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曾都区中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州市曾都区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2题;共12分)
1. (8分)(2012·温州)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窈窕淑女,________。

(《诗经•关雎》)
(2)
会当凌绝顶,________。

(杜甫《望岳》)
(3)
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

(刘方平《月夜》)
(4)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5)
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6)
子曰:“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7)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达崇高爱国情怀和坚贞民族气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4分) (2018九上·杭州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故乡在川北广元(女皇武则天故里)① ,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仿若清新的世外桃源,但又融汇着浓浓淡淡的现代生活气息。

走在城区的巷子里,一声熟悉的乡音,伴着亲切的微笑,总会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黄昏的余晖一点点散去,卖卤菜的开始出摊了。

下班回来的人,劳累了一天,此时独坐门前,摆好小桌,备好酒菜,自斟一杯酒,伴着夕阳,对着老街,慢慢啜饮。

酒足饭饱之后,邀上老友一起在门前下上几盘棋,享受着“晚酒一两杯,夜棋三数局。

”②的乐趣,享受着妻儿柔声细语的聒噪……③也许正是这平淡如水的生活,惹得我每每梦回桑梓。

(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淳朴
B . 触动
C . 聒噪
D . 桑梓
(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二、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3. (10分)农忙季节到来时,人们需要依据天气时令安排生产,请你观察下面的图片,完成题目。

(1)【关注时令】上面前三幅图片呈现的是某地区的一组物候现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

(2)【心系农事】晓华家种有数亩农田,父母利用农闲去了邻近城市务工,根据从上图中了解到的物候现象和本地区天气预报信息,请以晓华的身份给他们发送一条提醒短信。

三、阅读理解 (共6题;共80分)
4. (2分) (2018七下·南宁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骆驼祥子》围绕祥子还写了霸道的车主刘四,泼辣的虎妞,可怜的小福子,死亡线上挣扎的老马和小马,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老北京的世态炎凉。

B . 《骆驼祥子》中祥子是个自由的洋车夫,他想拥有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从风雨里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

C . 《海底两万里》作者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被人们称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D . 《海底两万里》中我在海底散步时看到了光的曲折作用而形成的色彩缤纷万花筒似的美景,我把这种新奇的感觉用一种约定的记号告诉了康赛尔。

5. (10分)名著阅读。

(1)
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

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酒保听得,慌忙上来看时,见鲁提辖气愤愤地。

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东西,分付卖来。

”鲁达道:“洒家要甚么!你也须认得洒家!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地哭,搅俺弟兄们吃酒。

洒家须不曾少了你酒钱!”
上面语段中“三人”除鲁达外,另两人是谁?鲁达冲冠一怒做了什么事情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2)
《水浒传》里的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智取生辰纲”就策划得极其巧妙。

请你简要说出“智取生辰纲”这一
故事情节中的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

6. (7分)走近名著。

(1)
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回答问题。

有结婚的,他替人家打着旗伞;有出殡的,他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哭,他只为那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

穿上杠房或喜轿铺所预备的绿衣或蓝袍,戴上那不合适的黑帽,他暂时能把一身的破布遮住,稍微体面一些。

选文中的“他”是谁?此时的他已经堕落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
(2)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红岩》刻画了许云峰、江姐、“双枪老太婆”、甫志高、华子良等众多的英雄形象。

B . 《居里夫人传》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

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铀,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C . 鲁迅在《琐记》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在文中作者记述了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D .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7. (21分)(2011·泰州) 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⑤ ,寡人闻命⑥矣。


【注释】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

②曾:竟然。

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

⑤就舍:回到馆舍。

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选自《战国策》)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________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________
③愿闻其说________④今令臣食玉炊桂________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苏秦之楚
A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 .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 .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判论战》)
(5)
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8. (15分) (2017八下·龙华期中)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

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

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

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

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

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

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

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

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

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

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

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

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

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
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

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

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

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

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
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
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作用。

“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9. (25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槐花飘香
申琳
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

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

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槐花香,香在枝头。

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

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

“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

“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槐花香,香在嘴里。

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

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

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

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

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
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

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

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

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

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槐花香,香在田间。

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

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

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

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

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

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8日12版)
(1)文章围绕槐花飘香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从描写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

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3)这篇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行文的?
(4)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文中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作者的童年充满槐花香的味道,你的童年味道是怎样的呢?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6八下·商河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很多人和很多事而感到幸福,如家人的无私关爱,朋友的鼎力支持,陌生人的热心帮助……请以《身边幸福的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共2题;共12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2-1、
2-2、
二、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3-1、
3-2、
三、阅读理解 (共6题;共80分)
4-1、
5-1、
5-2、
6-1、
6-2、
7-1、
7-2、
7-3、
7-4、
7-5、
8-1、
8-2、
8-3、
9-1、
9-2、
9-3、
9-4、
9-5、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