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
NaHCO 3+H 2HCOONa+H 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
B .NaHCO 3、HCOONa 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 .储氢过程中,NaHCO 3被氧化
D .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H 2O 放出2.24L 的H 2
【答案】B
【解析】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 2O(g)===H 2 (g)+12O 2 (g) ΔH=+241.8 kJ/mol ;H 2 (g)+12O 2 (g)===H 2O(l) ΔH=-285.8 kJ/mol ,当1 g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 .吸热88 kJ
B .吸热2.44 kJ
C .放热44 kJ
D .吸热44 kJ
【答案】B
【解析】把H 2 (g)+12O 2 (g)===H 2O(l) ΔH=-285.8 kJ/mol 改写为H 2O(l)===H 2 (g)+12
O 2 (g) ΔH=+285.8 kJ/mol ,用此式减去另一热化学方程式得:H 2O(l)===H 2O(g) ΔH=+44 kJ/mol ,则1 g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吸收的热量为
4418 kJ =2.44 kJ 。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 2O(g)=H 2(g) + 1/2O 2(g) △H = +241.8kJ /mol
H 2(g)+ 1/2O 2(g) = H 2O(1) △H = -285.8kJ /mol
当1g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
A .吸热88kJ
B . 吸热2.44KJ
C .放热44kJ
D . 吸热44KJ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一式和二式可得:-(①+②)即 H 2O(1)=H 2O(g) △H =+44kJ /mol 所以当1g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要吸收2.44KJ 的热量。
故选B 。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盖斯定律
点评: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
由于△H 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 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4、25℃、101kPa 下:①2Na(s)+1/2O 2(g)=Na 2O(s) △H1=-414KJ/mol
②2Na(s)+O 2(g)=Na 2O 2(s) △H2=-51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101kPa 下,Na 2O 2(s )+2 Na (s )= 2Na 2O (s ) △H=-317kJ/mol
【答案】D
【解析】
5、强酸和强碱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 +(aq )+OH -(aq)=H 2O (l ),△H =–57.3kJ ·mol
-1储氢
释氢
已知: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1 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H2 HNO3(aq)+KOH(aq)=KNO3(aq)+H2O(l);△H3上述反应均为在溶液中的反应,则△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
A.△H1=△H2=△H3 B.△H2<△H1<△H3
C.△H2<△H3<△H1 D.△H2=△H3<△H1
【答案】D
【解析】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
CO(g)+1/2O2(g)CO2(g),△H=-283.0 kJ/mol
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
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
C.在0.1mol/L的氨水中加水稀释,氨水的导电能力降低
D.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
2
()
(1)
a
c
K
c
α
α
=
-。
若加入
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 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 a变小
【答案】D
【解析】
7、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
CH4(g)+4NO2(g) 4NO(g)+CO2(g)+2H2O(g) ΔH1=-574 kJ·mol-1
CH4(g)+4NO(g) 2N2(g)+CO2(g)+2H2O(g) ΔH2=-1160 kJ·mol-1
若在标准状况下用CH4还原4.48LNO2气体至N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过程吸收的热量为86.7kJ
B.此过程中需要CH4气体1.12L
C.转移的电子数为0.8N A个
D.已知2NO(g)+O2(g) 2NO2(g) ΔH=-114 kJ·mol-1,则CH4的燃烧热是802kJ·mol-1 【答案】C
【解析】
8、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 160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 ΔH=-Q,Q>574 kJ·mol-1 B.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分别参加反应①、②,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同
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 mol
【答案】B
【解析】由于H2O(g)====H2O(l) ΔH<0,故A正确;CH4在反应①、②中的氧化产物均是CO2,因此转移电子数相同,B错;由①②可知标准状况下4.48 L CH4与NO2反应生成N2时,放出
的热量为()()
574 1 160
2
-+-
×0.2=173.4(kJ),转移的电子数为8×0.2 mol=1.6 mol,C、
D正确。
故选B。
9、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1
2CH3OH(l)+3O2(g)═2CO2(g)+4H2O(l)△H=﹣1 452kJ·mol﹣1
H+(aq)+OH﹣(aq)═H2O(l)△H=﹣57.3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
B. H2SO4(aq)+Ba(OH)2(aq)═BaSO4(s)+H2O(l)△H=﹣57.3 kJ·mol﹣1
C.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
D.3H2(g)+CO2(g)═CH3OH(l)+H2O(l)△H=+131.4 kJ·mol﹣1
【答案】C
【解析】解:A、依据燃烧热概念分析,选项中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H2(g)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故A错误;
B、反应中有BaSO4(s)生成,而生成BaSO4也是放热的,所以放出的热量比57.3 kJ多,即B项中△H<﹣57.3 kJ·mol﹣1,故B错误;
C、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设质量为1g
2H2(g)+O2(g)═2H2O(l)△H=﹣571.6kJ·mol﹣1
2 571.6KJ
mol 142.9KJ
2CH3OH(l)+3O2(g)═2CO2(g)+4H2O(l)△H=﹣1 452kJ·mol﹣1
2 1452KJ
mol 22.69KJ
所以H2(g)放出的热量多,故C正确;
D、①2H2(g)+O2(g)═2H2O(l)△H=﹣571.6kJ·mol﹣1
②2CH3OH(l)+3O2(g)═2CO2(g)+4H2O(l)△H=﹣1 452kJ·mol﹣1
按盖斯定律计算①×3﹣②得到6H2(g)+2CO2(g)═2CH3OH(l)+2H2O(l)△H=﹣262.8 kJ·mol ﹣1.
可知正确的是3H2(g)+CO2(g)═CH3OH(l)+H2O(l)△H=﹣131.4 kJ·mol﹣1,故D错误;故选C.
10、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H2S(g)+O2(g)═SO2(g)+H2O(g)△H1
2H2S(g)+SO2(g)═S2(g)+2H2O(g)△H2
H2S(g)+O2(g)═S(g)+H2O(g)△H3
2S(g)═S2(g)△H4
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
A.△H4=(△H1+△H2﹣3△H3)
B .△H
4=(3△H 3﹣△H 1﹣△H 2)
C .△H 4=(△H 1+△H 2﹣3△H 3)
D .△H 4=(△H 1﹣△H 2﹣3△H 3)
【答案】A
【解析】解:根据目标方程,把方程3反写,计量数乘以2;把方程2乘以;把方程1乘以;然后三者相加;即﹣△H 3×2+△H 2×+△H 1×=(△H 1+△H 2﹣3△H 3),
故选A .
11、已知A(g)+B(g)===C(g) ΔH 1,D(g)+B(g)===E(g) ΔH 2,且ΔH 1<Δ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 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Δ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3231H H H H ∆-∆∆-∆
B. 2331H H H H ∆-∆∆-∆
C. 2313H H H H ∆-∆∆-∆
D. 3123
H H H H ∆-∆∆-∆ 【答案】B
【解析】设A 的物质的量为x ,则D 的物质的量为(1-x ),由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所以ΔH 1x +ΔH 2(1-x )=ΔH 3,x =3213
H H H H ∆-∆∆-∆, 所以A D n n =3213H H H H ∆-∆∆-∆=2331
H H H H ∆-∆∆-∆ 1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 2(g)====SO 2(g);ΔH=a kJ ·mol -1 (a=-297.2),在下列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
A.S(s)在O 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S(g)+O 2(g)====SO 2(g);ΔH=b kJ ·mol -1,则a <b
C.在相同温度下,1 mol SO 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S(s)与1 mol O 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D.16 g 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放出148.6 kJ 的热量
【答案】B
【解析】热化学方程式中ΔH=a kJ ·mol -1=-297.2 kJ ·mol -1,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 项正
确。
在B 项中,由于S(s)====S(g)是吸热过程,故S(g)燃烧放热更多,则|a|<|b|,推出a >b 。
C 项是对放热反应的分析,从物质所含能量角度来分析。
D 项计算
13216-•mol
g g ×279.2kJ ·mol -1=148.6 kJ ,正确。
13、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 kJ·mol﹣1
已知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
S(s)+2K(s)═K2S(s)△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
则x为()
A.3a+b﹣c B.c+3a﹣b C.a+b﹣c D.c+a﹣b
【答案】A
【解析】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1=a kJ·mol﹣1①
S(s)+2K(s)═K2S(s)△H2=b kJ·mol﹣1②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③
将方程式3①+②﹣③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g),则△H=x kJ·mol﹣1=(3a+b﹣c)kJ·mol﹣1,所以x=3a+b﹣c,故选A.
14、现有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g) ΔH=a kJ·mol-1
H2(g)+1/2O2(g)===H2O(l) ΔH=b kJ·mol-1
2H2(g)+O2(g)===2H2O(l) ΔH=c kJ·mol-1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b和c均为正值 C.a=b D.2b=c
【答案】D
【解析】①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中反应热表示方法的规定即ΔH为“-”表示放热,ΔH 为“+”表示吸热,可判断H2燃烧放出的热量应用负值表示,故A、B不正确;②根据相同物质的反应,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可判断a≠b,故C错;③根据相同物质的反应,反应热与可燃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可判断2b=c。
15、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a>b的是
A.2H2(g)+O2(g) 2H2O(l) △H=a kJ/mol
2H2(g)+O2(g) 2H2O(g) △H=bkJ/mol
B.S(g)+O2(g)= SO2(g)△H=a kJ/mol
S(s)+O2(g)= SO2(g)△H=b kJ/mol
C.C(s)+1/2O2(g)= CO(g)△H=a kJ/mol
C(s)+O2(g)= CO2(g)△H=b kJ/mol
D.H2(g)+Cl2(g) 2HCl (g) △H=a kJ/mol
1/2H2(g)+ 1/2Cl2(g) HCl(g) △H=b kJ/mol
【答案】C
【解析】
16、把滤纸用淀粉和碘化钾的溶液浸泡,晾干后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这种试纸润湿后遇到氯气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案】试纸会变蓝色,因为Cl2能将KI中的I-氧化为I2,I2使淀粉变蓝色
【解析】
17、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在5只250 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浓度均为0.1 mol/L的盐酸、CH3COOH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氨水各150 mL.②在5种溶液中分别放入相同规格的石墨电极,按如图所示连接好.③接通电源,仔细观察现象.
现象1:五只灯泡都亮起来.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2: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相对应的灯泡较亮,醋酸、氨水相对应的灯泡较暗.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酸、碱、盐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为了探究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差异,设计了上述实验,通过观察灯泡的明亮程度,判断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为此必须控制其他能影响灯泡亮度的一些因素,使之保持一致,从而不影响灯泡的明亮程度.在实验中,小明同学采取哪些主要措施来控制其他因素对灯泡亮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一般来说,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和少部分盐是弱电解质.根据以上结论推测:如果将上述实验中的醋酸和氨水混匀,然后分别盛放在原来的烧杯中.接通电源,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与混合前无任何区别
B.五只灯泡都亮起来,亮度完全相同
C.只有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亮起来,另外两只不亮
D.五只灯泡都亮起来,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较亮,另外两只略暗,但明显比混合前明亮
【答案】结论1: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它们溶于水时会发生电离结论2:醋酸、氨水中的离子浓度较小,氯化氢、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离子浓度较大.
(1)不完全相同.金属导电是因为其内部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电子定向移动;而酸、碱、盐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中发生了电离,在电场作用下,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做定向移动.
(2)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相等;电极材料和间距相同;两极的电压相等等.
(3)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物质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出不同的物质。
18、下表给出的是一些物质的燃烧热数据:
(1)分析上表数据可知:
①分别完全燃烧C(s)和C3H8(g)提供相同的热量,其中________产生的温室气体更多;
②不同烃燃烧的热值(单位质量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多少)与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的数据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反应C2H4(g)+H2(g)===C2H6(g)的焓变,若能,请你求出该反应的焓变为________;若不能,请你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s) 烃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烃的热值越大 (2)能-137.0 kJ/mol 【解析】(1)①假设均产生2219.9 kJ的热量,则需要C3H8(g)1 mol,能产生3 mol CO2;而
需要C(s)为2219.9
393.5
=5.64 mol,能产生5.64 mol CO2,故C产生的温室气体多。
②由表格
中各烃的燃烧热可知,烃分子中氢元素的含量越高,则放出的热量越多。
(2)C2H4(g)+3O2(g)===2CO2(g)+2H2O(l)
ΔH1=-1411.0 kJ/mol ①
H2(g)+1
2
O2(g)===H2O(l) ΔH2=-285.8 kJ/mol ②
C2H6(g)+7
2
O2(g)===2CO2(g)+3H2O(l)
ΔH3=-1559.8 kJ/mol ③
由①+②-③可得:
C2H4(g)+H2(g)===C2H6(g),
则ΔH=ΔH1+ΔH2-ΔH3
=(-1411.0 kJ/mol)+(-285.8 kJ/mol)-(-1559.8 kJ/mol)=-137.0 kJ/mol。
19、(14分)下图为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
已知:A、D 是金属单质,L为红褐色沉淀,E为食盐的主要成分,I的水溶液呈强酸性。
(1)I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M溶液中加入过量的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一个由化合反应生成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温下,在pH=12的F溶液中逐渐滴入pH=2 CH3COOH至pH=7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6)从K的结晶水合物制备K的无水晶体的操作为
(7)在J的溶液中加入酸化H2O2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HCl电子式(略)
(2)
(3) AlO2- + 4H+ = Al3+ + 2H2O ( 分步写,正确,给分)
(4) 4Fe(OH)3 + O2 +2H2O = 4Fe(OH)3
(5) c(Na+)=c(CH3COO-)> c(H+)=c(OH-)
(6)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失水
(7) 2Fe2+ + H2O2 + 2H+ =2 Fe3+ + 2H2O
【解析】
20、已知A为常见金属,X.Y为常见非金属,X.E.F.G常温下为气体,C为液体,B是一种盐,受热极易分解,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较广(如被用作某些电池的电解质)。
现用A 与石墨作电极,B的浓溶液作电解质,构成原电池。
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注意:其中有些反应的条件及部分生成物被略去)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反应④为A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生成单质Y和A的氧化物,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D溶液制备D的无水晶体的“操作a”为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2Mg + CO22MgO + C
(2)在HCl气流中蒸干
(3)4NH3 + 5O24NO + 6H2O
(4)C+ 4HNO3(浓)CO2↑+ 2H2O +4NO2↑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B是一种盐,受热极易分解,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较广,说明B可能是一种铵盐,E是氨气,F是一氧化氮,G是二氧化氮,C是水,H是硝酸;C是水,则X是氢气,Y 是碳;通过A及其盐的性质,得知A是镁,D是氯化镁,B是氯化铵。
(1)Mg在CO2中燃烧,生成单质C和MgO,其反应方程式为2Mg + CO22MgO + C (2)为了防止氯化镁在溶液中加热水解,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干;
(3)反应②是氨气的催化氧化,生成的是一氧化氮和水;
(4)反应⑤是碳与硝酸加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
考点:考查物质的推断、原电池、电解池、金属镁的性质、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点评:把电化学及物质性质结合考查,难度较大,属于中等难度
21、有机物A~M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A与F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且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F的分子式为C9H10O2,且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D能发生银镜反应,M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已知:(R1、R2表示烃基或氢原子)
请回答:
(1)B的结构简式为.
(2)反应①~⑦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反应序号).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4)D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80~260之间,从以上转化中不能确认A中的某一官能团,下列确定该官能团的哪些实验方法是正确的.
a.取少量A于试管中,再加入苯振荡,观察分液后上层溶液颜色
b.取少量A于试管中,再加入NaOH溶液共热,待冷却后加入稀硝酸调节至酸性,最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c.取少量A于试管中,再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观察沉淀颜色
d.取少量A于试管中,再加入NaOH的醇溶液共热,待冷却后加入稀硝酸调节至酸性,最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6)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
a.能发生银镜反应
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核磁共振氢谱上有四个峰,其峰面积之比为1:1:2:6.
【答案】(1);
(2)③⑥;
(3);
(4);
(5)bd;
(6)2.
【解析】解:A与F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且均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均含有﹣COOH,
F的分子式为C9H10O2,不饱和度为=5,且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不含不饱和键,应含有苯环,F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M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产物,其一氯代物只有
一种,故F中应含有乙基,且与羧基处于对位,故F为,M为
.由A→B→C的转化可知,C中含有﹣COOH,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D能发生银镜反应,结合F的结构可知,C为,故D为
,B为,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80?260之间,故A中苯环上的乙基中不可能连接羟基,应为卤素原子,A的结构为
,X相对原子质量大于180﹣28﹣76﹣45=31,小于260﹣28﹣76=111,X可能为Cl或Br.C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为,E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C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H为,
(1)B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
(2)反应①~⑦中,反应①属于取代反应,还发生中和反应,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③⑥属于氧化反应,反应④属于消去反应,反应⑤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⑦属于缩聚反应,故答案为:③⑥;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4)D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5)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X可能为Cl或Br,要确定X是哪种官能团的实验步骤和现象为取反应①后的混合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稀HNO3至酸性,滴加AgNO3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A中含氯原子;若生成浅黄色沉淀,则A中含溴原子,故选bd;
(6)F()的同分异构体:a.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分子中存在
醛基;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分子中存在酚羟基;c.核磁共振氢谱上有四个峰,其峰面积之比为1:1:2:6,说明有4种氢原子,符合以上条件的F分子中有2个甲基、1个酚羟基、1个﹣CHO,且2个甲基处于间位,另2个分别处于对位,所以F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故答案为:2.
22、共价键都有键能之说,键能是指拆开1 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
如H—H键的键能是436 kJ·mo-1L,是指使1 mol H2分子变成2 mol H原子需吸收436 kJ的能量。
(1)已知H—Cl键的键能为431.4 kJ·mo-1L,下列关于键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生成1 mol H—Cl键放出431.4 kJ能量
B.每生成1 mol H—Cl键吸收431.4 kJ能量
C.每拆开1 mol H—Cl键放出431.4 kJ能量
D.每拆开1 mol H—Cl键吸收431.4 kJ能量
(2)参考下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分子受热时最稳定的是( )
化学键H—H H—F H—Cl H—Br
键能/kJ·mo-1L 436 565 431 368
A.HF
B.HCl
C.HBr
D.H2
(3)能用键能大小解释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而硫酸难挥发
(4)已知Cl—Cl键的键能是243 kJ·mo-1L,试求1 mol H2在足量的Cl2中燃烧,理论上放出的热量是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很少,可忽略不计)
(5)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 —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多少?
【答案】(1)AD (2)A (3)A
(4)ΔH=243 kJ·mol-1+436 kJ·mol-1-2×431 kJ·mol-1=-182 kJ·mol-1
(5)2E(H-H)+496 kJ·mol-1-2×2×463 kJ·mol-1=-484 kJ·mol-1,得E(H-H)=436 kJ·mol-1 【解析】据1 g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可知2 mol H2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为:121 kJ×4 g/1 g=484 kJ,即2H2(g)+O2(g)=2H2O(g);ΔH=-484 kJ·mol-1。
再根据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中化学键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中化学键键能之和,可知:2×E(H-H)+496 kJ·mol-1-2×2×463 kJ·mol-1=-484 kJ·mol-1,得:E(H-H)=436 kJ·mol-1。
23、已知:2H2(g)+O2(g)=2H2O(l);△H = -572KJ/mol
2CO(g)+O2(g)=2CO2(g);△H = -565KJ /mol
CH4(g)+2O2(g)=CO(g)+2H2O(l);△H = -890KJ /mol
试填空:⑴燃烧等体积(相同状况下)的H2、CO、CH4,放出的热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⑵燃烧等质量的H2、CO、CH4,放出的热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答案】(1)是CH4、H2、CO (2)是CO、CH4、H2
24、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的反应步骤为:
TiO2―→TiCl4Ti
已知:
①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②2CO(g)+O2(g)===2CO2(g)ΔH=-566.5 kJ·mol-1
③TiO2(s)+2Cl2(g)===TiCl4(s)+O2(g)ΔH=-141 kJ·mol-1
则④TiO2(g)+2Cl2(g)+2C(s)===TiCl4(s)+2CO(g)的ΔH=__________。
【答案】-361.5 kJ·mol-1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由③+①×2-②得④式。
所以:ΔH=-141 kJ·mol-1+(-393.5 kJ·mol-1)×2-(-566.5 kJ·mol-1)=-361.5 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