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新教材物理广东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练习(原卷全册)

A.前 3s
B.最后 3s
C.3s 末
D.第 3s 初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 参考系 时间
一、单选题
1、以下关于“质点”的认识和运用,正确的是( )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研究地球自转时,将地球当作质点
C.评判跳水比赛的运动员动作时,将运动员当作质点
D.研究从连云港开往南京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将列车当作质点
2 m 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A.2 m,-2 m,-1 m
B.-2 m,2 m,1 m
C.4 m,0,1 m
D.-4 m,0,-1 m
2、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 0.9 m,坐标系的原点定在桌面上,向上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有 A、B 两点离地
面的距离分别为 1.9 m 和 0.4 m。那么 A、B 的坐标分别是 (
)
A.1 m,0.5 m B.1.9 m,0.4 m C.1 m,-0.5 m D.0.9 m ,-0.5 m
3、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B. 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 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
不再反弹而静止 m。则该过程中晓求得位移大小为
m,方向
,小球通过的路成为
m。
二、多选题 7、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坐标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8、2018 年 1 月 12 日 7 时 18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爱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属”方式 成功发射第 26、27 颗北斗导就卫星,导航精度从原来的 10 米提升到 1~2 米,标志着我国自主可控的北斗 卫星导航即将进入米级定位时代,测速精度每秒 0.2 米;授时精度单向 10 纳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 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 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间隔 D.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
高中物理必修 第一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粤教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初始时刻的位置为(x0=5)m,速度为(v0=3)m/s,加速度(a=2)m/s(2)。
在(t=4)s 时刻,它的位置(x)为多少?A.(35)mB.(37)mC.(41)mD.(45)m2、有一弹簧振子,其固有频率为(f=20)Hz,若外力作用下,振子的振动频率为(40)Hz,则该外力是:A. 驻波B. 共振C. 强振动D. 无规则振动3、题干: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力F的作用,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s。
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根据功的计算公式,该力F所做的功为:A. FsB. Fs - fsC. Fs + fsD. Fs/f4、题干: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从某个高度h降落到水平面上,假设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物体在下降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增加的重力势能B. 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增加的动能C. 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减少的势能D. 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减少的动能5、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运动状态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必定受到了外力的作用C、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时,一定不受外力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将保持静止6、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力F1和F2的作用,F1的大小为10N,F2的大小为15N。
求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7、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当物体从静止状态开始下落时,才是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C、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但仍遵循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D、自由落体加速度只在赤道处最小,在南极或北极最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以下哪些现象符合能量守恒定律?A、摩擦生热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C、弹簧被拉伸后恢复原状D、自由落体运动2、以下关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PV=nRT)中的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普适气体常量,T表示气体的温度B、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不适用于非理想气体C、同一状态下的不同气体,其物质的量与体积成正比D、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适用于任何位置的气体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评含解析粤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广东湛江高一期末调研)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温度B.位移C.时间D.质量,是标量;而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2.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不行能的是()A.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加B.加速度向东,而速度向西C.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更,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D.加速度方向变更而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减小,但速度在增加,是可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加速度向东,而速度向西,两者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是可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更,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加速度最大时速度减速到零达到最小,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加速度减小到零的时候,速度会达到最大值,是可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加速度是用来变更速度的,只要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肯定会发生变更,所以加速度方向变更而速度不变是不行能的,故D符合题意.3.(2024广东肇庆高一期末)2024年11月28日20时58分,“嫦娥五号”探测器经过约112 h奔月飞行,在距月面400 km处胜利实施发动机点火,约17 min后,发动机正常关机,顺当进入环月轨道.结合所学物理学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24年11月28日20时58分”是时间B.“约112 h”是时刻C.“400 km”是指“嫦娥五号”运动的路程D.探讨“嫦娥五号”绕月球的运动轨迹,可将“嫦娥五号”视为质点2024年11月28日20时58分”是时刻,选项A错误;“约112h”是一段时间,选项B正确;“400km”是指“嫦娥五号”相对月面的距离,选项C错误;在探讨“嫦娥五号”绕月球的运动轨迹时,“嫦娥五号”的大小和形态可以忽视,可以将其视为质点,选项D正确.4.(2024广东清远高一期末)如图所示是某校高一年级进行的一次远足活动的路途图,某同学用地图计算出动身地A和目的地B的直线距离为9 km,而他实际从A运动到C用时55 min,在C处休息了20 min,从C运动到B用时45 min,路标指示A到B的实际里程数是12 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同学从A到C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5 m/sB.整个过程中,该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67 m/sC.整个过程中,该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5 m/sD.该同学经过C时的瞬时速度的方向肯定由C指向BA到C的位移大小,故无法求出从A到C的平均速度,选项A错误;动身地A和目的地B之间的位移为s=9km,平均速度由得,=1.25m/s,选项B错误,C正确;该同学经过C时的瞬时速度的方向沿该点切线方向,选项D错误.5.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t时间内平均速度为,后t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v,则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 B. C.v D.t时间内的位移s1=vt,后t时间内的位移s2=2v·t=vt,所以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故选项C正确.6.如图所示为A、B两人骑自行车在同始终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由图像知()A.A、B两人同向行驶B.A、B两人在第1 s末相遇C.在4 s内,A行驶的路程比B行驶的路程多D.在5 s末,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t图像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更,图像上的随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图像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所以0~2s内A速度为负方向,B速度为正方向,所以两人运动方向相反,选项A错误.由图像得知A、B两人在第1s末位移大小和方向均不相同,故不能相遇,选项B错误.在4s内,A从30m位置走到6m处,行驶的路程为24m;B先从零位置到达25m位置,然后静止2s,即B行驶的路程为25m,则在4s内,A行驶的路程小于B行驶的路程,选项C错误.在5s内,A从30m位置走到零位置,位移大小为30m;B先从零位置到达25m位置,然后静止2s,再向负方向运动12.5m,位移大小为12.5m,则在5s内,A行驶的位移比B行驶的位移大,选项D正确.7.右图为甲、乙两物体沿同始终线,同时起先运动的v-t图像.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时刻t1甲、乙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等C.甲、乙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均不变,甲的加速度大D.甲、乙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均不变,乙的加速度大,选项A错误;v-t图像交点处速度相等,加速度不相等,选项B错误;v-t图像斜率代表加速度,甲、乙的倾斜程度不变,所以加速度均不变,乙的倾斜程度大,则乙的加速度大,选项C错误,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是 m/sB.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1 m/sC.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D.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2s末在B点,瞬时速度大小是1m/s,故A错误;前4s内,物体运动到C点,路程为4m,所以平均速率为 m/s=1m/s,故B正确;前2s内,物体从A经过c到B,位移为 m,平均速度为 m/s,选项C正确,D错误.9.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历时36 h顺当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疆.此次护航总航程4 500海里,已知1海里=1 852 m.假设全部船只运动速度都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探讨舰队的行驶路程时不行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B.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肯定是静止的C.依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D.依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所以探讨舰队的行驶路程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故选项A错误;因为全部船只运动速度都相同,则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是静止的,故选项B正确;“4500海里”是护航舰走过的轨迹长度,因此为路程而不是位移,平均速率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由于不知运动位移的大小,不能求出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故选项C错误,D 正确.10.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1 s内与第5 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 s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 s内的加速度C.OA、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a BC>a OA>a ABD.OA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C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1s内与第5s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选项A错误.第1s内、第5s内的加速度分别为a1=m/s2=2m/s2、a5=m/s2=-4m/s2,第1s内的加速度小于第5s内的加速度,a1、a5的符号相反,表示它们的方向相反,选项B错误,D正确.由于AB段的加速度为零,故三段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a BC>a OA>a AB,选项C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11.(8分)下图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运用(选填“沟通”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每隔 s打一次点.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A.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马上关闭电源B.将电火花计时器电源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C.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电火花计时器D.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马上拖动纸带运动上述步骤正确的依次是.(按依次填写步骤编号)220V交变电流,频率为50Hz时,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工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拖动纸带,并且打完纸带后应马上关闭电源,所以正确的依次是CBDA。
粤教版()物理 必修第一册 期末复习题(三)(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题(三)一、单选题1.质点A 和质点B 沿x 轴正方向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分别为图中直线a 和曲线b ,已知质点B 的质量为2kg m =,所受合外力恒定且大小为4N ,3s t=时直线a 和曲线b 刚好相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B 在0t =时的速度大小为4 m/s ,方向沿x 轴负方向B .质点B 在1s t =时的速度大小为6 m/s ,方向沿x 轴正方向C .0~3s 内,质点B 的位移为8 mD .质点B 在0t =时的位置为15m -2.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A .牛顿、千克、秒B .安培、米、开尔文C .厘米、克、秒D .焦耳、瓦特、摩尔3.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B .受力物体受到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C .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它们间的弹力一定成正比D .两物体间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的方向和它们间的弹力方向垂直4.物体A 、B 、C 叠放在固定斜面上,如图所示。
当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在物体B 上时,可使A 、B 、C 整体以共同的速度v 缓慢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各接触面均是粗糙的,在缓慢移动过程中,关于各物体的受力个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受6个、B受3个、C受2个B.A受7个、B受3个、C受2个C.A受6个、B受4个、C受3个D.A受7个、B受4个、C受3个5.关于物体的运动和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越快的物体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B.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列车上的人处于失重状态C.用手握住瓶子,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与握力的大小无关D.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6.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关于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在0~15s内位移的大小为10mB.0~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10~1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与0~5s内的方向相反D.10~15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7.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公里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6分钟,还不到1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公里呢?”根据以上对话及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女士所说的6分钟是指时间,60公里是指位移大小B.警察所说的60公里每小时是指平均速度大小C.图中的50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D.图中的50指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的路程不能超过50公里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走路时,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B.武警战士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C.将酒瓶竖直用手握住停留在空中,当再增大手的用力,酒瓶受的摩擦力不变D.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洒些细土,人走上去不易滑倒,是因为此时人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了9.瑜伽是一种深受当代年轻人喜爱的健身运动。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及答案解析6份

第1节1.下列运动的研究对象中,能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跳水运动员入水时减小水花的方法B.研究10 000米长跑时运动员的速度C.研究火车进站时的速度和停靠位置D.研究体操运动员的优美舞姿【解析】在本题中A、C、D都要研究物体或人体的每个部分的具体运动情况,因此不可看成质点,否则每个部分间的差别就被忽略了.10 000米,甚至是100米相对于人的尺寸也大得多,并且这里并不需要研究身体每个部位的变化,故可看成质点.【答案】B2.如图1-1-7所示,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拍摄的.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会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此时,观众所选取的参考系是()图1-1-7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D.屏幕【解析】放映时,观众认为白云不动,以飘动的白云为参考系看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C正确.【答案】C3.(2013·汕头高一期末测试)为了实现全球快速、便捷的通信,人类发射了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同步通信卫星位于距地面大约36 000 km的高空,可以认为() A.以地面为参考系同步卫星静止B.以太阳为参考系同步卫星静止C.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D.同步卫星相对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是运动的【解析】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静止的.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卫星是静止的,若以太阳为参考系,地球同步卫星则是运动的,故A正确,B、D错误.C 选项没有选定参考系,不能研究其运动情况,C错误.【答案】A4.(双选)(2013·南昌高一检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参考系是江岸B.我们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太阳为参考系C.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时可以把学生和车看做质点D.研究某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物理分析时可以把学生和车看做质点【解析】以江岸为参考系水是流动的,A项正确;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地平面为参考系的,B错;研究学生骑车速度可不考虑学生的大小,能看成质点,但研究学生的骑车姿势就不能忽略学生的大小,故此时不能把学生看成质点.C 对D错.【答案】AC5.(双选)2011年11月,“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完成无人对接,以下所给出的哪一个阶段可以把“神舟八号”看成质点()A.飞船发射升空,跟踪飞船运动轨迹时B.分析飞船飞行速度时C.与“天宫一号”对接前,调整飞船姿势时D.控制飞船完成对接过程时【解析】跟踪飞船运动轨迹和分析飞船飞行速度时,飞船的形状、大小是次要因素,飞船可看成质点,A、B正确.调整姿势和控制对接过程中,飞船的形状、姿态是科学家关注的重点,飞船不能看成质点,C、D错.【答案】AB6.(双选)为了提高枪械射击时的准确率,制造时会在枪膛上刻上螺旋形的槽.这样,当子弹在枪管中运动时,会按照旋转的方式前进.离开枪管后,子弹的高速旋转会降低空气密度、侧风等外部环境对子弹的影响,从而提高子弹飞行的稳定性.下列关于子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研究子弹的旋转对子弹飞行的影响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B.当研究子弹射击百米外的靶子所用的时间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都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D.能否将子弹看做质点,取决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解析】在研究子弹的旋转对子弹飞行的影响时不能忽略子弹的大小和形状,因而不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但研究子弹射击百米外的靶子所用的时间时,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做质点,故选项B、D正确.【答案】BD7.(双选)2011年9月1日在吉林长春首届航空开放日上,空军红鹰飞行表演队驾驶我国自主研制的k-8高级教练机首次亮相,飞出特高难动作,保持队形不变,如图1-1-8为六机低空拉烟通场表演.下列关于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图1-1-8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C.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D.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运动的【解析】飞机相对地面及地面上的建筑物向前飞行,而地面上的建筑相对飞机向后运动.可见,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A正确,B错误,由于飞机编队保持队形不变,所以以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C对、D错.【答案】AC8.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做质点处理的是()A.自转中的地球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C.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D.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解析】研究物体的转动时,物体都不能看成质点.在四种运动中只有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可看做质点处理,因此选D.【答案】D9.公路上向左匀速行驶的汽车如图1-1-9所示,经过路边一颗果树时,恰好有一颗果子从树上自由落下,下图中,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的果子的运动轨迹是()图1-1-9A B C D【解析】果子从树上自由下落相对地面是直线运动,故地面上的观察者将看到轨迹C.【答案】C10.(2012·东莞高一月考)美国发射的哈勃望远镜在宇宙空间绕着地球沿一定轨道在高速飞行,因为出现机械故障,用宇宙飞船把宇航员送上轨道对哈勃望远镜进行维修,以________作为参考系时,宇航员相对静止,可以进行维修工作,以________作为参考系时,宇航员是在做变速运动.【解析】宇航员相对哈勃望远镜而言其位置没变故静止,相对地面来说其位置在变化,我们说他在运动.【答案】哈勃望远镜地面11.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坐在奔驰的火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地向后退去……”则下列几种运动形式所对应的参考系分别是:①“升起”________②“奔驰”________③“静靠”________④“后退”________【解析】以地球为参考系,我们每天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火车奔驰是相对地面而言的;静靠椅背,看到火车外的树木后退这是以火车为参考系的.【答案】地球地面火车火车12.如图1-1-10是某次跳伞时飞行员下落时的造型.若其中某一飞行员以对面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则他的运动情况怎样?当他俯视大地时,看到大地迎面扑来,他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图1-1-10【答案】飞行员保持该造型时,他们彼此相对位置不变,所以某飞行员以对面飞行员为参考系是静止的;当他俯视大地时,看到大地离他越来越近,是以自己或保持造型不变的队友为参考系.第2节1.(双选)(2013·广东茂名高一期中)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B.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5 s初时,指的是时刻C.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初这1 s的时间D.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解析】根据时刻和时间的概念可解答本题.前一秒末和后一秒初是同一时刻,即第4 s末就是第5 s初.5 s时指的是6 s初这一时刻,5 s内指的是前5 s 这一段时间.前5 s内指的是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故选AD.【答案】AD2.(双选)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出租汽车按路程收费B.出租汽车按位移的大小收费C.在曲线运动中,同一运动过程的路程一定大于位移的绝对值(即大小)D.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解析】出租汽车按路程收费,曲线运动路程一定大于初、末位置间线段的长度,所以路程一定大于位移的大小,,所以A、C正确,B错误.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而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任何情况下位移都不能是路程,所以D错误.【答案】AC3.(双选)(2013·攀枝花高一检测)北京时间2010年1月17日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间间隔D.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间隔、时刻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错、B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错,D对.【答案】BD4.一人沿着半径是40 m的圆形喷水池边散步,当他走了3圈半时,他的位移大小和经过的路程是()A.879 m、879 m B.80 m、879 mC.80 m、80 m D.879 m、80 m【解析】此人的位移大小等于圆形喷水池的直径80 m,他经过的路程是3.5×2×40×3.14 m=879 m,故选项B正确.【答案】B5.(双选)如图1-2-8所示,游泳池中有一人沿直线游泳,他以A点为起点,先经过B点,后至池对岸C点后返回至D点,则以下有关此人的位移和路程说法正确的是()图1-2-8A.此人运动的位移为大小40 m,路程60 mB.此人运动的位移大小为60 m,路程为60 mC.此人从B运动到D的位移大小为20 m,路程40 mD.此人从B经C到D的位移大小为20 m,路程为20 m【解析】位移是指运动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了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路程是运动物体经过的实际路径的长度.故正确答案为AC.【答案】AC6.(2013·珠海高一期末检测)从水平匀速航行的飞机上抛出物体,地面上的观察者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观察被投下的物体的运动,如图1-2-9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2-9A.物体是竖直下落的,其位移的大小等于飞机的高度B.物体是沿着曲线下落的,其位移的大小等于飞机的高度C.物体是沿着曲线下落的,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D.物体是沿着曲线下落的,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解析】地面观察者看到物体沿着曲线下落.从抛出点指向落点的线段为位移,而位移的大小小于其轨迹长度,由此知D正确.【答案】D7.(2012·宿州高一检测)如图1-2-10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图1-2-10A.πR B.2RC.2πR D.R4+π2【解析】如图所示,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的过程中,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位移大小为x=(2R)2+(πR)2=R4+π2,因此选项D 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答案】D8.用时间轴可以表示不同的时刻和经过的时间.如图1-2-11所示,图中A点代表的时刻为________,A、B两点间代表的时间为________.图中C、D 两点间代表的时间为________.图1-2-11【解析】从时间轴上可读出A点代表的时刻为0.8 s末,B点代表的时刻为4.6 s末,A、B两点间代表的时间为4.6 s-0.8 s=3.8 s,C、D两点间代表的时间为2.6分钟.【答案】0.8 s末 3.8 s 2.6 min9.如图1-2-12甲所示,一根细长的轻弹簧系着一个小球,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静止时,小球处于位置O,现手握小球把弹簧拉长,放手后小球便在竖直方向上来回运动,B,C为小球到达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从小球向上经过位置O时开始计时,其经过各点的时刻如图乙所示,若测得OB=OC=10 cm,AB=3 cm,则自O时刻开始:甲乙图1-2-12(1)0.2 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方向向____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____.(2)0.5 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方向向____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____.(3)0.7 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方向向____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____.(4)0.8 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____.【解析】从位移和路程的定义出发进行计算和判断即可.由题目所给条件,在0.2 s内,小球由O点向上运动到C点,位移的大小是10 cm,即0.1 m,方向向上,经过的路程是0.1 m;在0.5 s内,小球运动到C点后又返回,经过O点又向下运动到A点,小球的初位置在O点,末位置在A点,因此位移的大小是10 cm-3 cm=7 cm,即0.07 m,方向向下,路程是(10×2+7) cm=27 cm,即0.27 m.按照小球的运动过程,同样可以分析0.7 s时小球的位移大小是0.07 m,方向向下,经过的路程是0.33 m;0.8 s时小球回到O点,不发生位移,经过的路程是0.4 m.【答案】(1)0.1 m上0.1 m(2)0.07 m下0.27 m(3)0.07 m下0.33 m(4)00.4 m10.(2013·深圳外国语高一期末)如图1-2-13所示,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图1-2-13我国铁路交通高速发展,已经数次提速.下表是某同学查询的某次空调特快列车的运动时刻表.(1)上表中各“停车时间”及“开车时间”指的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2)能否了解到本次特快列车到达无锡站、离开无锡站的时间及停靠无锡站的时间?(3)表中“144公里”表示什么物理意义?【解析】(1)表中各“停车时间”、“开车时间”分别表示到站的时刻和出站的时刻.(2)本次特快列车于16∶26(时刻)到达无锡站,于16∶30(时刻)离开无锡站,中间停靠4 min(时间).(3)表中“144公里”应该表示列车从南京西站出发到达常州站的过程总路程(不是位移)为144公里.【答案】见解析11.如图1-2-14所示,每层楼高度都相同,楼梯倾斜角度为45°,如图某人从大门走到3楼,他走的路程是位移的______倍,如图从大门走到房门口,路程又是位移的______倍.图1-2-14【解析】设每层楼高为h.由数学知识可求出此人从大门走到3楼的位移为s=2h,路程x=22h,则xs=2;从大门口走到房门口路程x′=22h+h=(22+1)h,位移s′=5h,则x′s′=22+15【答案】2(22+1)/512.如图1-2-15所示,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t=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 m处,过了2 s,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 s,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 m处,如果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试将汽车在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坐标填入表中,并说出前2 s内、后3 s内汽车的位移分别为多少?这5 s内的位移又是多少?图1-2-15【解析】原点左侧的点的坐标为负值,右侧的点的坐标为正值,即:x1=-20 m,x2=0,x3=30 m.前2 s内的位移Δx1=x2-x1=0-(-20) m=20 m后3 s内的位移Δx2=x3-x2=30 m-0=30 m.这5 s内的位移Δx3=x3-x1=30 m-(-20) m=50 m上述位移Δx1、Δx2和Δx3都是矢量,大小分别为20 m、30 m和50 m,方向都向右,即沿x轴正方向.【答案】见解析第3节1.(2012·白云高一检测)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6 V以下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D.电源的电压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A错.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后让物体运动,B错.打点的时间间隔T=1f,f是电源频率,与电源的电压高低无关,所以C正确,D错误.【答案】C2.(2013·西安高一检测)一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如图1-3-5所示的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图1-3-5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D.振针压得过紧【解析】当打点计时器振动片一端的振针与复写纸片的距离过大时,振针可能有时不接触复写纸片,我们可能看到时有时无的点痕,也可能完全没有点痕.当振针与复写纸片距离过小时,每一个打点周期内振针就会有较长一段时间接触并挤压在复写纸上,这样就打出一段一段的小线段,所以在使用打点计时器前要检查一下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是否适中,否则就要做适当的调整.A造成的后果是打点计时器不工作,B造成的后果是打点计时器工作不稳定,C造成的后果是各点间间距忽大忽小,D正确.【答案】D3.(2013·佛山第一中学高一检测)一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A、B、C、D、E、F等一系列的点,测得AB=11.0 mm,AC=26.5 mm,AD=40.0 mm,AE =48.1 mm,AF=62.5 mm.根据测量数据,下列关于物体在AF段运动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速度不变B.速度越来越大C.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先变大再变小后变大【解析】AB=11.0 mm,BC=AC-AB=15.5 mm,CD=AD-AC=13.5 mm,DE=AE-AD=8.1 mm,EF=AF-AE=14.4 mm,物体在AF段运动速度先变大再变小后变大.【答案】D4.如图1-3-6所示是一位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所得到的两条纸带,他将两条纸带上下并排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图中A、B两点之间,两条纸带运动的时间之比是()图1-3-6A.1∶1B.2∶1C.1∶2D.无法比较【解析】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故纸带上每打出两个相邻点所经历的时间为0.02 s.所以A、B两点间时间之比为(0.02×10)∶(0.02×5)=2∶1.B项正确.【答案】B5.(双选)采取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减小纸带受到摩擦而产生的误差() A.改用6 V直流电源B.电源电压越低越好C.用平整的纸带,不用皱折的纸带D.纸带理顺摊平,不让它卷曲、歪斜【解析】因摩擦产生的误差主要在纸带与振针之间,因而用平整的、不用皱折的纸带或纸带理顺摊平,不让它卷曲、歪斜,可以减小摩擦,从而减小误差.【答案】CD6.(双选)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在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时,通过的纸带上没有点,原因可能是()A.电源用6伏交流B.单面复写纸反置C.振针松动D.纸带拉得太快【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交流电源的仪器,如用直流电源,它就不能打点,A错;套在定位轴上的复写纸压在纸带上面,当运动物体拖着纸带运动时,打点计时器便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果单面复写纸反置,纸带上不会留下点迹,B对;振针松动,不能与纸带接触,就不能在纸带上打出点,C对;纸带若拉得太快,纸带上有点,只是比较稀疏,D错.【答案】BC7.(双选)(2013·郑州高一检测)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得快B.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得慢C.点不均匀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不相等D.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解析】纸带上每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都相等,所以点密集的地方,说明相同长度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长,所以物体运动得慢,故A错,B 对.点不均匀是由于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不相等,故C对,D错.【答案】BC8.(2013·广东佛山高一检测)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有如下操作步骤,其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有遗漏的步骤是_______.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松开纸带后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端悬挂适当的钩码D.取下纸带E.放手,使小车在平板上运动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将以上步骤完善后按合理序号排列____________.【解析】合理的步骤如下: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的一端,并接好电路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端悬挂适当的钩码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E.放手,使小车在平板上运动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答案】AB D BFCAED9.如图1-3-7为某校高一新生刘洋同学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电源频率为50 Hz),刘洋同学根据纸带进行测量得到下表中数据,试据此表中数据判断纸带做的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并说明判断理由.图1-3-712345纸带做变速运动.【答案】 变速运动 纸带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10.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变速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1-3-8所示,1位置恰为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1 s ,则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位移为________ m ,时间为________ s .(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图1-3-8【解析】 由图中1、6的位置可计算出1、6之间位移ΔS =0.37 m .每次曝光时间T =1 s ,故1、6两位置时间间隔Δt =5T =5 s.【答案】 0.37 511.(2013·珠海调研)气垫导轨是一种阻力很小的长直轨道,滑块可以在气垫导轨上运动,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更精确地研究滑块的运动情况.如图1-3-9所示,滑块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 1=0.29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 2=0.11 s.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3.0 cm图1-3-9试判断滑块通过哪个光电门时更快些?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解析】遮光板的长度是一定的,遮光时间短,说明运动的快,即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更快些.【答案】第二个.因为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时间短,即说明运动的快.图1-3-1012.如图1-3-10所示,一个同学左手拿着一个秒表,右手拿着一枝彩色画笔,当他的同伴拉着一条宽约5 mm的长纸带,使纸带在他的笔下沿着直线向前移动,每隔1 s他用彩色画笔点击纸带,在纸带上点一个点,如图1-3-11所示,连续点了6个点,量得s1=5.18 cm,s2=4.40 cm,s3=3.62 cm,s4=2.78 cm,s5=2.00 cm.图1-3-11问:(1)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多少?(2)如果纸带移动得更快一些,纸带上的点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如果纸带移动的比原来快一些,要想纸带上点迹疏密程度和原来一样,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解析】本题中,画笔起着打点计时器的作用.(1)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画笔在纸带上画点的时间间隔为1 s.(2)物体运动加快,一定时间内的位移必定增加,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就代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所以点迹会变稀疏.(3)物体运动的快了,点迹疏密程度还和原来一样.所用的时间一定减少.所以拿彩笔点点的同学应使点点的时间间隔更短些,即频率要加大.【答案】(1)1 s(2)变稀疏(3)使点点间隔的时间更短些(或加大点点频率)第4节1.(双选)下列几个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A.上海磁悬浮列车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为400 km/hB.乒乓球运动员陈玘扣出的乒乓球速度达23 m/sC.子弹在枪膛内的速度为400 m/sD.飞机起飞时的速度为300 m/s【解析】由于瞬时速度是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A中对应行驶过程,不是瞬时速度;B中对应于扣球时,则B正确;C对应于枪膛内的过程,C 错误;D中对应于飞机起飞的时刻,故D正确.【答案】BD2.在公路上常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如图1-4-3所示的限速标志,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图1-4-3A.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B.瞬时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粤教版()物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期末复习题(一)(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期末复习题(一)一、单选题1.下面叙述情境中的物体可以被当作质点的有()A.拍摄在天空展翅翱翔的雄鹰B.研究如何将足球踢出“香蕉球”C.测量列车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速度D.研究内部结构的分子2.如图所示,2019年国庆阅兵期间,一架“轰油-6”加油机和两架“歼-10B”战斗机组成的战机方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三架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间距始终不变。
“歼-10B”中的飞行员感觉到自己驾驶的飞机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考系可能是()A.自己的“歼-10B”战斗机B.地面的建筑物C.远处的青山D.“轰油-6”加油机3.我们有时把轿车从静止加速到“100km/h所用时间的多少,作为衡量轿车性能的指标之一,所用时间越短,轿车起步越快.下列四个物理量中体现这一性能的是()A.时间B.速度C.速度的变化率D.速度的变化量4.只要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一定具有加速度,则()A.物体具有加速度,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B.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物体一定静止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5.质点是理想化了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做转体运动时,可把跳水运动员看做质点B.运动的列车一定不能被看做质点C.地球在一定情况下能被看做质点D.与铅球相比较,乒乓球因为体积小,所以一定能被看做质点6.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B.三人中总有一人或两人讲错了C.如果选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都对D.如果三人各自选择不同的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可能都对7.下列关于质点的判断错误的是()A.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确定火车的位置时,火车可视为质点B.人们观察日食现象时,可把月球看作质点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观察月球的运动轨迹时,月球可视为质点D.地球绕太阳公转,观察地球的运动轨迹时,地球可视为质点8.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试卷及答案_高中物理必修1_粤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下列哪个物理量不是矢量?A、位移B、速度C、时间D、加速度2、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加速行驶,其速度-时间图像如下所示。
根据图像可以得出以下哪个结论?A、汽车的加速度在减小B、汽车的加速度在增大C、汽车在3秒时速度最大D、汽车在6秒时速度为零3、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它的加速度大小为()m/s²。
A、1B、9.8C、20D、1004、如果一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说明该物体正在经历()。
A、匀速直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D、曲线运动5、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汽车从起点出发,第5秒末的速度为10 m/s,则汽车从静止出发第10秒末的速度为:A. 20 m/sB. 14 m/sC. 15 m/sD. 无法确定6、一辆汽车以匀速在一条水平公路上行驶,当它在某个位置A以一定的速度v匀速行驶时,路面上放置着一盏以光速c垂直于汽车行驶方向射出的警示灯。
已知警示灯与汽车之间的距离为d。
则汽车驾驶员在看到警示灯后:A. 驾驶员会在距离A点d/c秒的地方减速停车B. 驾驶员会在距离A点d/v秒的地方减速停车C. 驾驶员会在距离A点(d/c - d/v)秒的地方减速停车D. 驾驶员会在看到警示灯的瞬间就停止7、一质点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前5秒内的位移为10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2m/s²B、1m/s²C、0.5m/s²D、0.25m/s²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下列关于参考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同一个物体,选取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可能会出现差异C、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D、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2、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以下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则它的速度一定逐渐减小B、如果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加,则它的加速度一定为正值C、如果物体的速度为正值,则它的加速度一定为正值D、如果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同时改变,则一定是速度改变使得加速度改变3、下列关于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物理量,说法正确的是()A、路程可以表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经过的路径长度B、位移可以表示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无论物体运动路径如何C、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标量D、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其大小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三、非选择题(前4题每题10分,最后一题14分,总分54分)第一题1.下列关于质点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质点在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一定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必修 第一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粤教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不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A、米(m)B、秒(s)C、牛顿(N)D、千克(kg)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B、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一定为正C、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可以不同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3、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零。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力为零B、物体的速度一定为零C、物体的动能一定为零D、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4、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向下加速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B、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C、物体的重力势能随时间均匀减少D、物体的动能随时间均匀增加5、在真空中,有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遵循()定律。
A、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三定律C、库仑定律D、万有引力定律6、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原线圈中通过的电流与副线圈中通过的电流的比值的()倍。
A、1B、1/2C、2D、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7、下列关于力的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传递给其他物体。
B、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力的单位是牛顿,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力一定相等。
D、力是标量,没有方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下列关于物理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B、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C、电阻表示电流在导体中流动的难易程度D、电场强度表示单位电荷所受的电场力2、关于以下几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由于电荷的转移B、静电感应是由于电荷的重新分布C、电流在导体中产生热效应D、电磁波是由于电荷的加速运动产生的3、关于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定构成封闭三角形B、物体受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力作用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物体受三个大小相等、方向间夹角为120°的力作用时,物体可以处于平衡状态三、非选择题(前4题每题10分,最后一题14分,总分54分)第一题一、计算题(每个小题18分,共36分)1.某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²,经过5秒钟后速度达到10m/s。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1.4 《物体运动的速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1.4 《物体运动的速度》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四段距离相等,质点从0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a、b、c、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质点由O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ta :tb:tc:td=1:;:2B. 质点通过各点的速率之比va :vb:vc:vd=1:::2C. 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vaD. 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vb2.对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速度是标量B. 速度的单位是mC.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 速度的大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3.一辆汽车沿直线运动,先以15m/s的速度驶完全程的四分之三,剩下的路程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开始到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 16m/sB. 16.3m/sC. 17.5m/sD. 18.8m/s4.如图所示,一人沿一直山坡,自坡底A以速率v1跑到坡顶B,随即又以速率v2返回到A,已知AB间的距离为s,那么人在这一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 0B.C.D. 无法确定5.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 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 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D. 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6.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A. 刘翔在110米跨栏时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B. 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m/sC. 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D. 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7.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2m/s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接着以速度3m/s行驶另一半路程,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等于()A. 2.5m/sB. 2.4m/sC. 2m/sD. 3m/s8.如图所示,小楼左手戴着一手表,右手拿着一画笔,在同伴沿直线牵动纸带的同时,用画笔在纸带上点下一个个点,这样做成了一台“打点计时器”.为了提高该计时器的准确性,应尽量()A. 让同伴匀带拉动纸带B. 使打点节奏保持均匀不变C. 使打点时间间隔接近于0.02sD. 使打点计节奏随同伴拉动纸带速度增大而加快9.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4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2=60 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3=4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内以v4=60 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是()A. v甲=v乙B. v甲>v乙C. v甲<v乙D. 无法比较二、填空题(共4题;共9分)10.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0~4秒内物体的加速度是________ m/s2;4~6s内物体的加速度是________ m/s2;0~8s内物体的位移是________ m.11.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实(a)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图(b)中MN是水平桌面,Q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长木板顶端P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s和4.0×10﹣3s.滑块的宽度为d=1.00cm,则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__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2.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装置如图所示。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7力学单位练习4(含答案)

2022年新教材粤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4.7 力学单位同步练习一.多选题(共11小题)(多选)1.物理实验经常需要测量,以下用于测量时间的仪器是()A.B.C.D.(多选)2.下列有关物理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牛顿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力学单位制中的3个基本单位是kg、m、sD.力的国际单位牛顿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多选)3.下列单位与磁感应强度的单位“特斯拉”相当的是()A.伏•秒/米2B.牛•秒2/(库•米)C.千克/(安培•秒2)D.韦伯/米2(多选)4.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1特相当于()A.1牛/安•米B.1千克/安•秒2C.1千克/库•秒2D.1千克•米2/安•秒2(多选)5.下面属于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量和对应基本单位的是()A.质量,千克(kg)B.时间,秒(s)C.功,焦耳(J)D.力,牛顿(N)(多选)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理学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值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B.力学中所选定的基本量有力、质量、时间C.基本量的单位叫做基本单位D.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多选)7.下列仪器中可用于测量基本量的有()A.弹簧测力计B.机械秒表C.水银气压计D.天平(多选)8.下列物理量属于力学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的是()A.长度B.时间C.速度D.加速度(多选)9.下列单位中,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有()A.千克、秒、牛顿B.克、千米、秒C.千克、米、秒D.牛顿、克、米(多选)10.2020年3月17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12时57分,大熊猫“福娃”顺利产下大仔,体重为159.8克,雄性;15时10分,产下小仔,体重119.5克,雄性,在这则新闻中涉及了质量和时间及其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B.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N、m、sC.秒是国际单位制中力学三个基本物理量之一D.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只能是m(多选)11.2020年9月17日,水下考古队在山东刘公岛的定远舰遗址将定远舰的一块铁甲起吊出水,铁甲长2.8米、宽2.60米、厚0.33米,重约18吨。
粤教版()物理 必修第一册 期末复习题(四)(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题(四)一、单选题1.某人站在楼房顶层O 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0m ,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 下方15m 处、规定竖直方向上为正方向,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 ) A . 25m 、-15m B . 35m 、15m C . 35m 、-15m D . 35m 、-25m2.一物体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并且末速度变为初速度的3倍,则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A .24s tB .232s tC .2s tD .28s t 3.汽车从制动到停止下来共用了5s 。
这段时间内,汽车每一秒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m 、7m 、5m 、3m 、1m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前四秒和全程的平均速度,这五个平均速度中全程的平均速度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B .汽车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C .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5m/sD .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2m/s 24.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茶碗。
现发现茶碗中的水突然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
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小车一定突然向左加速B .小车一定突然向右加速C .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D .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5.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 一T 2”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升空,顺利入轨并正常开展各项科研活动,如图。
关于“天宫二号”与火箭起飞的情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火箭发射时,喷出的高速气流对火箭的作用力大于火箭对气流的作用力B .高温高压燃气从火箭尾部喷出时对火箭的作用力与火箭对燃气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C .运载火箭尾部向下喷气,喷出的气体对火箭产生反作用力,火箭获得向上的推力D .火箭减速时,喷出的高速气流对火箭的作用力小于火箭对气流的作用力6.如图所示,汽车在做直线运动过程中,原来的速度是v 1,经过一小段时间t ∆之后,速度变为v 2,加速度为a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论汽车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a 的方向与△v 的方向一定相同B .若汽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21v v a t -⎛⎫=- ⎪∆⎝⎭C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D .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弹力,是由于汽车轮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7.某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A .在0~1s 内做曲线运动B .在1~2s 和2~3s 内的速度方向相反C .在1~2s 内的加速度为-4m/s 2D .在0~3s 内的总位移为-4m8.两个共点力1F 、2F 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 ,则( )A .1F 、2F 都增大,F 也一定增大B .若1F 、2F 中的一个增大,F 不一定增大C .1F 、2F 同时增加10N ,F 也增加10ND .1F 增加10N ,1F 减少10N ,F 一定不变9.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火星探测器着陆姿态时,能将探测器看成质点B .研究远洋航行的巨轮运动的轨迹时,不能将巨轮看成质点C .研究地球自转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都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D .质点是对研究对象的一种科学抽象处理,物体有时候能看成质点,有时候不能看成质点10.现代航空母舰是高科技的产物,以舰载作战飞机为主要武器。
粤教版()物理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期末综合复习题(含答案)

粤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期末综合复习题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单选题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有如下说法: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②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其中正确的是()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②2.如图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的总重量M,B为铁片,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A.F=mg B.F=(M+m)gC.Mg<F<(M+m)g D.F>(M+m)g3.下列哪一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A.m、kg、N B.m、kg、s C.m、N、s D.kg、m/s、s4.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B.它们可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C.它们的合力可能为0D.它们的大小有时可以不相等5.以下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来维持木块的运动D.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6.下列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A.秒B.厘米C.克D.牛顿7.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拔河比赛甲队获胜,则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B.当作用力是摩擦力时,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C.地球对重物的引力大于重物对地球的引力D.匀速上升的气球所受的浮力的反作用力是气球的重力8.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9.如图,货车后厢内装着木箱,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货车匀速行驶,木箱受到地板向前的摩擦力B.若货车匀速行驶,木箱受到地板向后的摩擦力C.若货车刹车减速,木箱受到向前的摩擦力D.若货车加速行驶,木箱受到向前的摩擦力10.如图所示x、y、z为三个物块,K为轻质弹簧,L为轻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2024-2025学年粤教版高一上学期物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粤教版物理高一上学期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大,物体运动得一定快B、速度小,物体运动得一定慢C、速度大,物体运动得一定远D、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3秒末的速度为12m/s,则该物体的加速度为()A、4m/s²B、8m/s²C、6m/s²D、2m/s²3、题干: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动能随时间增加而增加B、物体的势能随时间增加而增加C、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D、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减小4、题干: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B、物体的加速度为零C、物体的动能随时间增加而增加D、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增加而增加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力的作用效果只有改变物体的形状。
C、物体受到的力越大,物体的质量就越大。
D、力的单位是牛顿,表示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
6、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D、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情况下的定律,不能应用于实际情况。
7、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一定为零B、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零C、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D、物体的位移随时间不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下列关于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B、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增加C、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D、在匀强磁场中,电荷做圆周运动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E、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T表示气体的温度2、关于光的折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弯曲B、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弯曲C、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D、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E、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下列关于物理量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是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符号为NB、焦耳是能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符号为JC、米/秒是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符号为msD、千克是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符号为kgE、秒是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符号为s三、非选择题(前4题每题10分,最后一题14分,总分54分)第一题题目: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其速度为2 m/s,运动了5秒钟后,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作用,该力的大小为10 N。
粤教版()物理 必修第一册 期末复习题(一)(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题(一)一、单选题1.从高为5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这一段过程中()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小球运动的路程为7mB.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小球运动的路程为7m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小球运动的路程为3mD.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小球运动的路程为3m2.如图所示是翠鸟俯冲捕捉小鱼的精彩画面。
如果整个俯冲过程翠鸟做加速直线运动,用O表示翠鸟,G 表示翠鸟受到的重力,F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翠鸟受力情况的是()A.B.C.D.3.如图所示,小亮用与水平方向成 角的轻绳拉木箱,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F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其竖直方向的分力为()A .sinF θ B .cos F θC .sin F θD .cos F θ4.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均为矢量的是( )A .路程和位移B .平均速率和加速度C .力和速率D .速度的变化量和平均速度5.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DIS )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如图所示是把两个测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
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相互抵消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的同一物体上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6.下列计时数据中指时间的是()A.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B.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上以39.584秒的成绩打破了短道速滑男子500米的世界纪录C.里约奥运会马龙、张继科乒乓球男单决赛8∶30正式开始D.当地时间2018年10月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在激光物理领域有突破性发明的三位科学家7.某同学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m处的速度是6m/s,16s末到终点时的速度是7.5m/s,该同学在这100m 中的平均速度为()A.6m/s B.6.25m/s C.6.75m/s D.7.5m/s8.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不一定有弹力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它们间的压力一定成正比C.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不可能存在静摩擦力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9.在以下给出的四个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A.加速度B.位移C.重力D.路程10.小明同学查询完线路之后,便踏上了去竹山的汽车,并随手将他的书包扔在头顶的行李架上。
最新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章末综合测评(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质量和体积都极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B.研究一列火车过铁路桥经历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不停地转动,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自行车做为质点D.虽然地球很大,还在不停地自转,但是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仍然可以把它视为质点【解析】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是看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故A错误;研究火车过桥,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火车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研究车轮的转动,车轮的形状不能忽略,自行车不能看成质点,但在研究自行车的运动速度时,就可以忽略自行车的自身大小,则可把自行车做为质点,故C错误;地球很大,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大小与日地距离比较,可以忽略,可以看做质点,故D正确.【答案】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运动而选取的B.宇宙中的物体有的静止,有的运动C.只能选取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D.同一个运动对不同的参考系,其观察结果一定是相同的【解析】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作为参考系,所以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运动而选取的,故A正确;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处在运动的过程中,故B错误;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故C错误;同一个运动对不同的参考系,其观察结果不一定是相同,比如,从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飞机上落下的物体,如果选择飞机为参考系,物体做直线运动,如果选择地面为参考系,物体做曲线运动,故D错误.【答案】 A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速率、加速度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D.路程、时间、位移【解析】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而路程、时间和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C正确.【答案】 C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图1 A.0.25 m/s B.0.2 m/sC.0.17 m/s D.无法确定【解析】从图上读出s=5 cm=5×10-2 m,Δt=110×3 s=0.3 s,所以v=sΔt=5×10-20.3m/s≈0.17 m/s,故选C.【答案】 C5.一支队伍沿平直的公路匀速前进,其速度大小为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率v2(v2>v1)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率返回队尾,则这个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A.2v22Lv22-v21,2v1v2L v22-v21B.2v22Lv22+v21,2v1v2Lv22+v21C.2v 1v 2L v 22-v 21,2v 22L v 22-v 21D .无法确定【解析】 本题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分析较为复杂,可以以行进的队伍为参考系.在通讯兵从队尾向队前前进的过程中,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 2-v 1;在从队前返回队尾的过程中,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v 2+v 1.通讯兵两次相对于队伍的位移均为L ,设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则有:t 1=L v 2-v 1,t 2=L v 1+v 2通讯兵通过的路程为两段路程的和,即有:s ′=v 2t 1+v 2t 2将上面的关系式代入得:s ′=v 2⎝ ⎛⎭⎪⎫L v 2-v 1+L v 1+v 2=2v 22L v 22-v 21整个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大小等于队伍前进的距离,即有:s =v 1⎝ ⎛⎭⎪⎫L v 2-v 1+L v 1+v 2=2v 1v 2L v 22-v 21,A 正确. 【答案】 A6.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图象中,均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中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2 m/s 的图象是( )【解析】 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由图象可知A 选项表示速度大小为0.5 m/s 的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为正方向;B 选项表示速度大小为2 m/s 的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为正方向;C 选项表示速度为-2 m/s 的匀速直线运动,负号表示运动方向为负方向;D 选项表示速度逐渐增大的变速运动,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答案】 B7.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在1 s末,速度为9 m/sB.0~2 s内,加速度为6 m/s2C.6~7 s内,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D.10~12 s内,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解析】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末的速度为9 m/s,A正确;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a=12-62m/s2=3 m/s2,B错误;6~7 s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C正确;10~12 s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D错误.【答案】AC8.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15届机器人世界杯赛上.中科大“蓝鹰”队获得仿真2D组冠军和服务机器人组亚军.改写了我国服务机器人从未进入世界前5的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图中是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如图3所示,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然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该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2 s,则()图3A. 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 2 mC. 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D.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1 m/s【解析】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为折线,A错误;由题意知机器人初位臵坐标为(0,0),末位臵坐标为(2,2),故位移为:s=22+22m=2 2 m,故B正确;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时会与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有交点,即会经过同一位臵,C错误;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v=st=2222m/s=1 m/s,故D正确.【答案】B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10分)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图4甲、乙所示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请回答下面的问题:甲乙图4(1)甲图是________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__.(2)乙图是________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__.(3)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记录的纸带如图5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不清,从A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则小车通过D点时速度是________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 m/s2(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 Hz).图5【解析】(1)甲图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4~6 V低压交流电源.(2)乙图是电火花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220 V交流电源.(3)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性质时,在Δt很小时,通常用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代替其某点的瞬时速度,由题意知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 sv D=CE2T=(52.43-23.71)×10-22×0.1m/s≈1.44 m/sv B=AC2T=(23.71-3.07)×10-22×0.1m/s≈1.03 m/s由a=ΔvΔt得a=v D-v B2T=2.05 m/s2.【答案】(1)电磁4~6 V低压交流电源(2)电火花220 V交流电源(3)1.44 2.0510.(10分)如图6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标为0、1、2、3、4、5、6…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s1=5.18 cm、1、2间的距离s2=4.40 cm,2、3间的距离s3=3.62 cm,3、4间的距离s4=2.78 cm,4、5间的距离s5=2.00 cm,5、6间的距离s6=1.22 cm(频率为50 Hz).图6(1)根据上面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5点时的速度(保留两位小数)并填在下表中.(2)根据(1)图7(3)根据(2)中所画出的速度—图象,求小车的加速度.【解析】(1)某点的瞬时速度可用以该点为中间时刻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打1点时:v 1=s 1+s 22Δt ≈1.20 m/s ,打2点时:v 2=s 2+s 32Δt ≈1.00 m/s ,打3点时:v 3=s 3+s 42Δt ≈0.80 m/s ,打4点时:v 4=s 4+s 52Δt ≈0.60 m/s ,打5点时:v 5=s 5+s 62Δt ≈0.40 m/s ,将数值填入表格中(2)(3)小车的加速度为a =Δv Δt =0.4-1.20.2-0.04m/s 2=-5 m/s 2, 【答案】 (1)(2)见解析 (3)-5 m/s 211.(16分)如图8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h =15 m 的位置,在t =0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1 s 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5 m 的最高处,之后开始竖直回落,经0.5 s 刚好经过距最高点1.25 m 处位置,再经过1.5 s 到达地面.求:图8(1)前1.5 s 内平均速度;(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 (1)由题图可知:前1.5 s 小球的位移为:s =H -h ′=5 m -1.25 m =3.75 m ,方向向下.所以前1.5 s 内平均速度v =s t 1=3.751.5 m/s =2.5 m/s ,方向向下.(2)由题图可知:全过程小球的路程为s ′=5 m +5 m +15 m =25 m全过程的平均速率为v ′=s ′t =253 m/s ≈8.3 m/s.【答案】 (1)2.5 m/s 方向向下 (2)8.3 m/s12.(16分)一列长100 m 的列车以v 1=30 m/s 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1 000 m 长的大桥时,必须以v 2=20 m/s 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20 m/s ,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 m/s 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 m/s 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过桥后速度达到30 m/s ,共用了多长时间?【解析】 设过桥前减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1t 1=v 2-v 1a 1=20-30-0.25 s =40 s , 设过桥所用的时间为t 2t 2=s v 2=1 000+10020 s =55 s , 设过桥后加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3t 3=v 1-v 2a 2=30-201 s =10 s , 共用时间t =t 1+t 2+t 3=105 s.【答案】 105 s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图象的是()【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它的v-t图象是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t图象是一平行时间轴的直线,故D对,A、C错;B 图中的图象表示物体匀速下落.故应选D.【答案】 D2.长为5 m的竖直杆下端距离一竖直管道口5 m,若这个管道长也为5 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它通过管道的时间为(g取10 m/s2)()A. 3 s B.(3-1)sC.(3+1)s D.(2+1)s【解析】画出直杆穿过管道的图示,Δt=2(h+L1+L2)g-2hg=⎝⎛⎭⎪⎫2×1510-2×510s=(3-1)s,故选项B正确.【答案】 B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7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3 s内的平均速度大6 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A.1 m/s2 B.1.5 m/s2C.3 m/s2D.4 m/s2【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第一个3 s内的平均速度为第1.5 s 末的速度;第一个7 s 内的平均速度为第3.5 s 末的速度;则有:a =Δv Δt =62 m/s=3 m/s 2,故选C.【答案】 C4.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运动时速度为36 km/h ,司机突然以2 m/s 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 汽车滑行的距离为( )A .25 mB .16 mC .50 mD .144 m【解析】 初速度 v 0=36 km/h =10 m/s.选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汽车由刹车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 0,则由v t =v 0+at =0得:t 0=0-v 0a =0-10-2s =5 s 故汽车刹车后经5 s 停止运动,刹车后8 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即是5 s 内的位移,为s =12(v 0+v t )t 0=12(10+0)×5 m =25 m.故选A【答案】 A5.两个质点A 、B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1所示.对A 、B 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1A .A 、B 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 、B 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B .在t =3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C .在t =5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D .在t =6t 0时刻,A 、B 相遇【解析】 由v -t 图象,通过斜率可计算加速度大小,加速时A 、B 的加速度大小之比10∶1,减速时A 、B 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所以选项A 错误;由A 、B 运动关系可知,当A 、B 速度相同时距离最远,所以选项B 、C 错误;由题意可知A 、B 是从同一位臵同时开始运动的,由速度—时间图象可以算出运动位移,可知6t 0时刻,A 、B 位移相同,因此在此时刻A 、B 相遇,所以选项D 正确.【答案】 D6.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牛顿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B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C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遇到的困难是无法准确测量加速度D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遇到的困难是无法准确测量瞬时速度【解析】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故A 错误,B 正确;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遇到的困难是无法准确测量瞬时速度,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 BD7.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x 1到达A 点,接着在时间T 内又通过位移x 2到达B 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x 1+x 22T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x 1T 2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x 2-x 1T 2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3x 2-x 12T【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v A =x 1+x 22T ,故A 正确;根据x 2-x 1=at 2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x 2-x 1T 2,故B 错误,C 正确;在该加速运动过程中有:v B =v A +aT =x 1+x 22T +x 2-x 1T =3x 2-x 12T ,故D正确.【答案】ACD8.某高速列车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所示,则该列车()图2A.0~30 s时间内的位移等于9×102 mB.30 s时刻的速度大于30 m/sC.0~60 s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D.90~120 s时间内做匀速运动【解析】根据图象的“面积”看出0~30 s时间内的位移小于12×60×30 m=9×102 m,故A错误;由图看出,30 s时的速度大于30 m/s,故B正确;0~60 s时间内,由于图线切线的斜率是变化的,说明列车的加速度是变化的,则列车做的是变加速运动,故C错误;90 s~120 s时间内列车的速度不变,说明做匀速运动.故D正确.【答案】B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12分)如图3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 s,其中s1=7.05 cm、s2=7.68 cm、s3=8.33 cm、s4=8.95 cm、s5=9.61 cm、s6=10.26 cm,则打A点时小车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3【解析】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 A =s 3+s 42T =0.86 m/s.由于相邻的计数点间的位移之差相等,故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 =aT 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s 4-s 1=3a 1T 2s 5-s 2=3a 2T 2s 6-s 3=3a 3T 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 =13(a 1+a 2+a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s 4+s 5+s 6)-(s 1+s 2+s 3)9T 2代入数据得a =0.64 m/s 2.【答案】 0.86 (s 4+s 5+s 6)-(s 1+s 2+s 3)9T 20.64 10.(12分)飞机受阅后返回某机场,降落在跑道上减速过程简化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飞机以速度v 0着陆后立即打开减速阻力伞,加速度大小为a 1,运动时间为t 1;随后在无阻力伞情况下匀减速直至停下.在平直跑道上减速滑行总路程为s .求:第二个减速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解析】 如图,A 为飞机着陆点,AB 、BC 分别为两个匀减速运动过程,C 点停下.A 到B 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s 1=v 0t 1-12a 1t 21v B =v 0-a 1t 1B 到C 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s 2=v B t 2-12a 2t 220=v B -a 2t 2A 到C 过程,有:s =s 1+s 2联立解得:a 2=(v 0-a 1t 1)22s +a 1t 21-2v 0t 1t 2=2s +a 1t 21-2v 0t 1v 0-a 1t 1【答案】 (v 0-a 1t 1)22s +a 1t 21-2v 0t 1 2s +a 1t 21-2v 0t 1v 0-a 1t 111.(14分)甲车以加速度3 m/s 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 s 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6 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出发点多远?【解析】 (1)两车距离最大时速度相等,设此时乙车已运动t 秒,则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v 1=3×(t +2) m/s ,v 2=6×t m/s =6t m/s ,由v 1=v 2得:t =2 s ,由x =12at 2知,两车距离的最大值 Δx =12a 甲(t +2)2-12a 乙t 2=12×3×42 m -12×6×22 m=12 m.(2)设乙车出发后经t ′秒追上甲车,则x 1=12a 甲(t ′+2)2=12×3×(t ′+2)2 m ,x 2=12a 乙t ′2=12×6×t ′2m由x 1=x 2代入数据,求得t ′=(2+22)s.将所求得时间代入位移公式可得x 1=x 2≈70 m.【答案】 (1)12 m (2)(2+22) s 70 m12.(14分)短跑运动员完成100 m 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 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 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 ,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解析】 根据题意,在第1 s 和第2 s 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 ,在第1 s 和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s 1和s 2,由运动学规律得s 1=12at 20s 1+s 2=12a (2t 0)2 t 0=1 s联立解得a =5 m/s 2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2,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 ,全程的距离为s ,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t =t 1+t 2v =at 1s =12at 21+v t 2 设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s ′,则s ′=12at 21求得s ′=10 m.【答案】 5 m/s 2 10 m章末综合测评(三)(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一均质木棒,一端靠在光滑圆球上,另一端搁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棒处于静止状态,则这时木棒受到的力有( )图1A.重力、地面和球的弹力B.重力、地面的摩擦力C.重力、地面和球的弹力、地面的摩擦力D.重力、地面的摩擦力和球的弹力【解析】以木棒为研究对象,木棒共受四个力作用:重力,地面和球对木棒的支持力,木棒相对于地面有向左滑动的趋势,受到地面向右的静摩擦力.故选C.【答案】 C2.如图2所示,甲、乙两人做“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拖拉.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两人手掌粗糙程度也相同,在甲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对“拔河”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乙图2A.甲的手和凳子间的摩擦力较大B.乙的手和凳子间的摩擦力较小C.甲的手和凳子间不会有相对滑动D.乙的手和凳子间一定有相对滑动【解析】根据题意平托长凳,长凳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在靠甲侧的凳面上放四块砖造成甲的手与凳子间的弹力增大,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要比乙的大,因此甲、乙各自向两侧施拉时,凳子向甲方移动,甲的手和凳子间不会有相对滑动,C正确.【答案】 C3.关于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重力和弹力一定不可以成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 .“四两拨千斤”说明四两的作用力可以有千斤的反作用力C .“主动出击”说明物体间可以先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D .“以卵击石”说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可以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解析】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性质相同,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C 、D 错误.【答案】 A4.如图3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45 °,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 ,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图3A .G 和G B.22G 和22G C.12G 和32G D.12G 和12G【解析】 对日光灯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知⎩⎨⎧水平方向:F 1sin 45 °=F 2sin 45 °竖直方向:F 1cos 45 °+F 2cos 45°=G 解得F 1=F 2=22G ,选项B 正确.【答案】 B5.如图4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外壳通过绳子分别与四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连,挂钩一端施加沿轴线方向的恒力F ,以下四种情况中关于弹簧秤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4A.如果图甲中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那么弹簧秤的读数可能小于FB.如果图乙中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那么弹簧秤的读数一定大于FC.如果图丙中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那么弹簧秤的读数一定等于FD.如果已知图丁中水平地面光滑,则由于物体的质量未知无法判定弹簧秤的读数与F的大小关系【解析】图甲中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根据平衡原理,那么弹簧秤的读数等于F,故A错误;不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还是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由平衡条件,可知,弹簧秤的读数一定等于F,故B错误,C正确;已知图丁中水平地面光滑,虽然物体的质量未知,但弹簧秤的读数与F的大小仍相等,故D 错误.【答案】 C6.如图5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则传送带启动后()图5A.M静止在传送带上B.M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C.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M下滑的速度不变【解析】由M匀速下滑可知其处于平衡状态,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传送带启动以后对M受力情况没有影响,自然也不会影响其运动状态,故C、D 正确.【答案】CD7.如图6,A、B两物体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连在一起,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有关两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图6A.A受4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1个B.A受4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2个C.B受2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2个D.B受2个力作用,其中弹力有1个【解析】A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4个力作用,其中有支持力和拉力2个弹力,A错,B对;B受重力和拉力2个力作用,只有拉力一个弹力,C错.D对.【答案】BD8.如图7所示,质量分别为m A、m B的A、B两个楔形物体叠放在一起,B 靠在竖直墙壁上,在力F的作用下,A、B都始终静止不动,则()图7A.墙壁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m A+m B)gB.A、B之间一定有摩擦力作用C.力F增大,墙壁对B的摩擦力也增大D.力F增大,B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变【解析】由整体法可知,墙壁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f B=(m A+m B)g与力F 无关,则A正确,C错误;对A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A、B之间不一定有摩擦力作用,则B错误;因A、B始终静止,则B所受到的合外力为0,故D正确.【答案】A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10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弹簧的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的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并让其自然下垂;然后在其下部施加竖直向下的外力F,测出弹簧的长度L;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8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图8(1)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_______cm.(2)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解析】(1)弹簧的弹力F=0时,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故F-L图象的横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故原长L0=10 cm.(2)F-L图象的斜率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故:k=10.0-0(30-10)×10-2N/m=50 N/m.【答案】(1)10(2)5010.(12分)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的劲度系数为500 N/m.如图9所示,用弹簧OC和弹簧秤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1.00 cm不变的条件下,甲乙图9(1)若弹簧秤a、b间夹角为90°,弹簧秤a的读数是________N(图乙所示),则弹簧秤b的读数可能为________N.(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秤a的读数________、弹簧秤b的读数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弹簧OC伸长1.00 cm时弹簧的弹力F c=kΔx =500×1.00×10-2 N=5.00 N;由题图乙可知弹簧秤a的读数F a=3.00 N,根据勾股定理,F2a+F2b=F2c,解得F b=4.00 N.(2)改变弹簧秤b与OC的夹角时,由于保持弹簧伸长1.00 cm不变,因而F a与F b的合力F保持不变,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F a、F b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OAC′B),当弹簧秤b与OC的夹角变小时,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为▱OA′C′B′,由图可知a、b两弹簧秤的示数都将变大.【答案】(1)3.00~3.02 3.9~4.1(有效数字不作要求)(2)变大变大11.(14分)如图10所示,将质量分布均匀、重量为G、半径为R的光滑圆球,用长度为2R的细绳拴在竖直墙壁上.要求得出绳子对球的拉力F T和墙对球的支持力F N,通常有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和正交分解三种方法.请你:图10(1)画出这三种求解方法的力的示意图.在力的合成方法中,要说明合力是哪两个力的合力,在力的分解中,对重力进行分解;(2)从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方法,解出绳子对球的拉力F T和墙对球的支持力F N的大小.【解析】(1)三种力的示意图如图甲、乙、丙所示.甲乙丙(2)以力的合成为例,从题目所给条件可知,倾角θ=30°,由直角三角形知识可得F N=G tanθ=33G,F T=Gcos θ=23G3.【答案】(1)见解析图(2)233G33G12.(16分)如图11所示,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 A=10 kg,m B=20 kg,A与B、B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用水平力F=80 N向右拉轻滑轮时,B对A的摩擦力和桌面对B的摩擦力为多大?(g取10 m/s2)图11【解析】A与B、B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分别为:f A=μm A g=30 Nf B=μ(m A g+m B g)=90 N由于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F A=F2=40 N>f A故B对A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0 N,方向向左.物体B受到向右的拉力F2=40 N和A施加给它的大小为30 N的摩擦力,F B=40 N+30 N<f B故桌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为70 N,方向向左.【答案】30 N70 N章末综合测评(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综合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1.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 s、第2个2 s和第5 s内三段位移大小之比为()A. 2∶6∶5B. 2∶8∶7C. 4∶12∶9D. 2∶2∶12.如下图所示,锻炼身体用的拉力器,并列装有四根相同的弹簧,每根弹簧的自然长度都是40 cm,某人用600 N的力把它们拉长至1.6 m,则()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300 NB.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为150 NC.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93.75 N/mD.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 N/m3.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连接在O点,弹簧1的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弹簧2水平且右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弹簧3的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且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1、2、3的形变量分别为x1、x2、x3,则()A.x1∶x2∶x3=∶1∶2B.x1∶x2∶x3=∶2∶1C.x1∶x2∶x3=1∶2∶D.x1∶x2∶x3=2∶1∶4.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可以描述曲线运动C.只要物体发生了一段位移,则它一定通过了一段路程D.运动会上参加400 m比赛的同一组的8位同学,他们通过的路程和位移都是相同的5.一个物体受到同一平面的几个共点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若将其中水平向右的力F大小不变而将其方向逆时针转过,其余的力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大小为()A.FB. 2FC.FD.F6.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是()A. 1∶1∶1B. 1∶2∶3C. 12∶22∶32D. 1∶3∶57.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依次经过ACB三个位置,在AC段做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运动,在CB段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加速运动,且从A到C和从C到B的时间相等,物体经过A、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A和v B,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v C=,则a1和a2的大小关系为()A.a1<a2B.a1>a2C.a1=a2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8.两个质量相等的物块通过轻绳绕过两个光滑的定滑轮处于如图所示的静止状态,AB与水平方向成45°角,过A的水平线与过B的竖直线交于C点,现给AB的中点O施加一外力F,使O点缓慢地向C点做直线运动,则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的方向总是指向CB.F的方向在不断地变化C.F大小不变D.F先增大后减小9.物体A、B、C均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mC,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μC,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物体A、B、C,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A、B两直线平行,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mA<mB<mCB.mA<mB=mCC.μA=μB=μCD.μA<μB=μC10.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及加速度的相互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越大C.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D.速度不变,加速度(不为零)也不变二、多选题11.(多选)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2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初速度为5 m/s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4 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12.(多选)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比5 m小D.-10 °C比5 °C的温度低13.(多选)如图所示,人的质量为M,物块的质量为m,且M>m,若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则当人拉着绳向右跨出一步后,人和物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减小B.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增大C.人对地面的压力增大D.人对地面的压力减小14.(多选)如图所示,将两弹簧测力计a、b连接在一起,当用2 N的力F拉a弹簧测力计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为2 NB.b受到的合力为2 NC.a拉b的力与b拉墙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F和b拉a的力是一对平衡力三、实验题15.一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甲所示.(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__电源(填“直流”或“交流”),工作电压________V.(2)打点计时器打A点时小车的速度v A=__________ m/s.16.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释放小车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请指出该装置图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17.小明同学乘坐京石“和谐号”动车,发现车厢内有速率显示屏.当动车在平直轨道上经历匀加速、匀速与再次匀加速运行期间,他记录了不同时刻的速率,进行换算后数据列于表格中.在0-600 s这段时间内,求:(1)动车两次加速的加速度大小;(2)动车位移的大小.18.如下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 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19.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从t=0时刻开始,物体在受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第3 s末物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刚好为零,第5 s末物块刚好回到A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则(1)前3秒内物块速度与加速度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定性说明大体变化即可)(2)AB间的距离为多少;(3)物块在0~3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4)物块在0~5 s时间内的最大速率为多少.五、填空题20.以25.7 m/s竖直上抛的物体,最后1秒上升______m,设g为10 m/s2.21.如图所示v-t图象,质点在0~30 s内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__ m.22.从空中某点竖直上抛的物体经8 s落地,其v-t图象如图所示,试求抛出点的高度是________.23.一石块从高20 m的悬崖上自由下落,则石块经______s落地,落地时的速度为________ m/s.(g 取10 m/s2)24.2013年10月10日,东亚运动会游泳比赛迎来首日争夺.在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由郝运、李昀琦、张杰、汪顺组成的中国队以7分15秒25的成绩获得了冠军.已知赛道长50米,则中国队在整个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由位移公式x=at2得每秒内的位移比为1∶3∶5∶7∶9∶……,得第1个2 s内的位移x1、第2个2 s内的位移x2、第5 s内的位移x3之比为x1∶x2∶x3=(1+3)∶(5+7)∶9=4∶12∶9,C正确.2.【答案】B【解析】每只手的拉力均为600 N,故A错;每根弹簧的弹力为N=150 N,故B对;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k===125 N/m,故C、D错.3.【答案】D【解析】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运用合成法,如图:由几何知识知:F T1=F T2=mg tan 30°F T3=mg故:F T1∶F T2∶F T3=2∶1∶根据胡克定律:F T=kx则:x1∶x2∶x3=2∶1∶故选D.4.【答案】C【解析】位移的大小一般小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两者才相等,A错.位移、路程均可以描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B错.物体发生了一段位移,它一定通过了一段路程,但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它发生的位移可能为零,C正确.操场为弯道,故在运动会上,由于400 m比赛中8位同学的起点不同,所以他们的位移不同,但路程相同,D错.5.【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F与另外所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所以F大小不变,逆时针转过后,与另外所有力的合力应垂直,则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F,故C选项正确.6.【答案】B【解析】由v=at得v1∶v2∶v3=at1∶at2∶at3=1∶2∶3,选项B正确.7.【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从A到C的时间和从C到B的时间相等,所以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量决定,即比较:v C-v A与v B-v C的大小由数学关系知-v A-(v B-)>0,B正确.8.【答案】A【解析】由于AB与水平方向成45°角,因此△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在O点缓慢向C点移动的过程中,F始终和作用在O点绳上的两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由于绳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在O点向C点移动的过程中,作用在O点绳上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反向延长线过C点,因此F的方向总是指向C,由于O点受到绳的两个拉力且力的夹角在不断减小,因此它们的合力在不断增大,因此F在不断增大.9.【答案】D【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所以有:a=-μg由此可知:图象斜率为质量的倒数,在纵轴上的截距大小为:μg.故由图象可知:μA<μB=μC,mA=mB<mC,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0.【答案】C【解析】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没有必然关系,A、B错;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故C 对;只要有加速度,则物体的速度一定会发生变化,速度不变,则加速度一定为零,D错误.11.【答案】AC【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对照x=5t+2t2,可得v0=5 m/s,a=4 m/s2,A对.前2秒的位移x=5t+2t2=18 m,平均速度==9 m/s,B错.根据加速度a =4 m/s2,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即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4 m/s,D 错.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Δx=aT2=4 m,C对.12.【答案】AD【解析】由矢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的绝对值和单位决定,所以-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故C错;温度的正、负表示比0 °C高还是低,所以-10 °C比5 °C的温度低,故D正确.13.【答案】BC【解析】分别对物块和人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对于物块由平衡条件可知F T=mg,对于人进行正交分解,有F T cosα=F f静和F T sinα+F N=Mg,当人拉着绳向右跨出一步后,绳子的拉力F T不变,而绳子和水平方向的夹角α变小,因此,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增大,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增大,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人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所以正确选项为B、C.14.【答案】AD【解析】F和b拉a的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拉a的力为2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拉b的力也为2 N;故a、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为2 N,故A、D正确;b保持静止,合力为零,故B错误;a拉b的力与b拉墙的力方向相同,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15.【答案】(1)交流220(2)0.55【解析】(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是220 V交流电.(2)v A=×10-2m/s=0.55 m/s.16.【答案】(1)细线与木板不平行(2)小车离打点计时器太远(3)打点计时器接的是直流电源(选任意两项作答即可)【解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要求小车速度均匀增加,所以细线应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前,小车应远离定滑轮或应靠近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所以上图中有三处明显错误,(1)细线与木板不平行,(2)小车离打点计时器太远,(3)打点计时器接的是直流电源.17.【答案】(1)0.1 m/s20.2 m/s2.(2)30250 m【解析】(1)通过记录表格可以看出,动车组有两个时间段处于加速状态,设加速度分别为a1、a2.由a=,代入数据得:a1=m/s2=0.1 m/s2a2=m/s=0.2 m/s2(2)通过作出动车组的v-t图可知,第一次加速运动的结束时间是200 s,第二次加速运动的开始时刻是450 s.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x1=×200 m=8000 mx2=50×250 m=12500 mx3=×150 m=9750 m所以x=x1+x2+x3=8000+12500+9750=30250 m.18.【答案】(1)m1g m1g(2)m1g水平向左【解析】(1)结点O受三段轻绳的拉力而平衡,力的矢量三角形如下图所示,则有F TOC=m1gF TOA==m1g所以轻绳OA受到的拉力为m1g;F TOB=m1g tanθ=m1g所以轻绳OB受到的拉力为m1g.(2)物体乙水平方向受向左的静摩擦力和向右的拉力而平衡,则有f=F TOB=m1g,方向水平向左.19.【答案】(1)小物块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2)4 m(3)m/s(4)4 m/s【解析】(1)小物块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2)在3~5 s时间内物块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B点匀加速直线运动到A点,设加速度大小为a,AB间的距离为x则|F|-μmg=ma解得:a==2 m/s2由x=at2得:x=4 m;(3)由=解得:平均速度=m/s;(4)5 s末物块的速度最大,3-5秒内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at′=4 m/s.20.【答案】5【解析】不计空气阻力时,竖直上抛运动上升和下落具有对称性,物体在上升过程中的最后1秒上升的高度等于从最高点下落第1 s的高度.下落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第1 s的高度h=gt2=×10×12=5 m,所以物体在上升过程中的最后1秒上升的高度为5 m.21.【答案】450【解析】质点在0~30 s内的位移大小等于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大小,x=×30×30 m=450 m 22.【答案】80 m【解析】当速度v=0时,物体到达最高点,由图读出上升时间t=3 s.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m=45m;物体在3~8 s内图象的“面积”s=m=125 m,即最高点离地面高度是125 m.可求出抛出点的高度是h=s-H=80 m.23.【答案】220【解析】24.【答案】0 1.838 m/s【解析】中国队在整个比赛中的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平均速率:==m/s≈1.838 m/s.。
2019-2020学年物理(粤教版)必修一试题:第一章章末复习课 含解析

第一章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知识体系]运动的描述⎩⎪⎪⎪⎪⎪⎪⎪⎪⎪⎪⎪⎨⎪⎪⎪⎪⎪⎪⎪⎪⎪⎪⎪⎧基本概念与基本仪器⎩⎪⎨⎪⎧基本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成一个有① 的点时间和时刻基本仪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数字计时器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大小:用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是矢量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分类⎩⎪⎨⎪⎧平均速度⎩⎪⎨⎪⎧大小:v =② ,单位:m/s 方向与③ 方向相同瞬时速度⎩⎪⎨⎪⎧大小:与位置或④ 对应方向即⑤ 物理意义:t →0的平均速度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定义式:a =⑥ ,单位:⑦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 t -v 0的方向相同,是矢量物体运动性质的判断⎩⎪⎨⎪⎧a 与v 0⑧ 向,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v 0⑨ 向,物体做减速运动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st 图象⎩⎪⎨⎪⎧物理意义应用⎩⎪⎨⎪⎧确定某时刻的位置求速度(st 图象的斜率)判断运动性质v t 图象⎩⎪⎨⎪⎧物理意义应用⎩⎪⎨⎪⎧确定某时刻的速度求加速度(v t 图象的斜率)求位移(v t 图象与t 轴所围面积)两种运动特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st 图象是一条⑩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v t 图象是一条⑪主题1 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位移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置变化,可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确定位移时,不需要考虑物体运动的实际路径,只需要确定初、末位置即可.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确定路程时,需要考虑物体运动的实际路径.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2.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与联系.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它等于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率.【典例1】(多选)2016年4月6日1时3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如图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的照片.关于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B.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C.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也很小D.火箭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一定很小解析: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无关,选项A、B正确,C、D错误.答案:AB针对训练1.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几个运动物体有相同位移时,它们的路程也一定相同C.几个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它们的位移可能相同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于0,其位移也不等于0解析:位移的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路程则是物体经过的实际路径的长度,因此,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但这种情况也不能说路程就是位移,因为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选项A错误;位移只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具体路径无关,路程与具体路径有关,选项B、D错误,选项C正确.答案:C主题2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应用1.首先应明确所给的图象是什么图象,即认清图象的横、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特别是对那些图形相似且容易混淆的图象更要注意区分.运动图象常见的是st图象和v t 图象.2.理解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的物理意义.(1)点:图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特别注意“起点”“终点”和“拐点”,它们往往对应某种特殊状态.(2)线: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如v t图象中图线若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3)斜率:表示横、纵坐标上两物理量变化量的比值,常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如st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v 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4)面积: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常与某一过程量相对应.如v t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t轴上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正,t轴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5)截距:图线在横、纵坐标轴上的截距表示两物理量在“边界”条件下的大小.如在s-t图象中位移坐标的截距是初位移.3.图象与运动轨迹的关系.(1)无论是v-t图象还是s-t图象都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2)v-t图象和s-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典例❷](多选)在如图所示的v-t图象中,A、B两质点同时从同一点沿一条直线开始运动,运动规律用A、B两图线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 s时,B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t=2 s前后,B质点运动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均发生改变C.A、B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D.在t=4 s时,A、B速度相同解析: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速度的正负发生变化,显然在t=1 s时,B质点运动方向不变,加速度方向改变;t=2 s时,B 质点运动方向改变,但加速度方向并没发生变化,故A、B错误;由题图可知,t=0时,A、B两质点速度为零,此后2 s内v A>0,v B<0,则C正确;t=4 s时,两者速度相同,故D正确.答案:CD针对训练2.(多选)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s-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答案:BC统揽考情本章知识基础概念较多,在高考中几乎没有单独命题,都是和其他章节兼顾考查,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热点,就是加速度、速度概念的理解和v t 图象的理解应用,考试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分值不多,6分以内.真题例析(2015·浙江卷)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s ,用Δs Δ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Δs Δ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解析:Δs Δt表示的是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遮光条的宽度Δs 越窄,则记录遮光时间Δt 越小,Δs Δt越接近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选项A 正确.答案:A针对训练在下面所说的运动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的是()A.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且加速度也很大B.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C.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也减小解析: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A、B都有可能;汽车刚刚启动的瞬间,速度为0,但加速度不为0,C 有可能;只要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就一定做加速运动,速度就越来越大,加速度减小,只是说明速度增加得慢了,但速度还是增大的,故D没有可能.答案:D1.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D .80 km/h 是瞬时速度,100 km 是路程解析: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表示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所以80 km/h 是指瞬时速度;到杭州还有100 km ,100 km 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D 正确,A 、B 、C 错误.答案:D2.(多选)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 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 ,初始位置在bc 边的中心A ,由b 向c 运动,如图所示,A 、B 、C 、D 分别是bc 、cd 、da 、ab 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2 s 末的瞬时速度是1 m/s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2m/s C .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0.5 m/sD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答案:ABC3.(多选)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s 与时间t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 .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B .t 2时刻两物体速度相等C.出发时乙在甲前s0处D.甲、乙两物体有两次相遇解析:由于题图象是s-t图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t2时刻,乙物体速度大于甲物体的速度,B错;甲从原点出发,乙从s0处出发,C对;由题图看出,甲、乙有两个交点,故两物体有两次相遇,D正确.答案:CD4.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0~t 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A~t B段火箭的加速度B.在0~t B段火箭是上升的,在t B~t C段火箭是下落的C.t B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t C时刻火箭回到地面答案:A5.某同学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他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d=2 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然后利用气垫导轨和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Δt1=0.1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05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 s,试计算滑块的加速度大小.解析:设遮光板通过两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v 1=d Δt 1=2×10-20.1 m/s =0.2 m/s , v 2=d Δt 2=2×10-20.05 m/s =0.4 m/s , 则滑块运动的加速度为a =v 2-v 1t =0.4-0.22m/s 2=0.1 m/s 2. 答案:0.1 m/s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重点强化卷(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一、选择题1.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4 m/s ,经过4 s 速度达到12 m/s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 2B .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为2 m/s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 m/sD .汽车的位移为32 m【解析】 汽车的加速度a =12-44 m/s 2=2 m/s 2,A 正确;汽车每秒速度的变化量Δv =at =2×1 m/s =2 m/s ,B 正确;汽车的位移x =122-422×2m =32 m ,D 正确;汽车的平均速度:v =324 m/s =8 m/s ,C 错误.【答案】 C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 B.Δx (t 1-t 2)t 1t 2(t 1+t 2) C.2Δx (t 1+t 2)t 1t 2(t 1-t 2) D.Δx (t 1+t 2)t 1t 2(t 1-t 2) 【解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前一段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平均速度为v 1=Δx t 1,物体通过后一段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平均速度为v 2=Δx t 2.速度由v 1变化到v 2的时间为Δt =t 1+t 22,所以加速度a =v 2-v 1Δt =2Δx (t 1-t 2)t 1t 2(t 1+t 2),A 正确.【答案】 A3.(多选)一个物体以v 0=8 m/s 的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6 m/sB .3 s 末的速度为零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D .5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5 m【解析】 由t =v t -v 0a ,物体冲上最高点的时间是4 s ,又根据v t =v 0+at ,物体1 s 末的速度为6 m/s ,A 正确,B 错误;根据s =v 0t +12at 2,物体2 s 内的位移是12 m,4 s 内的位移是16 m ,第5 s 内的位移是沿斜面向下1 m ,所以5 s 内的位移是15 m ,C 、D 正确.【答案】 ACD4.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 =12t -3t 2,则它的速度等于零的时刻t 为( )A .16 sB .2 sC .6 sD .24 s【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s =v 0t +12at 2与s =12t -3t 2对比可得:v 0=12 m/s ,a =-6 m/s 2根据公式v t =v 0+at 得t =0-v 0a =0-12-6s =2 s 故选B.【答案】 B5.一质点沿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s t -t 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 )图1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 m/s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 m/s 2C .质点在1 s 末速度为1.5 m/sD .质点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0.75 m/s【解析】 由图得:s t =0.5+0.5t .根据s =v 0t +12at 2,得:s t =v 0+12at ,对比可得:12a =0.5 m/s 2,则加速度为a =2×0.5 m/s 2=1 m/s 2.由图知质点的加速度不变,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B 错误.质点的初速度v 0=0.5 m/s ,在1 s 末速度为v t =v 0+at =(0.5+1) m/s =1.5 m/s ,故C 正确.质点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v =v 0+v t 2=0.5+1.52m/s =1 m/s ,故D 错误.故选C.【答案】 C6.如图2所示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s =-5t 2+40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质点开始时做匀减速运动,最大位移是80 mB .质点的初速度是20 m/s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5 m/s 2D .t =4 s 时,质点的速度最大【解析】 由s =-5t 2+40t 变形得s =40t +12×(-10)t 2,故v 0=40 m/s ,a=-10 m/s 2,质点开始时做匀减速运动,由题图可知s max =80 m ,A 正确,B 、C 错误;t =4 s 时,v =40 m/s -10 m/s 2×4 s =0,D 错误.【答案】 A7.(多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 s 内的位移比前1 s 内的位移多0.2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加速度为0.2 m/s 2B .小球前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C .小球第14 s 的初速度为2.8 m/sD .第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0.2 m/s【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 2得:a =0.21 m/s 2=0.2 m/s 2,故A 正确;小球15 s 末的速度v 15=at 15=0.2×15 m/s=3 m/s ,则小球前15 s 内的平均速度v 15=0+v 152=32 m/s =1.5 m/s ,故B 正确;小球第14 s 的初速度等于13 s 末的速度,则v 13=at 13=0.2×13 m/s =2.6 m/s ,故C 错误;小球第14 s 末的速度v 14=at 14=0.2×14 m/s =2.8 m/s ,则第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15=v 14+v 152 m/s =3+2.82 m/s =2.9 m/s ,故D 错误.【答案】 AB8.物体做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s ,在中间位置s 2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t 2处的速度为v 2,则v 1和v 2的关系错误的是(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 1>v 2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解析】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有v 2-v 20=2as ,v 2s 2-v 20=2a s 2由以上两式得v s 2=v 20+v 22讨论:由于v t 2=v 0+v 2,v s 2=v 20+v 22 则v 2s 2-v 2t 2=v 20+v 22-(v 0+v )24=(v 0-v )24≥0,当且仅当v 0=v 时等号成立,故只要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一定有v s 2>v t 2,A 、B 、C 正确,D 错误.【答案】 D9.汽车以大小为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那么刹车后2 s 内与刹车后10 s 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A .1∶1B .3∶1C .4∶3D .3∶4【解析】 汽车从刹车到停止所需时间为t =v 0|a |=20|-5|s =4 s 所以,前2 s 内的位移为:s 1=v 0t +12at 2=30 m10 s 内的位移即刹车4 s 内的位移v 2t -v 20=2as 2s 2=-400-2×5m =40 m 所以,s 1∶s 2=3∶4,D 项正确.【答案】 D10.(多选)t =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3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3A .在第1 h 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 .在第2 h 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 .在前4 h 内,乙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 .在第4 h 末,甲、乙两车相遇【解析】 由题图知,1 h 末乙车沿负方向行驶,由匀加速直线运动变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行驶方向并未改变,A 错误;在前2 h 内甲车的位移s 1=12×2×30km =30 km ,沿正方向,乙车的位移s 2=12×2×30 km =30 km ,沿负方向,故此时两车相距Δs =(70-30-30)km =10 km ,B 正确;由图象的斜率大小可知C 正确;在前4 h 内甲车的位移s 甲=12×4×60 km =120 km ,沿正方向,乙车的位移s 乙=⎝ ⎛⎭⎪⎫12×2×60-12×2×30 km =30 km ,沿正方向,s 甲-s 乙=90 km ≠70 km ,两车此时不相遇,D 错误.【答案】 BC二、计算题11.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在第1 s 内的位移为3 m ,求:(1)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质点在前3 s 内的位移为多大?(3)质点在第3 s 内的位移为多大?(4)质点经过12 m 位移时的速度为多少?【解析】 (1)根据s 1=12at 21得,质点运动的加速度a =2s 1t 21=2×31 m/s 2=6 m/s 2.(2)质点在前3 s 内的位移s 3=12at 23=12×6×9 m =27 m.(3)质点在第3 s 内的位移s =s 3-12at 22=27 m -12×6×4 m =15 m.(4)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质点的速度v =2as =2×6×12 m/s =12 m/s.【答案】 (1)6 m/s 2 (2)27 m (3)15 m (4)12 m/s12.如图4所示,隧道是高速公路上的特殊路段,也是事故多发路段之一.某日,一轿车A 因故恰停在隧道内离隧道入口d =50 m 的位置.此时另一辆轿车B 正以v 0=90 km/h 的速度匀速向隧道口驶来,轿车B 的驾驶员在进入隧道口时,才发现停在前方的轿车A 并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假设该驾驶员反应时间t 1=0.57 s ,轿车制动系统响应时间(开始踏下制动踏板到实际制动)t 2=0.03 s ,轿车制动时产生的加速度为7.5 m/s 2.图4(1)试通过计算说明该轿车B 会不会与停在前面的轿车A 相撞?(2)若会相撞,那么撞前瞬间轿车B 速度大小为多少?若不会相撞,那么停止时与轿车A 的距离为多少?【解析】 (1)轿车实际制动前0.6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的位移为s 1=903.6×0.6 m =15 m ,实际制动中的加速度大小a =7.5 m/s 2,实际制动中当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s 2=v 202a =⎝ ⎛⎭⎪⎫903.622×7.5m =1253 m ,由于s 1+s 2=1703 m =56.7 m>50 m ,故B 会与停在前面的轿车A 相撞.(2)设与A相碰时的速度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得:v2t-v20=-2a(s0-s1),解得v=10 m/s.【答案】(1)会相撞(2)10 m/s重点强化卷(二) 弹力、摩擦力的分析和计算(教师用书独具)一、选择题1.(多选)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解析】弹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施力物体的形变.地面受到的向下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上的物体,A错误,B正确;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C正确,D错误.【答案】BC2.下列各选项中,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所有P、Q两球都处于静止状态.P、Q两球之间不存在弹力的是()【解析】在A、B、C中,若将球Q拿走,球P均不能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表明P、Q间存在弹力.而对于D中的情况,若将球Q拿走,球P仍能保持静止,说明P、Q间不存在弹力.故D正确.【答案】 D3.如图1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系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 A≠0,B所受摩擦力f 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图1A.f A大小不变B.f A方向改变C.f B仍然为零D.f B方向向右【解析】右侧细绳剪断瞬间,其拉力变为零.弹簧上的弹力不变,物体B 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选项D正确;剪断细绳瞬间,由于弹簧上的弹力不变,物体A所受摩擦力不变,选项A正确.【答案】AD4.原在水平地面上的小物块受到瞬时撞击后,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2所示,则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受到几个力作用()图2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解析】物体在滑动过程中,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支持面的弹力;由于接触面光滑没有摩擦力;故物体只受两个力,故B正确,A、C、D错误.【答案】 B5.如图3所示,用水平恒力F推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m,物体保持静止,关于物体受力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图3A.推力小于物体所受摩擦力B.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推力的方向相反C.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可由f=μF N直接计算D.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解析】因为物体保持静止,由二力平衡知,推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摩擦力,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推力的方向相反,A错、B对;物体所受摩擦力不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不能由f=μF N计算,C错;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推力四个力的作用,D错.【答案】 B6.将一张A4纸(质量可忽略不计)夹在英汉字典内,书对A4纸的压力为3 N,A4纸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要把A4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图4A.0.6 N B.1.2 NC.2.4 N D.3 N【解析】根据f=μF N,得f=1.2 N,因为纸的上下两面都要受到书对它的滑动摩擦力,所以要把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2.4 N,C正确.【答案】 C7.如图5所示,在一粗糙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A 和B,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钩码拉着木块一起在桌面上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图5A.l+μk m1g B.l+μk(m1+m2)gC.l+μk m2g D.l+μk⎝⎛⎭⎪⎫m1m2m1+m2g【解析】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所受弹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F=f=μm1g,所以弹簧伸长量x=μm1gk,因此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l+μk m1g,故A正确.【答案】 A8.(多选)如图6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上B.若木块静止,当F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C.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时,墙壁对木块的弹力始终与力F等大反向D.若木块静止,当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解析】木块静止,木块竖直方向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增大,摩擦力不变,A正确、B错误;墙壁对木块的弹力和力F是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C正确;当撤去F,墙壁与木块间无弹力,所以木块不受摩擦力作用,D正确.【答案】ACD9.(多选)如图7所示为表面粗糙的倾斜皮带传输装置,皮带的传动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无初速度地放在皮带的底端A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B后就不再相对皮带滑动,而是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顶端C,在传送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图7A.在AB段为沿皮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B.在AB段为沿皮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C.在BC段不受静摩擦力D.在BC段受沿皮带向上的静摩擦力【解析】在AB段,物体相对皮带向下滑动,受到沿皮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A对;在BC段,物体相对皮带有向下滑的趋势,受到沿皮带向上的静摩擦力,D对.【答案】AD10.(多选)如图8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 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 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少到0.3 kg时,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取10 m/s2)()图8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B.A仍静止不动C.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D.A对桌面的摩擦力变小【解析】当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m1=0.6 kg时,对A进行受力分析,则有F+f=m1g=6 N,f=4 N,可知A与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至少为4 N.当砝码和托盘总质量为m 2=0.3 kg 时,设A 仍不动,有F 不变,F +f ′=m 2g ,f ′=1 N<4 N ,故假设成立,A 仍静止不动,A 对桌面的摩擦力减为1 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B 、D 正确.【答案】 BD二、计算题11.在弹性限度内,某弹簧下端悬挂500 N 重物时,总长为22 cm ,悬挂750 N 重物时,总长为23 cm.那么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大?【解析】 法一: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弹簧的自由长度为l 0,由胡克定律可得F 1=k (l 1-l 0),F 2=k (l 2-l 0),又F 1=G 1,F 2=G 2,故有F 1F 2=G 1G 2=l 1-l 0l 2-l 0, 解得l 0=G 2l 1-G 1l 2G 2-G 1=750×0.22-500×0.23750-500m =0.20 m , 从而k =F 1l 1-l 0=5000.22-0.20N/m =2.5×104 N/m. 法二:前后两次弹簧的弹力之差ΔF =750 N -500 N =250 N ,伸长量的变化量Δx =0.23 m -0.22 m =0.01 m ,所以劲度系数k =ΔF Δx =2500.01 N/m =2.5×104N/m.【答案】 2.5×104 N/m12.重为100 N ,长为L =2 m 的均匀木棒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9甲所示,至少要用35 N 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棒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 N 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棒继续做匀速运动.求:(1)木棒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f max ;(2)木棒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当水平推力使木棒匀速运动至木棒有0.5 m 露出桌面时,如图乙所示,水平推力的大小F .甲 乙图9【解析】 (1)木棒从原地开始运动必须克服最大静摩擦力,所以f max =F 1=35 N.(2)推力F 2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时,木棒做匀速运动,所以F 2=μmg ,μ=F 2mg =0.3.(3)当水平推力使木棒匀速运动至木棒有0.5 m 露出桌面时,水平推力等于此时的滑动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f =μF N =μmg 不变,所以F =30 N.【答案】 (1)35 N (2)0.3 (3)30 N重点强化卷(三) 力的合成与分解一、选择题1.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F 1和F 2,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两力同向时,合力为A ,两力反向时,合力为B ,当两力互相垂直时合力为( ) A.A 2+B 2 B.A 2+B 22 C.A +B D.A +B2【解析】 由题意知F 1+F 2=A ,F 1-F 2=B ,故F 1=A +B 2,F 2=A -B 2.当两力互相垂直时,合力F =F 21+F 22=⎝ ⎛⎭⎪⎫A +B 22+⎝ ⎛⎭⎪⎫A -B 22=A 2+B 22.故B 正确.【答案】 B2.如图1所示为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 的大小随两分力的夹角θ变化的图象,则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图1A.1 N和4 N B.2 N和3 NC.1 N和5 N D.2 N和4 N【解析】由题图知,两力方向相同时,合力为5 N.即F1+F2=5 N;方向相反时,合力为1 N,即|F1-F2|=1 N.故F1=3 N,F2=2 N,或F1=2 N,F2=3 N,B正确.【答案】 B3.如图2所示,一轻质弹簧只受一个拉力F1时,其伸长量为x,当弹簧同时受到两个拉力F2和F3作用时,伸长量也为x,现对弹簧同时施加F1、F2、F3三个力作用时,其伸长量为x′,则以下关于x′与x的关系正确的是()图2A.x′=x B.x′=2xC.x<x′<2x D.x′<2x【解析】由题述可知同时受到两个拉力F2和F3作用时,作用效果等同于只受一个拉力F1作用;同时施加F1、F2、F3三个力作用时,其伸长量为x′=2x,B正确.【答案】 B4.(多选)作用在同一点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5 N和2 N,则它们的合力不可能是()A.5 N B.4 N C.2 N D.9 N【解析】根据|F1-F2|≤F≤F1+F2得,合力的大小范围为3 N≤F≤7 N,故选项C、D符合题意.【答案】CD5.如图3所示,将绳子的一端系在汽车上,另一端系在等高的树干上,两端点间绳长为10 m.用300 N的拉力把水平绳子的中点往下拉离原位置0.5 m,不考虑绳子的重力和绳子的伸长量,则绳子作用在汽车上的力的大小为()图3A.1 500 N B.6 000 NC.300 N D.1 500 3 N【解析】由题意可知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正弦值为sin α=0.55=0.1,所以绳子的作用力为F绳=F2sin α=1 500 N,A项正确,B、C、D项错误.【答案】 A6.(多选)如图4所示,物体在沿粗糙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F逐渐增大到物体即将相对于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可能()图4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解析】因为初始状态拉力F的大小未知,所以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未知,故在F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变化存在多种可能.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因为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所以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和物体重力G与拉力F的合力是平衡力.因此,判断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变化就转化为分析物体的重力G和拉力F的合力的变化.物体的重力G和拉力F的合力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F合可能先减小后增大,也可能逐渐增大,A、D正确.【答案】AD7.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如图5所示.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下列各值的哪个()图5A.μmg B.μ(mg+F sin θ)C.μ(mg+F cos θ) D.F sin θ【解析】木块匀速运动时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mg、推力F、支持力F N、摩擦力f沿水平方向建立x轴,将F进行正交分解如图所示(这样建立坐标系只需分解F),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F cos θ=f,F N=mg+F sin θ又由于f=μF N所以f=μ(mg+F sin θ),故B选项是正确的.【答案】 B8.如图6所示,一个Y字形弹弓顶部跨度为l,两根相同的橡皮条均匀且弹性良好,其自由长度均为l,在两橡皮条的末端用一块软羊皮(长度不计)做成裹片可将弹丸发射出去.若橡皮条劲度系数为k,发射弹丸时每根橡皮条的最大长度为2l(弹性限度内),则弹丸被发射瞬间所受的最大弹力为(设弹弓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 ()图6A.kl B.3 2klC.152kl D.2kl【解析】弹弓发射弹丸的瞬间,受力如图所示.设橡皮条的弹力分别为F1、F2,合力为F,则F1=F2=k(2l-l)=kl,F=2F1·cos θ,由几何关系得cos θ=154,所以小球被发射瞬间所受的最大弹力F=152kl,C正确.【答案】 C9.(多选)如图7所示,斜面P放在水平面上,物体Q放在斜面上,物体和斜面间光滑,若要保持Q静止不动,则需要加一个外力F,若力F水平向右,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F1,则下列正确的是()图7A.F=mg sin θB.F=mg tan θC.F1=mg cos θD.F1=mg cos θ【解析】物体Q受到重力G、水平方向的外力F和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1,则可将重力沿F和F1的反方向分解为G1和G2,如图所示.则由三角关系可知,F=mg tan θ,F1=mgcos θ,B、D正确.【答案】BD10.(多选)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为F,现保持两力之间的夹角θ不变,使其中一个力增大,则()A.合力F一定增大B.合力F的大小可能不变C.合力F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当0°<θ≤90°时,合力F一定减小【解析】设有两个共点力F1、F2,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0°<θ≤90°时,合力随着其中一个力的增大而增大,如图甲所示,选项D错误.甲乙(2)当θ>90°时,若F2增大,其合力先变小,后又逐渐增大,如图乙所示.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C正确.【答案】BC二、计算题11.如图8所示,物体A、B都处于静止状态,其质量分别为m A=5 kg,m B =10 kg,OB呈水平,OP与竖直方向成45°角.g取10 m/s2,求:图8(1)三根细绳OP、OA、OB的拉力分别为多大?(2)物体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多大?【解析】(1)先以A为研究对象,可得拉力F T OA=m A g=50 N再以结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T OB=F T OA=50 N;F T OP=F2T OB+F2T OA=2F T OA=50 2 N.(2)对物体B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f=F T OB=50 N.【答案】(1)50 2 N50 N50 N(2)50 N12.如图9所示,三个力作用于同一点O点,大小分别为F1=10 N,F2=20 N,F3=30 N,且F1与F3夹角为120°,F2与F3夹角为150°,求三个力的合力.图9【解析】以O点为原点,F3为y轴负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F1与x轴夹角为30°,F2与x轴的夹角为60°.分别把各个力分解到两个坐标轴上,F1x=F1cos 30°,F1y=F1sin 30°;F2x=-F2cos 60°,F2y=F2sin 60°;F3x=0,F3y=-F3.分别求出x轴和y轴上的合力.F x=F1x+F2x+F3x=5 3 N-10 N≈-1.34 N,F y=F1y+F2y+F3y=10 3 N-25 N≈-7.68 N.计算x轴和y轴上的合力F x、F y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即三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合力的大小为F合=F2x+F2y≈7.8 N.合力与F3的夹角θ满足tan θ=F xF y=0.174.查表得合力方向为F3向左偏12°.【答案】7.8 N方向偏左与F3成12°夹角重点强化卷(四)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选择题1.测量国际单位制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分别可用的仪器是() A.密度计、测力计、打点计时器B.米尺、弹簧测力计、秒表C.秒表、天平、量筒D.米尺、天平、秒表【解析】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是长度、质量、时间,故可用米尺、天平、秒表来测量.【答案】 D2.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研究力的大小变化情况.实验时让某同学从桌子上跳下,自由下落H后双脚触地,他顺势弯曲双腿,他的重心又下降了h.计算机显示该同学受到地面支持力F N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错误的是()图1A.在0至t2时间内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B.在t2至t3时间内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C.t3时刻该同学的加速度为零D.在t3至t4时间内该同学的重心继续下降【解析】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至t2时间内该同学受到地面支持力小于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而在t2至t3时间内支持力大于重力,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A、B正确;t3时刻该同学受到的支持力最大,且F1大于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0,C错误;在t3至t4时间内该同学受到的支持力逐渐减小,但仍大于重力,故重心继续下降,D正确.【答案】 C3.如图2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20 N,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甲和乙系住一个质量为1 kg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为10 N,当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变为8 N,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图2A.2 m/s2B.4 m/s2C.6 m/s2D.8 m/s2【解析】当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变为8 N时,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变为12 N,这时物块所受的合力为4 N.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物块的加速度a=F2,故选项B正确.m=4 m/s【答案】 B4.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设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90 km/h,从踩下刹车到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A.450 N B.400 NC.350 N D.300 N【解析】汽车的速度v0=90 km/h=25 m/s,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a=v0t=255m/s2=5 m/s2,对乘客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ma=70×5 N=350 N,所以选项C正确.【答案】 C5.(多选)如图3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在地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s=t 2+t,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g取10 m/s2,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图3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1 m/sB.物体的位移为12 m时速度为7 m/sC.水平恒力F的大小为4 ND.水平恒力F的大小为12 N【解析】根据x=v0t+12at2=t 2+t,知v=1 m/s,a=2 m/s2,故A正确;根据v2-v20=2ax得,v=v20+2ax=1+2×2×12 m/s=7 m/s,故B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解得F=ma+μmg=12 N,故C错误,D 正确.【答案】ABD6.已知空气阻力与速率成正比,某小球在竖直上抛后运动的全过程中的速度—时间(v-t)图可能正确的是()【解析】设物体所受的阻力f=k v,物体的质量为m,则在物体上升的过程中有mg+f=ma1,即mg+k v=ma1,a1=mg+k vm=g+k vm,由于上升过程中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故物体的加速度a1越来越小,故v-t图的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在下落过程中有mg-k v=ma2,a2=mg-k vm=g-k vm下落过程中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则v-t图的斜率的绝对值也越来越小,故A正确.【答案】 A7.如图4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物体A、B由轻质弹簧相连后放置在匀速上升的电梯内,当电梯钢索断裂的瞬间,物体B的受力个数()图4A.2个B.3个C.4个D.1个【解析】因电梯匀速上升,则A受力平衡,则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故弹簧对B有向下的弹力;当钢索断开时,弹簧的形变量不变,故B受向下的重力及弹力的作用,加速度大于电梯的加速度,B 与电梯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故B 应受到3个力作用,故选B.【答案】 B8.在动摩擦因数为μ=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1 kg 的小球,小球的一端与水平轻弹簧连接,另一端与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如图5所示.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g 取10 m/s 2,则( )图5A .此时弹簧的弹力为10 2 NB .剪断轻绳的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10 2 m/s 2C .剪断轻绳的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D .剪断轻绳的瞬间,小球受到的合力斜向左45°.【解析】 剪断轻绳前小球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轻弹簧的弹力大小F =mg =10 N ,轻绳的拉力大小为T =2mg =10 2 N ,A 错.剪断轻绳瞬间弹簧的弹力没有变化,大小仍为F =10 N ,水平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N=mg =10 N ,摩擦力大小为f =μmg =2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 =F -f m=10-21m/s 2=8 m/s 2,B 错,C 对.合力为F -f ,方向水平向左,D 错.【答案】 C9.(多选)如图6所示,物体A 放在固定的斜面B 上,在A 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6A.若A原来是静止的,则施加力F后,A将加速下滑B.若A原来是静止的,则施加力F后,A仍保持静止C.若A原来是加速下滑的,则施加力F后,A的加速度不变D.若A原来是加速下滑的,则施加力F后,A的加速度将增大【解析】若A原来静止,则满足mg sinα≤μmg cosα,当加上F时,同样满足(F+mg)sin α≤μ(mg+F)cos α,故A错、B对.若A原来加速下滑,则mg sinα>μmg cosα加上F后,同样有F sinα>μF cosα,即(F+mg)sin α>μ(mg+F)cos α,物体所受合力变大,故A加速度变大,故C错、D对,故选B、D.【答案】BD二、计算题10.如图7所示,已知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m2,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在水平力F的推动下,要使A、B一起运动而B不下滑,力F至少为多大?图7【解析】设B不下滑时,A、B的加速度为a,以B为研究对象,用隔离法分析,B受到重力、A对B的摩擦力和A对B向前的弹力N,如图所示,要想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