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馆的建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文馆的建立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人从事翻译工作,但正式设立外语学校却晚至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

在清政府与外国订立《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的蒙骗。

1861年奕 奏请设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

1862年8月,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

学员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

聘有外籍教师英国人包尔腾,法国人司默灵、毕利干,俄人柏林,美国人丁
韪良、傅兰雅、海灵敦等先后任教。

丁韪良从1869年任总教习,总管教务达
30年。

总税务司赫德兼任监察官,实际控制了经费和人事大权。

同文馆完全按正规学校来办,陆续开设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

只招收13、14岁以下八旗子弟,后又招收15—25岁的满汉学员,也招收不限年龄的满汉学员。

学习期限初定3年,到1876年分为两种:一是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8年;一是年龄稍大、仅借中文译本学习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5年。

1867年时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

学生最多时达120人。

毕业生大多任清政府译员、外交官员和其他洋务机构官员。

设有印刷所,翻译印《万国公法》及数理化和文史等方面书籍。

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