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服饰织绣文化展亮相上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服饰织绣文化展亮相上海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纺织》 2017年第10期
文|闵杰贾一亮
在2017 年全国双创周、上海旅游节期间,一桌民族服饰文化大餐在上海纺织博物馆缤纷
亮相,为国庆和中秋假期的魔都,又增添了一抹亮色。
“华服典章——广西壮族服饰织绣文
化展” 于 9 月20 日上午在位于澳门路 150 号的上海纺织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上海纺织
博物馆与广西省民族博物馆合作举办,展期截至 11 月4 日,共展出一百余件(套)壮族服饰
织绣珍品。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更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
壮族先民是我国南方稻作文
明中最早栽培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安居乐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干栏建筑文化、糯食文化、织锦文化、服饰文化、铜鼓文化、山歌文化等等,成为灿烂中华民
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服饰织绣文化是壮族历史与文化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壮家儿女辛勤的劳动,又体现了
他们的聪明技巧,表达出他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壮族支系,其服饰也不尽相同:或厚重,或简朴,或头饰相异,或服装款式不同,或花纹繁简不一,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
壮族先民自先秦时期就已掌握了原始的纺织工艺,目前已知最早的壮族织锦可追溯至汉代
出土的回纹锦。
宋代时,广西左、右江一带的方纹炎布锦和花束锦驰名岭南。
明万历时期,广西壮锦成为朝廷贡锦。
清《广西通志》载“壮锦,各州县出。
壮人爱彩,凡衣裙中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
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则粗,壮人贵之。
”壮锦质感厚重柔软,多以几何纹和自然纹连续结合,主要有四方连续纹、二方连续纹和平纹;纹饰主要有万字纹、回纹、水波纹,图案有梅花、蝴蝶、花篮等。
壮族刺绣主要用五彩丝线或绒线在衣服、裤子、肚兜、围裙、头巾的边缘或鞋面上刺绣,
刺绣时仅凭构思和娴熟的技巧,飞针走线,绣出各种布局工整对称、构图合理巧妙、线条流畅、色彩斑斓绚丽、寓意丰富深刻的花纹图案。
刺绣花纹多为含有吉祥意义的荷花、麒麟、葫芦、
四出钱、花卉和福寿等,并以弦纹、水波纹、方格纹、云雷纹相衬,充分表现了壮族妇女精巧
的手艺和典雅的审美情趣。
服饰织绣文化是民族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精神世界的物化形式。
服饰之美的背后,是这个民族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礼仪、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审美心理、艺术传统和价值取向。
上海纺织博物馆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能让更多人领略到服饰所传达的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引起更多的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