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探究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探究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23-01-02T03:03:32.29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7期9月作者:黄荣刚
[导读]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很多教师都在进行着自己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特别是
黄荣刚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英武镇中心校553517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很多教师都在进行着自己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众多教师已经开始将新的教学技术运用到了教学系统和教学课程的设计之中,给当前的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中探究法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便是一个很好的呈现。
通过科学运用探究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学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更好地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
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对探究法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就中学历史探究法的有效实践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法;高效课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得到持续发展。
而为了这一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就需要中学历史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
而本文则是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中学历史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一些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探究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一、初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使用原则
(一)民主性原则
新课程的思想要求师生在课堂上平等、相互帮助,这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
因此,应当将民主性原则纳入中学历史的探究教学之中。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民主的原则,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使历史课堂的教学更加有效。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此为基础创新教学方式的应用,营造平等、活泼、向上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可以对历史课有更多的兴趣。
(二)探究性原则
探究法是一种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具有探索性的教学方式。
在历史课上,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观念,把学生的被动的记忆变成主动的学习和记忆,在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知识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提出问题,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解决历史学习问题。
探究法的运用,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扩展,它把所学的所有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以前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探索,并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探究法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当前的各个学校课堂都已经逐步完善了智慧课堂的建设,也有着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
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师将课本上的内容,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
对于书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可以使用动画,或以有关历史材料的视频为例,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内容。
此外,教师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可以极大地缩短教师的授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导入部分,借助多媒体、投影仪等,向学生们展示建国时的录像和图像,使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建国的历史,并进一步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录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分析中国政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及西藏和平解放的历程和历史意义。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促进中学历史探究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合理设置学习思考问题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潜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合理设定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寻求答案,并能促使他们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知识。
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由于历史是一种具有一定的时间序列性质的学科,所以,在历史课程的设置中,各个章节的学习关系较为密切。
因此,教师就可以用提问的方法用旧知识来引导新的知识教学,使学生在复习和巩固旧知识的过程中,对新的知识充满好奇,进而更好地了解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下列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如:“英国为何要打鸦片战争?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遭受了怎样的损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本质上有什么改变?”在提出问题后,就可以科学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将自己的所得结论一一记录下来。
同时教师也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分析、比较、归纳,来切实的理解课程内容,明白中国落实的根源,进而揭示出帝国主义掠夺性和侵略性的本质。
(三)科学开展小组探究学习
小组协作是各科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流程,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而且由于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将历史教学和团队协作学习相结合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然后通过协作一起解决历史问题,促进学生们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的胜利”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当时的环境和其他的原因,虽然大部分的同学都知道抗日战争对中国有多么重
要,但却不能很好地了解它的历史意义。
因此,在本课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在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学生可以内部分工,如部分学生可以根据时间线索,从抗日战争前、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后三个方面,归纳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
另一部分学生则是可以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如果抗日战争已经失败”的设想,并由此来体会抗日战争的意义。
通过这一活动组织,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得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进行课后作业的优化设置
作业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掌握。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给予足够的关注。
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课外作业。
通过优化课后作业设置,来进一步完善探究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时,其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改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上,作为教师要注重通过图片、视频和数据等多种材料,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
而在课后作业设计中,为加深学生对这门课的理解,教师则是可以安排一项课后调查,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老物件”,去拜访老人,把他们的调查结果和现代生活习惯相比较,让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的教育改革还在继续向前发展,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熟悉,并且正在积极地运用,从实际运用来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
作为新时代中学历史教师应不断去探索和改进,以保证它的价值最大化,从而使中学历史教育更好地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周广鑫.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探究学习有效实施[J].天津教育,2022(10):104-106.
[2]郭正旭.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体会与思考[J].学周刊,2021(33):13-14.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21.33.006.
[3]杨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历史地图推进历史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