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章末质量评估(四)粤教版选修3-5

合集下载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章末综合测评第1章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章末综合测评第1章

章末综合测评(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5个选项有3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1.水平抛出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考虑空气阻力,则()
A.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量的变化相同
B.在任何时间内,动量变化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
C.在任何时间内,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恒定
D.在刚抛出物体的瞬间,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为零
E.在刚抛出物体的瞬间,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最大
【解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仅受重力作用,由动量定理得Δp=mg·Δt,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Δp相同,即大小相等,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从而动量的变化率恒定,故选项A、B、C正确,D、E错误.
【答案】ABC
2.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AB部分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BC部分是粗糙的水平面.今把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物体与BC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终小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于B、C之间的D点,则B、D间的距离x随各量变化的情况是()
【导学号:78220015】
图1
A.其他量不变,R越大x越大
B.其他量不变,μ越大x越小
C.其他量不变,m越大x越大。

2019-2020学年物理(粤教版)选修3-5试题:章末质量评估(四)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物理(粤教版)选修3-5试题:章末质量评估(四) 含解析

章末质量评估(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则它的()A.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不变B.质子数增加一个,中子数不变C.质子数增加一个,中子数减少一个D.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增加一个解析: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核里有一个中子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即10n→11H+0-1e.答案:C2.某种元素不同同位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N与原子核质量数A的关系是()解析: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而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设质子数为M,则有:A=N+M,所以C正确.答案:C3.如图所示,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B.a为β射线、b为γ射线C.若增大放射源的温度,则其半衰期减小D.若增大放射源的温度,则其半衰期增大解析:α射线为氦核,带正电,β射线为电子流,带负电,γ射线为高频电磁波,故根据电荷所受电场力特点可知:a为β射线、b为γ射线、c为α射线,故A错误B正确;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故CD错误.答案:B4.原子核A Z X与氘核21H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A.A=2,Z=1B.A=2,Z=2C.A=3,Z=3 D.A=3,Z=2解析:写出核反应方程:A Z X+21H→42He+11H,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列方程:A+2=4+1,Z+1=2+1,解得:A=3,Z=2,故答案为D.答案:D5.某放射性元素经过11.4天有78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A.1.4天B.7.6天C.5.7天D.3.8天解析:有78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即有18的原子核未发生衰变.据m =m 0⎝ ⎛⎭⎪⎫12t T ,代入数据解得: t =3 T =11.4天, 即T =3.8天.故ABC 错误,D 正确.答案:D6.235 92U 经过m 次α衰变和n 次β衰变,变成207 82Pb ,则( )A .m =7,n =3B .m =7,n =4C .m =14,n =9D .m =14,n =18解析:本题考查了原子核衰变的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原子核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原子核质量数和电荷数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计算,原子核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比较这两种原子核,质量数减少28,说明发生了7次α衰变,电荷数应减少14,而电荷数减少10,说明发生了4次β衰变,B 项正确.答案:B7.原子核聚变可望给人类未来提供丰富的洁净能源.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并放出能量.这几种反应的总效果可以表示为621H →k 42He +d 11H +210n +43.15 MeV ,由平衡条件可知( )A .k =1,d =4B .k =2,d =2C .k =1,d =6D .k =2,d =3解析: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分别有4k +d =10,2k +d =6,解得k =2,d =2.正确选项为B.答案:B8.关于原子核及其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衰变和裂变都能自发的发生B .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C .升高温度可以使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缩短D .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与单质中的半衰期相等 解析:衰变能自发发生,裂变不能自发发生,故A 错误;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产生电子的过程,但电子不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故B 错误;元素原子核的半衰期是由元素本身决定,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D9.静止的氡核222 86Rn 放出α粒子后变成钋核218 84Po ,α粒子动能为E α.若衰变放出的能量全部变为反冲核和α粒子的动能,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A.4218·E αc 2 B .0 C.222218·E αc 2 D.218222·E αc 2 解析:由于动量守恒,反冲核和α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由E k =p 22m ∝1m ,它们的动能之比为4∶218,因此衰变释放的总能量是222218E α,由质能方程得质量亏损是222218·E αc 2. 答案:C10.放射性元素238 92U 衰变有多种可能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变成210 83Bi ,而210 83Bi 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210 a X (X 代表某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 b 81Tl, 210 a X 和 b 81 Tl 最后都变成206 82Pb ,衰变路径如图所示.则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a=84B.b=206C.①是β衰变,②是α衰变D.①是α衰变,②是β衰变解析:21083Bi经过①变化为210a X,质量数没有发生变化,为β衰变,即:21083Bi→210a X+0-1e,故a=84, 21083Bi经过②变化为b81 Tl,核电荷数少2,为α衰变,即:21083Bi→b81Tl+42He,故b=206,故ABC正确、D错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1.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2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关于它的原子核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子数减小8 B.质子数减小2C.质子数增加2 D.中子数减小10解析:设该原子核的质量数(核子数)为m,电荷数(质子数)为n,衰变后的质量数为x,电荷数为y,则有:m=x+8,n=-6+4+y,由此可知衰变后核子数减小8,质子数增加2,中子数减小10,故B 错误,A、C、D正确.答案:ACD12.下列核反应方程及其表述中正确的是()A.2411Na→2412Mg+0-1e 是原子核的β衰变B.32He+21H→42He+11H 是原子核的α衰变C.42He+2713Al→3015P+10n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D.23592U+10n→9236Kr+14156Ba+310n是重核的裂变反应解析:A是β衰变方程,故A正确;B是轻核聚变方程,故B 错误;C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故C正确;D是重核的裂变反应,故D正确.答案:ACD13.核电站核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碘131和铯137.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会释放β射线;铯137是铯133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30年,发生衰变时会辐射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131释放的β射线由氦核组成B.铯137衰变时辐射出的γ光子能量大于可见光光子能量C.与铯137相比,碘131衰变更慢D.铯133和铯137含有相同的质子数解析:该题综合考查了衰变规律和同位素的相关问题,原子核中不包含β射线,A错;γ光子的能量大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B正确;铯137的半衰期长,衰变更慢,C错;铯133和铯137是同位素,含有相同的质子数,D选项正确.答案:BD14.2017年1月9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工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大多数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过程中都伴随中微子的产生,例如核裂变、核聚变、β衰变等.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23490Th衰变为22286Rn,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B.21H+31H→42He+10n是α衰变方程,23490Th→23491Pa+0-1e是β衰变方程C.23592U+10n→14456Pa+8936Kr+310n是核裂变方程,也是氢弹的核反应方程D.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147N+42He→178O+11H解析:在α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在β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设经过m次α衰变,n次β衰变,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知,2m-n=4, 4m=12,解得m=3,n=2,故A正确;21H+31H→42He+10n是核聚变方程,23490Th→23491Pa +0-1e是β衰变方程,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是裂变反应方程,不是氢弹的核反应方程,故BC错误;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147N+42He→178O+11H,故D正确.答案:A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2分)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并指出核反应的类型.(1)32He+________→42He+11H,是________变.(2)2411Na→2412Mg+________,是________变.(3)2311Na+________→2411Na+11H,是________变.(4)23592U+10n→14256Ba+9136Kr+3______,是______变.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判断粒子种类.答案:(1)21H聚(2)0-1eβ衰(3)21H人工转(4)10n裂16.(12分)(1)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当温度达到108 K 时,可以发生“氦燃烧”.完成“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为:42He +______→84Be +γ.(2)Be 是一种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2.6×10-16 s .一定质量的Be ,经7.8×10-16 s 后所剩Be 占开始时的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中子与某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氘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Q ,则氘核的平均结合能为______.(4)太阳内部不停地进行着热核反应(氢聚变为氦),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能的特点之一是不________环境,太阳能电池是根据在半导体中发生的________效应制成的.解析:(1)根据电荷数、质量数守恒,未知粒子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为42He.(2)半衰期为2.6×10-16 s ,经7.8×10-16 s ,即3个半衰期,根据m m 0=⎝ ⎛⎭⎪⎫123=18知,剩余84Be 占开始时的18=12.5%. (3)由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式为:10n +11H →21H ;氘核的平均结合能为Q 2; (4)太阳内部不停地进行着热核反应(氢聚变为氦),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能的特点之一是不污染环境,太阳能电池是根据在半导体中发生的光电效应制成的.答案:(1)42He (2)12.5% (3)10n +11H →21H Q 2(4)污染 光电 17.(14分)山东烟台海阳核电站项目,一期工程和2号常规岛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一期工程规划建设两台125万千瓦AP1000核电机组.如果铀235在中子的轰击下裂变为9038Sr 和136 54Xe ,质量m U =235.0439 u ,m n =1.008 7 u ,m Sr =89.907 7 u ,m Xe =135.907 2 u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1)写出裂变方程;(2)求出一个铀核裂变放出的能量;(3)若铀矿石的浓度为3%,一期工程建成后,一年将消耗多少吨铀矿石?解析:(1)235 92U +10n →9038Sr +136 54Xe +1010n.(2)裂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 =m U +m n -m Sr -m Xe -10m n =0.1507 u ,释放的能量ΔE =Δmc 2=0.1507×931MeV ≈140.3 MeV .(3)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E =Pt =2×125×107×365×24×60×60 J =7.884×1016 J ,由E =N ΔE =m ·3%M N A ΔE ,得m =EM 3%·N A ΔE= 7.884×1016×2353%×6.02×1023×140.3×106×1.6×10-19g ≈4.57×107 g =45.7 t.答案:(1)235 92U +10n →9038Sr +136 54Xe +1010n(2)140.3 MeV (3)45.7 t18.(16分)1996年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学生合作研制了太阳能汽车,该车是以太阳能电池将所接受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而提供给电动机来驱动的.已知车上太阳能电池接收太阳光能的板面面积为8 m2,正对太阳能产生120 V的电压,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10 A 的电流,电动机的直流电阻为4 Ω,而太阳光照射到地面处时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103 W/m2.(1)太阳光的能量实际上是由质子所参与的一系列反应所产生的,即在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热核反应,4个质子聚变为1个氦核(42He),写出核反应方程;(2)该车的太阳能电池转化太阳光能的效率η1是多少?电池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效率η2是多大?(3)若质子、氦核、正电子的静止质量分别为m p=1.672 6×10-27 kg、mα=6.642 5×10-27 kg、m e=0.000 9×10-27 kg,一次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多少?(4)已知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为3.8×1026 J,则太阳每秒减少的质量为多少千克?若太阳质量减少万分之三,热核反应不能继续进行,计算太阳能存在多少年(太阳的质量为2×1030 kg,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1)核反应方程:411H→42He+201e.(2)η1=UIP0S=15%,η2=UI-I2RUI=66.7 %.(3)ΔE=(4m p-mα-2m e)c2=4.15×10-12 J,(4)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为3.8×1026 J,则太阳每秒减少的质量为Δm=ΔEc2=0.4×1010 kg,太阳的质量为2×1030kg,太阳还能存在的时间为t=ΔMΔm=2×1030×3×10-40.4×1010s≈1.5×1017s≈5×109年.答案:(1)411H→42He+201e(2)15%66.7%(3)4.15×10-12J(4)0.4×1010kg5×109年。

最新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各章检测试题(全册 共4章 附解析)

最新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各章检测试题(全册 共4章 附解析)

最新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各章检测试题(全册共4章附解析)第一章末检测(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其中1~7 题为单项选择题,8~10题为多项选择题)1.某物体受到一个-6 N·s的冲量作用,则()A.物体的动量一定减少B.物体的末动量一定是负值C.物体动量增量的方向一定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D.物体原来动量的方向一定与这个冲量方向相反答案 C解析冲量、动量都是矢量,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物体,规定正方向后,可用“+”、“-”号表示矢量的方向,-6 N·s的冲量说明物体所受冲量的大小为6 N·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由动量定理可知正确答案为C.而初、末动量的方向、大小由题设均不能确定.2.两辆汽车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已知m1>m2,沿水平方向同方向行驶且具有相等的动能,则此时两辆汽车的动量p1和p2的大小关系是()A.p1等于p2B.p1小于p2C.p1大于p2D.无法比较答案 C解析由E k=12m v2=p22m得p=2mE k,因为m1>m2,E k1=E k2,所以p1>p2,选C.3.如图1所示,设车厢长为L,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车厢内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与车厢壁来回碰撞n次后,静止在车厢中,则最终车厢速度是()图1 A.v0,水平向右B.0C.m v0M+m,水平向右 D.m v0M-m,水平向左答案 C解析物体与车厢最终速度相等,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v0=(M+m)v,所以v=m v0M+m,方向与物体初速度同向.4.动量相等的甲、乙两车,刹车后沿两条水平路面滑行.若两车质量之比m甲m乙=12,路面对两车的阻力相同,则两车的滑行时间之比为()A.1∶1 B.1∶2 C.2∶1 D.1∶4答案 A5.如图2所示,具有一定质量的小球A固定在轻杆一端,另一端挂在小车支架的O点.用手将小球拉至水平,此时小车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放手让小球摆下与B处固定的橡皮泥碰击后粘在一起,则在此过程中小车将()图2A.向右运动B.向左运动C.静止不动D.小球下摆时,车向左运动,碰撞后又静止答案 D解析这是反冲运动,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小球下落时水平分速度方向向右,小车速度方向向左;小球静止,小车也静止.6.如图3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与轻弹簧水平相连,弹簧的另一端连在竖直墙上,木块处于静止状态.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击中木块,并嵌在其中,木块压缩弹簧后在水平面上做往复运动.木块自被子弹击中前到第一次回到原来位置的过程中,木块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 )图3A.Mm v 0M +mB .2M v 0 C.2Mm v 0M +mD .2m v 0答案 A解析 子弹射入木块的时间极短,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 v 0=(M +m )v ,解得v =m v 0M +m,第一次回到原来位置的速度等于子弹击中木块后瞬间的速度.根据动量定理,合外力的冲量I =M v =Mm v 0M +m ,故A 正确. 7.如图4,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 、B 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 B =2m A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 、B 两球的动量均为6 kg·m/s ,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 球的动量增量为-4 kg·m/s ,则( )图4A .左方是A 球,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B .左方是A 球,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C .右方是A 球,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D .右方是A 球,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答案 A解析 A 、B 发生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Δp A =-Δp B ,由于碰后A 球的动量增量为负值,所以右边不可能是A 球;碰后A 球的动量是2 kg·m/s ,碰后B 球的动量增加为10 kg·m/s ,由于两球的质量关系m B =2m A ,所以碰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故选A.8.如图5所示,甲、乙两车的质量均为M ,静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车相距为L .乙车上站立着一个质量为m 的人,他通过一条轻绳拉甲车,甲、乙两车最后相接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x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docx

鼎尚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整理制作)清远市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物理科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座位号,再用2B 铅笔把考号的对应数字涂黑.3.答选择题时,必须将各小题选出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填写在试题上不予评改. 4.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保持答题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第I 卷 (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符合题目要求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卷中相应位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街道旁的路灯、江海里的航标灯都要求夜晚亮、白天熄,利用半导体的电学特性制成了自动点亮、熄灭的装置,实现了自动控制,主要利用了下列哪种传感器A .温度传感器B .光电传感器C .压力传感器D .以上三种任意一种都行2.如图1甲是α、β、γ三种射线穿透能力的示意图,图1乙是工业上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来检查钢板内部伤痕的示意图,请问图乙中的检查是利用了哪种射线A .α射线B .β射线C .γ射线D .三种射线都可以3.夏天开空调,冷气从空调中吹进室内,则室内气体分子的A .热运动剧烈程度加剧B .平均动能变大C .每个分子速率都会相应的减小D .速率小的分子数所占的比例升高4.如图2所示,当氢原子从n =4迁到n =2的能级和从n =3迁到n =1的能级时,分别辐射出光子a 和光子b ,则A .由于放出光子,原子的能量增加B .光子a 的能量小于光子b 的能量C .光子a 的波长小于光子b 的波长D .若光子a 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光子b 不一定能使图 1ab 图2鼎尚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5.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物理试卷.docx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物理试卷.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整理制作)福州八中2008—2009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物理试题《选修3-5》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第Ⅰ卷(共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选对的得6分,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相向运动的P、Q两小球相撞后,一同沿P球原来运动方向运动.这是因为()A.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B.P球的速度大于Q球的速度C.P球的动量大于Q球的动量D.P球的动量等于Q球的动量2.在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极少数a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3.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后A.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B.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C.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减少D.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4.如图为氢原子n=1,2,3,4的各个能级示意图。

处于n=4能量状态的氢原子,当它向较低能级发生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可能为()A.2.55eV B.13.6eVC.10.75eV D.0.85eV5.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A .α粒子散射B .光电效应C .天然放射现象D .原子发光现象6.有甲、乙两种放射性元素,质量分别为m 甲和m 乙,已知甲元素的半衰期为20天,乙元素的半衰期为30天,经过60天后,它们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原有的质量之比是 A .1:1 B .3:2 C .2:1 D .4:17.如图所示,R 为放射源,虚线范围内有垂直于纸面的磁场B ,LL ’为厚纸板,MN 为荧光屏,今在屏上P 点处发现亮斑,则到达P 点处的放射性物质微粒和虚线范围内B 的方向分别为 ( )A .γ粒子,B 垂直于纸面向外 B 、a 粒子,B 垂直于纸面向内C .β粒子,B 垂直于纸面向外D .β粒子,B 垂直于纸面向内8.2003年全世界物理学家评选出“十大最美物理实验”,排名第一的为1961年物理学家利用“托马斯·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进行电子干涉的实验.从辐射源射出的电子束经两个靠近的狭缝后在显微镜的荧光屏上出现干涉条纹,该实验说明 ( ) A .光具有波动性B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C .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D .微观粒子也是一种电磁波二、填空题(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9.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基态跃迁到量子数2n =激发态时,吸收光子的能量是E ,若氢原子从量子数3n =的能级跃迁到量子数2n =的能级时,释放光子的能量是___10.照射某种属的光子能量为5ev 时,逸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1.5ev 。

高中物理 第二章 波粒二象性 章末质量评估(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5-粤教版高中选修3-5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第二章 波粒二象性 章末质量评估(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5-粤教版高中选修3-5物理试题

章末质量评估(二)(时间:90分钟总分为: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30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利用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金属外表的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B.电子吸收光子后一定能从金属外表逸出,成为光电子C.金属外表的一个电子吸收假设干个光子,积累了足够的能量才能从金属外表逸出D.无论光子能量大小如何,电子吸收光子并积累了能量后,总能逸出成为光电子解析:根据光子说,金属中的一个电子一次只能吸收一个光子,假设所吸收的光子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电子才能逃离金属外表,成为光电子,且光子的吸收是瞬时的,不需时间的积累,应当选项A正确.答案:A2.用单色光做双缝干预实验,P处为亮纹,Q处为暗纹,现在调整光源和双缝,使光子一个一个通过双缝,如此通过的某一光子( )A.一定到达P处B.不能到达Q处C.可能到达Q处 D.都不正确解析:单个光子的运动路径是不可预测的,只知道落在P处的概率大,落在Q处的概率小,因此,一个光子从狭缝通过后可能落在P处也可能落在Q处.答案:C3.如下实验现象中,哪一个实验现象的解释使得光的波动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 A.光电效应B.光的衍射C.多普勒效应D.光的干预解析:光的干预、衍射以与多普勒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支持了光的波动说.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使得光的波动说遇到了巨大困难.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A4.关于光电效应现象,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B.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C.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此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D.对于某种金属,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会发生光电效应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知,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一次函数关系,不是成正比,A、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h Cλ-hCλ0,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极限波长,才能发生光电效应,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C正确,D错误.答案:C5.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假设有N个频率为ν的光子打在光电池极板上,这些光子的总能量为(h为普朗克常量)( )A.hν B.12NhνC.NhνD.2Nhν解析:据光子说可知,光子能量与频率有关,一个光子能量为ε=hν(h为普朗克常量),N个光子的能量为Nhν,所以选项C正确.答案:C6.从衍射的规律可以知道,狭缝越窄,屏上中央亮条纹就越宽,由不确定性关系式ΔxΔp≥h4π判断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入射的粒子有确定的动量,射到屏上的粒子就有准确的位置B.狭缝的宽度变小了,因此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也变小了C.更窄的狭缝可以更准确地测得粒子的位置,但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却更大了D.更宽的狭缝可以更准确地测得粒子的位置,但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却更大了解析:由ΔxΔp≥h4π,狭缝变小了,即Δx减小了,Δp变大,即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大了,应当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答案:C7.智能手机大局部带有照相机,用来衡量手机的照相机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像素.1像素可理解为光子打在光屏上一个亮点,现知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比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等大的照片清晰得多,其原因可以理解为( ) A.光是一种粒子,它和物质的作用是一份一份的B .光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C .大量光子表现光具有粒子性D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大量光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解析:由题意知像素越高形成照片的光子数越多,表现的波动性越强,照片越清晰,选项D 正确.答案:D8.实验明确:光子与速度不太大的电子碰撞发生散射时,光的波长会变长或者不变,这种现象叫康普顿散射,该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如果电子具有足够大的初速度,以至于在散射过程中有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如此该散射被称为逆康普顿散射,这一现象已被实验证实.关于上述逆康普顿散射,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 .该过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B .该过程不遵循动量守恒定律C .散射光中存在波长变长的成分D .散射光中存在频率变大的成分解析:逆康普顿散射与康普特散射一样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故AB 错误;由于有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所以光子的能量增大,频率变大,波长变短,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D9.分别用波长为λ和3λ4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板,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1∶2,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如此此金属板的逸出功为( )A.hc 2λB.2hc 3λC.3hc 4λD.4hc 5λ 解析:设此金属板的逸出功为W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如下两式:当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时:E k1=hc λ-W ,当用波长为34λ的光照射时:E k2=4hc 3λ-W ,又E k1E k2=12,解得W =2hc 3λ.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B10.如图甲所示,合上开关,用光子能量为2.5 eV 的一束光照射阴极K ,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 V 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 时,电流表读数为零.把电路改为图乙,当电压表读数为2 V 时,如此逸出功与电子到达阳极时的最大动能为 ()A .1.5 eV0.6 eVB .1.7 eV1.9 eVC .1.9 eV2.6 eVD .3.1 eV4.5 eV解析:用光子能量hν=2.5 eV 的光照射阴极,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如此能发生光电效应,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 时,电流表读数为零,如此电子不能到达阳极,由动能定理-eU =0-12mv 2m 知,最大初动能E k =eU =0.6 eV ,由光电效应方程知W 0=hν-E k =1.9 eV ,对题图乙当电压表读数为2 V 时,电子到达阳极的最大动能为E ′k =E k +eU ′=0.6 eV +2 eV =2.6 eV.故C 正确.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一小题4分,共16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1.对光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 .康普顿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B .光子的能量越大波动性越明显C .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具有波动性了D .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种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明显,在另外某种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 解析: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A 正确.光子的能量E =hv ,能量越大,如此光的频率越大,波长λ=c v越短,光的粒子性越明显,B 错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只是粒子性不明显,并不是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只是波动性不明显,也并不是就不具有波动性了,C 错误.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种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明显,比如光在传播过程发生衍射和干预时,波动性表现明显;在另外某种场合下,与物质作用时,例如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这时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D 正确.答案:AD12.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流,如此如下一定可以使该光电管产生光电效应的有( )A .红外线B .黄光C .蓝光D .紫外线解析:按频率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红外、红、橙、黄、绿、蓝、靛、紫、紫外.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大于绿光频率的光都可以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 、D 正确.答案:CD 13.如下列图,一光电管的阴极用极限波长为λ0的钠制成. 用波长为λ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光电管阳极A 和阴极K 之间的电势差为U ,饱和光电流的值(当阴极K 发射的电子全部到达阳极A 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称为饱和光电流)为I ,电子电荷量为e ,如此()A .假设入射光强度增到原来的三倍,但光子的能量不变,从阴极K 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能增大B .假设改用同样强度的蓝光照射可能逸出光电子C .每秒钟内由K 极发射的光电子数目为IeD .发射的电子到达A 极时的动能最大值为hc ⎝ ⎛⎭⎪⎫1λ-1λ0 解析:从阴极K 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 =hν-W 0,与入射光强度无关,入射光强度增到原来的三倍,但光子的能量不变,从阴极K 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故A 错误;蓝光的频率比紫外线的频率小,又根据E km =hν-W 0可得,用同样强度的蓝光照射可能逸出光电子,也可能不逸出光电子,故B 正确;由K 极发射的光电子数目为n =Q e =It e ,每秒钟内由K 极发射的光电子数目为Ie,故C 正确;发射的电子到达A 极时的动能最大值为E km =hν-W 0=hc λ-hc λ0=hc ⎝ ⎛⎭⎪⎫1λ-1λ0,故D 正确. 答案:BCD14.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波长是λ1的光恰好能使金属P 发生光电效应,波长是λ2的光恰好能使金属Q发生光电效应,波长λ1>λ2.如下选项A、B是两种金属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图象;选项C、D是用甲光照射金属P、乙光照射金属Q时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端电压U的关系图象,甲、乙两束光的频率ν甲>ν乙,如此如下选项中正确的答案是()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程E km=hν-W0=hν-hν0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根据图线斜率可得出普朗克常量.横轴截距表示最大初动能为零时的入射光频率,波长λ1>λ2,所以ν1<ν2,因此Q的横轴截距大, A正确,B错误;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端电压U的关系图象,与电压轴的交点表示遏制电压,因eU c=hν0,由于两束光的频率ν甲>ν乙,由P的遏制电压大,故D正确,C错误.答案:AD三、非选择题(此题共4小题,共5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2分)小明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甲所示.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1)图甲中电极A为光电管的________(选填“阴极〞或“阳极〞);(2)实验中测得铷的遏止电压U0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如此铷的极限频率ν0=______Hz,逸出功W0=____________J;(3)如果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ν=7.00×1014 Hz,如此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 =____________J.解析:(1)光电子从阴极K 释放出来,如此电极A 为光电管的阳极.(2)由题图乙读出铷的极限频率ν0=5.15×1014Hz (5.12×1014~5.18×1014Hz 均可),逸出功W 0=hν0=6.63×10-34×5.15×1014 J ≈3.41×10-19 J (3.39×10-19~3.43×10-19 J 均可).(3)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0=6.63×10-34×7.00×1014J -3.41×10-19J =1.23×10-19 J (1.21×10-19~1.25×10-19 J 均可).答案:(1)阳极(2)(5.12~5.18)×1014 (3.39~3.43)×10-19 (3)(1.21~1.25)×10-1916.(12分)在半径r =10 m 的球壳中心有一盏功率为P =40 W 的钠光灯(可视为点光源),发出的钠黄光的波长为λ=0.59 μm,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真空中光速c =3×108 m/s.试求每秒钟穿过S =1 cm 2球壳外表的光子数目.解析:钠黄光的频率ν=c λ=5.1×1014Hz如此一个光子的能量 E 0=hν=3.4×10-19 J ,又钠黄灯在t =1 s 内发出光能E =Pt =40 J ,那么在t =1 s 内穿过球壳S =1 cm 2的光子能量 E 1=SE 4πr 2=3.2×10-6J , 如此每秒钟穿过该球壳1 cm 2面积的光子数n =E 1E 0=9.4×1012(个). 答案:9.4×1012个17.(14分)铝的逸出功是4.2 eV ,现在用波长200 nm 的光照射铝的外表.求:(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2)遏止电压;(3)铝的极限频率.解析:(1)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0,得E km =hc λ-W 0=6.63×10-34×3.0×108200×10-9J -4.2×1.6×10-19J =3.225×10-19 J.(2)由E km =eU 0,可得U 0=E km e =3.225×10-191.6×10-19V ≈2.016 V. (3)由hν0=W 0,知ν0=W 0h =4.2×1.6×10-196.63×10-34Hz ≈1.014×1015 Hz. 答案:(1)3.225×10-19 J(2)2.016 V (3) 1.014×1015 Hz18.(16分)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波长是λ=h p ,式中p 是运动着的物体的动量,h 是普朗克常量.某种紫光的波长是440 nm ,假设将电子加速,使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这种紫光波长的10-4倍.(1)求电子的动量的大小;(2)试推导加速电压跟德布罗意波长的关系,并计算加速电压的大小(电子质量m =9.1×10-31 kg ,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e =1.6×10-19 C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加速电压的计算结果保存一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λ=h p,得电子的动量 p =h λ=6.63×10-344.4×10-11 kg·m/s≈1.5×10-23 kg·m/s. (2)电子在电场中加速,根据动能定理有eU =12mv 2,得 U =mv 22e =h 22meλ2. 代入数据得U ≈8×102 V.答案:1.5×10-23kg·m/s(2)U =h 22me λ28×102 V。

高中物理第4章原子核章末检测粤教版选修3-5(new)

高中物理第4章原子核章末检测粤教版选修3-5(new)

第4章原子核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7题为单项选择题,8~12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与α粒子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速度与光速相当,穿透能力很强B。

错误!U(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就变为错误!Th(钍234)核C.高速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核反应方程为42He+错误!N―→错误!O+错误!n D.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答案B解析α粒子的速度是c10,A错;根据核反应遵循的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B对,C错;D项中应是卢瑟福,D错.2.“两弹一星”可以说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助了中国人的威风.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研究“两弹”的基本核反应方程的是( )①错误!N+错误!He→错误!O+错误!H ②错误!U+错误!n→错误!Sr+错误!Xe+10错误!n ③错误! U→错误!Th+错误!He ④错误!H+错误!H→错误!He+错误!n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两弹"指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的核反应方程是铀核裂变,②正确;氢弹的核反应方程是轻核聚变,④正确,所以选项C正确.3.放射性元素(错误!Rn)经α衰变成为钋(错误!Po),半衰期约为3.8天;但勘测表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目前地壳中仍存在天然的含有放射性元素错误!Rn的矿石,其原因是()A.目前地壳中的错误!Rn主要来自于其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B.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壳中元素错误!Rn的含量足够高C.当衰变产物218, 84Po积累到一定量以后,218, 84Po的增加会减慢错误!Rn的衰变进程D。

错误!Rn主要存在于地球深处的矿石中,温度和压力改变了它的半衰期答案A4.原子核聚变有望给人类未来提供丰富的洁净能源.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放出热量.这几种反应的总效果可以表示为621H―→k错误!He+d错误!H+2错误!n+43.15 MeV由平衡条件可知()A.k=1,d=4 B.k=2,d=2C.k=1,d=6 D.k=2,d=3答案B解析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12=4k+d+26=2k+d解得k=2,d=2。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SWSJ)粤教版选修3-5教学案:第四章章末盘点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SWSJ)粤教版选修3-5教学案:第四章章末盘点含答案

错误!错误!错误!考点一核反应与核反应方程1.核反应常见核反应分为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等几种类型:(1)衰变α衰变:错误!U→错误!Th+错误!He(核内2错误!H+2错误!n→错误!He)β衰变:错误!Th→错误!Pa+错误!e(核内错误!n→错误!H+0-1e)γ衰变: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光子后跃迁到低能级。

衰变反应的特点: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地转变成另一种原子核,反应物只有一个放射性核,生成物中除有一个新核外,还有α粒子或β粒子.(2)人工转变:错误!7N+错误!He→错误!O+错误!H(发现质子的核反应)9,4Be+错误!He→错误!C+错误!n(发现中子的核反应)人工转变特点:以高能微观粒子轰击原子核为标志,反应物中除有一个原子核外,还有一个入射粒子,如α粒子、质子、中子等。

(3)裂变:235, 92U+错误!n→错误!Ba+错误!Kr+3错误!n裂变特点:质量较大的重核捕获中子分裂成两个以上中等质量的核,并放出几个中子。

(4)聚变:错误!H+错误!H→错误!He+错误!n聚变特点:反应物为n个质量较小的轻核,生成物包含一个质量较大的核。

2.核反应方程的书写(1)必须遵守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规律,有些核反应方程还要考虑到能量守恒规律.(2)核反应方程中的箭头(→)表示核反应进行的方向,不能把箭头写成等号。

(3)写核反应方程必须要有实验依据,决不能毫无根据地编造。

(4)在写核反应方程时,应先将已知原子核和已知粒子的符号填入核反应方程一般形式的适当位置上;然后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规律计算出未知核(或未知粒子)的电荷数和质量数;最后根据未知核(或未知粒子)的电荷数确定它们是哪种元素(或哪种粒子),并在核反应方程一般形式中的适当位置填写上它们的符号。

[例1]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是分子水平上的人体功能显像的国际领先技术,它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全新的手段.PET在心脏疾病诊疗中,需要使用放射正电子的同位素氮13作示踪剂。

2019年秋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章末综合测评 4.doc

2019年秋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章末综合测评 4.doc

章末综合测评(四)(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其中第1~8小题为单选,第9~12小题为多选)1.关于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卫星的星球B.恒星的寿命取决于亮度C.太阳能够发光、放热,主要是因为太阳内部不断发生化学反应D.银河系是一种旋涡星系,太阳处在其中的一个旋臂上D[宇宙中大部分星球有卫星,故A选项错误;恒星的寿命取决于质量,质量大,在巨大的引力下,原子核之间的距离近,容易引起核聚变,释放的能量越大,燃料聚变的速度越快,恒星死亡的就越快,故B选项错误;太阳发光、发热,主要是因为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故C选项错误;银河系有银盘和银晕,银盘的结构是有旋涡状的旋臂,因此银河系属于旋涡星系,太阳处在其中的一个旋臂上.故D选项正确.]2.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α+2713Al→10n+X.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A.15和28B.15和30C.16和30 D.17和31B[设X的质量数为m,电荷数为n,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4+27=1+m;2+13=0+n解得:m=30;n=15;故其原子序数为15,质量数为30;故B正确,A、C、D错误.]3.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此β粒子是()A.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B .原子核外的电子跃迁时放出的光子C .原子核内存在着电子D .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时,放射出一个电子D [因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内并不含电子,但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中子可以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负电子,一个质子可以转化成一个中子和一个正电子,其转化可用下式表示:10n →11H + 0-1e ,11H →10n +01e.由上式可看出β粒子(负电子)是由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而来,正电子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化而来.]4.14C 是碳的一种半衰期为5 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2010年2月科学家发现了曹操墓,若考古工作者探测到其棺木中14C 的含量约为原来的45,则该古木死亡的时间距今大约为⎣⎢⎢⎡⎦⎥⎥⎤⎝ ⎛⎭⎪⎫1213=0.8( ) A .22 900年B .11 400年C .5 700年D .1 900年D [假设古木死亡时14C 的质量为m 0,现在的质量为m ,从古木死亡到现在所含14C 经过了n 个半衰期,由题意可知:m m 0=⎝ ⎛⎭⎪⎫12n=45,所以n ≈13,即古木死亡的时间距今约为5 730×13年=1 910年,D 正确.] 5.已知氘核的结合能是1.09 MeV ,氘核的比结合能是2.78 MeV ,氦核的比结合能是7.03 MeV .在某次核反应中,1个氘核和1个氚核结合生成1个氦核并放出17.6 MeV 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是一个裂变反应B .核反应方程式为21H +31H →42He +10nC .目前核电站都采用上述核反应发电D .该核反应不会有质量亏损B[本题易错之处是不知道重核裂变与轻核聚变的原理.1个氘核和1个氚核结合生成1个氦核,这是聚变反应,根据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知同时有一个中子生成,反应方程为21H+31H→42He+10n,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目前核电站都采用核裂变发电,选项C错误;该反应放出热量,所以一定有质量亏损,选项D错误.]6.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了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B.利用β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伤害D[利用放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α射线的电离性,使空气分子电离成导体,将静电泄出,A错误;γ射线的贯穿性强,可用以金属探伤,用于医疗时,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在用于治疗肿瘤时要严格控制剂量,D正确,B错误;DNA变异并不一定都是有益的,C错误.]7.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21H+3H→42He+X,式中X是某种粒子.已知:21H、31H、42He和粒子X的质量分别为12.0141 u、3.0161 u、4.0026 u和1.0087 u;1 u·c2=931.5 MeV,c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A.粒子X是质子B.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约为17.6 MeVC.轻核的聚变反应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D.自然界不存在热核聚变B[由核电荷数守恒可知,X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1-2=0,由质量数守恒可知,X粒子的质量数为:2+3-4=1,则X粒子是10n,即为中子,故A错误;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E=Δmc2=17.6 MeV,故B正确;只有将原子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达到几百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时,聚变才会发生,故C 错误;在太阳内部进行着热核反应,故D错误.]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一定遵守质量守恒B.在发生核反应时,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所生成物质的总质量C.发生核反应时,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的总质量D.不论哪种核反应,都遵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D[当自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一定存在质量亏损;核反应前后一般存在质量的变化,质量减少,放出能量,吸收能量,质量增加,A、B、C错误.由核反应规律知D项正确.]9.铀核裂变是核电站核能的重要来源,其一种裂变反应是23592U+10n→144 56Ba+8936Kr+310n,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上述裂变反应中伴随着中子放出B.铀块体积对链式反应的发生无影响C.铀核的链式反应可人工控制D.铀核的半衰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AC[铀核裂变释放出3个中子,故A选项正确;铀块体积需达到临界体积才能发生链式反应,所以铀块体积对链式反应的发生有影响,故B选项错误;铀核的链式反应通过控制棒来进行控制,故C选项正确;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高温高压不会改变半衰期,故D选项错误.]10.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组成23892U核的核子中只有相邻核子之间才存在不可忽略的核力作用B.组成23892U核的中子中任何两个中子之间都存在不可忽略的核力作用C.组成23892U核的质子中任何两个质子之间都存在不可忽略的库仑斥力作用D.组成23892U核的质子中任何两个质子之间都存在不可忽略的核力作用AC[核力属于短程力,由于组成23892U核的核子较多,两核子之间的距离可能超过核力的作用范围,所以某些核子之间的作用力可能比较小,所以选项A 正确,B、D错误,但两质子之间都存在库仑斥力的作用,所以选项C正确.] 11.如图所示,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核辐射警示新标志为黑框经底三角,内有一个辐射波标记、一个骷髅头标记和一个逃跑的人形.核辐射会向外释放三种射线: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现有甲、乙两个原子核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其中一个核放出一个α粒子,另一个核放出一个β粒子,得出如图所示的四条径迹,则()A.磁场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纸面向里B.甲核放出的是α粒子,乙核放出的是β粒子C.a为α粒子的径迹D.c为β粒子的径迹BD[衰变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释放粒子与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不难分析:若轨迹为外切圆,则为α衰变;若轨迹为内切圆,则为β衰变.又因为R=mv/qB知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可知答案为B、D项.]12.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燃烧1 813亿吨标准煤所放出的能量,是全世界年需能量总和的5 000倍,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太阳内部有多种热核反应,其中的一个反应方程是:21H+31H→42He+10n.若已知21H的质量为m1,3H的质量为m2,42He的质量为m3,10n的质量为m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A.10n是中子B.21H和31H是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核C.21H和31H在常温下就能够发生聚变D.这个反应释放的核能为ΔE=(m1+m2-m3-m4)c2AD[10n是中子,故A对,21H和31H是同种元素H的同位素,故B错,21H 和31H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聚变,故C错,反应释放的核能为ΔE=(m1+m2-m3-m4)c2,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13.(10分)1926年美国波士顿的内科医生卢姆加特等首次应用放射性氡研究人体动、静脉血管床之间的循环时间,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氡的放射性同位素有27种,其中最常用的是22286Rn.22286Rn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20682Pb.(1)求m、n的值;(2)一个静止的氡核(22286Rn)放出一个α粒子后变成钋核(21884Po).已知钋核的速度v=1×106 m/s,求α粒子的速率.[解析](1)4m=222-206,m=486=82+2m-n,n=4.(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αvα-m Po v=0解得vα=5.45×107 m/s.[答案](1)44(2)5.45×107 m/s14.(12分)为测定某水库的存水量,将一瓶放射性同位素溶液倒入水库中,已知这杯溶液每分钟衰变8×107次,这种同位素的半衰期为2天,10天以后从水库取出1 m3的水,并测得每分钟衰变10次,求水库的存水量为多少?[解析]由每分钟衰变次数与其质量成正比出发,运用半衰期知识可求出存水量.设放射性同位素原有质量为m0,10天后其剩余质量为m,水库存水量为Q,10天后每立方米水中放射性元素的存量为mQ,由每分钟衰变次数与其质量成正比m 0m /Q =8×10710,即10Q 8×107=m m 0,由半衰期公式得:m =m 0⎝ ⎛⎭⎪⎫12t T 由以上两式联立代入数据得10Q 8×107=⎝ ⎛⎭⎪⎫12102=⎝ ⎛⎭⎪⎫125解得水库的存水量为Q =2.5×105 m 3.[答案] 2.5×105 m 315.(14分)31H 的质量是3.016 050 u ,质子的质量是1.007 277 u ,中子的质量是1.008 665 u .则:(1)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为氚核时,是吸收还是放出能量?该能量为多少?(2)氚核的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各是多少?(3)如果这些能量是以光子形式放出的,则光子的频率是多少?[解析] (1)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氚核的核反应方程式是11H +210n ―→31H ,反应前各核子总质量为m p +2m n =1.007 277 u +2×1.008 665 u =3.024 607 u反应后新核的质量为m H =3.016 050 u质量亏损为Δm =3.024 607 u -3.016 050 u=0.008 557 u因反应前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的总质量,故此核反应为放出能量的反应. 释放的核能为ΔE =Δm ×931.5 MeV =0.008 557×931.5 MeV =7.97 MeV .(2)氚核的结合能即为ΔE =7.97 MeV它的平均结合能为ΔE 3=2.66 MeV . (3)放出光子的频率为ν=ΔE h =7.97×106×1.6×10-196.63×10-34 Hz =1.92×1021 Hz. [答案] (1)释放核能 7.97 MeV(2)7.97 MeV 2.66 MeV(3)1.92×1021 Hz16.(16分)处于静止状态的某原子核X ,发生α衰变后变成质量为M 的原子核Y ,被释放的α粒子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测得其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设α粒子质量为m ,质子的电荷量为e ,试求:(1)衰变后α粒子的速率v α和动能E kα;(2)衰变后Y 核的速率v Y 和动能E kY ;(3)衰变前X 核的质量M X .[解析] (1)因为Bq v α=m v 2αr ,α粒子的带电荷量为q =2e ,所以v α=2Ber m ,E k α=12m v 2α=2B 2e 2r 2m .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α-M v Y =0,所以v Y =2Ber M ,E kY =12M v 2Y =2B 2e 2r 2M . (3)由质能方程得ΔE =Δmc 2,而ΔE =E k α+E kY ,所以Δm =2B 2e 2r 2c 2⎝ ⎛⎭⎪⎫1m +1M ,衰变前X 核的质量M X =m +M +Δm =m +M +2B 2e 2r 2c 2⎝ ⎛⎭⎪⎫1m +1M . [答案] (1)2Ber m 2B 2e 2r 2m (2)2Ber M 2B 2e 2r 2M(3)m +M +2B 2e 2r 2c 2⎝ ⎛⎭⎪⎫1m +1M。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4章 章末复习课教案 粤教版选修3-5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4章 章末复习课教案 粤教版选修3-5

章末复习课[自我校对]①电离②穿透③有半数④核子⑤氮核⑥铍核⑦质量数⑧电荷数⑨Δmc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核反应及其核反应方程2.常见的核反应方程及相关内容核反应式与其相关的重要内容 238 92U→234 90Th +42Heα衰变实质211H +210n→42He 234 90Th→23491Pa +0-1eβ衰变实质10n→11H +0-1e14 7N +42He→178O +11H质子的发现(1919年) 卢瑟福 94Be +42He→126C +10n 中子的发现(1932年) 查德威克 2713Al +42He→3015P +10n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 约里奥·居里夫妇 3015P→3014Si +01e 正电子的发现(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235 92U +10n→9038Sr+13654Xe +1010n235 92U +10n→14456Ba+8936Kr +310n重核裂变21H +31H→42He +10n轻核聚变(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不能用等号连接.(2)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规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核反应方程.(3)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遵循电荷数守恒.(4)四类核反应的判断技巧:衰变方程的箭头左侧只有一项且箭头右侧必有42He或0-1e;人工转变的箭头左侧都含有一个用来轰击的小粒子,多为质子、中子、α粒子或β粒子,且被轰击核多为中等质量核;重核裂变的箭头左侧多为铀235,且有中子;聚变方程的箭头左侧的原子序数都很小多为前4号元素.【例1】2017年1月9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工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大多数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过程中都伴有中微子的产生,例如核裂变、核聚变、β衰变等.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21H+31H→42He+10n是α衰变方程,234 90Th→234 91Pa+0-1e是β衰变方程B.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其核反应方程为14 7N+42He→17 8O+10nC. 234 90Th衰变为222 86Rn,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D.235 92U+10n→144 56Ba+8936Kr+310n是核裂变方程,也是氢弹的核反应方程C [21H+31H→42He+10n是轻核聚变反应方程,234 90Th→234 91Pa+-1e是β衰变方程,A选项错误;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14 7N+42He→17 8O+11H,B选项错误;α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在β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234 90Th衰变为222 86Rn,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C选项正确;235 92U+10n→144 56Ba+8936Kr+310n是核裂变方程,不是氢弹的核反应方程,D选项错误.]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1H+31H→42He+10n是聚变B.235 92U+10n→140 54Xe+9438Sr+210n是裂变C.226 98Ra→222 96Rn+42He是α衰变D.2411Na→2412Mg+0-1e是裂变ABC [聚变是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A正确;裂变反应指的是质量较大的核分解成几块中等质量的核,B正确,D错误;放射性元素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的现象是α衰变,C正确.]核反应中的“守恒规律”反应过程中,由于核力对核子做功,会引起“核反应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能量变化.我们就把系统释放或吸收的这部分能量,叫作核能.从而,核反应即可分为质量亏损、释放核能和质量增加、吸收核能两大类型.其中,又以研究发生质量亏损、释放核能的一类核反应为学习的重点.欲解决核反应中有关“守恒规律”与“核能的计算”问题,可利用以下几条“依据”:1.五个守恒 (1)质量数守恒. (2)质子数(电荷数)守恒.(3)质量守恒(“亏损质量”与释放的“核能”相当). (4)能量守恒. (5)动量守恒. 2.两个方程(1)质能方程:E =mc 2,m 指物体的质量. (2)核能:ΔE =Δmc 2. 3.一个半衰期(T 1/2)(1)剩余核数:N =N 0⎝ ⎛⎭⎪⎫12t T 1/2.(2)剩余质量:m =m 0⎝ ⎛⎭⎪⎫12t T 1/2.【例2】 如图所示,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0.05 T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MN 是磁场的左边界,在磁场中A 处放一个放射源,内装22688Ra(镭),22688Ra 放出某种放射线后衰变成22286Rn(氡).试写出22688Ra 衰变的方程.若A 距磁场的左边界MN 的距离OA =1.0 m 时,放在MN 左侧的粒子接收器收到垂直于边界MN 方向射出的质量较小的粒子,此时接收器距过OA 的直线1.0 m ,则此时可以推断出一静止镭核22688Ra 衰变时放出的能量是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取1 u =1.6×10-27kg ,电子电量e =1.6×10-19C)[解析]22688Ra→22286Rn +42He.镭衰变放出α粒子和氡核,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α粒子垂直于MN 边界射出被接收器接收,α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为1/4圆周,得圆半径为R =1.0 mα粒子的动量m αv =qBR =1.6×10-20kg·m/sα粒子的动能为E 1=12m αv 2=p 22m α=2.0×10-14J衰变过程中动量守恒,有m αv =M Rn v 1 氡核反冲的动能为E 2=12M Rn v 21=m αE 1M Rn衰变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为E 1+E 2=⎝ ⎛⎭⎪⎫1+m αM Rn E 1≈2.04×10-14 J.[答案]226 88Ra→222 86Rn +42He 2.04×10-14J[一语通关]如果在核反应中无光子辐射,核反应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新核的动能和新粒子的动能.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核能的主要依据是:1.核反应过程中只有内力作用,故动量守恒. 2.反应前后总能量守恒.常见的反应类型:反应前总动能+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反应后总动能.2.铀238的半衰期是4.5×109年,假设一块矿石中含有2 kg 铀238,求:(1)经过45亿年后还剩下多少铀238;假设发生衰变的铀238均变成了铅206,则此矿石中含有多少铅;(2)若测出某块矿石中的铀、铅含量比为119∶309,求此矿石的年龄.[解析] (1)45亿年即4.5×109年,由m =m 0⎝ ⎛⎭⎪⎫12tT知剩余的铀238质量为m =2×12 kg =1 kg ;在45亿年中1 kg 铀238发生衰变后获得的铅206的质量m ′=206238(m 0-m )=206238kg =0.866 kg ,即矿石中含有铅0.866 kg.(2)设此矿石年龄为t ,原来的质量为m 0,则现在剩余的铀238的质量为m =m 0⎝ ⎛⎭⎪⎫12t T,那么在时间t 内发生了衰变的铀238的质量为m -m 0=⎣⎢⎢⎡⎦⎥⎥⎤1-⎝ ⎛⎭⎪⎫12t T m 0,设铅206的质量为m x ,则238m 0-m =206m x,即m x =206238⎣⎢⎢⎡⎦⎥⎥⎤1-⎝ ⎛⎭⎪⎫12t T m 0,所以现在矿石中的铀、铅含量之比为m m x =⎝ ⎛⎭⎪⎫12t T 206238⎣⎢⎢⎡⎦⎥⎥⎤1-⎝ ⎛⎭⎪⎫12t T =119309,解得t =2T =90亿年.[答案] (1)1 kg 0.886 kg (2)90亿年。

2019-2020学年粤教版物理选修3-5新素养学案:第四章章末过关检测(四)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粤教版物理选修3-5新素养学案:第四章章末过关检测(四)Word版含答案

章末过关检测(四 )(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 (此题共 5 小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切合题目要求 )1.依占有关放射性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 235U 的半衰期约为 7 亿年,随处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B .与天然放射性物质对比,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强度简单控制C .氡的半衰期为 3.8 天,则若取 4 个氡原子核,经 7.6 天后就必定剩下一个氡原子核了D . γ射线一般陪伴着 α或 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 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分析: 选 B.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由核内部自己的要素决定 ,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和外面条件都没有关系 , A 项错误;放射性同位素的长处之一是便于人为控制 ,B 项正确;半衰期是一种统计规律 ,四个氡核能否立刻衰变受多种有时要素的支配,C 项错误; 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但电离本事最弱 , D 项错误.2.以下核反响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14 4 17 1A . 7 N + 2He → 8 O + 1H238 234 4B . 92 U → 90 Th +2 He2 H34 He + 1 nC .+ H →2 01 1234 234 Pa + 0D . 90 Th → 91 - 1e分析: 选 B. α衰变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α粒子 (24He)的核反响 ,选项 B 正确.3.以下对于放射性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原子核发生 α衰变时,生成核与本来的原子核对比,中子数减少了 4B .原子核发生 α衰变时,生成核与 α粒子的总质量等于本来的原子核的质量C .原子核发生 β衰变时,生成核的质量数比本来的原子核的质量数多 1D .单质的铀 238 与化合物中的铀238 的半衰期是同样的分析: 选 D. 原子核发生 α衰变时 ,生成核与本来的原子核对比,中子数减少了 2,A 错误;生成核与 α粒子的总质量小于本来的原子核的质量 ,B 错误;原子核发生 β衰变时 ,生成核的质量数与本来的原子核的质量数同样,C 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的内部要素决定 ,跟元素的化学状态没关 ,因此单质的铀 238 与化合物中的铀 238 的半衰期是同样的, D 正确.4.有甲、乙两种放射性元素,它们的半衰期分别是15 天, 30 天,经过 60 天这两种元 素的质量相等,则它们本来的质量之比M 甲∶M 乙是()A .1∶4B .4∶1C .2∶ 1D .1∶21分析:选 B. 对 60 时节间 ,甲元素经 4 个半衰期 ,乙元素经 2 个半衰期 ,由题知 M 甲 241 2= M 乙 2 ,则 M 甲∶M 乙=4∶1,故 B 正确.5.某科学家提出年青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此中的两个核反响方程为1 12 C → 13 1 15N → 12H +67 N + Q1 , H +76C +X +Q2 1 1方程中 Q 1、 Q 2 表示开释的能量,有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原子核1 H3He4He 12 131512 2 6 C 7 N7 N质量 /u 1.007 8 3.016 0 4.002 612.000 013.005 715.000 1以下推测正确的选项是 ()34 He ,Q > QA . X 是 He , Q > Q1B .X 是2 22 2 134 He ,Q< QC .X 是 He , Q < Q1D .X 是22221分析: 选 B. 11213m 1= (1.007 8 +12.000 0 -13.005 7) u = 0.002 11H + 6 C → 7 N 中质量损失为u ,依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1H + 15122、质量数为 4,1 7 N → 6C + X 中 X 的电荷数为质量损失为m 2= (1.007 8 + 15.000 1 - 12.000 0 - 4.002 6) u = 0.005 3 u ,依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 Q 1= m 1 c 2、Q 2= m 2c 2,则 Q 1< Q 2.二、多项选择题 (此题共 5 小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切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分)6.在匀强磁场里有一个本来静止的放射性碳14,它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的轨迹是两个相切的圆,圆的半径比为5∶1,如下图,那么碳的衰变方程是()14 4 1014 0 14A . 6 C → 2He + 4 BeB . 6C → 1e + 5 B14 0 1414 2 12C . 6 C → - 1e + 7 ND . 6C →1H + 5B分析: 选 BD. 因为两个轨迹为外切圆,因此放出的粒子和反冲核速度方向相反,由左手定章可知它们均带正电荷. 而衰变过程中两核的动量守恒 ,即两核的动量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即 m 112 2mv 2mv ,知半径之比 R 1 2v = m v ,因为 qvB = R BR∶R = 5∶ 1,则它们的电荷量之比为 q ∶q =R ∶R = 1∶ 5, B 、 D 项正确.12217.对于 α、β、 γ三种射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 α射线是原子核自觉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B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拥有中等的穿透能力C .γ射线一般是陪伴着 α或 β射线产生的,它的穿透能力最强D . 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强分析:选 CD. α射线是速度约为光速 1/10 的氦核流 ,由原子核中的两个质子和两此中子构成 ,穿透本事很弱 ,电离作用很强 ,故A 错; β射线是速度靠近光速的电子流,其本质是原子核中的一此中子变为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贯串本事很强 ,电离作用较弱 ,因此B错; γ射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贯串本事最强 ,电离作用很弱.对于同一个原子核,不行能同时发生α衰变和 β衰变.放射性元素同时发出三种射线,是不一样原子核同时衰变的结果,γ射线老是陪伴着α射线或 β射线而产生的 ,C 、 D 均对.8.科学家使用核反响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响获取能量,核反响方程分别为:4 3 + 4.9 MeV 和 2 H + 3 4,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211 1 2X +Y →He + H H → He + X + 17.6 MeVA .X 是中子B .Y 的质子数是 3,中子数是 6C .两个核反响都没有质量损失D .氘和氚的核反响是核聚变反响分析:选 AD. 核反响方程恪守核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234,则由 1H +1H → 2He + X + 17.6MeV 知1 43 6 Li ,此中 Y 的质子数是 3,中子数21 3X 为 n ,由 X + Y → He + H + 4.9 MeV 知 Y 为 也是 3,选项 A 正确 ,选项 B 错误;两个核反响都开释出核能,故都有质量损失 ,选项 C错误;X + Y → 42He + 31H + 4.9 MeV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21H + 31H → 42He +10n + 17.6 MeV 为轻核聚变 ,选项D 正确.234 234E 为开释出的核能, X 为重生成粒子 ),已知9.对于核反响方程 90 Th → 91 Pa + X + E(234)90 Th 的半衰期为 T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 234 Pa 没有放射性91B .234 Pa 比 234粒子是从原子核中射出的,此核反响为β衰变91 90 Th 少 1 此中子, X2343 C .N 0 个 90 Th 经 2T 时间因发生上述核反响而放出的核能为4N 0 E(N 0 数值很大 )D . 234Th 的比联合能为 E90234分析: 选 BC.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 83 的元素都有放射性 ,A 错误; X 粒子是电子 ,它是由中子衰变为一个质子而放出电子,因此此核反响为β衰变 ,B 正确; 有多半原子核发生234234衰变的时间为半衰期 ,N 0 个 90 Th 经 2T 时间发生两次衰变 ,C 正确; E 不是 90 Th 原子核分解成自由核子的联合能 ,则 D 错误.10.放射性元素 238U 衰变有多种可能门路,此中一种门路是先变为210 210Bi 能够 9283 Bi ,而 83210b 210 b 经一次衰变变为 a X(X 代表某种元素 ),也能够经一次衰变变为 81a X 和 81Tl ,Tl 最后都变为 20682 Pb ,衰变路径如下图.则()A . a = 84, b = 206B . 210 210 X 是 β衰变, 210b83 Bi → a 83 Bi →81Tl 是 α衰变C . 210 210 X 是 α衰变, 210b83 Bi → a 83 Bi → 81Tl 是 β衰变D . b Tl 经过一次 β衰变变为 206 Pb8281分析:选 ABD. 由21083Bi → 210a X ,质量数不变 ,说明发生的是 β衰变 ,同时知 a = 84.由 21083 BibTl 是核电荷数减 2,说明发生的是206206→81 α衰变 ,同时知 b = 206,由81Tl → 82 Pb 发生了一次 β衰变.三、非选择题 (此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需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或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可以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一定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 (10 分)一小瓶含有某种放射性同位素的溶液,它每分钟衰变 6 000 次.将它注射到一个病人的血液中, 经过 15 小时,从病人身上拿出 10 cm 3 的血样,测得每分钟衰变 2 次.已 知这类同位素的半衰期是5 小时,试依据上述数据,计算人体血液的整体积.分析: 依据题意 ,可求得一开始小瓶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总原子核数N 0= 6 000× 60× 5× 2 个= 3 600 000 个. 15 小时此后 ,节余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数1 τt1 155N 1= N 0 2 =3 600 000× 2 个= 450 000 个.刚抽出血样时 10 cm 3血液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总原子核数n = 2×60× 5×2 个= 1 200 个.人体内全部血液的总量为N 1× 10=450 000× 10 cm 3= 3 750 cm 3.n1 200答案: 3 750 cm 312. (14 分 )假定某航空母舰的动力来自核反响堆,此中主要的核反响方程式是235 1 92U + n141 92 1 n.→ 56 Ba +36Kr + ()0(1)在括号内填写 10n 前的系数;(2)用 m 、 m 、m 分别表示 235 141 Ba 、 92 92 U 、5636Kr 核的质量, m 表示中子的质量,则上述反1 2 3应过程中一个铀235 核发生裂变产生的核能E 是多少?-(3)假定核反响堆的功率 P = 6.0× 105kW ,若一个铀 235 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为 2.8× 10 11J ,则该航空母舰在海上航行一个月需要耗费多少kg 铀 235? (铀 235 的摩尔质量 M = 0.235kg/mol ,一个月约为 t = 2.6× 106 s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 6.0× 1023mol - 1 ,计算结果保存两 位有效数字 )分析: (1)由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 10n 前的系数为 3.(2) E = mc 2= (m 1- m 2-m 3- 2m)c 2.(3)一个月内核反响产生的总能量为E =Pt ,mPtM同时 E = M N A E ,解得 m = N A E ≈22 kg.答案: (1)3 (2)( m 1 2 32(3)22 kg-m - m- 2m)c13. (16 分 )如图甲所示,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6v = 7.7× 10 4 m/s Li 核俘获一个速度为3 0 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响,即 6 13 444 m/s ,其方向与3Li + 0n → 1H + 2He ,若已知 2He 的速度 v 2= 2.0× 10 反响前中子速度方向同样,试求:(1) 31H 的速度大小和方向.(2) 在图乙中,已画出并注明两粒子的运动轨迹,请计算出轨道半径之比.43(3)当 2He 旋转三周时,粒子1H 旋转几周?分析: (1)反响前后动量守恒: m 0v 0= m 1v 1+ m 2v 2( v 1 为氚核速度 ,m 0、 m 1、 m 2 分别代表中子、氚核、氦核质量)代入数值可解得: v 1=- 1.0× 103 m/s ,方向与 v 0 相反.34m v1m v 21 2(2)1 H 和 2 H e 在磁场中均受洛伦兹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r 1∶r 2= Bq 1∶ Bq 2 =3∶ 40.34(3) 1H 和 2He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2πm 1 2πm 2T 1∶T 2= Bq 1 ∶ Bq 2 = 3∶2因此它们的旋转周数之比:n1∶n2= T2∶T1= 2∶ 3,43即 2He旋转三周, 1H旋转2周.答案: (1)大小为 1.0× 103 m/s,方向与v0相反(2)3∶ 40 (3)2 周。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4章原子核章末综合测评粤教版选修3-5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4章原子核章末综合测评粤教版选修3-5

α 粒子
电子 e
中子 n
质量 /u
1.007 3
A. 核反应方程式为 411H→ 42He+ 201e
B.核反应方程式为 411H→ 42He+ 20-1e
4.001 5
0.000 55
1.008 7
C. 4 个氢核结合成 1 个氦核时的质量亏损约为 0.026 6 u
D. 4 个氢核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 24.8 MeV
m2= 4.002 6 u + 1.008 7 u = 5.011 3 u .总质量减少,出现了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的
质能方程可知该反应释放能量,故 A、 C、 E 正确.
【答案】 ACE
5.放射性元素
U 238
92
衰变有多种可能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变成
28130Bi ,而 28130Bi 可以经一
( 其质量小于电子质量
且不带电 ) .若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 ( 电子的初动量可不计 ) ,则 (
)
A.生成的新核与衰变前的原子核质量数相同
B.生成新核的核电荷数增加
C.生成的新核与衰变前的原子核互为同位素
D.生成的新核与中微子的动量大小相等
E.在发生“轨道电子俘获”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方程,该反应放出能量为:Δ E=Δ m· c2=( m1 + m2- m3- m4- 3m2) c2= ( m1- m3- m4- 2m2) c2,
故 B、 C 正确;该核反应生成两种放射性元素,核污染较大,故
D 错误, E 正确.
【答案】 BCE
3.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α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
t
m m0,由半衰期公式得:

高中物理第四章章末总结(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第四章章末总结(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5

C. 28286Ra→ 28262Rn+ 42He 是 α 衰变
D. 2141Na→
2142Mg+
e0
-1
是裂变
答案 D
解析 原子核的变化通常包括衰变、人工转变、裂变和聚变.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
α
粒子或 β 粒子后,变成新的原子核的变化,如本题中的
C和 D 两选项.原子核的人工
转变是指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的原子核的过程.裂变是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
y= 0,也是中子 ( 10n) ,故方程中 X不是中子的核反应只有 A.A 、B 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答案 A AB
二、半衰期及衰变次数的计算
1.半衰期:原子核数目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经过的时间.
计算公式:
N=
N0(
1 2)
n或
m=
m0(
1 2)
n,
t 其中 n= T1/2 , T1/2 为半衰期.
n
时间
其它
1896 年 贝可勒尔
1938 年 1934 年
原子弹 原理 氢弹原理 约里奥—居 里夫妇
1919 年
卢瑟福
1932 年 查德威克
2. 解题时注意事项
(1) 熟记一些粒子的符号
α
粒子 ( 42He) 、质子
(
11H) 、中子
( 10n) 、电子
(
0 -1
e)
、氘核
( 21H)、氚核
(
3 1
U+
10n→
9308Sr

15346Xe+
1010n

141MeV
2
3
4
1
1H+ 1H→ 2He+0n+ 17.6 MeV

2019-2020学年粤教版物理选修3-5新素养学案:第四章本章优化总结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粤教版物理选修3-5新素养学案:第四章本章优化总结Word版含答案

本章优化总结几个重要的核反响原子核的变化叫做核反响,常有的核反响有:衰变、人工转变、裂变和聚变等几种种类.无论是哪一种种类的核反响,都恪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这是写核反响方程的重要依照.但是,写核反响方程时,应以实验事实为依照,而不可以只是依据这两条守恒定律任意去写实质上不存在的核反响.下边我们进队列表比较.衰变人工转变原子核自觉地放人工用高速粒子出某种粒子而转轰击原子核,产观点变为新核的过生另一种新核的程,也叫天然放过程射现象发现者卢瑟福、查德威或重要贝克勒尔克、居里夫妻等贡献者典型23823414492 U→ 90 Th7N+2He →反响4171+ 2He8 O+1H重核裂变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开释出能量的过程235U+1n→9201448956 Ba+36Kr轻核聚变轻核联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开释出能量的过程2H +3H11→4He2方程234 23490Th → 91 Pa+- 10e所有原子序数大 产生 于 83 的元素及 条件个别小于等于 83的元素自觉进行揭开了人类研究意义原子核构造的序幕9 44Be + 2He →12 1 6 C + 0n需要人工用高速粒子进行引发经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中子、正电子等基本粒子和一些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n1+ 30 + 0n需要极高的温 需要中子的轰击度,原子核才能 和必定的临界体获取足够的动能 积战胜库仑斥力人类获取新能源人类获取新能源的一种重要门路的一种重要门路利用放射性元素 获取人工放射性 氢弹、热 应用核电站、核潜艇、的半衰期进行文 同位素、作示踪核反响举例原子弹等物年月判定等原子衰变与其余核反响最主要的差别为前者自觉进行,不需要其余粒子引发,生成 α、 β或 γ粒子;后三种都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重核裂变和轻核聚说明变与其余人工转变不一样的是有巨大能量开释, 裂变最明显的特点是重核分红中等质量的核,聚变则为轻核联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多项选择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门路之一, 以下开释核能的反响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 )3 24 1 n 是核聚变反响 A . H+H →He +1 1 23241是 β衰变B .1 H + 1H → 2He +0nC . 235 1 141 921 是核裂变反响92 U +0n → 56 Ba +36Kr + 30n D . 235 1 140 Xe + 941 是 α衰变 92U + n →54Sr + 2 n0 38 0[分析 ] A 、 B 所列反响是核聚变 ,不是 β衰变 ,β衰变要放出电子 ,故 A 对 B 错; C 、D 两种反响都是核裂变,故 C 对 D 错.[答案 ] AC核反响中的守恒量在各样核反响中, 存在着一些“守恒量”, 这些“守恒量”为我们供给认识决核反响中电荷、质量、能量、动量变化问题的方法和依照.归纳为“五个守恒”:(1)质量数守恒; (2)电荷数守恒; (3) 质能守恒 (“损失质量”与开释或汲取的“核能”相当) ;(4) 能量守恒; (5)动量守恒.用速度几乎为零的慢中子轰击静止的硼核107( 5 B) ,产生锂核 (3 Li) 和 α 粒子.已知 中子质量 m n = 1.008 665 u ,硼核质量 m B = 10.016 77 u ,锂核质量 m Li = 7.018 22 u ,α粒子质 量 m α= 4.001 509 u .波及动量问题时,质量损失不计.(1)写出该反响的核反响方程; (2)求出该反响放出的能量E ;(3)若该反响中放出的能量所有变为生成物的动能,则锂核和 α粒子的动能各是多少? (1u 相当于 931.5 MeV 能量 )[思路点拨]依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写出核反响方程,由质量损失及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求出核能 ,再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求出锂核和α粒子的动能.[分析 ](1)核反响方程为10B +1n →7Li + 4He.5032(2)核反响过程中的质量损失为 m =( m B + m n )- (m Li + m α)= (10.016 77 u + 1.008 665 u) - (7.018 22 u + 4.001 509 u) =0.005 706 u开释出的能量为E = 0.005 706× 931.5 MeV ≈5.32 MeV .(3)依据衰变前后系统动量守恒,有 m v Li=m vLi α α由动能定理知 E12 , E12kLi Li Li k αv 联立得 E kLi= m = 4α7.E k α m Li依据能量守恒有 E kLi + E k α= E = 5.32 MeV.解得生成物的动能分别为kLiE ≈1.93 MeV E k α≈3.39 MeV .10174[答案 ] (1) 5 B + 0n → 3Li + 2He (2)5.32 MeV (3)1.93 MeV 3.39 MeV原子核知识与力学、电磁学的综合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电场力作用会发生偏转, 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磁场力作用也会发生偏转, 若原子核反响处在某一电场或磁场中, 反响后的带电粒子必定在电场或磁场中发生偏转,这样就把电、磁场知识与原子知识有机地联合了起来.本来静止的铀 238 和钍 234 同时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因为衰变而开始做匀速圆周运动.铀 238 发生了一次 α衰变,钍 234 发生了一次 β衰变.(1)试画出铀 238 发生一次α衰变时所产生的新核及 α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的表示图.(2)试画出钍 234 发生一次β衰变时所产生的新核及 β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的表示图.甲[分析 ] (1)铀 238 发生衰变时,因为放出α粒子而产生了新核,依据动量守恒定律,它们的总动量为零,即:m1v1+m2v2=0.因为它们都带正电,衰变时的速度正好相反,因此,遇到的洛伦兹力方向也相反,因此决定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圆是外切的.它们做匀速圆mv1q2,因为 q1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供给,因此 R= 1 122,因此R=Bq又因为 m v=m v R q1= 2,2q2= 92- 2= 90,因此R145=1.如图甲所示,此中轨道 a 为α粒子的径迹,轨道半径为 R1,轨R2道 b 为新核的径迹,其轨道半径为R2.乙(2)同理,钍 234 发生一次β衰变时放出β粒子时与产生的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总动量为零.但是,β粒子带负电,新核带正电,它们衰变时的速度方向相反,但遇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同样,因此,它们的两个轨迹圆是内切的,且β粒子的轨道半径大于新核的轨道半径,它们的轨迹表示图如图乙所示,此中,c为β粒子的径迹,d为新核的径迹.[答案 ]看法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质量评估(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则它的( )A.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不变B.质子数增加一个,中子数不变C.质子数增加一个,中子数减少一个D.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增加一个解析: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核里有一个中子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即10n→11H+0-1 e.答案:C2.某种元素具有多种同位素,下面四幅图中能反映这些同位素的质量数A与中子数N 关系的是( )解析:设这些同位素的质子数为Z,由A=N+Z可知,当中子数N增大时,质量数A 也增大,选项A、D均错误;而元素的质子数Z不可能为零,故当中子数N为零时,质量数A并不为零,选项B正确,C错误.答案:B3.放射源放入铅制容器中,射线只能从容器的小孔射出,成为细细的一束.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发现射线分成三束,如图所示.关于这三种射线及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射线a 的电离本领最弱B .射线b 是高速中子流,速度可达光速C .射线c 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而产生的D .若将放射源置于高温高压环境中,射线强度将不变化解析:根据射线的偏转情况可知:a 为α射线,b 为γ射线,c 为β射线,由三种射线的特性可判断A 、B 、C 均错;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D 正确.答案:D4.原子核A Z X 与氘核21H 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 )A .A =2,Z =1B .A =2,Z =2C .A =3,Z =3D .A =3,Z =2解析:写出核反应方程:A Z X +21H →42He +11H ,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列方程:A+2=4+1,Z +1=2+1,解得:A =3,Z =2,故答案为D.答案:D5.若元素A 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 的半衰期为5天,相同质量的A 和B 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m A ∶m B =( )A .30∶31B .31∶30C .1∶2D .2∶1解析:设A 、B 原来的质量均为m ,则20天后,m A =m ⎝ ⎛⎭⎪⎫12t TA =m ⎝ ⎛⎭⎪⎫125, m B =m ⎝ ⎛⎭⎪⎫12t TB =m ⎝ ⎛⎭⎪⎫124,故m A∶m B=1∶2.答案:C6.235 92U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变成20782Pb,则( )A.m=7,n=3 B.m=7,n=4C.m=14,n=9 D.m=14,n=18解析:本题考查了原子核衰变的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原子核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原子核质量数和电荷数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计算,原子核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比较这两种原子核,质量数减少28,说明发生了7次α衰变,电荷数应减少14,而电荷数减少10,说明发生了4次β衰变,B项正确.答案:B7.原子核聚变可望给人类未来提供丰富的洁净能源.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并放出能量.这几种反应的总效果可以表示为621H →k42He+d11H+210n+43.15 MeV,由平衡条件可知( )A.k=1,d=4 B.k=2,d=2C.k=1,d=6 D.k=2,d=3解析: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分别有4k+d=10,2k+d=6,解得k=2,d=2.正确选项为B.答案:B8.14C测年法是利用14C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若以横坐标t表示时间,纵坐标m表示任意时刻14C的质量,m0为t=0时14C的质量.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14C衰变规律的是( )解析:设半衰期为T 1/2,那么m =m 0⎝ ⎛⎭⎪⎫12tT 1/2.可见,随着t 的增长物体的质量越来越小,且变化越来越慢,很显然C 选项图线符合衰变规律.答案:C9.静止的氡核222 86Rn 放出α粒子后变成钋核218 84Po ,α粒子动能为E α.若衰变放出的能量全部变为反冲核和α粒子的动能,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A.4218·E αc 2B .0 C.222218·E αc 2 D.218222·E αc 2解析:由于动量守恒,反冲核和α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由E k =p 22m ∝1m,它们的动能之比为4∶218,因此衰变释放的总能量是222218E α,由质能方程得质量亏损是222218·E αc 2. 答案:C10.“轨道电子俘获”也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其内部一个质子变为中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称为子核)并且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中微子的质量很小,不带电,很难被探测到,人们最早就是通过子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的.一个静止的原子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衰变为子核并放出中微子.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母核的质量数等于子核的质量数B .母核的电荷数等于子核的电荷数C .子核的动量与中微子的动量相同D .子核的动能大于中微子的动能解析:衰变时母核与子核的质量数是相等的,A 正确;母核中的质子由于变为中子,则子核中的电荷数减少1,所以B错误;由动量守恒知中微子与子核的动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C错误;由E k=p22m知中微子的动能要大于子核的动能,D错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1.2013年12月中旬,中国自行研制的“玉兔”号月球车,在38万千米之外的月球表面闲庭信步.月球的表面长期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使得“月壤”中的32He含量十分丰富,科学家认为32He是发生核聚变的极好原料,将来32He也许是人类重要的能源,所以探测月球意义十分重大.关于3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He的原子核内有三个中子两个质子B.32He的原子核内有一个中子两个质子C.32He发生核聚变,放出能量,一定会发生质量亏损D.32He原子核内的核子靠万有引力紧密结合在一起解析:32He是氦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质量数是3,电荷数是2,原子核内有两个质子一个中子,A错误,B正确;发生核聚变放出能量就会有质量亏损,C正确;原子核内的核子是靠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靠万有引力紧密结合在一起,D错误.答案:BC12.下列关于核反应及衰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A.21H+31H→42He+10n是轻核聚变B.X+147N→178O+11H中,X表示42HeC.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D.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解析:根据反应方程中的守恒量可判断B对;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C对;β衰变是原子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而产生的,D错.答案:ABC13.核电站核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碘131和铯137.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会释放β射线;铯137是铯133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30年,发生衰变时会辐射γ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碘131释放的β射线由氦核组成B .铯137衰变时辐射出的γ光子能量大于可见光光子能量C .与铯137相比,碘131衰变更慢D .铯133和铯137含有相同的质子数解析:该题综合考查了衰变规律和同位素的相关问题,原子核中不包含β射线,A 错;γ光子的能量大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B 正确;铯137的半衰期长,衰变更慢,C 错;铯133和铯137是同位素,含有相同的质子数,D 选项正确.答案:BD14.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天然衰变时,在匀强磁场中得到内切圆的两条径迹,如图所示.若两圆半径之比为44∶1,则( )A .发生的是α衰变B .轨迹2是反冲核的径迹C .反冲核是逆时针运动,放射出的粒子是顺时针运动D .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90解析:由动量守恒可知:m 1v 1=m 2v 2,而R =mvqB ,故q 1·BR 1=q 2·BR 2,半径越小,则q 越大,故轨迹1是放出粒子的径迹,轨迹2是反冲核的径迹,故B 对;反冲核带正电,由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反冲核速度向下,则放出的粒子速度向上,由受力方向可知,放出粒子带负电,即发生β衰变,故A 错,C 对;由q 1R 1=q 2R 2及β衰变公式可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3,D错.答案:B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2分)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并指出核反应的类型.(1)32He+________→42He+11H,是________变.(2)2411Na→2412Mg+________,是________变.(3)2311Na+________→2411Na+11H,是________变.(4)23592U+10n→14256Ba+9136Kr+3______,是______变.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判断粒子种类.答案:(1)21H 聚(2)0-1e β衰(3)21H 人工转(4)10n 裂16.(12分)(1)在核反应10n+X→31H+42He+ΔE过程中,X是未知核.由核反应知识可以确定X核为________.若10n、X核、31H和42He的静止质量分别为m1、m X、m3和m4,则ΔE的值为________.(2)核能、风能等新能源是近年来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与煤、石油等传统能源相比较,核能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座城市,经常受到大风和风沙的侵扰.为了合理使用新能源,计划建造风能发电站或太阳能发电站.请用物理学知识,指出建造________类型的发电站更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核反应方程遵循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由此可判断X核为63Li,核反应后的质量亏损Δm=m1+m X-(m3+m4),所以ΔE=Δmc2=[m1+m X-(m3+m4)]c2.(2)优点:核裂变产生的能源比使用煤和石油更加清洁、产能更多.缺点:核裂变反应造成的核废料具有放射性,难处理;建造成本高.(3)建风能发电站比较合理.理由:在使用风能发电时,根据能量守恒知识,风能一方面转化为电能,另一方面可以减弱风速,减小对城市的破坏.答案:(1)63Li [m 1+m X -(m 3+m 4)]c 2 (2)见解析 (3)见解析17.(14分)山东烟台海阳核电站项目,一期工程和2号常规岛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一期工程规划建设两台125万千瓦AP1000核电机组.如果铀235在中子的轰击下裂变为9038Sr 和136 54Xe ,质量m U =235.043 9 u ,m n =1.008 7 u ,m Sr =89.907 7 u ,m Xe =135.907 2 u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1)写出裂变方程;(2)求出一个铀核裂变放出的能量;(3)若铀矿石的浓度为3%,一期工程建成后,一年将消耗多少吨铀矿石?解析:(1)235 92U +10n →9038Sr +136 54Xe +1010n.(2)裂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 =m U +m n -m Sr -m Xe -10m n =0.1507 u , 释放的能量ΔE =Δmc 2=0.1507×931MeV≈140.3 MeV.(3)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E =Pt =2×125×107×365×24×60×60 J =7.884×1016 J ,由E =N ΔE =m ·3%M N A ΔE ,得m =EM 3%·N A ΔE= 7.884×1016×2353%×6.02×1023×140.3×106×1.6×10-19g ≈4.57×107 g =45.7 t.答案:(1)235 92U +10n →9038Sr +136 54Xe +1010n(2)140.3 MeV (3)45.7 t18.(16分)1996年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学生合作研制了太阳能汽车,该车是以太阳能电池将所接受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而提供给电动机来驱动的.已知车上太阳能电池接收太阳光能的板面面积为8 m 2,正对太阳能产生120 V 的电压,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10 A 的电流,电动机的直流电阻为4 Ω,而太阳光照射到地面处时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103 W/m 2.(1)太阳光的能量实际上是由质子所参与的一系列反应所产生的,即在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热核反应,4个质子聚变为1个氦核(42He),写出核反应方程;(2)该车的太阳能电池转化太阳光能的效率η1是多少?电池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效率η2是多大?(3)若质子、氦核、正电子的静止质量分别为m p =1.672 6×10-27 kg 、m α=6.642 5×10-27 kg 、m e=0.000 9×10-27 kg ,一次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多少? (4)已知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为3.8×1026 J ,则太阳每秒减少的质量为多少千克?若太阳质量减少万分之三,热核反应不能继续进行,计算太阳能存在多少年(太阳的质量为2×1030 kg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1)核反应方程:411H →42He +201e.(2)η1=UIP 0S =15%,η2=UI -I 2R UI =66.7 %.(3)ΔE =(4m p -m α-2m e )c 2=4.15×10-12 J ,(4)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为3.8×1026 J ,则太阳每秒减少的质量为Δm =ΔE c 2=0.4×1010 kg ,太阳的质量为2×1030kg ,太阳还能存在的时间为t =ΔM Δm =2×1030×3×10-40.4×1010s ≈1.5×1017s ≈5×109年. 答案:(1)411H →42He +201e (2)15% 66.7% (3)4.15×10-12J (4)0.4×1010kg 5×1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