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课外阅读
野菊花
你见过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欢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吗?也许,它不惹人注目,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我提别喜爱野菊花。

记得我小时候在南方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

它那小小的绿叶片衬托着它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乐。

可当它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以为它们是一棵棵小草。

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

它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

但它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

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疼,这时外婆马上摘下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

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

外婆说,野菊花还有消毒止血的功能。

解放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

外婆又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

我没想到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

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惦记着野菊花。

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不少带回家来。

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我喝过红茶、绿茶,可从没有喝过野菊花茶。

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的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我喜爱它的朴素;它的顽强;我觉得人不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要像它那样的默默地生长,不求索取;只要给予,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菊花(jū jú)摘下(zhāi zāi)晒干(sài shài)给予(gei jǐ)
2.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中标出序号。

败:①失败;②打败;③搞坏;④解除;消除。

清热败.火(________)
顶:①支撑;②顶撞;③相当,抵;④顶替,代替。

真顶.得上清凉饮料(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朴实——()依然——()
惦记——()奉献——()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将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阅读这篇短文,你是否也喜欢上了野菊花呢?从它身上你学到了怎样的做人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1.加点字“贴”和“才”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作者过孔隙时的_______和
_________,“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写出了___________的感觉。

2.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泉水是从右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B.画线句是一个设问句,具体说明了船的小,也给人新奇的感觉。

C.写船小主要是为了突出内洞的小。

3.“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中的“挤压”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选文,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表达游览完孔隙后的感受,你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训练
相濡以血
几位探险者在一个荒凉的孤岛上发现了一种生存了14年的吸血蝙蝠,它们是一种100%靠其他动物的鲜血来维持生命的可怕的嗜血动物,已经成为了这个荒岛的霸主。

然而令动物学家不解的是,这个荒岛上的鲜血并不容易找到。

那么,它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发展成为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的呢?
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观察,探险者惊奇地发现,面对着奄奄一息的同伴,这群面目狰狞的小东西,它们的无私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找不到猎物的情况下,它们甚至会把自己腹中的鲜血反刍给没有进食的同伴,以解缓它的饥饿。

吸血蝙蝠的援助对象,首先是小蝙蝠,然后是有血缘关系的成年蝙蝠,之后是无血缘关系的蝙蝠。

不过,这些被援助的无血缘关系的同伴,必须以前也援助过别人,否则就不会得到同伴的援助。

这样一来,被挽救回生命的蝙蝠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食物,继而再用自己的鲜血来还清这笔感情债。

这种互相帮助的特殊亲密关系在那个荒岛上持续了14年,而且还会持续更长时间。

这个答案相信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因为我们通常认为,动物世界中一直奉行着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

这群吸血蝙蝠之所以能够生存壮
大,正是因为颠覆了“丛林法则”,在同伴出于危难关头,选择了其他动物无法做到的“相濡以沫”。

人其实也是生活在一个个集体当中的,家庭、单位、国家、社会。

而这一个个集体当中,也不可避免地要遭遇这样那样的危机。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衰败的集体中的人几乎都选择了各种形式的明哲保身,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做法不仅伤害到整体利益也会伤害自身利益。

事实上,在一个集体败落以后,损失最大的还是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人。

在危难中选择“相濡以血”,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大智慧,因为这是一个集体能够度过难关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1.填空。

“相濡以血”这个词是由(___________)这个成语转变而来的。

2.选择正确的读音。

鲜血(xuè xiě)奄(yǎn yān )奄一息处(chǔ chù)于
3.“这笔感情债”指的是什么?怎么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相濡以血”是一种大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吸血蝙蝠是靠吸同伴腹中的血而生存的。

(________)
(2)吸血蝙蝠援助同伴时是有顺序的。

(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
(4)一个集体中的人都是选择明哲保身,那么这个集体必将走向败落。

(________)
6.对于“丛林法则”文中并没有解释,根据你的理解选择下面的哪种解释比较正确()
A.以多取胜B.个体的自然生存C.大家并肩作战。

7.吸血蝙蝠给我们人类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花蕊里的蜜蜂
化君
①一场夜雨,将天空沐浴得格外澄.(dēng chéng)澈、明净。

②园子里愈发清新空灵,花儿万紫千红,争奇斗艳。

一只蜜蜂飞过来,落在一朵粉色喇叭花上,爬向花蕊,两条细长的后腿向上翘着,不停地抓挠,柔软而迅疾,在喇叭口边儿上一闪一闪,仿若夜空里星儿的眼睛眨呀眨的。

凑近了仔细看,蜜蜂的须细细软软,在窄仄(zè)的喇叭底欢快地抓挠,样子有些好笑,却又让人不禁生出几分疼爱和怜惜。

③熠(yì)熠烁烁的腿和须忽而停下来,原来花上的蜜汁被吸干了,蜜蜂要换个位置。

定是为了节省时间吧,蜜蜂仍然头朝下,倒立着往旁边爬转几下,(继续持续)它精彩的表演。

“演”字一出,心里不禁生出一种负罪感,蜜蜂那么忙碌、辛苦,哪里有工夫表演?终于将花儿上的蜜汁都吸尽了,蜜蜂从幽深、窄反的喇叭花底部爬出来,一刻不停地飞向另一朵喇叭花。

④我跟过去,掏出手机,对准花蕊里的蜜蜂,接连不断地按动拍摄键,我想把蜜蜂采蜜的每一个(时间瞬间)都记录下来。

⑤园子里真静呀,“啪啪啪”的声音听上去震天响。

我试探着将手机一点一点靠近蜜蜂,越来越近,几乎要触着喇叭沿儿上蜜蜂抓挠着的后腿了。

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蜜蜂全然不知的样子。

或许它是知道的,顾不得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采蜜,采蜜。

⑥蜜蜂从花蕊里爬出来时,我将手机收了起来,随蜜蜂走向另一朵喇叭花,专心看它采蜜。

⑦我在心里有节奏地数着,一,二,三……数到二十七的时候,蜜蜂直起身子开始往外爬。

在这二十七秒,不,是三个二十七秒;不,是一整个上午;不,直到我看累了,离开的时候,蜜蜂从不曾歇息一下。

有时花蕊被别的蜜蜂采过了,它蜻蜓点水般在花朵上落一下,接着飞向下一朵。

⑧那片喇叭花田一朵一朵都被飞遍了、采尽了时,我抬脚离开,蜜蜂扇动起翅膀飞向路那边的一朵黄色小花。

小黄花的茎.(jīng jìng)太过细软,才被蜜蜂触碰着便朝地面弯下去,幸亏蜜蜂机灵,腾.地飞起来,飞向前面的花丛去了。

⑨蜜蜂那么小,那么弱,却一直不停地忙碌,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采蜜,采蜜。

(节选自《新青年》2018年第12期)1.用“√”在文中()里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和恰当的词语。

2.第⑧自然段中加点的“腾”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

3.给画“”的部分换种说法,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文中的句子与改写后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的部分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一句话概括文中蜜蜂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①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莱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③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文段中“向晚”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

2.对文段中“天高地阔”一词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形容乡村的环境非常开阔。

B.头顶高高的天,脚踏宽阔的地,形容乡村居民胸怀坦荡。

C.指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地方开阔,也指他们在饭桌上谈论的话题广,聊起天来毫无拘束。

3.第①②自然段描绘了两幅图,如果给这两幅图取名字,第①自然段对应(______),第②自然段对应(______)。

A.瓜藤攀缘图 B.月夜睡梦图 C.门前晚餐图 D.鲜花轮绽图4.用“”画出文段的中心句。

这个句子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感情。

5.读完文段,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母爱的力量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

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

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①)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

能不能活下,既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②),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着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③)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
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女孩说:“我感觉到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冷冷的井里拉上来……”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拯救一切。


1.给文中标有①②③的地方选择最恰当的词。

①恳求哀求要求(_______)
②希望期望渴望(_______)
③抓住攥紧牵着(_______)
2.这位女护士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孩苏醒是个奇迹”,请问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歌颂母爱的名言或诗句很多,请你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最想对这位女护士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仙人掌
我家的“小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

有像火一样红的鸡冠.(guān guàn)花,有洁白如玉的兰草花,还有月季花、迎春花。

这些花迎着灿烂的阳光相继开放,真惹人喜爱。

但我最爱的却是那身上长满刺的仙人掌。

说起来,还有一段经历呢。

记得有一天,爸爸下班回来拿着一个大纸包,我知道又是花。

连忙打开一看,哎!竟然是一盆长满刺的仙人掌,既没有好看的颜色,又没有好闻的香味。

于是,就把它放在“小花园”里,置之不理了。

我一连几天都没给它浇水,心想,大概枯(gū kū)死了。

可是我跑到小花
园一看,呀!仙人掌不但没有死去,而且很健康。

去年冬天,我得了腮腺炎,腮帮子肿得厉害,又疼又胀,难受极了,吃药打针都不见效。

后来,爸爸找了个偏方,就是把那棵仙人掌切下半截,拔了刺,捣碎,给我敷上。

嗬!还真有效,肿处觉得凉凉的,不那么火辣辣的了。

我想起那棵仙人掌,便跑到“小花园”去看它,只见它被切掉了头,刀口处渗出一粒粒小水珠。

为了我,它也许会死的。

又过了几天,我的病好了,就跑到“小花园”去看。

只见它的伤口干了,留下一条灰白的伤痕,可全身还是绿油油的。

仙人掌居然活下来了。

带着伤疤的仙人掌坚强地站在角落里,在众多的花丛中大概谁也不会注意到它;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百花中最可贵的一种。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竟然(_________)也许(_________)珍贵(________)顽强
(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_________)果然(_________)难看(________)一定
(________)
4.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把仙人掌放在小花园里,置之不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的心目中,仙人掌为什么是百花中最可贵的一种呢?用“√”选择,可多选。

A.它坚强,生命力强大。

()
B.它颜色好看,香味好闻。

()
C.它帮“我”治好了腮腺炎。

()
八、课外阅读。

登泰山观日出(节选)
我没有在南天门停留。

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

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

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

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

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

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

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

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下面的选项中描述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A.鱼肚白→淡红色→火红色
B.鱼肚白→火红色→淡红色
2.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填空。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比作______,写出了太阳的形态特点。

(2)“不断”“越来越圆”“终于”这些词语体现了太阳上升过程中的
________和太阳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日出时太阳的形状变化顺序是:一条弧形的边→半圆形→火球。

(____)(2)本文抓住日出前后天空颜色的变化和观看时的感受这两方面写了泰山的日出。

(____)
4.这篇文章和《海上日出》在写法或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列举一两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

蜜蜂
初春,家里来了一窝蜜蜂,它们钻进谷仓里安家,妈妈高兴得不得了。

因为在农村,有蜜蜂来是预示着这一年全家人将过得甜甜蜜蜜。

我天天观察它们,也渐渐了解了它们。

蜜蜂非常聪明,它们会建造巧夺天工的蜂巢。

奇特的蜂巢是由许多个六棱柱形的蜂房组合而成的。

数学家经过仔细计算得出:使用同样的原材料,六棱柱具有最大的体积,从而可贮藏更多的蜂蜜,十分符合几何学原理和省工节材的建筑原则。

小小的蜜蜂真可以算是自然界中卓越的建筑大师呀!
蜜蜂很勤劳。

采蜜是它们的主要工作。

桃花、稻花、月季花……只要有花的地方就有它们忙碌的身影。

据说蜜蜂最远能够飞到离蜂巢14千米外采蜜,真了不起。

看到勤勤恳恳的它们,我怎能不深受感动呢?
蜜蜂体长虽然只有一到二厘米,但你可别小看它们,它们可都是英勇善战的勇士。

有一回,一只大马峰想溜进蜂房搞破坏,被放哨的“卫兵”发现了。

险情就是命令,许多小蜜蜂从巢里扑了出来。

它们在入口处布了个蜂阵。

只要马蜂飞过来,它们就同时扇动翅膀,并翘起尾部的武器。

“嗡”的一声,马蜂只好向后撤。

看到敌人还不肯离开,几只蜜蜂从阵里飞了起来,在敌人面前晃了一下,又落在阵里。

接着又有几只飞了起来……就这样反反复复,马蜂一点便宜也没占到,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为了守护家园,这些小精灵愿意付出一切,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听妈妈说,一窝蜜蜂一年可以为人们提供几十公斤蜜。

如果你正在品尝这甜入心底的美味,请不要忘了这是由千千万万平凡而又勤劳的小蜜蜂酿造的。

1.文章重点介绍了蜜蜂的几个特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蜜蜂的巢是巧夺天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有蜜蜂来会预示着这一年全家人将过得甜甜蜜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
....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①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②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加点词语“天高地阔”的意思是()
A.边吃边聊,自由自在,毫无拘束。

B.吃的地方很开阔。

2.画线句子第①句和第②句中的“它们”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它们”都是乡村最______的事物,作者却把这些事物写出了诗的美感来,展现出了_____________的美。

3.在这“月明人静的夜里”,纺织娘的“歌声”体现了乡村是安静还是吵闹呢?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画出选文的关键句。

结合上文,“独特、迷人的风景”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这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情谊
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

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么去上学呢?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

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玲玲来了。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虽然都没有说话,但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

教室里出奇的静,好象没有人一样。

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别难过!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

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一块中队委员的标志。

来,我给你戴上。


“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


“玲玲,这个多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
“玲玲……”“玲玲……”
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听着一声声感人的话语,我真想大哭一场。

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

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出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①反映了“我”受灾后悲伤的心情。

②抒发了“我”非常感激同学们的思想感情。

③表达了同学们对“我”的纯洁真挚的友谊。

3.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①时间的变化②地点的转移③总分结构④事物几方面⑤事情发展顺序4.将“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缩成最简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最后一段除了标点符号停顿外,还有哪些地方朗读时需要稍加停顿,用“|”标出。

十二、课内阅读。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

扁鼻子军官摇摇头。

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

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

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呀!”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

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雨来疼得直咧嘴。

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

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

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

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1.从“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这个句子中的“瞪”你体会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扁鼻子军官摇摇头。

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

”这两个鬼子可能在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选文的第四自然段加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

4.对画线的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扁鼻子军官很善良,很爱孩子。

B.扁鼻子军官想和雨来交朋友。

C.扁鼻子军官装出很喜欢雨来的样子,实际上是想让雨来说出李大叔的下落。

十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个和尚(shàng)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 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

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ú 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

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

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