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水平
如何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
理化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决定了理化生实验在理化生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不过,因为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使很多中学理化生教师对实验教学不重视,犹其是对学生实验操作水平不重视,很多实验根本就不演示或不安排学生动手做,造成绝大部分学生实验操作水平都很差,走出社会后相对应的实践水平也不高。

如有的初中毕业生不懂得测电笔的使用,不懂电路的接法等,……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值得我们老师的反省和深思,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这就要求在理化教学中应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做实验,在实验中持续得到训练和提升,使理化生教育能为提升学生的素质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中学理化生各类型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学生实验
在理化生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做实验,对学生实验水平的提升将起到重要作用。

这就要求中学理化生教师应从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增加学生实验,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

增加学生动手实验能够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学生分组实验的次数
当前,很多学校因为实验条件的限制,除了开设课本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之外,很少实行其他实验,使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这也是当前学生实验水平普遍低下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理化生教师应为学生增加一些分组实验。

如在测固体、液体密度之后,教师能够就课本提到的“如何测蜡块密度”的实验再开设学生分组实验课,这既能验证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也能使学生多一次机会练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提升实验水平。

又如在刚学习电路连接时,虽然按课本安排有“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但毕竟只时实行一次连接实验,很多学生对电路连接还是很生疏。

所以,教师能够设计一些电路图让学生实行相对应的连接实验,这对提升学生连接电路的水平也是很必要的。

2、让课本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主要是由教师完成操作的,即使有让学生参与,但毕竟每次只有一两个同学,绝大部分还是没有动手的机会。

教师在这方面也应有所改进,能够把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对一些操作较复杂的实验,教师能够在课堂演示的基础上再另外把它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如:阿米基德原理实验,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相关的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等。

把这些实验安排为学生实验,既验证了理化生规律,又练习了实验操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水平。

另外,对于操作简单的演示实验能够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如: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奥斯特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安排更多的边学边实验,使学生在学习理化生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实验操作水平。

3、发挥的作用实验室
实验室是学生在学校动手做实验的主要场所,如果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实验仪器和实行实验,这显然又是增加学生实验活动的重要途径。

开放实验室,学生能够对自己所设计的一些实验加以验证。

如有的学生设计了一种水位报警器:当水位升到某一高度时,红灯亮,电铃响,他要用到的器材有:电磁继电器、电铃、小灯泡、金属块、电源、导线等,象这样的实验在家里很难做到,但一到实验室就非常容易实现了。

另外,学生也可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有疑难的问题到实验室验证。

如有的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用一块不透明的硬纸板将凸透镜的上半部遮住,结果像是亮度减弱而不是剩下一半,觉得不可能的,于是便会到实验室去验证一下,解决了学习上的疑点。

开放实验室,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实行实验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升实验操作水平的较大的作用。

教师从多方面增加学生的实验,使学生在课堂、实验课和课余时间都有更多的机会熟悉仪器、训练实验操作和改进实验方法,从而逐渐提升自身的实验操作水平。

二把物理实验走进生活
学生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所接触的东西,在课堂上是无法碰到的,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所学到的东西,通过其途径是很难学到的,因为课外实验和其他实验相比,学生的自主性更高,他们能从中体会到在设计和准备实验中的极富创造性的思维和完整的操作过程。

虽然很多课外实验活动在诸多方面略显粗糙和不规范,但它更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引导学生实行课外实验活动。

具体能够做到以下几方面:
1、增加有趣或有实用意义的课外实验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在课本所介绍的课外实验之外,能够加外给学生介绍一些课外实验,主要是从中学生好奇心理较强的特点出发,介绍一些现象有趣的课外实验。

如增加课外实验“神奇的笔”:将碘化钾(药房有售)和淀粉混合在一起用水调和,再把一张白纸放在混合液浸湿后平铺在一金属板上,用导线将金属板与电池负极相连,再用一根导线将一支“笔”(实际上仅仅一只铝筷子或一段粗铜丝)连接在电池的负极上,当用“笔”在纸上写字时,纸上便能出现鲜明的蓝色字迹。

类似这样有趣的实验学生都很乐意动手去实践。

另外,也能够增加介绍一此些有实用意义的课外实验。

如:用细漆包线,电铃,小灯泡和电源等制作防盗报警器。

教师多给学生介绍有趣或实用性强的课外实验,学生会觉得学有所用。

积极动手实验,多而持续提升自己的实验操作水平。

2、展开课外制作比赛
在学习了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制作,这既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得到即时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制作水平和创造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可让学生实行课外制作比赛,如比赛谁制作的天平最准确,谁的电铃最响亮,并多中评出最优秀的制作加以表彰。

3、举办课外制作展览活动
把学生课外制作中较优秀的作品汇集起来举办“课外实验作品展览”,使学生通过观看展览,既比较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学习了别人的长处。

在观看展览中学生会考虑到这样一些问题:如小孔成像的作品,为什么别人的纸筒得到的像比自己的更清晰;为什么别人的纸锅直到水烧开了还不漏水也不着火;别人的潜水艇为什么能沉浮自如……通过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对自己的作品实行改进,使自己的动手制作水平得到相对应提升。

因为课外实验一般没有现成的仪器,没有教师的亲临指导,在某种意义上讲,课外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独立工作水平,教师对学生的课外实验加以积极引导和鼓励,是理化生教学中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水平的重要措施。

三、多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
演示实验的主要特点是课堂上结合传授知识和技能,主要由教师操作的实验。

它的作用是将一些抽象的理化生概念和规律通过实验能较生动形象地为学生所接受。

同时,还能将教师的思维方法、操作技能以及科学的作风形象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深刻地感染,学到更多的内容。

法有很大的作用。

但一些难度较大的演示实验,教师不能让学生完成,但也能够让学生当总来说之,不论是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还是课外实验,教师都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不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后,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有兴趣、有条件、有内容地实行理化生实验,这也是全面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水平的根本保证。

实验操作水平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理化生和从事未来工作必须具备的一种水平。

但是实验操作水平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中学理化生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水平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各类型的实验教学中要不同角度有计划实行培养。

以提升其水平,而适合其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