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的临床分析及体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合复位理论指导:对于粉碎性骨折或长斜性不稳定性粗隆间 或粗隆下骨折是否需解剖复位,目前有很多争论。有人提出 [2],术 中复位的关键在于重建股骨内侧的支撑结构,因股骨内侧骨质缺损 而缺乏支撑作用使骨折端外力张力集中,是导致骨不连、髋内翻畸 形或内固定失败的最直接原因。但又有但又学者提出 [3],对严重粉 碎性骨折,如果过分追求骨折的解剖重建,必将使原已损伤的组织 血运遭到进一步破坏,影响骨折愈合。我们为了寻求骨折内固定稳 定性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平衡点,为了增加粉碎性或长斜性不稳定性 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的稳定性,一是我们选用加长型 PFNA 提高固 定强度,分散应力集中,二是为了抗旋性好,远端我们采用静力锁 定【4】。静力锁定可使旋转和长度均得到很好的控制,动力化对骨折 愈合没有作用。
我们随机所选的 38 例病人,全部闭合复位闭合 PFNA 成功,当 然不排除与我们所选病例较少有关,据术后随访,骨折全部愈合、 无髋内翻,闭合复位 PFNA 治疗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具有创 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护理方便且可早期下床活动等较 多优势,可减少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疮等并发症,提高老年 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负担,是不错的选择。 [ 下转第 25 页 ]
[ 上接第 23 页 ] 3 结论
对两组患者进行用药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替莫唑胺进行治疗, 治疗有效率为 94.00%;对照组患者使用尼莫司汀进行治疗,治疗有 效率仅为 78.00%。实验说明,使用替莫唑胺治疗更有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 年 2 月 -2016 年 8 月收治入院的闭合性股骨粗隆间或
粗隆下粉碎性骨折 38 例。其中男性 20 例,女性 18 例;年龄 36 ~ 90 岁, 平均 74.40 岁;粗隆间骨折 24 例,按 Evans 分型:Ⅱ型 11 例,Ⅲ 型 13 例;粗隆下骨折 14 例,按 Seinsheimer 分型:Ⅱ型 9 例,Ⅲ型 5 例。入院后行皮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者,1-2 内行手术治疗,若合并症较多者,积极请相关内科会诊以协助诊疗, 积极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和治疗合并症,尽快手术,以减少并发症。
能障碍、骨感染、骨不连、髋内翻、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闭合复位 PFNA 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尤其在老年患者中。
【关键词】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 ; 粗隆下骨折 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防旋髓内钉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8)11-0024-02
1.2 手术方法 麻醉生效后,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健肢屈膝屈髋外展位, 患肢伸直稍内旋位,在 C 臂机透视下,借助骨科牵引床进行闭合复 位成功后并维持牵引,常规消毒铺巾。沿股骨干方向于股骨大粗隆 顶点向近端作一长约 4-6cm 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 组织,用手指触及股骨股骨大粗隆顶点及粗隆间嵴,进针点我们选 择为大粗隆顶点前 1/3 和后 2/3 交界处。于进针点处向骨折远端插入 导针约 2-3cm,在 C 臂机透视下见导针正位沿着粗隆间嵴,侧位与 股骨轴一致时,置入软组织保护器,沿导针使用近端扩髓钻扩髓至 小转子下方,沿导针方向插入髓内钉主钉,去除导针。在螺旋刀片 导向器接触部位作一小切口,用近端 130°瞄准臂定位,经套筒钻 入导针。再用空心钻沿导针方向打开股骨外层骨皮质后,沿套筒方 向插入螺旋刀片,轻轻锤击至限深处,顺时针旋紧并锁定。沿瞄准 系统远端静力定位孔置入 1 枚远端锁钉,最后在髓内钉近端拧人主 钉尾帽,C 型臂 x 线机透视无误后逐层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3-5 天,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术后第 一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紧及踝关节主动活动;术后 1 周开始嘱 患者在床上进行膝关节功能活动;术后 2 周,扶拐患肢不负重行走。 术后 6-8 周据复查 X 线片情况,可逐渐扶拐患肢适当负重活动;术 后 10-12 周据复查 X 线片情况可逐渐弃拐患肢完全负重活动。 2 结果 38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 8-18 个月 ( 平均 13.2 月 ),术后 6 个月内骨折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术后无关节功能障碍、骨感染、
24
中国农村卫生 2018 年 11 月第 22 期总第 148 期 China's rural health,November 2018,No.22,Total No.148
闭合复位 PFNA 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的临床分析 及体会
任俊涛 李 鹏 赵朝清 陈超勇 张云飞通讯作者(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襄阳市中医医院,441000)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防旋髓内钉 (PFNA) 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
分析 2014 年 2 月FNA 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的 3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骨折愈合及
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8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 8-18 个月 ( 平均 13.2 月 ),术后 6 个月内骨折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术后无关节功
骨不连、髋内翻、周围骨折等并发症。 3 讨论
术前准备: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骨折移位明显, 为了术中闭合复位顺利,患者入院后我们都常规给予复位牵引。一 是为了减少骨折端对周围软组的压迫,减轻患者疼痛,二是为了术 中顺利复位,以防肌肉挛缩术中牵引复位困难。
术中操作及体会: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后,健肢屈膝屈髋外展 位,患肢伸直稍内收内旋位,一般要内收 10 ~ 15°,同时躯干部 向健侧倾斜,使患肢粗隆部突出,以此来增大手术操作的空间。闭 合复位后在 C 臂机透视下必须满意。准确开口很重要,正确入点为 大粗隆顶点前 1/3 和后 2/3 交界处,否则会导致进针钉进困难或大粗 隆劈裂,即使勉强进钉,易造成骨折块分离或旋转 [1]。若敲入主钉 困难时,切忌使用爆力,以免主钉突破皮质导致骨折,此时可在透 视下检查,主钉是否与髓腔一致、有无打入髓腔外、是否主钉太粗 等等。
我们随机所选的 38 例病人,全部闭合复位闭合 PFNA 成功,当 然不排除与我们所选病例较少有关,据术后随访,骨折全部愈合、 无髋内翻,闭合复位 PFNA 治疗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具有创 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护理方便且可早期下床活动等较 多优势,可减少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疮等并发症,提高老年 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负担,是不错的选择。 [ 下转第 25 页 ]
[ 上接第 23 页 ] 3 结论
对两组患者进行用药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替莫唑胺进行治疗, 治疗有效率为 94.00%;对照组患者使用尼莫司汀进行治疗,治疗有 效率仅为 78.00%。实验说明,使用替莫唑胺治疗更有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 年 2 月 -2016 年 8 月收治入院的闭合性股骨粗隆间或
粗隆下粉碎性骨折 38 例。其中男性 20 例,女性 18 例;年龄 36 ~ 90 岁, 平均 74.40 岁;粗隆间骨折 24 例,按 Evans 分型:Ⅱ型 11 例,Ⅲ 型 13 例;粗隆下骨折 14 例,按 Seinsheimer 分型:Ⅱ型 9 例,Ⅲ型 5 例。入院后行皮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若无明显手术禁忌证者,1-2 内行手术治疗,若合并症较多者,积极请相关内科会诊以协助诊疗, 积极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和治疗合并症,尽快手术,以减少并发症。
能障碍、骨感染、骨不连、髋内翻、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闭合复位 PFNA 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尤其在老年患者中。
【关键词】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 ; 粗隆下骨折 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防旋髓内钉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8)11-0024-02
1.2 手术方法 麻醉生效后,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健肢屈膝屈髋外展位, 患肢伸直稍内旋位,在 C 臂机透视下,借助骨科牵引床进行闭合复 位成功后并维持牵引,常规消毒铺巾。沿股骨干方向于股骨大粗隆 顶点向近端作一长约 4-6cm 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 组织,用手指触及股骨股骨大粗隆顶点及粗隆间嵴,进针点我们选 择为大粗隆顶点前 1/3 和后 2/3 交界处。于进针点处向骨折远端插入 导针约 2-3cm,在 C 臂机透视下见导针正位沿着粗隆间嵴,侧位与 股骨轴一致时,置入软组织保护器,沿导针使用近端扩髓钻扩髓至 小转子下方,沿导针方向插入髓内钉主钉,去除导针。在螺旋刀片 导向器接触部位作一小切口,用近端 130°瞄准臂定位,经套筒钻 入导针。再用空心钻沿导针方向打开股骨外层骨皮质后,沿套筒方 向插入螺旋刀片,轻轻锤击至限深处,顺时针旋紧并锁定。沿瞄准 系统远端静力定位孔置入 1 枚远端锁钉,最后在髓内钉近端拧人主 钉尾帽,C 型臂 x 线机透视无误后逐层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3-5 天,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术后第 一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紧及踝关节主动活动;术后 1 周开始嘱 患者在床上进行膝关节功能活动;术后 2 周,扶拐患肢不负重行走。 术后 6-8 周据复查 X 线片情况,可逐渐扶拐患肢适当负重活动;术 后 10-12 周据复查 X 线片情况可逐渐弃拐患肢完全负重活动。 2 结果 38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 8-18 个月 ( 平均 13.2 月 ),术后 6 个月内骨折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术后无关节功能障碍、骨感染、
24
中国农村卫生 2018 年 11 月第 22 期总第 148 期 China's rural health,November 2018,No.22,Total No.148
闭合复位 PFNA 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的临床分析 及体会
任俊涛 李 鹏 赵朝清 陈超勇 张云飞通讯作者(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襄阳市中医医院,441000)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螺旋刀片防旋髓内钉 (PFNA) 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
分析 2014 年 2 月FNA 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的 3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骨折愈合及
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8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 8-18 个月 ( 平均 13.2 月 ),术后 6 个月内骨折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术后无关节功
骨不连、髋内翻、周围骨折等并发症。 3 讨论
术前准备: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骨折移位明显, 为了术中闭合复位顺利,患者入院后我们都常规给予复位牵引。一 是为了减少骨折端对周围软组的压迫,减轻患者疼痛,二是为了术 中顺利复位,以防肌肉挛缩术中牵引复位困难。
术中操作及体会: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后,健肢屈膝屈髋外展 位,患肢伸直稍内收内旋位,一般要内收 10 ~ 15°,同时躯干部 向健侧倾斜,使患肢粗隆部突出,以此来增大手术操作的空间。闭 合复位后在 C 臂机透视下必须满意。准确开口很重要,正确入点为 大粗隆顶点前 1/3 和后 2/3 交界处,否则会导致进针钉进困难或大粗 隆劈裂,即使勉强进钉,易造成骨折块分离或旋转 [1]。若敲入主钉 困难时,切忌使用爆力,以免主钉突破皮质导致骨折,此时可在透 视下检查,主钉是否与髓腔一致、有无打入髓腔外、是否主钉太粗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