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4运动图像专题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提炼 1.在 x-t 图像上,两图线交点表示相遇;在 v-t 图像上, 两图线交点表示速度相同,此时两物体距离有极值. 2.在 v-t 图像上,某段时间两图线的“面积”相等,则该段 时间两物体的位移相等;若不相等,两物体的位移差等于两“面 积”差,考虑初始距离,判断是否相遇.
1.(2018·课标全国Ⅲ)(多选)甲、乙两车 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 位置 x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追及类型 匀减速追
匀速
匀速追 匀加速
匀减速追 匀加速
图像描述
相关结论 设 x0 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开始追及 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在减小, 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 t=t0 时刻: ①若 Δx=x0,则恰能追及,两物体只能相 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②若 Δx<x0,则不能追及,此时两物体间距 离最小,为 x0-Δx; ③若 Δx>x0,则相遇两次,设 t1 时刻两物 体第一次相遇,则 t2=2t0-t1 时刻两物体 第二次相遇
初始位置
初始速度
初始加速度
两个质点相遇 两质点速度相同 两质点加速度相同
二、特别提醒 x-t 和 v-t 图像都不是轨迹图线,都只能表示直线运动. x-t 图线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正负表示速度方向. vt 图线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正负表示加速度方
向. vt 图线中,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方向为正;
B.在 0~2 s 内,质点做直线运动,在 2~4 s 内,质点做曲 线运动
C.在 0~2 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2 m D.在 2~4 s 内,质点的加速度不断减小,方向发生了改变
【答案】 C 【解析】 A 项,在第 2 s 末,速度方向为负,速度方向不 发生改变,故 A 项错误. B 项,v-t 图像描述的是直线运动规律,不能表示曲线运动 的规律,故 B 项错误.
C
项,在
0~2
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x
=
v0+v 2
t
=
1+(2-3)×2 m=-2 m,位移大小为 2 m,故 C 项正确.
D 项,由 v-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在 2~4 s 时间内,
质点的加速度不断减小,但方向不变,故 D 项错误.
方法提炼 根据运动图像判断运动情况的基本思路: 1.看“轴”: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分清是什么 图像. 2.看“斜率”:从 x-t 图像的斜率判断速度变化,从 v-t 图像的斜率判断加速度的变化. 3.看“面积”:x-t 图像的“面积”无意义,vt 图像的“面 积”表示位移,a-t 图像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4.看“截距”:截距表示运动的初始情况.
A.在 t1 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 0 到 t1 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 t1 到 t2 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在 t1 到 t2 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答案】 D 【解析】 由图 b 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在 0~1 min 和 3~ 4 min 时间内的加速度最大,最大加速度大小为:a=ΔΔvt =620= 0.033 m/s2,A 项错误;而 0~1 min 和 8~10 min 的加速度向下, 是失重,故 B 项错误.深度曲线中 h3 代表本次最大深度.第 0~ 1 min 内做加速运动,位移为:x1=12at12=60 m,1min 时的速度 为:v1=at1=0.033×60 m/s=2 m/s,1~3min 时间内做匀速运动,
根据运动图像计算物理量 例 3 (2018·宜宾模拟)(多选)我国“蛟龙号”在某次试验时, 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 的 10 min 内全过程的深度曲线甲和速度图像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 0.025 m/s2 B.潜水员感到超重发生在 0~1 min 和 8~10 min 的时间段 内 C.图中 h3 代表本次下潜最大深度,应为 300 m D.潜水器在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5 m/s
A.甲、乙不可能同时由 A 达到 C B.甲一定先由 A 达到 C C.乙一定先由 A 达到 C D.若 a1>a3,则甲一定先由 A 达到 C
【答案】 A 【解析】 如图所示,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得,若 a1>a3, 如图 1,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 面积相等,则 t 乙<t 若 甲. a3>a1,如图 2,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 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 t 乙>t 甲.通过图线 作不出位移相等,速度又相等,时间相等的图线,所以甲乙不能 同时到达.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错误.
【答案】 D 【解析】 A 项,根据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 知,在 0~t0 时间内,甲的速度为负,乙的速度为正,说明甲、 乙的运动方向相反.故 A 项错误. B 项,根据位移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 0~2t0 时间内, 甲的速度不变,故 B 项错误.
C 项,在 0~t0 时间内,乙图线的斜率不断减小,则乙的速 度一直减小,故 C 项错误.
D 项,在 0~2t0 时间内,甲的位移 x1=0-2x0=-2x0,乙的 位移为 x2=x0-(-x0)=2x0,所以甲、乙发生的位移不相同,故 D 项正确.
例 2 (2018·山东一模)如图所示是某质 点运动的 v-t 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第 2 s 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 改变
例 6 (多选)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被一颗子弹沿水 平方向击穿,若子弹击穿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受到木块的阻力大小 恒定,则当子弹入射速度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获得的速度变大 B.木块获得的速度变小 C.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长 D.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短
【答案】 BD 【解析】 子弹穿透木块过程中,子弹 做匀减速运动,木块做匀加速运动,画出如 图所示的 v-t 图像,图中实线 OA、v0B 分 别表示木块、子弹的速度图像,而图中梯形 OABv0 的面积为子弹相对木块的位移,即木块长度 L.当子弹入 射速度增大变为 v0′时,子弹、木块的运动图像便如图中虚线 v0′B′、OA′所示,梯形 OA′B′v0′的面积仍等于子弹相对木块 的位移 L,由图线可知,子弹入射速度越大,木块获得的速度越 小,作用时间越短,B、D 项正确.
例 7 (2016·课标全国Ⅰ)甲、乙两车 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 v-t 图像如图 所示.已知两车在 t=3 s 时并排行驶,则 ()
A.在 t=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 t=0 时,甲车在乙车前 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 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 40 m
应用运动图像分析运动变化 例 5 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 A 点出发,沿直 线 AC 运动.甲以加速度 a3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 C 点时的速度为 v.乙以加速度 a1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 B 点后做加速度为 a2 的匀加速运动,到达 C 点时的速度亦为 v. 若 a1≠a2≠a3,则( )
时间轴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总位移取代数和.
题型透析
根据运动图像判断运动情况 例 1 (2018·郑州二模)如图为甲、乙两 质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 像.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在 0~t0 时间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B.在 0~2t0 时间内,甲的速度一直在减小 C.在 0~t0 时间内,乙的速度一直增大 D.在 0~2t0 时间内,甲、乙发生的位移不相同
例 4 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 v0=30 m/s 的速度行驶,t =0 时刻遇紧急情况后立即急刹车,避险后继续运动,此过程加 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甲所示,取汽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求:
(1)汽车在 0~9 s 内的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2)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汽车 0~9 s 内的速度-时间 图像.
(2)v-t 图像如图所示:
方法提炼 1.对 x-t 图像:通过斜率计算速度,通过末位置坐标与初 位置坐标的差计算位移. 2.对 v-t 图像:通过斜率计算加速度,通过“面积”计算位 移.但要注意:时间轴上方和下方的面积分别表示位移的正和负, 总位移等于各阶段位移代数和. 3.对 a-t 图像:通过“面积”可直接求速度变化量,必要 时转化为 v-t 图像再计算.
1.4 运动图像专题
专题综述
一、图像对比
运动图像 物理意义 图线斜率
面积 纵轴截距 两线交点
x-t 图像
v-t 图像
a-t 图像
质点的位置坐标随 质点的速度随时间 质点的加速度随时间的
时间的变化规律
的变化规律
变化规律
表示速度
表示加速度
加速度的变化率
无意义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 的面积表示位移 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C.2 s<Δt<8 s
D.0<Δt<8 s
【答案】 C 【解析】 用位移图像分析,如图所 示:竖直上抛运动的 x-t 图线为抛物线, 平移图线 B,可找到图线的交点范围,由 此判断 Δt 取值范围.A 球在空中时间为: tA=2gvA=8 s,B 球在空中时间为 tB=2gvB=6 s,因此,B 球应在 A 球抛出 2 s 后 8 s 前抛出,故 C 项正确.
【答案】 BD 【解析】 在 t=3 s 时,两车并排,由图可得在 1~3 s 两车 发生的位移大小相等,说明在 t=1 s 时,两车并排,由图像可得 前 1 s 乙车位移大于甲车位移,且位移差 Δx=x2-x1=5+210×1 m=7.5 m,在 t=0 时,甲车在乙车前 7.5 m,A、C 两项错误, B 项正确;在 1~3 s 两车的平均速度 v=v1+2 v2=20 m/s,各自的 位移 x=v1+2 v2t=40 m,D 项正确.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追及类型
图像描述
相关结论
匀加速追匀速 匀速追匀减速 匀加速追匀减速
设 x0 为开始时两物体间距离,则应有下面结论: ①t=t0 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增大; ②t=t0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 x0+Δx; ③t=t0 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减小; ④一定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次
位移为:x2=v1t2=2×(3-1)×60 m=240 m,3~4 min 时间内做 减速运动,位移与加速阶段的位移大小相等,即:x3=x1=60 m, 下潜的总深度:h=x1+x2+x3=360 m;C 项错误;在匀加速和 匀减速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均为 v1=0+2 3 m/s=1.5 m/s,D 项正 确.
例 8 球 A 以初速度 vA=40 m/s 从地面上一点竖直向上抛
出,经过一段时间 Δt 后又以初速度 vB=30 m/s 将球 B 从同一点 竖直向上抛出(忽略空气阻力),取 g=10 m/s2,为了使两球能在
空中相遇,Δ t 取值范围正确的是( )
A.3 s<Δt<4 s
B.0<Δt<6 s
【解析】 (1)汽车在 3 s 末的速度 v=v0+at=30 m/s-10×3 m/s=0,
0~3 s 内的位移为 x1=v20t1=320×3 m=45 m, 3~6 s 内做匀加速运动,6 s 末的速度 v′=a′t′=5×3 m/s= 15 m/s 通过的位移为 x2=12a′t′2=12×5×32 m=22.5 m 之后做匀 速运动,6~9 s 内通过的位移为 x3=v′t″=15×3 m=45 m, 0~9 s 内通过的总路程为 x=x1+x2+x3=45 m+22.5 m+45 m=112.5 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法提炼 通过运动图像的变化,分析比较运动过程的变化问题.具体 思路是: 1.根据题意画出原来运动的 v-t 图像. 2.根据运动变化情况,分析确定变化量和不变量. 3.在控制不变量的条件下,画出运动变化后的 v-t 图像. 4.对比图像,观察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应用运动图像分析追及相遇问题
常见追及问题图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