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出生率高
B. 人口死亡率低
C. 大量人口迁入
D. 原有人口基数小
2. 该城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
A. 过渡型
B. 原始型
C. 传统型
D. 现代型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人口增长包括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读图可知,图中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所以影响人口数量增长的因素为机械增长,大量人口迁入导致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故选C。

【2题详解】
读图表可知,该市的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值,说明其出生率较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应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故选D。

【点睛】一个区域人口增长包括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而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三个阶段,图中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数量持续上升,主要与人口迁入有关。

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这一天也成为“中国13亿人口日”。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估计最科学的是( )
A. 我国合理人口容量大约是16亿人
B. 我国人口承载量极限值约100亿人
C. 我国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D. 到2040年前后,我国将达到人口合理容量
4. 到21世纪中叶以后,我国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规模超过了环境承载力
B. 重大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死亡率上升
C. 老年人口太多,导致死亡率上升
D.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约是8-9亿人,而16亿为我国环境人口容量,AB错;我国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C对;到2040年前后,我国将达到人口容量最大值,D错。

故选C。

【4题详解】
到21世纪中叶以后,我国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是因为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回升,而人口出生率处于较低水平,从而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故选C。

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反映了当前我国人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
B. 流动人口过多
C. 男女比例协调
D. 老龄化问题加剧
6.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B. 建立家庭养老制度
C. 有效控制人口流动
D. 停止计划生育政策
【答案】5. D 6. A
【解析】
【5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看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到达8.87%,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男女比例失调较严重,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图中信息没有反应,我国人口出生率现在处于低水平,流动人口多,达到2.6亿,但流动人口过多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这不是问题,所以选D。

【6题详解】
根据上题结论,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针对我国老龄化现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及有关法律体系,而控制人口流动对缓解人口老龄化没有作用,停止计划生育政策,不切实际,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家庭养老负担过重,故选A。

读山东省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下列小题。

7. 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
A. 出生率上升
B. 死亡率上升
C. 人口总数下降
D. 自然增长率上升
8. 今后,山东省人口及社会状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就业压力大②养老负担重③适龄儿童入学困难④人力资源数量短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7. B 8. A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2030年与2003年相比,1-4岁人口数量减少,说明出生率下降;比较2030年与2003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则死亡率可能上升。

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数还在上升,但增长数不大。

故B正确。

【8题详解】
由图可知,山东省老龄化越来越突出、青壮年人口越来越多,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就业压力大和养老负担重。

考点:考查人口问题,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 如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国①~⑤时期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时期不会出现用地紧张局面
B. ③时期人口总数达最大值
C. ④时期人口最少,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
D. ⑤时期人口总数最少,之后增加
10. 下列四条线反映合理人口容量变化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②时期人口增速过快,出现用地紧张局面,A错。

③时期人口增长从正值降低为0,以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减少,所以③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B对。

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但是人口总数并未最少,之后的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依然减少,C错。

⑤时期人口总数不是最小,比①时期多,D错。

故选B。

【10题详解】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

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

自古至今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增大,但是对资源的消耗增大,环境人口容量的增大趋势变缓,故选B。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 图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省区是( )
A. 云南
B. 广东
C. 广西
D. 福建
12. 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矿产丰富,经济发达
B. 耕地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
C. 资源丰富,消费水平低
D. 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
13. 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分布差异
B.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 自然环境的差异
D. 地形的差异
【答案】11. B 12. D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成正比,与消费水平成反比。

读图可知,图中人口承载状况广东最低,且广东人口稠密,则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大。

故选B。

【12题详解】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
及消费水平等。

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成正比,与消费水平成反比。

广东省矿产不丰富,耕地面积也较少,特别是人均耕地少,消费水平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要高,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是环境人口容量大的主要原因。

故选D。

【13题详解】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生活条件。

故选B。

下表为某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837 0.721 1.075 1 180.0
14. 四个地区中,年出生人口最多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四个地区中,对迁移人口吸引力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出生人口等于出生率乘以总人口,而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和,计算可得,①地出生人口约为119万,②约8.79万,③为68.91万,④为5.02万,故选A。

【15题详解】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为经济因素,读图,计算可得,②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大,经济收入最高,所以对人口迁移吸引力最大,故选B。

读某城市1986~2009年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6. 图中反映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A.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B. 城市总人口增加
C.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 城市道路网密集
17. 某房地产商欲开发图甲中EF沿线房地产,预先调查了沿线地价,图中正确反映EF沿线地价变化
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6. C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对比1986年和2009年,专科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而无法判断城市人口比重和总人口数,交通状况不属于城市化的标志,故选C。

【17题详解】
市中心的交通通达度和人群到达度是最好的,所以其地价最高,EF沿线中间经过市中心,所以地价应从中间向两侧递减,读图可知,图中④符合,故选D。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8. 下图为某城市内一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

该城市区域最可能属于(
)
A. 中心商务区
B. 钢铁工业区
C. 居民住宅区
D. 公园游览区
19. 温总理的报告( )
A. 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后期成熟阶段
B. 会导致我国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 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D. 说明我国尚未出现城市问题
【答案】18. A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商业区人口白天比较密集,夜晚相对较少。

中心商务区是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昼夜差别很大;工业区是白天人口上班,中午下班,下午上班;居民住宅区是晚上人口最多的;公园游览区是上午和傍晚人口最多。

读图可知,图中进入本区的人口在10-11点最多,离开本区的人口在21点最多,应为中心商务区,故选A。

【19题详解】
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东部城市化速度较西部快,从温总理的报告可以看出我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在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出现了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故选C。

如图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和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0. 图乙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
A. 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B. 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C. 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D. 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21. 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
A. 中心商务区
B. 行政办公区
C. 旅游休憩区
D. 科教文化区
【答案】20. C 21. C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地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受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影响,地价有市中心向四周递减;受交通通达度影响,地价等值线发生弯曲。

故选C。

【21题详解】
大型钢铁厂污染大气,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并且位于热力环流范围之外,读图可知,该城市的最小风频为东北风,故厂址的最佳位置在城市的东北角③。

选C。

【22题详解】
高新技术产业区布局的区位条件靠近高校或科研机构,⑤在高校技术产业区附近,故最可能是科教文化区,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故选D。

【点睛】有大气污染的工厂企业应该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下图是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

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23. 医科大学毕业的小明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根据“中心地理论”他将选择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 他选择该处的理由是( )
A. 该地卫生所集中,利于经营
B. 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
C. 靠近大医院,可获得其技术支持
D. 城市边缘有足够的土地发展空间
【答案】【小题1】B
【小题2】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心地理论,学生要熟悉中心地理论的原理,并且能够进行解释实际的问题。

【23题详解】
医科大学毕业的小明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根据“中心地理论”,同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同,他将选择在②地,与医院或其他卫生所距离间隔较远,B对。

①与其他卫生所太近,A错。

③距医院太近,C错。

④街区内已经有卫生所,D错。

故选B。

【24题详解】
他选择该处的理由是与其他卫生所间隔较远,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B对。

该地卫生所少,利于经营,A错。

距大医院远,避免与大医院的竞争,C错。

城市边缘有足够的土地发展空间不是卫生所建设的原因,D错。

故选B。

【点睛】门槛指维持一个中心地生存所必须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

服务范围>门槛,所从事的服务才能盈利;服务范围<门槛,所从事的服务就会亏本;服务范围=门槛,只能保本。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例中序号代表不同类型的功能。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5. 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角度考虑,下列用地类型正确的是( )
A. ①工业区②文教区③住宅区④商业区⑤仓储区
B. ①工业区②商业区③仓储区④住宅区⑤文教区
C. ①住宅区②工业区③文教区④商业区⑤仓储区
D. ①商业区②仓储区③工业区④住宅区⑤文教区
26. 从影响该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考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距市中心远近对①功能区影响最大
B. ③功能区受社会因素影响,常形成不同级别的用地区域
C. 交通通达性对④功能区影响不大
D. ⑤功能区受行政因素影响最大
【答案】25. A 26. B
【解析】
试题分析:
【2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①布局工业区比较合理,因为该地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工业对城市空气污染小;②布局文教区比较合理,因为位于盛行风向上风地带,空气清新,环境优美;③布局居住区比较合理,因为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且靠近商业区和工业区;④布局商业区比较合理,因为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靠近住宅区;⑤布局仓储区比较合理,它们都分布在铁路、公路或河流附近,便于货物的中转和运输。

【26题详解】
从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因素来分析,距市中心对④商业区影响很大;③居住区受社会因素影响,常形成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交通通达度对④商业区影响较大;⑤仓储区受行政因素影响不大,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最大。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城市功能分布的布局原则。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7. 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等级、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昆山的城市等级比常州高
B. 无锡的服务范围比镇江大
C. 宁波的服务功能比杭州齐全
D. 特大城市数量最少
28. 图示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③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④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27. B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较简单,考查城市等级,服务功能,服务范围等内容。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数量越少。

只要认真读图,比较一下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所以选B。

【28题详解】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城市降水及水的运动状况,出现热岛效应,影响土地质量。

ABD错误,故选C。

【点睛】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数量越少。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城市降水及水的运动状况,出现热岛效应,影响土地质量
材料一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强调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材料二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

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29. 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
B. 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 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 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0. 根据本次会议精神和中国的现实情况,今后我国城市化的方向是( )
A. 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转移
B. 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C. 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
D. 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31. 在大城市的周围,建设卫星城和工业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减少或避免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B. 分散大城市的人口、资金和技术
C. 杜绝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D. 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
32. 与城市化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 商品农业的发展
B. 工业化进程
C. 科技的发展
D. 人口自然增长率
【答案】29. A 30. D 31. A 32. B
【解析】
【29题详解】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读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可知,从1949-2006年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A对。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较发达国家低,但是发展速度较快,B错。

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C错。

城市化进程主要与工业化进程有关,D错。

故选A。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是大城市发展速度快,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今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方向为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故选D。

【31题详解】
随着城市化进程,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比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为了减少和避免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要在大城市周边建设卫星城和工业区,并不是为了分散大城市的人口、资金和技术,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不能根本杜绝,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扩大,会导致城市化问题更加突出,故选A。

【32题详解】
在大多数城市中,工业是城市经济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所以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化进程最为密切,故选B。

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3. 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 a-d-b-c
B. a-c-d-b
C. d-b-c-a
D. c-d-b-a
34. 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 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 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 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 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35. 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 商业区
B. 行政区
C. 工业区
D. 住宅区
【答案】33. B 34. B 35. D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

【33题详解】
城市化的初期,距市中心越近,则人口密度越大,但随着市中心的地价上升,环境污染严重,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转移,则市中心人哭逐渐较少,而郊区人口逐渐上升。

【34题详解】
该过程即为逆城市化现象。

35题详解】
由图示反映8KM处,人口密度最大,故适宜住宅区布局。

二、综合题(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1月19日菲律宾人口委员会预测2011年人口达9580万人,82%的菲律宾成年人认为,政府有责任引导民众注重计划生育,以减轻庞大的人口给该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沉重负担。

材料二美国人口普查局曾于2011年4月5日发表声明说,在2010年4月1日美国人口总数达到3.087 2亿,比2000年增加2 730万人,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很多人关注的不是人口的增长,而是美国人
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1)2010年,菲律宾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美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

(2)由图甲与材料一可判断,目前菲律宾的人口增长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产生的问题有哪些?并写出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美国人口死亡率高于菲律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说:“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有关理论进行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0% (2). 5% (3). 高出生率 (4). 低死亡率 (5). 高自然增长率 (6). 人口增长快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减缓经济发展速度,就业压力增大,提高生活质量困难。

实行计划生育,降低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7). 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 (8). 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占世界比重较大,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读图可知,菲律宾人口出生率为26‰,死亡率为6‰,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约20‰,美国的出生率为14‰,死亡率为9‰,自然增长率为5‰。

(2)由材料可知,菲律宾人口出生率为26‰,死亡率为6‰,人口自然增长率约20‰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自然增长率高,会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人口过多,就业压力增大。

有关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遏制人口增长过快趋势。

(3)读图可知,菲律宾死亡率为6‰,美国为9‰,死亡率较菲律宾高,是由于美国老年人口比重高,导致总人口的死亡率较高。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包括资源、消费水平、开放程度及科技水平等,其中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为负相关,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占世界比重较大,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点睛】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根据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它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1.原始型。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高高低)
2.传统型。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高低高)
3.现代型。

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

随着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

(低低低)
3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反映的是________过程,说明该过程的主要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EF所反映的现象为________,简述其成功之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

图中甲属于________国家,乙属于________国家。

分别说明其劳动力就业结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

(2)逆城市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或郊区环境质量较好),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的距离。

(3)发达发展中发达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低,在服务业中就业比例高;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高,在服务业中就业比例低。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城市与地理环境等知识点的理解。

【详解】(1)图甲中,ABCDE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以上升为主,反映的是城市化过程,该过程的主要标志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图甲中EF所反映的现象为逆城市化,城市人口比重减少,其形成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