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精品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方法与安全性
IPS细胞在制造过程中,研究人员使用了4种遗传基因 加入了7种包括可阻碍特定蛋白质合成的物质和酶在内
的化合物,以研究其各自的制造效率 研究结果显示,没有添加化合物时,遗传基因的导入
效率为0.01%-0.05%,而加入了一种叫“巴尔普罗酸” 的蛋白质合成阻碍剂之后,导入效率竟升至9.6%14%。这很可能是因为“巴尔普罗酸”可以促进多能 遗传基因的活性 今后,研究人员将就添加化合物是否会使遗传基因产 生变异展开研究,以在提高制造效率的同时保证安全 性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Shinya Yamanaka在 世界著名学术杂志《细胞》上率先报道了诱导 多能干细胞的研究
Oct3/4,Sox2、c-Myc和Klf4四种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入病毒载体,然后引入小鼠成纤维细 胞,发现可诱导其发生转化,产生的iPS细胞 在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状态、 细胞倍增能力、类胚体和畸形瘤生成能力、分 化能力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相似
基于转座子(piggyBac)的质粒导入系统(2009 Nature)
基于随体的质粒(episomal plasmid)导入系
统(2009 Nature)
直接用组蛋白建立诱导性多能干细胞(2009 Cell)
直接导入多能性因子的mRNA(2010 BBRC, 2010, Cell Stem Cell)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疾病模型,研究疾病发生,搭 建筛药平台。 细胞治疗 “用你的细胞定做器官” (Konrad Hochedlinger,《环 球科学》2010) 优势:不使用胚胎来源材料,规 避伦理问题。 自体移植没有免疫排斥效应。
获得iPS方法改进
非整合的病毒导入系统(2009 Nature, 2009 Cell)
担忧
研究人员警告说,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治疗人类疾病仍然需要克服许多关键障 碍。
添加4个“重新编程”基因或取代疾病细 胞中有缺陷基因的方法都可能有导致癌 症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