么特点?”
(重视过年——热爱生活)b.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勤劳、淳朴)
三、自主拓展探究(今昔大比拼)
(一)、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
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同桌讨论、学生交流:挑绒花、除夕夜等等变化比较大;新的过年方式如:网络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游……)
(二)、针对这种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文作者刘绍棠对过去的过年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答:留恋、怀念)要求找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的感受。

以“过年大家谈”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切身体会,学生展开辩论。

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寄托的文化内涵谈感受。

教师小结,强调习俗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吸收其中的精华,启发学生追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4、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五、自主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春节哪些方面的知识?你对春节感兴趣了吗?你还想知道有关春节的哪些知识呢?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