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最新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学设计(两课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2课时教案
第8 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学目标1.知道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为了民主共和理念的实现做出的努力。
2.学习和继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究人们对孙中山的纪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之路,感悟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究人们对孙中山的纪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之路,感悟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孙中山的资料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故事引入1.在上节课结束后,孩子们都去收集了黄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这节课我们先来讲讲这些先烈们的英勇故事。
2.学生分小组讲英雄的故事。
3.全班推荐两三名同学讲英雄的故事。
治。
同时,我们也认识孙中山先生和它的“振兴中华”的思想,那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还做了哪些伟大的事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
5.揭示课题: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二、新知探究活动一:民族共和渐入人心(一)革命党人积极探索1.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究竟还做了哪些伟大的事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2.将全班同学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领一个资料,然后在小组内学习资料。
3.学生交流所学资料。
资料1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反清斗争迅猛发展,客观形势迫切要求革命党人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
1911 29日,已经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聚南京,商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17 个省的45 名代表,还有华侨革命党人列席会议。
孙中山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 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资料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他许多法令。
约法第一次强调:“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三单元 8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1912年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2、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
3、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懂得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
教师相机出示喻培伦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黄花岗起义烈士喻培伦。
6、除了喻培伦,黄花岗起义中还有一位著名的烈士,叫林觉民。
出示林觉民的图片和林觉民的《与妻书》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烈士林觉民。
指生讲一讲烈士林觉民的英雄事迹,进一步体会林觉民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7、除了喻培伦和林觉民之外,黄花岗起义中还涌现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下面,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他们的英雄事迹。
预设:
在广州市,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学。
在广州市,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叫中山市。
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园等。
在他的家乡广东省中山市翠亭村,建立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6、教师分别展示中山大学、中山市、全国各地的中山街道和中山公园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体会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之情。
2、出示课本55页武昌起义的油画和其他有关武昌起义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武昌起义。
3、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55页上面的一段文字,进一步了解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和武昌起义的意义。
4、教师引导:武昌起义胜利之后,很快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崩溃,因为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二课时)教案
清楚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
民主共和的治国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回忆在电视上看到演清朝的电视剧里面男人们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男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剪短发的呢?
师:对,就是在最后一个封建皇朝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的那个时候,中国男人们开始剪发辩、穿西装的,一直延续到我们现在这个样子。
板书
第八课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结束封建帝制
中华民国成立
(第一个共和制)民主
民主共和理念共和
一律平等
延伸拓展
话题三:辛亥革命不算是一次彻底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但并能说它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是什么原因呢?课后查阅资料,同学间讨论,找出原因。
课后延伸查找资料,同学交流。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
第八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单元
第三单元 百年逐梦 复兴中华
课时2学习目标 Nhomakorabea1.知道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封建两千多年的帝制。清楚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2.了解辛亥革命后社会出现的新风尚。
3.增强学生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精选】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学目标:1.知道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与作用,了解中国革命党人推翻帝制,推进民主共和之路所做的努力。
2.能自主探究收集、整理黄花岗起义的烈士故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
3.感受革命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学习与继承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与作用,了解中国革命党人推翻帝制,推进民主共和之路所做的努力,感悟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了解了他的革命事迹,以他为首的革命党人通过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清朝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二、自主学习,走近革命烈士1、指名学生朗读黄花岗起义资料。
2、开展烈士故事会分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烈士故事。
3、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深入探究,感悟历史。
1、学生自读67页课文内容。
2、辛亥革命定义辨析辛亥革命并不是指一次起义,而是指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3、出示视频:《辛亥革命》电影,引导学生感悟当年如火的革命浪潮。
4、学习课文三份小资料,思考:辛交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新变化。
5、教师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四、课下活动,拓展延伸你还知道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些新风尚?你还知道这场革命涌现的英雄人物和动人故事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报制作,来纪念辛亥革命,铭记历史。
板书设计: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黄花岗起义: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推进民主共和教学反思。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案教学设计我设计的这节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为主题,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推翻帝制、实现民族觉醒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生如何理解并概括。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同感,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历史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贴纸等。
四、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辛亥革命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2. 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及影响。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制作有关辛亥革命的手工艺品,如海报、模型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5. 分享与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和感悟。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并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2.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同感,激发爱国情怀。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反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书籍,深入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推翻帝制、实现民族觉醒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的环节我选择了辛亥革命的相关视频来作为课堂的起点。
第8课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清朝末年中国社会的环境以及中华民族的觉醒历程。
2. 通过学习,了解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反清复明的组织,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并认识到民主社会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同学对中国社会环境、中华民族觉醒历程的学习与认识。
2. 学生对太平天国、义和团等组织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的理解。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反清复明组织的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2. 学生认识到民主社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听课2. 观看视频3. 分组讨论4. 案例分析教学准备:1. 教师PPT课件2. 网络视频资源3. 学生讲义4. 分组讨论问题5. 案例分析材料教学过程:一. 导入1. 通过问题导入学生:小时候,爱国是什么?现在,爱国是什么?2. 引入今天的主题: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二. 学习1. 学生听课:通过PPT课件以及视频学习清朝末年中国社会的环境以及中华民族的觉醒历程。
2.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1)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反清复明的组织有什么意义?(2)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哪些?(3)民主社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3. 小组发言:请学生分好组,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分组讨论出的问题进行展开发言。
4. 案例分析:请学生阅读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文章,分析其历史背景、影响以及民主社会的重要性。
三. 活动1. 班级主题课题展示:请学生准备一些关于爱国和中华民族的主题内容,例如:爱国诗、毛泽东关于爱国的名言等等,展示在班级内,以喜庆中带着深刻反思的态度感受中国的历史进程。
2. 班级竞赛:请学生为班级进行一次竞赛,组织比赛形式多样(例如:诗朗诵、戏曲表演、演讲等等),每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角逐,最后评出前三名,颁给获奖学生小奖品以资鼓励。
四. 总结1. 明确今天学到的知识点,通过提问的形式加强学生的记忆和巩固。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本课主要通过回顾历史,让学生了解清朝末期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即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历史事件的描述、历史人物的介绍、历史意义的阐述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实,面向未来。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详实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于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孙中山等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教学法:以孙中山等历史人物为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2.课件: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3.历史资料: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文献、学术论文等。
4.教学道具:国旗、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新兴力量和民族意识觉醒;2.了解清政府的腐败和国民经济的崩溃;3.理解推翻帝制的背景和意义;4.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1.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新兴力量和民族意识觉醒;2.推翻帝制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清政府的腐败和国民经济的崩溃;2.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民族觉醒和爱国精神。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推翻帝制民族觉醒》;2.让学生简单回忆一下世界各国的现状:哪些国家是共和国?哪些国家是君主国?第二步:学习新南方运动(25分钟)1.介绍晚清时期中国出现的新兴力量和民族意识觉醒,重点介绍新南方运动;2.让学生回答问题:新南方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代表作品是什么?3.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你认为新南方运动对中国的文化和政治有什么影响?第三步:学习甲午战争(25分钟)1.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和意义,简单介绍中国战败的原因;2.让学生回答问题:甲午战争前的中国和战后的中国有什么不同?3.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你认为中国在甲午战争后应该怎么做?第四步:学习辛亥革命(25分钟)1.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重点介绍孙中山;2.让学生回答问题: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推翻清朝的方式是什么?3.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你认为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未来有什么影响?第五步:复习与总结(10分钟)1.带领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再次进行梳理,重点总结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各种新兴力量和民族意识觉醒、推翻帝制的背景和意义;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和讨论的方式,参与到课堂上来,积极学习、思考、探究,让他们在充分了解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各种新兴力量和民族意识觉醒的同时培养出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精神。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针对学生的作业,教师应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在编写故事或情景剧时存在的问题,如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不准确、情节安排不合理等,并给出改进建议。
2.对于学生撰写的关于辛亥革命对现代中国影响的短文,教师应指出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存在的问题,如分析不全面、论据不充分等,并给出改进建议。
3.对于学生关于辛亥革命对现代社会启示的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观点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合理性,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和评价。
6.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可以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如使用图标、图片、图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启发思考:板书设计可以包含一些问题或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请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结合以上建议,进行板书设计。
典型例题讲解
八、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一:辛亥革命的过程
题目:请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历史意义以及民国情况。他们能够准确地描述辛亥革命的主要事件,如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和推翻清朝的过程,以及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2.思维能力:学生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历史事件,评估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各省响应的顺序和意义、推翻清朝的过程等,学生难以准确把握。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生难以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如结束封建帝制、实现民主共和、推动现代化等。
(4)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情况:学生难以理解民国时期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社会变革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变革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5.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查找辛亥革命的相关资料和撰写课后作业,他们将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中国民族觉醒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b) 学习民族英雄赵声敏的事迹和精神。
c) 掌握“爱国、勇敢、坚定”等道德品质。
2. 能力目标a) 能通过文本理解、思考和分析,感悟历史文化的价值和精神。
b) 能用简单的语言、图画等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思考。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b) 培养学生勇敢、坚定的品格和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推翻帝制民族觉醒》2. 教学方法a) 激发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b) 听、说、读、写结合,综合运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c) 个案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a) 观看国旗护卫队升旗仪式视频。
b) 向学生简要介绍“爱国、勇敢、坚定”等道德品质。
2. 学习活动a) 听课文。
b) 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内容。
c) 分角色讨论赵声敏的事迹,发表看法。
d) 学习课文中的生词“泾河”“清明”“夷陵”等,弄清字义。
e)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问题 1:勇敢是赵声敏重要的品质,从文章中找出证据。
问题 2:李景浩如何率领志士们推翻清朝帝制的统治?问题 3:你认为赵声敏、李景浩等人的事迹和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f) 分别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回答问题,并随机抽取代表发表看法。
g) 观看精彩视频,了解当年的革命情况,学生进行简短的观后感发表。
3. 巩固活动a) 学生小组了解身边的公共事务,制定爱国行动计划。
b)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制定调查问卷,就学校内外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展示调查结果。
c) 以赵声敏为榜样,学生主动帮助家庭和家乡的环境卫生工作。
4. 作业a)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b) 仿照课文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赵声敏和李景浩的敬仰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情感反应:学生能从中感受到等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情感因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2课时)优秀教案
8 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学目标:1. 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和伟大贡献。
2. 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究人们对孙中山的纪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之路。
3. 感受孙中山先生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学习与继承他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究人们对孙中山的纪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之路,感悟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走近孙中山先生1、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南京有个有名的景点叫一一中山陵。
每天去参观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你们去过吗?谁能和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学生交流。
2、图文了解中山陵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中山陵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介绍孙中山教师:中山陵是人们纪念和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地方,为什么人们如此怀念他呢?指名学生交流。
教师做小结(揭示课题)4、了解人们对孙中山的怀念教师:除了中山陵,人们还以其他各种方式纪念孙中山先生,课前我们已经以小队的形式进行了探究,下面就请他们派代表来介绍一下吧!活动二:了解孙中山的革命足迹1、分发资料,小组学习。
明确学习要求:一起学习材料,了解孙中山的革命足迹,说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
2、班级交流请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说说在小组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总结: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为推翻帝制,推进民主革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值待我们每个人的尊敬与怀念。
活动三:感受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一)学习名言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名言,指名学生朗读。
2、请学生来说说名言的含义。
3、老师帮助解读,引导学生体悟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4、请学生结合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说说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启示。
5、齐读名言。
(二)学习链接资料1、出示课文中链接资料,学生默读资料。
2、讨论:说说我们国家目前的巨大变化,畅想祖国的美好未来。
3、教师小结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革命先辈们的不断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奋勇抗争推翻帝制是分不开的,让我们牢记历史,以孙中山等革命先驱为榜样,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了解了他的革命事迹,以他为首的革命党人通过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清朝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8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8 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八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二课时,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社会变革。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认识、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对价值观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认识辛亥革命和历史变迁的视角。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观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由的情感,树立平等、尊重、公正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过程,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社会变革。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认识、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历史事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2.教材:准备足够的教材供学生使用。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课外资料:收集与辛亥革命相关的课外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新部编道德与法制五年级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二课时
从直观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便于学生理解。
讲授新课
话题一:中华民国成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1.播放视频《中华民国成立》。
2.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亚洲建立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那究竟什么是民主呢?什么是民主共和呢?说说你的理解。
板书
第八课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结束封建帝制
中华民国成立
(第一个共和制)民主
民主共和理念共和
一律平等
延伸拓展
话题三:辛亥革命不算是一次彻底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但并能说它是一次彻底的革命,是什么原因呢?课后查阅资料,同学间讨论,找出原因。
课后延伸查找资料,同学交流。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从国家管理、政治的角度用简单理论解释“民主共和”治国理念。帮助学生理解。
介绍孙中山治国理政的理念。
清楚中华民国的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念就是民主共和。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整理信息了解中华民国成立过程。
了解中华民国的法令,突出强调“中华民国之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理解民国与封建王朝人们的地位有本质的区别。
3.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意为人民。民主是思想理念,简言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共和这个词起源自拉丁文,意思是“人民的公共事务”。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共和是政治概念,简言之就是“共同和谐地管理国家”的意思。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 8 课《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1-2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 8 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1-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涉及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成果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史料,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历史的基本认识,对辛亥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的具体过程、原因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辛亥革命,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字、史料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文字资料和视频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课件,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分析辛亥革命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经过。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1-2课时说课稿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 8 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1-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主要讲述了辛亥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本节课内容是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辛亥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推翻帝制、实现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对历史人物的介绍,还有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描绘。
二. 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对历史事件充满好奇。
但他们 also may lack the historical knowledge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requir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volution.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for teachers to facilitate their learning and help them grasp the key concepts and ideas.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认识推翻帝制、实现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认识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辛亥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难点:辛亥的历史意义,推翻帝制、实现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历史事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辛亥的历史背景、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辛亥的意义,探讨推翻帝制、实现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8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2课时教学设计
9、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10、总结:辛亥革命的影响。
11、活动园: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0多年了,但革命者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呢?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谈谈你的想法。
12、中华民国成立。
13、小组合作:你知道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吗?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4、展示课本56-57页资料。
15、开动脑筋:有人称辛亥革命是从“头”到“脚”的革命,你知道什么是从“头”到“脚”的革命吗?你还知道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些新风尚?
16、从“头”到“脚”的革命:从剪发辫到劝禁缠足。
17、总结:至此,民主共和渐入人心……从武昌起义开始,了解辛亥革命,知道辛亥革命的影响,知道辛亥革命以后,建立了中华民国,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也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作出了许多积极探索。
课堂小结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虽然它不是一次彻
底的革命,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但它推翻了统治中
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
的思想解放,深刻影响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
总结提升板书。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2课时)优秀教案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学目标:1.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和伟大贡献。
2.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究人们对孙中山的纪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之路。
3.感受孙中山先生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学习与继承他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究人们对孙中山的纪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之路,感悟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走近孙中山先生1、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南京有个有名的景点叫一一中山陵。
每天去参观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你们去过吗?谁能和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学生交流。
2、图文了解中山陵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中山陵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介绍孙中山教师:中山陵是人们纪念和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地方,为什么人们如此怀念他呢?指名学生交流。
教师做小结(揭示课题)4、了解人们对孙中山的怀念教师:除了中山陵,人们还以其他各种方式纪念孙中山先生,课前我们已经以小队的形式进行了探究,下面就请他们派代表来介绍一下吧!活动二:了解孙中山的革命足迹1、分发资料,小组学习。
明确学习要求:一起学习材料,了解孙中山的革命足迹,说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
2、班级交流请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说说在小组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总结: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为推翻帝制,推进民主革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值待我们每个人的尊敬与怀念。
活动三:感受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一)学习名言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名言,指名学生朗读。
2、请学生来说说名言的含义。
3、老师帮助解读,引导学生体悟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4、请学生结合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说说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启示。
5、齐读名言。
(二)学习链接资料1、出示课文中链接资料,学生默读资料。
2、讨论:说说我们国家目前的巨大变化,畅想祖国的美好未来。
3、教师小结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革命先辈们的不断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奋勇抗争推翻帝制是分不开的,让我们牢记历史,以孙中山等革命先驱为榜样,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了解了他的革命事迹,以他为首的革命党人通过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清朝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素材)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二课时)
- 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关注
- 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了解了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同时,辛亥革命也促进了民主与法治的思想传播,提高了民族觉醒与爱国主义的弘扬。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素材)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二课时)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二课时)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二班
3.授课时间:2022年3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 清朝政权的瓦解
- 中华民国的成立
制
- 促进了民主与法治的思想传播
- 民族觉醒与爱国主义的弘扬
- 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4. 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
-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政治体制的改革尝试
- 社会风尚的变革
- 女性地位的提高
5. 辛亥革命与法治意识
- 法律制度的建设
-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初步确立
- 司法独立的追求
- 法律教育与律师制度的兴起
6. 辛亥革命与公民素养
- 公民意识的觉醒
- 选举制度的建立
- 公民参与与社会监督
- 爱国与责任的结合
7. 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最新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8 、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教学目标:
1.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和伟大贡献。
2.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究人们对孙中山的纪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之路。
3.感受孙中山先生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学习与继承他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究人们对孙中山的纪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之路,感悟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近孙中山先生
1、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南京有个有名的景点叫一一中山陵。
每天去参观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你们去过吗?谁能和大家介绍一下吗?
指名学生交流。
2、图文了解中山陵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中山陵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介绍孙中山
教师:中山陵是人们纪念和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地方,为什么人们如此怀念他呢?
指名学生交流。
教师做小结(揭示课题)
4、了解人们对孙中山的怀念
教师:除了中山陵,人们还以其他各种方式纪念孙中山先生,课前我们已经以小队的形式进行了探究,下面就请他们派代表来介绍一下吧!
活动二:了解孙中山的革命足迹
1、分发资料,小组学习。
明确学习要求:一起学习材料,了解孙中山的革命足迹,说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
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
2、班级交流
请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说说在小组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总结:
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为推翻帝制,推进民主革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
力,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值待我们每个人的尊敬与怀念。
活动三:感受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一)学习名言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名言,指名学生朗读。
2、请学生来说说名言的含义。
3、老师帮助解读,引导学生体悟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4、请学生结合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说说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启示。
5、齐读名言。
(二)学习链接资料
1、出示课文中链接资料,学生默读资料。
2、讨论:说说我们国家目前的巨大变化,畅想祖国的美好未来。
3、教师小结
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革命先辈们的不断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奋勇抗争推翻帝制是分不开的,让我们牢记历史,以孙中山等革命先驱为榜样,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努
力奋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了解了他的革命事
迹,以他为首的革命党人通过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清朝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让
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二、自主学习,走近革命烈士
1、指名学生朗读黄花岗起义资料。
2、开展烈士故事会
分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烈士故事。
3、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深入探究,感悟历史。
1、学生自读课文相关内容。
2、辛亥革命定义辨析
辛亥革命并不是指一次起义,而是指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3、出示视频:《辛亥革命》电影,引导学生感悟当年如火的革命浪潮。
4、学习课文三份小资料,思考:辛交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新变化。
5、教师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四、课下活动,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些新风尚?你还知道这场革命涌现的英雄人物和动
人故事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报制作,来纪念辛亥革命,铭记历史。
板书设计:
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黄花岗起义: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推进民主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