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课件(苏科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影响
地衣腐蚀岩石,形成土壤
森林净化空气
三、生物对环境的其他影响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随堂练习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A. 蚯蚓改良土壤B. 森林净化空气C. 沙漠变绿洲D. 山顶上和山脚下的植物形态差别很大2、下列各项中,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A. 夹竹桃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净化空气B. 大树底下好乘凉C. 地衣等植物能够分泌酸性物质,对岩石有腐蚀作用D. 月球引力等综合作用导致潮汐发生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1)、测量时间:
(2)、每测量一个地方的次数:
(3)、实验用具:干湿表 记录表
(4)、实验步骤:
分早、中、晚三次,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草地、裸地、灌木丛三个地方的空气湿度,为了准确,每次每个地方测量3~5次,并求平均值,将数值记录下来。
早上、中午、晚上
3~5次
课题: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裸 地
草 坪
灌木丛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第一次测试
60
50
58
79
70
75
84
71
80
第二次测试
74
64
72
80
70
79
83
77
79
第三次测试
73
58
70
75
64
77
82
73
81
平均值
69
57
67
78
68
77
83
74
80
C
大
小
影响
同一地点, 湿度最大, 湿度最小。
同一时间 空气湿度最大, 空气湿度最小
灌木丛
裸地
早上
中午
1、可以在有水源的地方进行测量吗?为什么?
不能,旁边有水源会增加空气中水分的含量,干扰测量的结果。
2、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哪组数据起对照作用?
原因之一:空气湿度的不同
空气湿度:表示空气的潮湿程度
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干湿表使用方法:
1.在干湿表下面的水盒中注入清水,将沙带浸入水盒;2.将干湿表悬放在所要测量地点的上方,静置一会,在测量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湿球的沙带浸在水中;3.读出湿球温度、干球温度;4.转动计算尺上面的转盘使干球温度刻线对准湿球温度刻线,下面箭头方向所指的数值即为相对湿度。
第2章 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蜣螂“出国”记
阅读课本P28资料,小组活动:思考P29讨论题,分组讨论,并回答。
一、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炎热的夏季中午,人们总是喜欢躲在有树荫的地方却不喜欢暴露在阳光下,这是为什么呢?
裸地组的数据
3、通过分析数据后,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植物的类型和分布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在裸地、草地或茂密的灌丛中,灌木丛中的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的空气湿度最小。植被能增加空气的湿度。
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干湿表,注意纱带不能脱离水盒;2.测量中最好将干湿温度表进行固定,不然每次举得高度都不同,同时尽量放在测量地点中间;3.远离水源;4.尽量不要在阴天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时候进行测量;5.最好选择的植被环境不要被建筑物遮挡。
D
D
3、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B. 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C. “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4、通过对祼地、草坪、灌木丛的空气湿度的测量得知:植物多的地方,空气湿度较 (填“大”或“小”),植物少的地方,空气湿度较 (填“大”或“小”)。这个实验说明,生物能够 一定的环境。
地衣腐蚀岩石,形成土壤
森林净化空气
三、生物对环境的其他影响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随堂练习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A. 蚯蚓改良土壤B. 森林净化空气C. 沙漠变绿洲D. 山顶上和山脚下的植物形态差别很大2、下列各项中,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A. 夹竹桃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净化空气B. 大树底下好乘凉C. 地衣等植物能够分泌酸性物质,对岩石有腐蚀作用D. 月球引力等综合作用导致潮汐发生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1)、测量时间:
(2)、每测量一个地方的次数:
(3)、实验用具:干湿表 记录表
(4)、实验步骤:
分早、中、晚三次,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草地、裸地、灌木丛三个地方的空气湿度,为了准确,每次每个地方测量3~5次,并求平均值,将数值记录下来。
早上、中午、晚上
3~5次
课题: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裸 地
草 坪
灌木丛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第一次测试
60
50
58
79
70
75
84
71
80
第二次测试
74
64
72
80
70
79
83
77
79
第三次测试
73
58
70
75
64
77
82
73
81
平均值
69
57
67
78
68
77
83
74
80
C
大
小
影响
同一地点, 湿度最大, 湿度最小。
同一时间 空气湿度最大, 空气湿度最小
灌木丛
裸地
早上
中午
1、可以在有水源的地方进行测量吗?为什么?
不能,旁边有水源会增加空气中水分的含量,干扰测量的结果。
2、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哪组数据起对照作用?
原因之一:空气湿度的不同
空气湿度:表示空气的潮湿程度
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干湿表使用方法:
1.在干湿表下面的水盒中注入清水,将沙带浸入水盒;2.将干湿表悬放在所要测量地点的上方,静置一会,在测量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湿球的沙带浸在水中;3.读出湿球温度、干球温度;4.转动计算尺上面的转盘使干球温度刻线对准湿球温度刻线,下面箭头方向所指的数值即为相对湿度。
第2章 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蜣螂“出国”记
阅读课本P28资料,小组活动:思考P29讨论题,分组讨论,并回答。
一、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炎热的夏季中午,人们总是喜欢躲在有树荫的地方却不喜欢暴露在阳光下,这是为什么呢?
裸地组的数据
3、通过分析数据后,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植物的类型和分布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在裸地、草地或茂密的灌丛中,灌木丛中的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的空气湿度最小。植被能增加空气的湿度。
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干湿表,注意纱带不能脱离水盒;2.测量中最好将干湿温度表进行固定,不然每次举得高度都不同,同时尽量放在测量地点中间;3.远离水源;4.尽量不要在阴天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时候进行测量;5.最好选择的植被环境不要被建筑物遮挡。
D
D
3、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B. 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C. “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4、通过对祼地、草坪、灌木丛的空气湿度的测量得知:植物多的地方,空气湿度较 (填“大”或“小”),植物少的地方,空气湿度较 (填“大”或“小”)。这个实验说明,生物能够 一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