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南溪区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宾市南溪区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摘要介绍了宜宾市南溪区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对该区蚕桑生产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该区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蚕桑产业;现状;优势;问题;建议;四川宜宾;南溪区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发展壮大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宜宾市农科院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家产业技术体系蚕桑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单位,面对四川省现代农业千亿增收工程和宜宾市丘陵山区十万亩蚕桑循环产业带建设发展机遇,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建立了蚕桑科研示范基地,旨在为宜宾市蚕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进东西部蚕桑产业的对接合作;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经济信息所多次深入南溪区留宾、仙临等蚕桑基地乡镇及相关部门就蚕桑产业发展状况开展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供参考,以期早日实现宜宾市到“十二五”末年产茧2万t、蚕桑丝绸行业综合产值达35亿元的目标。

1 南溪区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自从2010年以来,丝绸市场行情回升幅度大,宜宾市基本实现了蚕桑生产恢复性增长。

近2年,南溪区以壮大蚕桑产业作为特色富民的战略举措,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大规模发展蚕桑产业。

镇乡级政府围绕全年蚕业生产目标任务,及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村,村明确到社,社落实到户,并明确其考核奖罚办法,以完成每季任务确保全年目标的实现。

目前,南溪区桑园面积有633.33 hm2,全年发种达8 000张,产茧250 t,蚕业综合产值达到1 600万元。

其中,南溪、留宾、仙临等蚕桑基地乡镇蚕桑产业综合产值占了农村经济较大比重,蚕桑生产也成为南溪区农村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

2 南溪区发展蚕桑生产的优势
2.1 生态环境优势
南溪区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地形浅丘和平坝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桑宜蚕,得天独厚。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茧量居全宜宾市第2位,其中长兴属全区2个万担区之一。

2.2 发展环境优势
一是国家实施“东桑西移”第2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无疑对西部省市发展蚕桑是个难得机遇。

宜宾市蚕茧业居四川省第2位,全省发展重点放在宜宾,是南溪区发展蚕桑的大好机遇。

二是南溪区部分镇乡农村特色农业尚未形成优势,蚕桑对农民致富的门路有不可取代作用。

搞活农村经济,发展蚕桑生产是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是南溪区蚕茧质量曾被省丝绸部门评为“优质蚕茧基地”,说明南溪区发展蚕桑产业基础好,前景广阔。

3 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养蚕规模小,创收优势尚不明显
目前,南溪多以小户为单位生产养蚕,相对人均耕地少,且土地零星分散,户均养蚕规模小。

如留宾乡文化村还是蚕桑基地村之一,该村有529户,其中养蚕户有230户,占总户数的43%,季养蚕100张左右,户均季养蚕0.4张,蚕桑综合产值20万元左右。

蚕桑生产还停留在副业的位置上,其优势尚未凸显出来,更未形成一个村的蚕桑优势,与市内珙县、高县蚕桑基地村的蚕桑综合总产值达200万~300万元相比差距明显。

3.2 新技术推广应用难,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一是桑树管理粗放、不到位,不少桑树冬季管理差,开春施肥少;二是养蚕科技水平推广缓慢,单是养小蚕问题,其小蚕共育少,全区总的水平不足25%,养蚕设施简陋,大部分农户无专用蚕房,仍使用簸箕等简易工具[1-2]。

3.3 蚕茧质量差,收茧时未充分体现优茧优价
蚕茧作为特殊商品,应独具严格的收购标准和要求,然而现实中收购企业为了争夺茧源,几乎收的是“统茧”(不分质量好坏),付的是“统价”(1~2种价格),由于喂好喂歹一个样,致使蚕农管理粗放,影响蚕茧品质。

3.4 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尚未完全展开
近2年,桑园套种榨菜产生了效益,较受蚕农欢迎,有了一定推广面积,但与发展较好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如纳溪区桑园养鸡(山地乌骨鸡),桑园套种土豆;珙县桑园种食用菌、种黑黄豆、黑花生等。

总体而言,南溪区在桑园立体种养殖,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效益,提高蚕农整体收益上乏力。

3.5 现有桑园闲置较多,尚未有效利用
全县633.33 hm2桑园,有近166.67 hm2桑园闲置,几乎无人管理利用,桑园已经衰败。

如大观镇胜家村,在21世纪初,国家退耕还林发展桑园近40 hm2,而利用的仅有2.67~3.33 hm2,闲置桑园未进行流转,未发挥其应有效益。

4 发展建议
按现代化农业建设要求,桑园的经济收入达7.5万~9.0万元/hm2,户均蚕桑综合产值可达3万元以上。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蚕业;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土地流转、集中成片、适度规模及蚕桑业主专业化发展方式搞好桑园综合开发利用,走桑园立体发展之路。

对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4.1 政策支持
一是鼓励支持有经验的养蚕能手扩大养殖规模,采取农村土地流转等方式扩大桑园面积,农户桑园规模在0.33~0.67 hm2,有经济实力的可扩大规模,培植蚕桑专业户。

二是建设小蚕共育室、大蚕房(棚)等,临时用地免征有关税费。

三是区政府对乡镇政府建立专项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

四是适当提高蚕桑基地村主要负责人的经济待遇。

4.2 推广技术组合,整体打造蚕桑产业
一是组合桑园养鸡技术,在当年3—10月桑园内养鸡(山地乌骨鸡)2~3批,增收1.8万~2.7万元/hm2,并达到除虫、除草、施肥目的(鸡吃虫、草难生、鸡粪肥)。

二是组合桑园套种榨菜技术,在当年10月至翌年3月桑园内套种榨菜,增收1.2万~1.5万元/hm2,并达到松土、除草目的。

三是组合桑园种植土豆秸秆覆盖技术,在当年10月至翌年3月桑园内种植土豆,采用秸秆覆盖,增收2.25万~3.30万元/hm2,并通过秸秆还土,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四是试点推广桑园食用菌、种植“黑五类”等技术。

4.3 革新推广蚕桑配套技术
一是发展新桑园,栽桑实行“一步成园”,其规格“6215”,利于间作,即6尺(2 m)宽行、2尺(67 cm)窄行、1.5尺(50 cm)株距,以利于桑园套种。

二是养蚕实行“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上簇方格化、消毒专业化”配套技术[3-4]。

4.4 打造蚕桑科技示范园,培植科技示范户
蚕桑科技示范园分别设在南溪镇大唐——化龙村、留宾乡文化——熊湾村、长兴镇岫云——庆林村、仙临镇红坡——龙川村、大观镇胜家——民康村,并树
立科技示范户100户,着力培植蚕桑综合产值10万~15万元的大户10户,以带头引领南溪区蚕桑产业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张如斌.小蚕共育技术要点[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5):169-170.
[2] 孙帆.蚕常见病的症状识别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96-97,101.
[3] 李清明,张春燕,康树仁.稳定汉中市蚕桑产业的几点建议[J].汉中科技,2012(4):11-12.
[4] 蔡明华,郝传庆.滨海县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蚕业,2012,33(3):35-36,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