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老师解读李白《江上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曼老师解读李白《江上吟》
江上吟
李白
蒙曼老师解读李白《江上吟》来自古诗词文欣赏00:0017:21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今天跟大家分享李白的《江上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端午节”现在最通行的说法就是纪念屈原。

但是在古代,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还有过祭祀伍子胥呀,祭祀窦娥呀,等等好多其他说法。

那为什么最后都逐渐统一成了祭祀屈原呢?因为屈原具有更伟大的精神力量,让很多人从他身上获得感召。

比方说我们今天选的李白这首诗,那也是对屈原的致敬之作。

先说题目吧,《江上吟》,一看这“吟”字就知道这是一首“歌行”。

所谓“歌行”,其实就是七言古诗啊。

有的叫“歌”,比方说白居易《长恨歌》;还有的叫“行”,比方说白居易《琵琶行》;还有的直接叫“歌行”,比方说高适的《燕歌行》;还有的叫“谣”,比如说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也有的叫“吟”,比方说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有呢,有些诗并没有这些标志性的字、词,但它也是“歌行”,比方说李白大名鼎鼎的《将进酒》。

唐代很多大诗人都做过歌行体,但是写得最多、写得最好的还是李白。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文体和他的气质最合。

明朝有个文学家叫徐师,在《文体明辨》里头说得好,“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所谓歌行啊,就是放情长歌,驰骋千里。

那李白才气大、热情高啊,他写起歌行体自然是得心应手。

这首《江上吟》就写得非常漂亮,漂亮在哪儿呢,先看前四句“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你看这四句话,真当得起纵情声色。

那可能有人会说了,纵情声色可不是好词啊,那就看你怎么理解声色了。

其实所谓写诗的要领无非就是性情和声色这两件事。

性情是内蕴的感情嘛,声色呢,则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声就是韵律感、音乐美;色是画面感、颜色美。

声和色都有了,诗就特别漂亮,特别铿锵。

你看这四句诗,声色就都好,先看色。

“木兰之枻沙棠舟”,说白了不就是以木兰为桨,以沙棠为舟嘛,好像写材料一样。

那真的只有做船的材料这样一点意思吗?当然不止如此,要知道,木兰可不是一般的木材呀,它是辛夷花呀,是一种名贵的香木啊!沙棠就更不得了了,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它的果实沙棠可以吃,而且吃了就能避水,就不会溺死,所以当年汉成帝和赵飞燕泛舟太液池,划的就是沙棠舟,这是神仙之树啊。

拿木兰枻配沙棠舟,这不是写实,这是极尽华贵之能事。

当年屈原写《九歌·湘君》篇,不是也说“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所以这句诗还是对屈原的致敬之作,符合屈原香草美人的传统。

“木兰之枻沙棠舟”,第一句已经让人浮想联翩了,接下来第二句就更华丽了,“玉箫金管坐两头”,玉箫金管嘛,当然就是用玉装饰的箫,用金装饰的管,是华贵的乐器啊!玉箫金管怎么会坐两头呢?当然不是这两种乐器坐在船的两头,而是手持玉箫金管的歌妓坐在船的两头啊!她们吹起如此神奇的乐器,那音乐该是何等动听啊!
这么华贵的船,这么华丽的美女,这么华丽的乐器,还不够!下两句“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什么意思呢?美酒千斛何等阔绰呀,何等豪爽啊!“载妓随波”又何等自在、何等潇洒呀!把木兰枻、沙棠舟、玉箫、金管、美酒、名妓等等意象放在一起,真漂亮,真富贵,简直如同神仙世界。

其实这就是李白的特点,他写什么都美,写什么都夸张,写什么都理想化,这就是色呀。

那声呢?大家看这四句诗,有三句是押韵的,舟也罢、头也罢、留也罢,这是押平水韵的“十一尤”,这个韵调是非常铿锵的。

那前四句,本来是江上之游的一个即景画面,它声色俱美,就让人觉得诗酒之兴尽矣,声色之余极矣。

那接着呢,下四句:“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这四句呀,其实是对仗工整的两联嘛。

第一联“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仙人乘鹤,用的是仙人子安骑鹤飞离黄鹤楼的传说,我们讲崔颢《黄鹤楼》的时候曾经提到过。

那海客和白鸥呢,用的是《列子·黄帝》篇的典故,讲一个海边的人每天和海鸥玩,海鸥都亲近他,后来他起了意,要抓海鸥,海鸥就不理他了,这个典故呢,后来引申为一个白鸥的意象,就是了无心机、与世无争,我们之前讲杜甫《客至》的时候也说过。

那这两句诗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李白是说呀,就算是仙人,要想上天也只能等待黄鹤,他不能随心所欲,而作为一个海客,作为一个已经没有了世俗心机的人,却能够物我两忘,和白鸥一样自由自在。

如此说来,就算神仙都不如海客自在呀!那海客是谁呀?当然就是诗人自己呀。

李白一向笑傲王侯,此刻携妓纵酒,更觉得豪气干云啊!连神仙都不放在眼里了,更何况世上的王侯将相呢。

这个意思一出来,再加上又是泛舟江上的场景,他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和自己一样身份的伟大诗人屈原。

于是下一联儿也就顺理成章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屈平就是屈原啊,那屈原何许人也啊?他只是一个失意的臣子,一个孤高的诗人,而且还被谗、遭贬、自沉汨罗,看起来很可怜吧。

那楚王又是何许人也?楚王可是楚国的最高统治者呀,要权有权,要势有势,楚灵王的章华台、楚庄王的钓台,在历史上都是出了名的奢华呀。

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屈原哪里比得上楚王啊,可是呢,李白说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屈原凭借着《离骚》、《天问》这样伟大的诗篇,而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

而楚王呢,他们建起那么多的亭台楼阁都到哪儿去了?如今只剩一片荒丘,他们早就被人遗忘了。

以海客对神仙,以屈原对楚王,这本来都是以卑对尊,以下对上吧,可是呢,经过李白一对比,胜出的不是神仙王侯,而是诗人海客,这是何等自信,何等骄傲啊!这两联,还有一个功用,就是承上启下。

上一联承接前四句,是对泛舟的肯定,说它自由,神仙难比。

下一联,则是对文章的肯定,说它永恒,傲视王侯。

那接着呢,既然已经肯定了文章的力量,那下四句也就喷薄而出了,“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我兴酣落笔能够摇撼五岳,我诗成笑傲可以凌驾沧海,这是多大的口气呀,可是李白说出来就那么自然,大家就那么服气。

杜甫不是也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嘛。

李白的笔力就是如此雄健,李白的气象就是如此高超,他就是这么傲岸不羁,就是这么才气纵横。

那接着呢,“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这功名富贵四个字啊,其实直接承接的是上一句的楚王台榭,他是把楚王台榭抽象化了,但是与此同时呢,他又是把笑傲的内容给具体化了。

诗人笑傲的到底是什么呀?他笑傲的就是世人汲汲营求的功名利禄啊!这些东西真的那么长久吗?“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啊,这是一种强烈的否定啊。

为了表达如此强烈的否定,他甚至拿出了一种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对比,什么自然现象呢?滚滚长江东逝水。

大家都知道,汉江发源于陕西,汇入长江,又奔向大海。

大江东去,势不可挡,它会往西北回流吗?当然不会。

那么,富贵功名会长久吗?当然也不会。

这就好比《汉乐府》那首著名的《上邪》,“上
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山会无头吗?江会枯竭吗?冬天会打雷吗?夏天会下雪吗?天地会合起来吗?当然都不会。

既然如此,我也不会和你断绝。

这不就是用根本不可能的事物来做假设,表达一种不可抗拒的否定嘛,这样的否定是相当具有感染力的呀。

李白也是这样否定了富贵呀,既然富贵不长,何不任情泛舟呢?这不是婉转回环又回到开头泛舟的主题上来了嘛。

那有人可能会说了,这首诗讲携妓纵酒,是要人及时行乐,不大健康吧。

这就是不懂李太白了。

李太白到底在讴歌什么?讴歌文章,讴歌自由;他在唾弃什么?唾弃富贵,唾弃世俗。

这样的高调是了不起的呀,而且他的高调之中还带着一点儿“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伤感,带着建功立业、不负光阴的渴望,这不就是李白的真性情,也是大唐的真精神嘛。

再读一遍:“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