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陵市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面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面对金融风暴的袭击,来自生产一线的20名职工代表直抒胸臆,各行其是,畅谈对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以及后勤服务、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B . 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
C . 周汝昌先生凭借其极高的学养,以出神入化的文笔生动地阐述了“女性大悲剧”的“红学”见解。
D . 贾谊的《过秦论》通过论史讽喻,欲用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引起上层统治者的警觉,用语铿锵有力,振聋发聩。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阅览室中的书籍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不高,二是管理力度不够。
B . 《中国质量报》曾报道,食品专家基本可以断定“一滴香”是通过合成反应及化学品直接调和的方法,营养作用十分有限,长期食用会损伤肝脏。
C . “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D . 节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资纠纷纷纷进入高发期,为了避免让“流血讨薪”的惨剧不再发生,九部委联合发力,紧急部署,要求确保农民工工资节前按时足额支付。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慈善事业,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实际上始终都没有中断过,即使在人类蒙昧时代,也有猎物同享、遇害同御的慈善。
尤其是中国受光祖耀宗等影响,财富总是想最多地留给儿女,这就不免产生了惜捐思想,不愿意把财富给予社会。
这里除从财富观、文化观、道义观和社会价值观上给予引导、教育外,恐怕还应该从法律上、制度设计上给以调节和规范,使之成为一种自觉。
①但是,很多人还认识不到这一点,总认为自己的财富是自己的能力所得,把财富完全当做私家财产
②财富来自社会,当然也就应该回报社会
③我们必须使多数富人知道,财富来源于社会,也应该奉献给社会
④要改变这些观念,我认为还是很难的
⑤慈善事业看起来只是一种慈善行为,其实却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种财富观、文化观、道义观和社会价值观
A . ②①⑤④③
B . ②④③①⑤
C . ③②⑤④①
D . ③④②⑤①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4.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时间如风,星移斗转,天道无穷。
节气是自然时令,它依据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因所处位置的关系,接受阳光照射角度、时间的不同,而带来的一系列天文物候变化。
中国人很早就根据自然时间节律,发明了“二十四节气”时令体系。
它起源于黄河流域,以黄河流域的天文物候为依据。
早在春秋以前,人们已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测定了春分、夏至、秋分与冬至四个节气点,后又推算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时间。
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出现,在《逸周书》中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序列,只是个别名称位置不同罢了。
“二十四节气”时令是我们先民认识天地自然时序的时间框架,它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
古人认为“二十四节气”运行的内在动力是阴阳二气的流转,不同的节气时令,阴阳二气在天地中处于不同的位置。
由于阴阳二气分别代表寒冷与温暖的气候属性,万物的生命周期亦与节气时令相关,春生、夏养、秋杀、冬藏是“天之道”,围绕着这一天道信仰,不仅圣人要“副天之所行以为政”,以春庆、夏赏、秋罚、冬刑来对应天道,就是普通人的生活起居也要依照四季时令的阴阳特性来安排,因此形成了针对特定节气时令的信仰、禁忌、仪式等。
在节气时令中,饮食保健的内容令人注目,它是我们祖先岁时生活的经验总结。
传统时令饮食原则是: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黄帝内经》认为: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长夏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即按照四季阴阳二气升沉流转与五行属性,调整饮食性质、内容。
节气时令是自然节律,也是传统中国人亲近自然的季节提示。
人们依照春夏秋冬的天时,安排着四季的活动。
如霜降,霜降之后秋收结束,农人停止劳作。
《礼记·月令》:“霜始降,则百工休。
”这既是顺时,也是因为天冷不便于工程或手艺制作。
冬至之后进入酷寒时节。
这对保暖条件简陋的古人构成了严重威胁,人们是掰着指头度日的。
为了纾解在冬寒胁迫下出现的心理危机,挨过漫长冬季,从寒冬看到春日的希望,人们很早就发明了“数九九”的游戏。
从宋元开始,《九九歌》就流传于南北各地,至今流传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就是这一歌谣体的延续。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世代相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具有生活节奏的提示与生活方式的调节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自觉地传承这一文明财富,尊重自然时间,尊重生命节律,从机械的物理性的钟表时间中解放出来,享受色彩斑斓的自然时间生活。
(摘自萧放《“二十四节气”与民俗》,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二十四节气”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除了个别名称位置不同,《逸周书》中已经有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序列。
B .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与太阳所处位置的关系发生变化,故接受阳光照射角度、时间不同,因而一系列天文物候也随之而变。
C . 在中国古代,圣人围绕“春生、夏养、秋杀、冬藏”的天道信仰“副天之所行以为政”,对应天道施行庆赏罚刑。
D . 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二十四节气”对当代中国人来说,依然具有生活节奏的提示与生活方式的调节的指导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国先民依据黄河流域的天文物候,测定了四个节气点,进而推算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时间,这最早可追溯到春秋以前。
B . 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霜降之后秋收结束,农人停止劳作,古有“霜始降,则百工休”的说法。
C . 阴阳二气代表着寒冷与温暖的气候属性,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
D . “数九九”的游戏是古人为了纾解在冬寒胁迫下出现的心理危机,挨过漫长的冬季而发明的一种游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传统时令饮食的原则记载在《黄帝内经》里,指导人们按照四季阴阳二气升沉流转与五行属性,调整饮食性质、内容。
B . “二十四节气”时令是我们先民认识天地自然时序的时间框架,人们依照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调整和安排自己的活动。
C . 中国古代的许多与特定节气时令相关的信仰、禁忌、仪式等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 . 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
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
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
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
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
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
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
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 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一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
屠呦呦说:“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
”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
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B . 《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C . 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
D . 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
E . 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分点概括。
(3)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
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什么?试简要说明。
(4)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9高三上·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
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
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
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
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
”乃疏奏其事。
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
濒河千里,人莫不悦。
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
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
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
岁久,民不堪。
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
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
”从之。
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
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
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
”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
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
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
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
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
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
不旬日,境内清肃。
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
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
公鼎累表乞归,不许。
会奴贼张撤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
叹曰:“吾欲谢事久矣。
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
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
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辽史·大公鼎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B . 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C . 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D . 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
B . “疏”中国古文书的一类,又称奏章、奏议,是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进言时所用的文书的统称。
C . “旬日”指十天,有时也指时间不长。
古代把一个月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十天,分别为上旬、中旬、下旬。
D . “乞归”指请求辞职回乡,类似的词语还有“乞骸骨”“致仕”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公鼎心怀大局,思虑周全。
有关官员正紧张地执行北枢密院征发沿河劳力修固堤防的命令时,大公鼎却认为此时修固堤防之事不宜做。
B . 大公鼎体恤百姓,务于教化。
他在担任良乡令期间,减少徭役,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孔子庙和学校,提倡教化,百姓都顺服他。
C . 大公鼎为官耿直,敢于进谏。
皇帝下令禁止属于鹰坊的人以张网捕鸟为名而扰乱妨害农业生产,这是皇帝采纳了大公鼎意见的结果。
D . 大公鼎擅长安民定乱,深得民心。
他在担任东京户部使一职时,盗贼横行,但公鼎处置得当,民生安定。
其中有人路上遇到公鼎,主动在马前叩首请求改过自新。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
濒河千里,人莫不悦。
②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
四、默写 (共1题;共8分)
7. (8分) (2017高一下·中山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靡有朝矣。
(2) 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3) ________,江春入旧年。
(4) 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
(6) 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7)佛狸祠下,________。
(8)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① ,扫空眼底蓁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睛。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9. (3分) (2016高三上·肇庆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中医认为,七情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
喜、怒、忧、思、悲、恐、惊会使人的内脏失调。
如心在志为喜为惊,过喜或过惊则伤心;肝在志为怒,①________;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过悲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
反过来,②________。
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等。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就是太过于悲伤,以至于得了肺痨,后来咳血而逝。
所以,③________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样,我们的身心就会和谐,身体自然会健康。
10. (5分) (2017高三下·成都开学考)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活动上,它与传统教学有所不同。
根据下面图中提供的信息,请用一段文字概括说明“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
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图注:图中三角形里的内容是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六个目标)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2020·茂名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幅图景是,上海的一些历史文化建筑,如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和欧式近代住宅,在旧区的扩容升级改造、拓宽道路过程中被拆除。
另一幅图景是,在某地方的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又大量兴建“欧陆古典风情”的楼字和街区。
有的新楼盘在大院门口建起了古罗马式的凯旋门,大院广场建起了巴黎先贤祠和伦教圣保罗大教堂大圆顶的会所。
对于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
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4-1、
4-2、
4-3、
5-1、
5-2、
5-3、
5-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四、默写 (共1题;共8分)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
8-2、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9-1、
10-1、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