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盲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盲点
眼下,学校和家长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可谓不遗余力,而关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却往
往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生命教育已成当前教育的盲点。

孩子们对死亡缺乏最起码的了解
和思考,不清楚“死”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生”的宝贵,自然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

最近几年,关于未成年人自杀的悲剧常见诸报端,令人痛惜。

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
我国青少年自杀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有低龄化倾向。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学校和家庭
亟待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和心智。

脆弱的心理
今年4月13日晚,山东省东营市14岁的女生李欣?因被学校要求剪短发,从自家五
楼的窗户跳下身亡;4月9日,石家庄市行唐县两小学生因学习压力大,从学校宿舍三楼
阳台手拉手纵身跳下,幸运的是两人都未伤及性命;3月31日,余杭一高中生因被母亲拔掉网线,与父母吵架跳楼自杀;同一天,昆明一初二女生因42.5元钱受到委屈,从学校
三楼跳了下去,造成腰椎骨折;3月17日,河北省任县一初二男生因恋爱出现问题而跳楼身亡;2月27日,邵阳一高中生为“自证清白”跳楼自杀……
采访中,不少中小学生透露,如果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他们大多“自己把自己关
在屋里”。

而13岁的小阳则表示,“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想打人甚至自杀。

”因为,父
母老是以成绩好坏来和他交流,考试成绩好会使劲称赞,成绩一差,自己在家里就没有一
点地位,父母还在他认真学习的时候冤枉他偷看电视和课外书,他曾经多次想从家里逃走。

少年不知愁滋味,本该是孩子的本色,但如今许多孩子都有“心病”。

不少孩子显露
出“草莓化”的特点,即外表光鲜艳丽,内里一片苍白;外面疙疙瘩瘩似乎挺有个性,其
实却经不起一点挤压。

在现在孩子心里,生命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承受不了压力就自杀,完全没想到自
己的行为会给家人带来多么大的痛苦。

青少年漠视生命,因为他们不知道生命可贵,这也
折射出生命教育的缺失。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方面,家长把“再苦不能苦孩子”发挥到极致,孩子从小
到大,娇生惯养,另一方面,孩子的心灵被家长的心理预期挤压而变形。

在学校,孩子成
了考试机器,天性被扼杀。

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的心里很容易出现问题。

缺失的生命教育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父母都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好大学,将来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怎么办?”身为公司职
员的魏先生说。

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至于生命教育,很多家长认为
根本没有必要,只要保证孩子吃好、穿好、不生病就行。

对孩子的成长,不仅家长持这样的态度,不少学校和教师的认识也还停留在这一层面。

不少学校的生命教育还是一片空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教师在记者面前毫不掩饰自
己的看法:“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

课堂上时间有限,如果在其他方
面花费时间太多,教学任务就不能按时完成,课下还得挤时间补课,而补课是明令禁止的。

”“各种考核看的主要还是成绩,面对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位有着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坦言,“平时教学中,我们也想对学生进行一些其他的教育,讲解一些相关的常识。

可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下,都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
学生的学习成绩上。


显然,学校和家长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可谓不遗余力,而关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却往
往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生命教育已成当前教育的盲点。

孩子对死亡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和
思考,不清楚“死”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生”的宝贵,自然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
更不知道尊重他人的生命。

可以说,种种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和对生命困惑现象的出现,
与整个社会教育理念及其生活环境相关。

生命教育触及孩子心灵
教育专家表示,学校是教育的主渠道,生命教育离不开课堂教育的渗透,其内容涉及
各个学科领域,要体现多学科交叉渗透。

比如,语文、品德、社会、音乐、美术等学科都
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
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
生命,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同时,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
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学校应该从学生的健康成
长和长远发展考虑,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生命教育中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真正的生命教育,应当触及孩子的心灵,更多地注重对孩子进行人文关怀。

它也是一
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共同联手,帮孩子学会识别是非曲直、真善美,让孩
子懂得,人生有如一次旅程,途中有精彩,也有凶险,有时会风平浪静阳光明媚,有时会
荆棘满地乌云满天。

人生于世,皆为唯一,没有什么值得拿生命去验证、去交换。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离不开死亡教育,它们就像一个
人的两条腿。

老师和家长要在生命教育中渗透死亡教育,让孩子懂得,人生中有死亡,人
的生命是有限的。

比如,让学生去医院感受一下病人死亡给家人带来的巨大伤痛,知道人
死不能复生,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对于自己和家人而言是多么的珍贵。

也可
请一些“劫后余生”的人谈谈他们对生命的感悟,因为经历过死亡体验的人,对生命存在
的意义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对生命也就更为留恋和珍惜,从而使孩子善待自己和他人的
生命。

链接
国外:将生命教育融入生活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
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
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生命教育在国外发展较早,并把生命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

美国一所学校的两个学生
在一次火灾中不见了,一个华裔学生奋不顾身地冲进火场救人,再也没有出来,事后教育
部门没有表扬这名学生,而是对学校和教师给予了批评,因为他们没有教育好孩子如何逃生,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在美国人的观念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在英国的小学课堂上,殡葬业的从业人员或护士会告诉学生人死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并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遭遇如父母因车祸死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让学生学会在非常情况下对情绪的控制。

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该国的生命教育中心和学校
注重建立健全的共生伙伴关系,以及家校双方的互动沟通。

同时,借助流动教室的教学人员、多媒体科技和交互的教学协助,传达生命教育的意义。

在日本,“余裕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余裕教育”倡导“热爱生命、
选择坚强”,目的是让青少年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