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实验小学关于开展劳动教育措施做法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实验小学关于开展劳动教育措施做法
的总结
梧州市龙圩第一实验小学总结劳动教育措施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中小学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一实验小学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生产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以实践为主的教育。
作为新课程的产物,它赋予了更深刻的涵义。
它不再是只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与劳动的惯,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开发学生潜能,集动手、动脑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门新学科。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是我校近年来的比较关注的。
我校整洁干净,环境优美,名人画像、名言警句,随处可见,激人奋发,催人上进,更为学生创设了理想的研究环境。
在长期的劳动教育过程中,我校形成了一些措施做法,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按质按量,开足课程
以前的劳动教育课,往往都是老师说说,学生做做,家长老师都不是很重视。
现在的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重新整合过的学科,因为它所具有的意义,所以我们按照要求,把它列入教学计划,3-6年级每周安排1节课,安排了一些肯动脑、动手,能力强的老师担任这门学科的老师,保证课时与质量。
二、以赛促学,激发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
在劳动教育中,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都具有集体活动。
如,我校组织全体学生通过开展“比一比,谁是小小劳动能手”,“评一评,谁是环保小卫士”等活动,通过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兴趣。
三、实事求是,活用教材
教材乃教学之本,是教师教学、学生研究的最主要材料和依据。
在教学中,我校根据已有教材内容,并结合我校实际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在教师上课时,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整合,找到他们之间相通的地方,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进行了一些迁移,整合,便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三年级的课程中,有一单元是研究礼品包装。
这个单元包括两节课,第一节课老师会指导学生制作纸盒并进行装饰。
学生会研究根据老师的指导,发挥想象,把很多纸盒进行粘贴,排列,创造,做成各种器物。
学生对这个单元很感兴趣,所以老师整合了四年级的教材内容,把《我用纸做多面体》做纸盒的方法教给了学生。
当然,四年级的教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老师在整合的时候要注意适当,适量,只作为一个提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不同学科进行整合,促进各门学科的研究。
例如,在低年级的数学课上,让学生认识钟表。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钟面来研究时针,分针的概念,以及钟面有12
个格子等等。
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既提高了学生研究的效率,也使学生体验到动手的乐趣。
科学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对学生能力的公平、公正的评定,及时肯定鼓励,适当指出存在不足,激发学生积极性,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手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老师可以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
我们的学校在对学生劳动教育的评价中,坚持科学合理,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结合,综合评定。
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合力,促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起做好以学生为主体的劳动教育。
在每学期,我们的学校会评出一定比例的在家庭和社会劳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家庭和个人。
在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们的学校还会邀请在校园和家务劳动教育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家长分享先进经验,通过相互研究,共同提高。
我们的学校的劳动教育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鼓励学生积极走出校门,学会感恩,回报社会。
在建设“生态
校园”的同时,我们的学校也积极参与到“美丽龙圩”的建设工
作中来。
每个学期,我们的学校都会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义务清洁;此外,我们的学校还会组织师生开展清洁乡村“小手
拉大手”活动,通过周末到世纪广场开展环保宣传、义务清理
城市“牛皮癣”,并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1.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弱,渴望成功,但由于缺乏动手机会,成功机会不多。
教师应满足学生成就需要,帮助树立自信心,让学生从劳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内在需求。
在帮助孩子体验成功时,要根据年龄特点设计适合的层次平台,让学生逐层提高,获得快乐。
2.团队合作
小组合作是劳技实践最好的基本形式。
在实践中建立竞争机制,鼓励小组间互相竞争,同时提倡小组内同学学会团结协作,根据各人特长进行分工。
这样学生既学会交往,也使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
3.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内在的研究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研究,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劳动教育是以发展学生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的综合性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宽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通用的技术实践能力,并不断研究补充与实践。
只要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教育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