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字如晤
作者:李涵越
来源:《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2017年第45期
前言
2016年底,《见字如面》这档明星读信节目感动了很多人,甚至号称“综艺界的一股清泉”,豆瓣评分高达9.3。

这是为什么呢?
情感的共鸣,历史细节的打开,让节目在播出后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样的读信节目,如果早出10年可能就难说,在今天可能恰恰赶上了某种文化的自我修复进程,是那种感官型娱乐已无法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一种说明。

”总导演关正文如是说。

的确,《见字如面》展示了书信的力量。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书信,感受一下“见字如晤”的情感力量。

他说
遗失的美好
文东
每天打开电脑,都要进邮箱查看邮件。

总有三五封不等,该回复的回复,能忽略的忽略,然后退出干别的。

日居月累,邮箱里不觉积存了上千封邮件,连目录都有上百页。

于是忽然就收到一条提示,说您的邮箱空间不足,请尽快处理过期邮件。

一阵猛删,邮箱被清得一干二净,心头才踏实了。

过一阵,回过神来,又怅然若失——这么些日子的应答、往还、嘘寒问暖,只几次点击,便化作二进制云烟,不留下一丝痕迹。

人生真如梦啊!
在书信需要用笔来写的时候,一封比较正式的信,大致有三个方面的讲究,即文词、书法与用笺。

因为这三者是组成一封信的必需材料,随便不得。

收信的人,会从中看出你的心意、态度,以至于才学、修养。

弄不好,会出丑,严重一点,会得罪人。

书信的语气,一般都讲究客气恭敬一点,即便是问罪、绝交,也要语言得体。

倘若书法还能够精妙,用笺也颇精雅,收信人就可把来信视为艺术品,好好地保存起来,传诸后代。

所以在过去,写信也是一种创作,可以说是文学创作,也可以说是书法创作。

这创作很多时候是即兴的,所以往往有偶得之妙,性情是自然流露,文词与书法也不造作忸怩。

总之,一封信,在字里字外,能够传达出许多信息来,令人玩味再三。

过去等一封信来,要几天到数月不等,还担心路上有什么差池,到了后给送错了地方,十分煎熬。

后来,互联网时代就到来了,邮件以光速传递,弹指即来,既快又稳当。

当初倚门相候的焦虑没有了,写信也不那么讲究和那么花心思了,从内容到形式,都从简、从速。

等信的焦虑、收信的喜悦以及读信时的愉悦,也随着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结束了。

(选自《见字如晤》,有删改)
心湖涟漪
一封亲手书写的书信能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增进人们感情的交流。

若是电子邮件,很容易会使用统一的语调,让人无法感受其冷暖,真诚与否。

我说
见字如晤
王子芊
在我的记忆中,外公是个守旧的人。

除非有什么急事,否则,他是不会给子女打电话的。

他喜欢用另一种更古老的通讯方式——写信。

从我记事起,家里每隔半月就会收到外公的来信。

那些信都被装在鼓鼓囊囊的长方形牛皮纸信封里,打开来,纸是画有红格子的白色信纸,右上角印着一行小字“××年×月×日”。

信的第一句永远是“展信佳,见字如晤”。

这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展信佳”是妈妈的小名,而“见字如晤”是爸爸的小名。

我上小学后,外公还经常教我写信。

再后来,爸妈给外公买了智能手机,教他用手机发短信和打电话,他却执意写信给我们。

“我写信写了这么多年,你叫我改用这个……你上大学那会儿我也是给你写信的,我常常给你寄剪报,你应当记得罢。

你的回信,现在还放在书柜左起第三格。

你叫我用手机,手机上的话能留到现在吗?”外公絮絮叨叨地说。

“爸,这手机你就用着吧。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你要学会用高科技产品。

镇上的邮局,不是几次把寄来的信弄丢了吗?而且写字费时间,打电话更快。

”母亲一面劝他,一面把手机塞到他手里。

“电话……电话哪有写信耐久?想家了,可以拿出来再读。

若是电话普及得早,尽通电话了,哪儿来曾文正公的《曾国藩家书》?哪来父子情深的《傅雷家书》?”他只是摇摇头,微微地叹口气。

外公年纪大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手脚也不灵便了。

这两年,微信风靡全国,妈妈为外公下载了微信,教他用微信发语音、视频聊天。

外公竟很快喜欢上了这种跟子女、孙辈面对面聊天的感觉,不再给我写信了。

说是聊天,其实外公说得很少,有时见他张了口却不发出声
音,只是看着我们的脸,不似以往写信中那般善言。

不用半个月去一趟邮局,我起初高兴得很,可是每天习惯性地去看一眼信箱,里面没有一个牛皮纸信封的信箱,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终于,一个空闲的周日下午,我鬼使神差地摸出纸笔,给外公写了一封信。

第一次主动给外公写信,我不知该写些什么,只是胡乱说了些近况,又说自己对他想念得很。

不过几日,信箱里就出现了熟悉的牛皮纸信封。

我又惊又喜,连忙取出信,拆开来,依然是熟悉的字体。

“展信佳,见字如晤。

你给我寄信,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写信比视频聊天要好。

你上次信里说‘甚为想念’这是不必的。

写信,只用说一句‘展信佳’即可……”
我捧着书信,感觉几十年的光阴在指尖如河水般淌过。

薄而脆的信纸浸透了斜阳,透出几分暖意。

我终于明白,在外公这个感情内敛的中国老人眼里,“想念”这个词过于露骨,“展信佳,见字如晤”七个字,包含了所有祝福与挂念。

也许对于外公来说,写信不仅仅是交流信息的方式,更是一份浓缩的情感,一种随时光中沉淀下来联系着血液命脉的传承。

眼前景物不知不觉朦胧了。

我决定,回家马上给外公写一封回信,开头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写下“展信佳,见字如晤”。

(广东深圳市育才二中九·6班)
心湖共鸣
小作者从信件开始,描写出时代的变迁和情感维系方式的变化,以小见大,将个人对爷爷的情感通过回忆爷爷写信的方式表达出来,真情实感令人动容。

——厦门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晓红
这篇作文聚焦于手写书信,情感细腻动人,字里行间,都是关切与希冀。

一个人的心性与见地、感情与追求,往往在信件中,展现得更彻底,更亲切。

——凌性杰老师
后记
无论是古代的邮驿系统还是现代的邮政系统,书信从寄信人到收信人手中,需要经过一个时间、空间的旅行。

它的特点是慢,而这种慢又塑造了人们的情感体验方式和书信体验方式。

正是因为书信的迟滞、延缓、阻隔,才使古人的時空感知变得遥远而漫长,等待、盼望、忐忑、焦虑、极度的悲伤与狂喜、悠悠不尽的思念……这些情感的力量,让人深受感动。

最令你感动的信是怎样的呢?是哪本书中的哪篇文字?还是你亲手从信封中拆出过的一封家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