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临床用药
第六章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PPT课件

孕产期妇女、新生儿、婴幼儿、儿童、老年人
温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王萍
第一节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一、妊娠期用药 孕妇的药动学特点 能否通过胎盘? 胎儿药动学特点 是否致畸?
妊娠期如何选择药物?
(一) 孕妇的药动学特点
1、吸收:吸收速率↓,吸收程度↑。(孕激 素使胃肠蠕动减弱) 2、分布 :分布容积↑;血浆蛋白结合率↓。 3、生物转化 :肝药酶活性↑,代谢加快。 (肝血流量↑,孕激素↑) 4、排泄: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和肌酐清 除率均增加,药物排泄加快。锂的清除率在妊娠7~8个
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
胎盘:有效面积、血流量、厚度。 母体的血药浓度:剂量、 给药次数、给药途径、
肝肾功能
药物: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药物的分子 量 、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
(三)胎儿药动学特点
吸收:胎盘转运、羊水吞入、羊水经
皮吸收。 分布:某些药物在母体和胎儿体内分 布不同。血流特点,血浆蛋白,组织成分。 如胎儿脑组织含水量较高,脂溶性药物不 易蓄积。
第8周:先天性心脏病、隐睾症、短指
2.与致畸有关的药物分类
根据美国药物及食品管理局(FDA)颁布的根据药物 可能对胎儿影响程度不同,药物对胎儿危险度分类分 为A、B 、C 、D、X五类,某些药物有两个不同的危 险度等级,一个是常用剂量的等级,另一个是超常剂 量的等级。
A类:早期应用未见危害。例如孕期一般剂量的多 种维生素的应用。
B类:动物生殖试验中未显示危害。多数临床常用 药,如青霉素。
C类:动物研究中证明对胎儿有副作用(致畸或使 胚胎致死或其他),但缺乏临床研究资料,权衡 利弊。
D类:有一定的损害,但无替代药物。权衡利弊。 如抗癫痫治疗时用药。
瑞格列奈片说明书

瑞格列奈片(诺和龙)说明书来源:家庭医生在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未在怀孕期或哺乳期妇女中进行研究。
因此无法对妊娠妇女使用瑞格列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动物研究中尚未发现瑞格列奈有致畸作用。
对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大鼠进行高剂量暴露研究,观察到胎儿及幼仔非致畸性的肢体不正常生长。
在试验动物的乳汁发现瑞格列奈。
建议怀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用药】瑞格列奈尚未在18 岁以下患者中进行研究。
【老年用药】瑞格列奈尚未在75 岁以上的患者中进行研究。
【药物相互作用】已知一些药物会影响糖代谢。
因此医生应考虑可能的药物间相互作用。
体外研究表明,瑞格列奈的代谢受CYP2C8 和CYP3A4 的影响。
在健康志愿者中开展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CYP2C8 是瑞格列奈的代谢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酶,而CYP3 A4 强抑制剂的作用有限。
但如果CYP2C8 的作用受到抑制,CYP3A4 的影响将会相对增强。
因此瑞格列奈的代谢和清除可能会由于细胞色素酶P450 的抑制或诱导作用而发生改变。
因此,与瑞格列奈同时使用CYP2C8 和CYP3A4 抑制剂时应格外谨慎。
一项在健康志愿者中开展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表明,CYP2C8 抑制剂吉非贝齐(每日两次,每次600mg )与瑞格列奈(单剂量0.25mg )同服,可使健康志愿者血液中瑞格列奈AUC 增加8.1 倍,Cmax 增加 2.4 倍,清除半衰期(t ½)从1.3 小时延长到3.7 小时。
这可能导致瑞格列奈降糖作用增强及作用时间延长。
因此,应避免将吉非贝齐与瑞格列奈合用。
如果必须合用,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因为二者合用时可能需要减少瑞格列奈的用药剂量。
在同一研究中,瑞格列奈与吉非贝齐和CYP3A4 抑制剂伊曲康唑合用显示出更强的降糖作用,瑞格列奈A UC 增加19.4 倍,半衰期从1.3 小时延长到6.1 小时。
甲氧苄啶(每日两次,每次160mg )是一种弱CYP2C8 抑制剂,与瑞格列奈(单剂0.25mg )同服,可使瑞格列奈AUC ,Cmax 和生物半衰期有轻微的增加(分别为 1.6 倍, 1.4 倍和 1.2 倍),血糖水平增加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特殊人群是指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幼儿、儿童及老年人。
特殊人群的生理、生化功能与一般人群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特殊人群的药动学和药效学。
高度重视特殊人群的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合理用药,对保护特殊人群的健康尤为重要。
1小儿用药儿童处在在不断生长、发育、成熟、完善的过程中[1],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肝脏的解毒和。
肾脏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还不健全[2]。
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差异很大,用药稍有不慎,极易产生不良反应,与成人相比,更容易发生用药的不良反应。
因此,小儿用药时要注意下列各点。
1.1正确计算小儿用药量小儿用药过程中,药量杜绝使用含糊不清的表达,譬如 "差不多"、"大概"等等。
正确计算小儿用药量至关重要,药量不准,不是导致药物难以奏效,就是容易引起药物过量,从而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临床医生在婴幼儿用药时,一定要考虑到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慎重选择药品。
1.2严禁婴幼儿使用成人药品有些药物只使用过程中,对年龄有着明确的规定,对儿童是禁用的。
如抗菌药物中的的喹诺酮类的药物,明确规定小儿禁用,喹诺酮类最突出的不良反应是对软骨的损害,不宜用于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18岁以下的儿童。
1.3不能滥用抗菌药物新生儿的肝酶系统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新生儿的肾排泄能力又弱,一些毒性大的抗菌药,应尽量避免给儿童应用。
抗生素系处方药,应由医师根据患儿的病情开具处方。
盲目的使用抗菌药物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更会产生诸多的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治疗疗程延长。
1.4不滥用维生素一些父母误认为维生素类是营养剂而不是药物。
其实任何一种营养剂,过量服用都会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服用过量会蓄积体内,引致慢性中毒,服量过大,还会引致急性中毒。
1.5使用外用药小儿使用外用药应小心,尤其是新生儿,他们的皮肤、黏膜面积相对比成人大,皮肤角化层尚未发育完善,故无论对外用、滴眼及滴鼻药物的吸收量都较多,过量使用可能引致中毒。
特殊人群用药指导:妊娠期哺乳期用药指导

二、妊娠期用药原则 • 2.抗病毒药 • 慎用:C类 阿昔洛韦,齐多夫定 • 禁用:D类 金刚烷胺,利巴韦林 • 3.抗真菌药 • B类:克霉唑(局部) 咪康唑(局部) 两性霉素B • C类:氟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灰黄霉素
二、妊娠期用药原则
• 4.抗高血压药
• B类:中枢降压药(如甲基多巴、可乐定),硝苯地平
二、妊娠期用药原则
利巴韦林(Ribavirin,病毒唑) • 【适应证】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
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疱疹性口腔炎。
• 【用药注意】D类
• 1.本品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家兔日剂量1mg/kg即引起胚胎损害,故 禁用于孕妇和有可能怀孕的妇女(本品在体内消除很慢,停药后4周 尚不能完全自体内清除)。
临床药师会诊的主要对象也是上述特殊人群。
目录
CONTENTS
01 妊娠期生理特点及其对用药的影响 02 妊娠期用药原则 03 哺乳期用药原则
01
妊娠期生理特点及其对用药 的影响
一、妊娠期生理特点及其对用药的影响
(一)妊娠期药动学特点
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妊娠期母体 各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 可以使母体内药动学发生变化,继而影
响药效。 在妊娠期,大多数药物可由母体经胎盘
转运至胎儿体内,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一、妊娠期生理特点及其对用药的影响
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胎盘主要由叶状绒毛膜构成,绒毛 上皮将母血与胎儿血分开,称“胎 盘屏障”。
早期胎盘膜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 养层和基膜、薄层绒毛结缔组织及 毛细血管内皮和基膜组成。
一、妊娠期生理特点及其对用药的影响
一、妊娠期生理特点及其对用药的影响
临床药理特殊人群用药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与建议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 ,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用药需特别关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遵循医嘱,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避免超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注意观察孕妇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异常 应及时就医。
05
06
加强孕期监护,定期进行产检和药物安全 性评估。
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注意事项与建议
总结词:肝肾功能不全者对药物的代 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易出现药物不良
反应和蓄积中毒。
详细描述
注意观察肝肾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 物。
04
特殊人群用药的注意事项与 建议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与建议
总结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尚未 完全成熟,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与成人存 在差异,因此用药需谨慎。 尽量选择儿童专用药品,确保剂型、规格符合儿童特点 。
注意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详细描述
严格遵循医嘱,按照医生推荐的剂量和用药频次给药, 避免超量或不足。 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关注老年人肝肾功能状况,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 药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加强用药监护,定期进行体检和药物疗效评估。
孕妇用药注意事项与建议
总结词:孕妇在孕期用药需特别谨慎,避免对 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01
孕妇在孕期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尤其是 孕早期。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临床用药课件

易通过胎盘的药物,其用药剂量亦应尽可能减少。
• 对所有的育龄妇女谨慎用药,决定用药前应权衡利弊。 • 孕妇用药后应当密切观察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有
问题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 有关父体用药对胎儿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临床用药
孕妇用药原则
中枢抑制,肝损害,戒断综合征 甲磺丁脲 头面部及手指畸形,出血现象 氯磺丙脲
低血糖,死胎
地西泮
肌张力减退
磺胺类
黄疸,核黄疸
吗啡
呼吸抑制,嗜睡,戒断症状
青霉素类
过敏反应
氯丙嗪
视网膜病变
氨基苷类
耳聋,肾损害
阿司匹林 出血倾向
四环素类
骨及牙齿缺陷
吲哚美辛 肺血管病变,发绀
氯霉素
死胎,血小板减少,灰婴综合征
2. 注意孕妇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抗癫痫药 地高辛 锂盐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临床用药
第二节 哺乳期妇女临床用药
母乳喂养的安全性 药物母乳排泄
多数药物能从乳汁排泄,但排出量 一般有限,不超过母亲用药量的1%, 低于乳婴治疗量,不至于对乳婴产生不 良影响。但少数药物排出量较大,如红 霉素、氯霉素、磺胺甲基异恶唑、地西 泮、卡马西平等
常用药物置换胆红素的能力
强
中
吲哚美辛
水杨酸盐
磺胺类
甲磺丁脲
西地兰
磺胺嘧啶
二磷酸钠甲萘醌 山根菜碱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临床用药
撤药综合征
乙醇 中效巴比妥 长效巴比妥 苯二氮卓类
1d 1d 3~7d 6h~24d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临床用药
对胎儿及新生儿有不良影响的常用药物
名词解释特殊药品的分类

名词解释特殊药品的分类特殊药品的分类多数是根据其用途和性质进行划分。
这些药品通常由药物管理机构规定,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特殊药品是为了治疗罕见病、慢性病或某些特定症状而设计的药物。
下面将介绍几类常见的特殊药品:1. 儿童用药:儿童用药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药品,考虑到他们在生理和生化方面与成人存在差异。
儿童用药的研究和开发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药物在不同年龄段的安全性和效果。
儿童用药还需要考虑到剂量的准确计算和适合儿童服用的剂型。
2. 孕妇和乳母用药:孕妇和乳母用药指的是适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药品。
这些药品需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经过严格评估,以确保对母体和胎儿没有不良影响。
在开发这类药品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来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并确定适当的剂量和用法。
3. 老年人用药:老年人用药是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开发的药品,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老年人的药物代谢能力可以降低,容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剂量不恰当的情况。
因此,老年人用药需要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并且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4. 孤儿药:孤儿药是指用于治疗罕见病或市场潜力有限的疾病的药品。
由于罕见病的患者数量较少,传统药物研发机构通常不投资开发这些药品。
因此,许多国家设立了特殊机构来推动孤儿药的研发和上市。
这些药品通常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并可以享受某些优惠政策,以鼓励药企投资并提供治疗罕见病所需的药物。
特殊药品的分类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开发针对特定人群或特定疾病的药物。
通过明确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求,并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当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的积累,特殊药品的分类也将不断演变和完善。
临床药理学2020.05.26-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

4.药物排泄 肾器官功能尚未完善,排泄缓慢
二、妊娠期临床用药
? 什么情况下会用药
孕期常见症状:消化道症状;下肢肌肉痉挛; 便秘、痔疮;腰背痛;贫血;下肢浮肿;失眠; 抑郁
分娩期:麻醉药、子宫兴奋药、镇静药、镇痛 药
妊娠病理:流产、早产、妊娠剧吐、妊娠高血 压综合征
妊娠合并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甲亢、 癫痫、尿路感染、肝炎、肺结核、阴道炎
1.药物吸收:降低为主 2.药物的分布: 血药浓度低于非妊娠期 游离药物增多 3. 药物代谢 代谢能力有所增强 4.药物排泄 妊娠早期:肾排泄加快 妊娠晚期和妊高症:肾排泄减慢
(二)药物在胎儿体内过程
1. 药物吸收 大部分药物可经胎盘转运进入胎儿体内 羊水肠道循环 2. 药物分布 血脑屏障不健全,药物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3.药物代谢 主要在肝,肝酶缺乏 胎盘也可承当某些药物代谢:如糖皮质激素
林、锂盐
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
有疗效的老药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 新药
小剂量有效的避免用大剂量 单药有效的避免联合用药 早孕期间避免使用药物。 若情况急需,应用肯定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则应先
终止妊娠后再用药。
三、哺乳期用药
药物通过乳汁影响新生儿、婴儿 某些药物影响乳汁分泌
(六)治疗尿失禁的药物
抗胆碱药:奥昔布宁 抗抑郁药:丙咪嗪
(七)治疗肿瘤的药物
雌激素拮抗剂(他莫昔芬) 乙烯雌酚---静脉血栓
博来霉素---易发生肺毒性反应(肺炎样变或肺 纤维化)
(八)治疗疼痛与麻醉药
镇痛药(吗啡、哌替啶)应从小剂量开始
解热镇痛药:适用对乙酰氨基酚
(九)其他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减退,不良反应明显增高 老年人对各种刺激反应性迟钝,易掩盖一些症
特殊人群安全用药

7
(二) 恰当选择药物
感冒 支气管炎 肺炎 肺部肿瘤
老年人的病因比较复杂,相同的症状可能由不同的疾病及病因所引起,
必须根据症状与体征寻找病因、选准药物、足量足疗程用药。
8
(三)给药方案个体化,TDM
小剂量开始:
60~70岁老人:如果健康状况良好,可用成人药量或适当减量。
70岁以上老人:无论健康状况如何,都必须减量使用。
药物反应 差异↑
过敏反应↑
神经内分泌↓
个体差异↑
4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严格掌握适应症 恰当选择药物 给药方案应个 体化
恰当联合用药
减少和控制应 用补药
控制疗程并注 意随访
(一)严格掌握适应症
首先要权衡治疗药物的利弊,确定是否需要用药。 如需用药,要保证:益处大于危害。
Maximum Benefit! Minimum Risk! 原则:对老年人用药:
32
常见孕妇需禁用的药物
怀孕3个月内 整个妊娠期
禁用药
禁用药
抗组胺药、 抗感染药如链霉
抗凝血药、 素、四环素、氯
抗癫痫药、 霉素;
抗癌药、磺 影响内分泌的药
胺类药等, 物如丙酸睾酮、
如甲氨蝶呤、 乙烯雌酚以及肾
氮芥、敏克 上腺皮质激素类
静、苯妥英 药物、利巴韦林
钠等。
等。
妊娠后期至近分 娩时禁用的药物
用药剂量要 注意3种情况
②与成年人用药剂量相同的药物,如维 生素、微量元素、消化酶类药物;
③比成年人用药剂量大的药物,这种情
况比较少见,如美乐托宁,用量随年龄 增长而增加。
(五)恰当联合用药
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疾病,不得不联合用药。 但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用药种类增加而增加。
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与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与注意事项目录一. 老年人 (2)1. 定期复查肝肾、心电图等生理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2.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免相互作用或混淆。
(2)3. 注意药物的口服时间和用量,以免影响药效或增加患者负担。
(2)二. 儿童 (2)1. 根据医嘱确定药物剂量,避免过量使用药物。
(3)2. 避免过长时间的使用药物。
(3)3. 注意不同年龄段儿童用药的差异。
(3)三.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3)1. 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
(3)2. 尽量避免使用未经临床验证的新药。
(4)3.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4)4. 避免使用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4)5. 尽量避免使用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
(4)四. 患有慢性病或过敏体质的人 (5)1. 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
(5)2.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5)3. 注意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5)4. 尽量避免使用已知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5)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慢性病或过敏体质等人群,他们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问题。
以下是一些用药安全的注意事项:一.老年人老年人身体器官功能下降,药物代谢减慢,易发生药物中毒和不良反应。
因此,在老年人用药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定期复查肝肾、心电图等生理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下降,药物代谢减缓,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滞留增加,达到了对身体有害或可能会引起药物中毒的程度。
因此,老年人应该定期监测生理指标,包括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免相互作用或混淆。
老年人常常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来治疗其患有的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然而,多种药物的同时使用会增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副作用的出现或药效降低,甚至引起中毒等不良反应。
因此,老年人要注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药物从母乳进入新生儿体内 的数量,与两方面因素有关
一是药物分布到乳汁中的数量; 二是新生儿能从母乳中摄人药物的量。
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
• 药物对泌乳的影响。雌激素类药,适量 时有刺激作用,量大有抑制作用;类固 醇避孕药,乳汁分泌减少;多巴胺及其 受体激动药,抑制乳汁分泌。
妊娠期合理用药概述
60年代“反应停”造成数以千计 “海豹儿”的降
生,震惊世界,同时唤起人们对药物致畸作用的高 度重视,也改变了“胎盘屏障”是胎儿的天然保护 神的设想。 人们对孕妇用药产生恐惧,可能延误病情;不合理 用药,危及母婴安全,二者均不可取。 妊娠期应如何合理用药并保证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药物致畸性的评定
经临床实践证明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
1.乙醇。 2.抗肿瘤药物 如白消安、苯丁酸氮芥、氮芥、环 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硫嘌呤、溶癌灵 等。 3.抗生素 青霉胺、四环素、氯霉素等。 4.性甾体激素 如乙烯雌酚、氯米芬等。 5. 其他 戊酸钠、三甲双酮、苯妥英钠、沙立度胺 (反应停)及香豆素类,(如华法林)。
体外试验非结合型药物增加的常用药
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哌替啶,地塞 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磺胺异噁唑等。
妊娠期药物的代谢
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较大的变化。 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使胆汁郁积,药物从肝 清除速度减慢,如茶碱; 妊娠期苯妥英钠等药物羟化过程加快,可能与妊娠期
抗真菌药
• 应用克霉唑、制霉菌素未见对胎儿有影响。 • 灰黄霉素可致连体双胎; • 酮康唑可对动物致畸,如孕妇确有应用指征, 需衡量利弊。 • 酮康唑可分泌到乳汁,增加新生儿核黄疸的 机率。
抗寄生虫病药
滴虫性阴道炎应用替硝唑、甲硝唑有争议。 甲硝唑在动物有致畸作用,但临床未得到证 实,孕早期不用为宜,孕中、晚期可选用。 抗疟原虫的奎宁致畸作用较肯定应禁用; 氯喹的安全性相对较大,在疟疾高发区使用, 利大于弊。
临床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目录
• 药物选择 • 给药方式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经济学 • 药物监管政策
01
药物选择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在选择药物时,应首先明确疾病 的诊断,并选择适用于该疾病的 药物。药物的适应症应与疾病的 诊断相符合,避免盲目用药。
禁忌症
在选择药物时,还应了解药物的 禁忌症,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 的风险。对于有禁忌症的患者, 应选择其他适宜的药物。
睡前与醒后
有些药物需要在睡前或醒后服用,以 增加药物的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 生。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药物 的特性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给药 时机。
03
药物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反应
皮肤反应
神经系统反应
心血管系统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 便秘等。
如皮疹、瘙痒、荨麻疹 等。
如头痛质量管理是确保药品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重要措施。
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质量检验等方面,以确保药品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机构会对药品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药品 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药品流通管理
对于特殊人群,应根据其身体状况和药物代谢特点选择适宜的药物,并调整用药 剂量和给药方式。同时,应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 要的风险。
02
给药方式
口服与注射
口服
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口服给药时,应注意药物 的溶解性、稳定性、口感和安全性,确保药物能够被安全有效地吸收。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 药,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如 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
孕产妇及儿童合理用药

1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为 特殊人群。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年统计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88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 其中,很多导致死亡的疾病如果能合理用药是可 以避免的,这些疾病包括腹泻、肺炎以及新生儿 严重细菌感染等。
编辑ppt
2
“要确保药效,必须谨慎选择药物,并根据儿童实际年 龄、体重和需要调整剂量。” 2010年6月18日WHO发 布了第一份《世界卫生组织儿童标准处方集》,提供了 有关如何使用240多种基本药物治疗0~12岁儿童疾患 的信息。这意味着世界各地的执业者将首次可获得与这
编辑ppt
32
相当数量的畸形是由于妊娠期用药不当所致,许多药物 或其代谢产物都可成为致畸原,不过并非每个致畸原都必然 引起胎儿的某种畸形。畸形不仅可表现在各组织器官的形态 和结构上,也可能表现在生理功能或生化反应以及行为活动 方面。一般来说,妊娠的前3个月是胚胎器官和脏器的分化 时期,各系统尚未完全形成,此时最易受外来药物的影响而 致胎儿畸形。
编辑ppt
7
4.医疗机构要建立孕产妇及儿童药物临床应 用评估制度与持续改进机制,加强孕产妇及 儿童用药处方和医嘱审核,定期组织相关专 业技术人员对本机构孕产妇及儿童用药情况 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开展专项处方和医 嘱点评,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编辑ppt
8
为认真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孕产妇 及儿童临床用药管理的通知》要求,提高医 院医疗质量及技术水平,减少临床药物治疗 时存在的诸多药物滥用及不合理现象,今天 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孕产妇及儿童合理 用药”这一问题。
编辑ppt
22
为受精后3周至3个月(高敏感期为妊娠2l~35天)。 此期为药物致畸的敏感期,胎儿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特殊人群合理用药(提交版)2

五、妊娠期慎用的治疗药物
1、抗菌药物 ◆可以安全使用:A类或B类 青霉素类,第三、四代头孢,红霉素,克林霉素 ◆慎用:C类 庆大霉素 ◆禁用:D类 氨基糖苷类(除庆大外) 四环素类(妊娠中、晚期) 磺胺药,甲氧苄啶 ,甲硝唑 X类 喹诺酮类
妊娠抗感染药物的选用
———————————————————————————————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4):179-182
特殊人群的含义
同一药物以同一剂量给予不同的人群时,其产生的结果不会完全一样,这就是所谓的个体 差异。
特殊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等患者,这部 分人群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病理变化往往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同时也 影响药物的效应和不良反应。
胎盘主要由叶状绒毛膜构成,绒 毛上皮将母血与胎儿血分开,称 “胎盘屏障”。
早期胎盘膜由合体滋养层、细胞 滋养层和基膜、薄层绒毛结缔组 织及毛细血管内皮和基膜组成。
发育后期,胎盘膜变薄,胎血与 母血间仅隔以绒毛毛细血管内皮 和薄层合体滋养层及两者的基膜, 更有利于胎血与母血间的物质交 换。
一、妊娠期药动学特点(孕妇)
长、产后出血; ➢ 孕妇对泻药、利尿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较敏感,可能引起早产或流产。
三、妊娠期临床用药
(二)药物对胚胎和胎儿的不良影响 1、胚胎死亡: 妊娠前20天内,胚胎处于细胞增殖早期,药物损害常导致胚胎死亡\流产,如抗肿
瘤药。 2、畸形: 妊娠3周至3个月内,细胞分化器官形成期,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阶段。沙度利胺、性
述相关资料后作出上述回答, 患者对药师答复表示满意。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4):179-182
案例8 患者男,34岁,慢性肾脏病3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慢性肾炎。入院时血清肌酐值
重点人群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重点人群用药安全,规范用药行为,降低用药风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管理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成立用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制定重点人群用药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培训,监督实施。
3. 临床药师负责指导、监督医师合理用药,对重点人群用药进行评估,提出用药建议。
4. 医师负责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开具处方,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5. 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和护理,确保患者正确用药。
四、重点人群用药安全管理措施1. 老年人用药安全管理(1)医师在为老年人开具处方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代谢减慢等特点,选择适宜的药物和剂量。
(2)医师应告知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老年人正确用药。
(3)护士应关注老年人用药情况,及时反馈用药效果,调整用药方案。
2. 儿童用药安全管理(1)医师应选用儿童专用药物,确保药物剂量准确。
(2)医师应告知家长药物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家长正确用药。
(3)护士应关注儿童用药情况,及时反馈用药效果,调整用药方案。
3. 孕妇、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管理(1)医师在为孕妇、哺乳期妇女开具处方时,应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婴儿的影响,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
(2)医师应告知孕妇、哺乳期妇女药物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她们正确用药。
(3)护士应关注孕妇、哺乳期妇女用药情况,及时反馈用药效果,调整用药方案。
4. 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管理(1)医师应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2)医师应告知慢性病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他们正确用药。
(3)护士应关注慢性病患者用药情况,及时反馈用药效果,调整用药方案。
五、监督检查与奖惩1. 医院定期对重点人群用药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医师培训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临床用药药剂科贺梅1 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1.1.1 吸收口服药物经胃肠道的吸收多属被动转运,非解离型药物易被吸收而解离型者不易被吸收,由于胃液的pH对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度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可影响其吸收。
在肠道吸收的药物,可受胃排空速度及蠕动的影响。
此外,肠道血流量也可影响药物的吸收。
老年人与青年人相比,其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减弱,血液量减少。
老年人的这些变化,虽可影响药物的吸收,但经研究表明,大多数药物在老年人无论其吸收速率或吸收量方面,与青年人并无显著差异。
需在胃的酸性环境水解而生效的前体药物,在老年人缺乏胃酸时,则其生物利用度大大降低。
老年人常用泻药,它可使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减少。
1.1.2 分布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有:血流量、机体的组分、体液的pH、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及药物与组织的结合等。
在血液量方面,老年人的心输出量在30岁以后每年递减1%,血流量的减少可影响药物到达组织器官的浓度,因而有可能影响药物的效应,但这一因素与其他因素相比,不居重要地位。
体液总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但减少的是细胞内液(它反映了功能细胞的减少),而细胞外液量并无改变,因而对药物的分布影响不大。
30岁时,机体的非脂肪成分体重达峰值,随后则依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在男性,30-50岁之间每年递减0.12kg,50岁以后,每年递减0.45kg,但脂肪成分体重在30岁以后则逐年递增。
在女性,非脂肪成分体重的变化不像男性那么大,30岁以后每年递减0.2kg,但脂肪成分体重的增加却比男性明显。
故在脂肪分布的药物,在女性老年人有特殊的意义,如地西泮在老年人的分布与性别就有很大的关系。
体液的pH,青年人(20-29岁),为7.40,而80-89岁者为7.368,这微小的变化不致影响药物的分布。
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随年龄增长而有所降低,青年人为4g%,而65-70岁者可减至3g%左右(视营养状态、膳食及疾病状态而定),但在老年人,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变化不大。
因此,在老年人单独应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时,血浆蛋白含量的降低对于该药在血浆中自由药物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在同时应用几种药物时,由于竞争性结合,则对自由药物的血浆浓度影响较大。
虽然在青年人也会有这种影响,但在老年人这种变化更大。
例如未结合的水杨酸盐浓度,在未服用其他药物的老年人,占血浆总浓度的30%,而在同服其他药物的老年人则可增高至50%,用药时应加注意。
1.1.3 排泄肾脏是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老年人的肾脏组织、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功能等变化均可影响药物的排泄,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机体消除药物的时间。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老年人用药的影响方面,排泄是较重要的因素。
肾脏的重量在40-80岁之间要减少10%-20%,主要是由于肾单位的数量和大小减少了,如肾小球表面积减少,近曲小管长度及容量均下降。
肾血流量,在40岁前无大变化,40岁以后每年递减1.5%-1.9%,65岁老年人的肾血流量仅及青年人的40%-50%。
肾小球滤过率在50-90岁间可下降50%。
肾小管分泌功能,以碘吡啦啥测定的结果表明,在30岁时为360mg/分/1.73m2,而90岁则为220mg/分/1.73m2。
老年人肾脏的上述巨大变化,大大地影响药物自肾脏的排泄,使药物的血浆浓度增高或延缓药物自机体的消除,t1/2延长,从而老年人更易发生副作用。
因此,给老年人用药时,要根据其肾功能(肾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或调整给药的间隔时间。
1.1.4 代谢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是使药物代谢降低的一个因素。
25岁以后,肝血流量每年递减0.5%-1.5%,65岁老年人的肝血流量仅及青年人的40%-50%,90岁者则仅及30%。
也有报道,20岁以后肝血流量每10年减少6%-7%。
至于肝药酶(P-450)活性的变化,实验研究表明,在老年动物其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在人尚缺乏直接的资料。
在临床用药中,发现有些药物(特别是具有首过效应的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受年龄的影响较大,但是,要提出它与年龄的关系却十分困难,因为对于肝脏代谢药物的功能,缺乏像肾功能那样(如肌酐清除率或碘吡啦啥分泌量等)的指标。
虽然近年来有人以安替比林的代谢(它可分布于全身体液,不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完全经肝氧化清除)来反映肝药酶的活性,但影响安替比林代谢的因素很多,因此用它作为指标说明肝功能,其可靠性稍差。
另外,老年人的功能性肝细胞减少,对药物的代谢也有一定的影响。
由上所述,给老年人应用被肝代谢的药物如氯霉素、利多卡因、普萘洛尔、洋地黄毒苷等时,可导致血药浓度增高或消除延缓而出现更多的副作用,故需适当调整剂量。
在给老年人应用某些需经肝脏代谢后才具有活性的药物时(如可的松在肝转化为氢化可的松而发生作用),更应考虑上述特点而选用适当的药物(如应用氢化可的松而不用可的松)。
1.2 某些药物对老年病人的影响现将老年人用药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原则简介如下。
(1)肝素:60岁以上病人用药后出血发生率增加,特别是女性患者。
其原因不明。
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出血迹象,并避免同时应用抗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2)华法林:老年人用后作用及副作用均增强,因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所致,也与老年人对华法林的作用较敏感有关。
在用药过程中除观察出血迹象(血尿、大便潜血)外,尚应常测凝血时间。
(3)苯妥英钠:对患有低蛋白血症或肾功能低下的老年病人,可增加神经或血液方面的副作用。
其原因是由于苯妥英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应根据年龄适当减少剂量。
(4)阿米替林、丙米嗪:大多数老年人服用后易出现不安、失眠、健忘、激动、定向障碍、妄想等症状,可能与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有关,似与剂量关系不大。
发现后停药。
(5)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由于庆大霉素主要由肾排泄,老年人肾功能减低,其半衰期延长而增加药物的毒性(耳及肾毒性)。
可参考老年人的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或给药间隔时间。
(6)青霉素:老年人肾脏分泌功能衰退,以致排泄减慢,血浓度增高,易出现中枢神经的毒性反应,如诱发癫痫及昏迷等。
如老年人病人需用大剂量青霉素时可考虑其肾功能而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7)地高辛:由于老年人肾清除机能衰退而延长其半衰期,或由于老年人肥胖,剂量相对地较大,易出现中枢性毒性(恶心、呕吐)或心脏毒性。
应按老年人的非脂肪性体重计算剂量或按其肾功能调整剂量。
(8)普萘洛尔:可能因老年人的肝功能变化、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等原因,其作用增加,如头痛、眩晕、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心脏传导阻滞等。
剂量宜个体化并严密观察副作用的发生。
(9)铁制剂:老年人应用时可因胃酸分泌减少而致吸收量不足,故疗效不明显。
宜同服稀盐酸或增加剂量。
(10)左旋多巴:易发生严重的副作用,如低血压、晕厥、恶心、呕吐,有时产生抑郁症加重、定向性障碍、妄想等,原因不明。
宜减少剂量及严密观察副作用的发生。
(11)吩噻嗪类:震颤性麻痹的发生率在老年人较高,且常为永久性的。
原因不明。
宜在开始时应用小剂量,并严格注意震颤性麻痹副作用的发生。
2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妊娠妇女服药率较高,据统计,孕妇在妊娠期间曾服用过至少一种药物者占90%,至少10种者占4%,某些药物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即胎儿经胎盘从母体吸收和排泄药物,大多数均属被动转运。
因此,孕妇用药不当则有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发生畸形。
2.1 药物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孕妇患病可以危及胎儿,应用药物治疗可间接地对胎儿生长发育有益,但有些药物也可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
2.1.1 药物对胚胎期的不良影响药物的致畸作用大多发生在胚胎期,既可使婴儿出生时已经畸形,具有形态上的缺损,如外形、体内器官以及某种组织因素或生化产物的缺损;也可使婴儿在出生后在发育过程中产生畸形。
妊娠头三个月中胎儿生长发育极其活跃:受精后20天胚胎头尾部开始分体节(骨骼肌肉的前身);30天发生感官和肢芽,初步建立胚胎血液循环;60天肢芽伸长,颜面形成,心、肝、消化器官和生殖器官形成和发育。
因此在妊娠三个月中给孕妇用药不当就有可能致畸,例如应用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抗肿瘤药等。
对于某些在实验动物具有致畸作用的药物,虽尚无临床致畸报道,但也以避免应用为宜。
有些药物的致畸,如抗甲状腺药、降血糖药等,可能与其疾病本身有关。
2.1.2 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从妊娠3月后至出生前,已经形成的胎儿器官继续迅速生长发育。
孕妇用药后,如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能影响胎儿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功能。
实验研究表明胎儿在药效学方面,即胎儿对药物的反应,与新生儿或儿童者并无差异,但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有其特点,因而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
如四环素可积蓄于骨和牙齿,使胎儿骨生成延迟及牙釉质发育不全;链霉素可使听神经功能减退;抗癫痫药及地西泮可使胎儿慢性中毒,产生中枢抑制、凝血功能障碍等。
2.2 胎儿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1)吸收:大多数药物经胎盘转运进行胎儿体内;也有一些药物经羊膜转运进入羊水后面被胎儿吞饮,随羊水进入胃肠道被吸收入胎儿体内;从胎儿尿中排出的药物又可因胎儿吞饮羊水重新进入胎儿体内。
形成羊水-肠道循环。
经胎盘转运的药物进入脐静脉,脐静脉血在未进入全身循环前大部分先经过肝脏,故亦有首过效应。
(2)分布:胎儿的肝、脑等以体重比与成人者相比相对较大、血流多。
药物进入脐静脉后,有60%血流进入肝脏,故肝内药物分布较多。
胎儿的血脑屏障功能较差,药物易进入其中枢神经系统而较易受影响。
胎儿血浆蛋白含量较母体为低。
可使进入组织的自由型药物增多。
(3)代谢:胎儿的肝脏是代谢药物的主要器官,在肝中有催化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的酶类,以催化氧化反应较活跃,但与成人相比,其代谢能力甚低。
胎儿的使药物与葡萄糖醛结合的能力缺如,故对某些通过这种结合而解毒的药物,如水杨酸盐,易产生中毒。
(4)排泄:胎儿的肾小球滤过率甚低,肾脏排泄药物的功能甚差,更易延长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胎儿体内的停滞时间。
某些经过代谢后降低了原有脂溶性的药物,如地西泮及沙立多胺等,不易通过胎盘屏障而使转运到母体血中的速度降低,以致在胎儿体内积蓄。
2.3 某些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现将某些药物对胎儿的作用综述如下:(1)中枢神经兴奋药:咖啡因使新生儿兴奋,缺肢性畸形,产仔体重减轻,成骨作用降低,心动过速。
(2)对乙酰氨基酚使胎儿肾损伤,肾功能衰竭,先天性白内障,羊水过多症。
(3)吲哚美辛使新生儿肺高压症,心肺适应性障碍,唇裂、腭裂,婴儿死亡。
(4)水杨酸盐使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瘀点,头水肿,出血倾向,体重减轻,围产期儿死亡率增加,新生儿肺高压。
(5)地西泮产生Floppy婴儿综合征,新生儿行为异常,唇裂及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