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语言符号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坌垫望堡主筮量盟业兰竺望丛
内容提要
语言学是二十世纪人文科学中的“显学”,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门艺术的研究首先应当是一种艺术语言学的研究,一种艺术语言表达方式与意义的研究。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电视这种艺术形式所独有的、丰富的语言符号及其在运用过程中的功能显现。
文章从电视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的功能,电视
_-_●_——_--_~
语言系统中非语言符号的功能和电视蒙太奇的功能三个层面结合大量实例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蒙太奇
途垫塑亟堇堑量盟生丝
INTRODUCTION
Linguisticsisthepubliclyacknowledged‘‘thefirstphilosophy'’oftheartscienceofthe20thcentury,becausefromacertainpoint,theresearchingonanartshouldfirstlybetheresearchingonthelinguisticsoftheart,the
andthemeaningoftheart
researchingontheexpression
Thisessayemphasizesontheuniqueandvariouslanguagesymbolsoftelevisioncommunicationandthefunctioningofthosesymbolsduringtheirapplication.Byusingalargenumberofactualexamples,theessaygivesaspecificdescriptionfromthreefacetsbelow:
1.Thefunctioningofthelanguagesymbolsinthesystemofthetelevisionlanguage.
2.Thefunctioningofthenon—languagesymbolsinthesystemofthetelevisionlanguage
3.Thefunctioningofthetelevisionmontage.
Keywords:languagesymbol,non-Ianguagesymbol,
montage
论电视语言符号的功能
绪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视的产生也就意味着产生了一种新的电视艺术形式。
这种艺术形式博采其它众多艺术门类之长,兼收并蓄,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于一身,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骄子,受到信息时代社会的广泛青睐。
在全世界169个国家中,有146个国家(地区)的人们享受着电视传播带给他们的乐趣。
中国是拥有电视观众最多的国家,据中央电视台1998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电视观众总数为10.94亿人(农村观众占总数的75.95%),是世界上数量最大的收视群体,平均收视时间为每人每天131分钟。
所以说,“电视在社会上的应用,酝酿迸发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它直接或间接地冲击着人们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影响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
”(1)
那么,把电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研究,我们首先要关注要了解的就是其独特的电视语言。
因为把艺术视为一种语言,把艺术创作活动视为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已经成为本世纪许多学者的共识。
那么这就不能不提到站在语言/符号的现代立场上来研究问题的美国学者苏珊
卡纳斯.朗格(SUSOMNEK.LANGER),她在其《情感与形式》一书中说得很清楚:“语言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符号体系,一种在各个方面都符合符号本质规定的纯粹符号。
因此,人们运用语言不仅能够表达感觉世界中的一切现实存在,表达某些隐蔽起来的事实,甚至可以表达那些无可感觉的无形观念,正是凭借语言,人类才能进行思维,记忆,才能描绘事物再现事物间的关系,揭示各种事物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也只有依靠语言,人类才能交流,沟通,从而反映各种概念,反映出知觉对象或概念对象间的联系。
”(2)
既然“语言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符号体系”,那么,什么是符号昵?美国著名的传播关系学家施拉姆说:“符号是人类传播的要素,单独存在于传播关系参加者之间一这些要素在一方思想中代表某个意思,如果被另一方接受,也就在另一方的思想中代表这个意思。
”(3)德国著名的哲学家E,卡西尔则说:“人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一切现象,它的某种形式能被知觉揭示出意义,它就是符号。
”(4)可见符号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感觉到的。
符号包括声音,文字,手势,姿势,表情,颜色,气味等。
电视作为一种传媒手段,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是一个信息传递系统。
这个系统必须具备构成系统的基本要素,符合构成系统的基本原理,使之合乎系统的逻辑。
这个系统的成立,必须有对信息的输入(x)和输出(Y)以及处于其间的变换,即)㈠i~Y。
变换是对信
息的处理过程,即外部信息(信息源)输入到发信机,经过编码或符号化之后.通过通信机(电视媒介)传送到受信机,经过译码(符号解读)被受信者接受(到达受信地)。
这就是美国学者申农1948,1949年发表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和《在噪音中的通信》2篇文章中为信息传递所设计的通讯系统(5)。
在这里我们主要是研究在电视的信息传递链中外部信息输入到发信机,进行编码或符号化的方法和手段,使观众能通过接受到的符号信息进行解读。
这也就是我们下面所要进一步说明的电视语言符号在运用过程中其功能的体现。
电视艺术,图文并茂,声画结合,具有极为丰富的符号语言。
在此,我们把这种符号语言分为电视语言的语言符号和电视语言的非语言符号,并着重对其功能进行阐述。
一、电视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的功能
根据著名的符号学家s,朗格的观点,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特有的形声符号集合和符号系统。
它涵括了书写符号一——文字和声音符号——语言这两大系统。
从语言的功能看,语言符号是人际间进行传播,交流的重要工具。
人们借助语言符号表达思想,传达感情,交流信息。
从哲学意义看,语言表达思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的有序
.3.
排列,就形成了推理的模式(外壳),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进行完整的逻辑表达。
语言符号较之其他符号,它最大的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思维脉络,形成一种推理模式的“陈述”,而且顺应人们的思想要求,可以产生一种陈述驳倒另一种陈述的效应。
语言符号的陈述是明晰的,但往往又是抽象的。
电视语言系统中的语言符号主要由音响语言与文字语言两大方面组成。
所谓音响语言在这里是特指电视节目中的声音语言。
它包括解说,旁白,独自,话外音等和现场语言两大类。
1.音响语言的功能:
电视传播的主要优势在于以视觉为主,视听结合的传播方式。
眼睛所看到的电视画面虽然是形像传播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画面只能纪录人或事的外表动作,提供给观众的是外在形态,形状,它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
在纪实方面,首先,它对过去发生过而又没有被摄像机记录下的事情就表现得无能为力了。
例如,当我们介绍某位人物过去经历过的事情时,就只能用声音来解说介绍他(她)的简历。
同样,画面也无法真切地展示未来或人物的内一Ii,世界,但这些都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表达。
就电视新闻,纪录片而言,画面本身也无法回答新闻的基本要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为。
当我们看到这样
.4.
氍几个画面:一片汪洋之中,一个小女孩紧紧地环抱着一棵小树;汹涌的洪水把小女孩冲得摇摇欲坠;小女孩的下半身已经浸在水中……。
即便是这样说服力很强的画面,我们依然不知道这个女孩是谁(wHo),发生了什么事使这么小的女孩一个人被困树上(WHAT),事情发生在哪里(W脚),发生在什么时间(w}Ⅱ三N),以及发生这样的事情的原因(WHY)。
观众无疑是菲常渴望了解这些的。
那么,我们就只有通过解说词即声音语言来说明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小女孩名叫江珊,六岁左右;地点是湖北省嘉鱼县牌洲湾;时间是一九九八年八月二日凌晨:事发原因是牌洲湾长江大堤发生溃口;事件是小江珊一家被洪水冲散,她是被奶奶在洪水到来之际托举到树上去的,而奶奶却被洪水卷走了。
这样用声音语言来解说这些,观众才可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了解整个事件发生的经过。
同样,哂面本身对于缺少形象,缺少动作性的事件也难以报道。
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的《1987年全国优秀电视新闻选》一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这本书对每条新闻的编排分为序号、景别、声音、画面内容、解说词等几个部分。
但在系列报道《改革在你身边》这样一组成就性报道中,画面内容~栏空缺,为什么呢?并不是说这组系列报道没有画面,而是因为这类新闻涉及到的内容较为抽象,画面本身的表现能力极为有限。
因为你无法用画面来告诉观众“据1986年统计,城乡居民的服装拥有量分别是:城市人均为21.43件,农村人
均为2124件”,所以,画面的重要性在这里被削弱了,声音的解说或画面上文字的表达显得更为重要一些,这也充分暴露了非语言文字符号的画面的局限性。
在这里,我们将音响语言的主要功能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音响语言的补充功能
音响语言首先可以补充画面所无法表达或回答的问题。
除了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电视新闻中画面所无法表达的“五个w”,需要依靠解说词来说明以外,某些节目的背景、知识以及相关内容都需要声音语言来交待。
我们来看看这段例子:
标题
治淮四十年成就显著圊向解说词
淮河流域图今天是党和国家发布治淮决定四十
航拍一组治淮工程淮河泛滥成灾周年纪念日。
淮河流域面积24万平方公
干裂的土地里,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33
一组背井离乡的灾民个地市,182个县,人口~亿四千万,耕
地面积近两亿亩。
1950年月日10月14日,
治淮大军会战在工地上
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了政务院会议,作出
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毛主席发出
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
从此,
规模空前的治淮工程全面展开。
四十年治
淮成就举世瞩目,总投资料476亿元,直
接效益1900多亿元。
巨大的贫困带变成
米粮仓。
这段话不仅介绍了淮河流域的有关情况,而且也交待了规模空前的治淮工程四十年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的这一历史背景。
一6.
而治淮工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就通过几组数字而一目了然。
2)、音响语言的完善功能
对形象报道能起到一种完善作用。
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的报道,画面都必须借助语言才能更生动、更准确地描述对象,抒发情感。
我们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电视专题片
《交警的自述》
画面解说词
大街上的人群喧闹、拥挤,车小时候,我心里想的是当水马龙兵,做梦梦见的也是当兵。
可是,红绿灯下,民警指挥着车辆通折腾来折腾去,成了一名交通行警。
当时心想,这也成。
头戴大一位民警特写盖帽,身穿马裤呢,武装带一系,车辆前进岗台上~站,指挥棒一挥,整个红灯亮车辆停儿的一个交响乐指挥。
不过,可绿灯亮车辆行比那乐队指挥气派多了。
这里通过采取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进行解说,将一个交通民警的心理活动描绘得活灵活现,真切直朴,亲切生动,使画面上那位交警的形象立体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3)、音响语言的概括功能
音响语言(解说)能进行总结性的评说,启发观众的思路,升华主题,揭示内涵,引人深思,或带人进入某种意境中。
电视新闻《哈尔
滨市有些单位年终突击花钱严重》就非常充分地运用了解说的这一作用,使整条新闻立意新颖,立足点高,对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现象起到了鞭辟入里的效果。
这条新闻曾获全国电视新闻一等奖。
l标题《哈尔滨市有些单位年终突击花钱严重》
I
I画面解说词
据记者分析,造成年终突击花钱的主要原因:一是审计部门进行负责主管控制集团购买力的部门监督检查不够;二审计监督是商业部门一味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把禁控商品
同普通商品一样出售:三是购置单位年终财务结
余,怕财政上交。
不花白不花。
希望有关主管部门
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年终突
击花钱现象的再度发生。
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和职
工继续发扬党的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
传统。
在这里,解说以条理清晰的语言准确、透彻地分析总结出事件产生的原因,同时发出呼吁,表明态度,使观众深受教育,发人深省。
4)、音响语言的纪实性功能
音响语言的纪实性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同期声采访或报道在电视中所起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同期声主要是指主持人或记者在事发现场用声音语言来进行的采访或报道。
它的魅力来自于“语言象蜜一样的粘着力”,以及现场感强的真实可信度。
纪实片《中华之剑》其中很多缉毒,枪战等情节都是记者现场参与行动摄录下公安人员与罪
论电视语言符号的功能
犯在交锋过程中的真实对白。
这其中的真实性与现场感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再看下面一个例子,记者如实记录了发生在“陈家桥老年婚姻咨询所”的几个生活场景:
《老年婚姻咨询所见闻》
赵(工作人员):老伯伯,你有什么事?
老人:是《老年报》介绍我来这儿的。
我打算登记找个老伴。
赵:你带着户口薄、退体证和照片吗?你请坐。
画外音:两位同乡人,第一次见面说些什么呢?
男:我住在石门二路,是老式的厅楼房了。
女:你住在凡层楼?。
男:三层楼。
女:子女情况呢?
男:子女有5个,都结婚了,不同我住在一起。
记者通过以上这些小的片断,运用,同期声取得纪实效果,将老年婚姻这一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向人们展示出来。
一方面,使观众身临其境,同时也让人物与观众直接进行感情交流,最大限度地缩短了采访现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具有一种感人的艺术力量,那就是真实与可信。
.9.
论电视语言符号的功能
5)音响语言的衔接功能
如果要把两个内容完全不相干的画面硬接在一起,通常要靠解说词来缓冲一下,消除硬接的痕迹,使段落场面之间过渡自然、流畅,结构工整、严谨,这样的情况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解说词既能概括上~段的内容,又能接下一段的内容:二是在语言或画面里找出合理因素作为转场的动机。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大型电视专题片《让历史告诉末来》
是啊,从红军时期的大刀长矛到原子武器,这在短时期内取得的历史性交化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为了这奇迹的诞生,多少人含辛茹苦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生命。
这段话既概括了片子前面提到的内容,即人民军队的装备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史。
又转承衔接以下要表达的内容,即开始描述那些为此而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人们。
再例如河南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孩子呼唤家庭和睦》前面一段,讲述了小学生周燕因父母经常吵架而产生的的苦恼,然后接主持人的一段话: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们,周燕同学的呼唤,震撼了许多家长的心,引起了千家万户的关注。
这些家长们是怎样样想的呢?最近,我们邀
请了一些家长和学生,就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各抒已见。
很显然,主持人想引出家长对周燕事件的看法。
在这里声音语言进行了很自然的转场,引出了下一段的内容。
2、文字语言的功能
文字语言是指出现在屏幕上的文字。
这类文字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画面内的文字;一是编辑制作时迭加上去的文字。
1)、画面文字的功能
画面文字是指出现在画面内的文字(如标语、会标、门牌等),这类文字运用得当,通常可以更为简明地交待出地点,有关内容等。
比如在电视新闻中,涉及到会议或某种活动,通常都是用有会标的大全景开头。
这样新闻的好几个要素都被涵盖在这个画面中了,包括地点、事件、时间等,观众一看即知。
同样,有时为了表明新闻发生的所在地,也会以当地的界碑、机关单位的门牌等来说明。
2)、屏幕文字的功能
屏幕文字是指根据新闻内容需要,后期制作时叠加在屏幕上的文字。
是各类电视节目构成因素里的一种语言符号。
屏幕文字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是其它任何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
其主要功能有:
①加深信息在记忆中储存的功能。
据传播学界研究人员对信息的
接受能力进行调查时指出:“阅读文字能记住10%,收听语言能记住20%,观看画图能记住50%。
(6)”可见在听的基础上加上屏幕文字的阅读,会令人的印象大大加深。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论述视象编码的生理机制特点时指出:“在视觉感知过程中,对语言符号(文字、语言)信息的感知是左脑占优势,而对非语言符号(图象、姿势语)信息的感知,则是右脑占优势,即便同时出现多类符号交叉映象,视神经也会筛选、分类编码成神经活动(连续的电脉冲)的信号,送进大脑相关部位,产生明晰的神经语汇,大脑语言,最终在视觉中枢同一区域产生融合,认知外界物体。
(7)”所以说,两类多种(图象、声音语言、屏幕文字)符号指向同一传播内容时,会形成“视、听、读”三位一体的同向多维感知通道对大脑中枢神经进行冲击,从而明显加深“记忆痕迹”,所以说,屏幕文字在适时的时候出现为某些需要重点表达的内容和事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看到的新闻标题字幕便可以起到这种作用。
②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文字插入,以传递最新的讯息或必要的内容的功能。
就电视新闻来说,每个电视台的新闻播出时间都是固定的,但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新闻的时效性。
因为世界各地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重大的新闻事件,各种信息层出不穷。
那么如何晟快最便捷地把那些必要的新闻传播出去呢?这时就可以采取屏幕飞字的形式,既不打断原有的播出安排,又可以即时地让观众了解到这些重要讯息,
.12.
可谓是一举两得。
同时,这种采用屏幕文字插入的方式还可以传递广告信息,是电视广告创收的一项重要内容。
⑨整屏文字——具有形成听读合一或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功能。
在电视报道过程中可以将某些重要的数据、人员名单、出台的规章法纪等以整屏文字的方法叠加在原有的画面上或干脆以糇屏字幕代替原有的画面,可以使观众边昕边看,更好地加深理解,易懂好记。
从另一方面来说播音员朗读的速度显然不及观众阅读的速度快捷。
有时许多大迅息量的内容需要传递,但又受到时间的限制,这时就可以采取整屏文字输出的方式,达到省时的目的。
④屏幕文字的变型效应。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发展,屏幕文字越来越花样翻新,字可大可小、可斜可正、可草可隶,字体字形变幻无穷。
同时色彩的运用更是五花八门,可深可浅、可暖可冷可渐变,在此基础上设计的各种文字显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一方面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为节目的内容增色不少。
二、电视语言系统中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电视语言系统中的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
语言为载体,而借助能直接打动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类符号及其编码程序,来全面地展示和阐释现实生活中各个现象之间的联系。
其主要特征是,其意义即在符号自身,难以用语言复述。
它的语义模糊而又具体,人们常说的“口是心非”,便是指非语言符号语言对语言符号语言的否定,它与文字所组成的符号语言系统的差异,并不是体现在表述的题材和对象上,而是属于不同的语言表意体系。
相比较而言,非语言符号是一种自然符号,而文学语言则是一种人工符号,就象“花”在各个民族或国家都以非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而存在,但在文字语言中,“花”的语言表达形式则各不相同。
中文里的“花”在英文里便用符号“FLOWER”来表示。
1、画面的表意性功能
电视画面是一种视觉语言,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指摄像机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地拍摄的形象素材。
电视画面是从每秒二十五帧的连续运动中体现出来的。
电视工作者正是运用画面,形象生动地把被表现对象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那么,画面是如何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呢?
从“电视”这个名称上望文生意,就可以知道,电视的可视性是多么重要。
许多电视节目甚至可以不需要声音,只通过画面的蒙太奇组接,就可以表述事物的发展过程,渲染气氛,表情达意,甚至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震撼力。
本世纪初产生的无声电影就曾被
.14.
论电视语言符号的功能
称为“无声的哑巴”。
从广电行业的发展来说,在电视还没有出现或者普及以前,电台这种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的传媒占据着媒介的重要地位。
但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声画合一的优势使它迅速突起,风头日健。
因为“百闻不如一见”,人们享受着电视画面带给他们的直接观感,既有现场感,又可以“一睹为快”。
人们从电视上既可以看到世界杯各路足球好手绿茵争霸的精彩场面,也可以看到九八抗洪全景式的展现……。
当我们从画面上看到牌洲湾七岁的小女孩江珊被解放军战士从树上解救下来画面时,我想,许多人都会为之潸然泪下。
不需要语言,画面所涵盖的内容,已经震撼感染了无数观众的心。
那么,画面如何实现其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目的的昵?这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编辑的编码过程,另一方面是观众的接受解码的过程,只有在这两方面都实现了,才可以说是完成了画面的表意功能,实现其艺术价值。
从客观上来说,任何一个事物本身就具有其符号意义。
从主观上人的角度来说,人类本身的思维特点就是不自主地在孤立的事物之间寻找其内在的联系,这两方面为画面的表意功能奠定了基础。
因此,电视用画面来交待说明环境、事物、人物的特点等,让人通过画面而“一目了然”。
例如,我们在电视剧《无悔追踪》的结尾时看到,年愈古稀的国民党潜伏特务终于被共产党人肖大力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感化。
这时编导用了一个画面,即这个老特务在其亲人的搀扶下来到挂
着“国家公安厅”牌子的大门前……。
这个画面一出现,观众就都看明白了,那就是这个国民党潜伏特务在三十多年后,还是选择了“坦白从宽”、彻底悔过这一途径。
虽然没有这个潜伏特务走进大门,交待罪行的镜头,但这些潜在的事情都被前面那一个画面交待清楚了,观众自然明白这个画面出现在这里所表达的意图。
这个画面达到了一种叙事作用。
另外,电视新闻中在表现某个盛会召开的场景时,很少用文学语言去渲染描述当时的盛况,而更多地是用画面来表现。
例如,用广场上的人山人海或空中悬挂的大幅标语、气球、彩带等组成的画面来说明盛况空前,因为观众一看到画面上的情景,就知道其规模及热闹程度。
在这里,我们再例举一个最基本的例子:清晨一个老农去田间劳作。
这是一个陈述旬,这个句子我们谁都知道它的含义,如果用画面来表示就是….一个老农荷着锄头,迎着朝阳向田间走去。
很显然,观众一看到这个画面就知道画面陈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画面的这种叙事性也是其最基本的特性。
2、画面的象征性功能
马赛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中曾经说过:“人们会问,那电影又如何能表达各种笼统而抽象的思想昵?首先,这是因为电影画面多少是象征性的。
某人出现在银幕上可以轻易地代表全人类。
其次,也是主要的一点,就是这种普遍化是由观众的意识去形成的。
(8)”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某些形象一旦出现在电视画面中,便具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