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伦理学第4章 制度安排与公共伦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创新的意义: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 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 制度创新的前提在于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制度创新的实质是制度内容的更新,在观念 层面上要求破除因循守旧、盲目自满的观 念。
制度创新是制度文明建设的过程,是对真善 美的追求: P115 制度求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制度符合 实际。 制度求善: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公平正义, 至善追求。 制度求美:真善统一,求证求真的科学美, 求仁求义的伦理美。
第一、制度以伦理为基础。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看,制 度安排本身并不存在单纯的伦理活动,但其中又无不 以一定的伦理思想和伦理价值为基础。 第二、制度伦理首先指称的就是“制度中的伦理 ”, 它强调的是制度的道德性。制度的设立以一定的道德 为前提,道德为制度提供伦理支持。 第三、制度伦理也指“道德的制度化”,其核心是 “道德立法”。道德是法律形成的伦理依据,而法律 则是一定伦理精神的体现。
性、纵向平衡、价值目标(P125-126)
(三)制度伦理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
1、制度伦理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相辅相成,具 有内在的一致性。二者必须有法制保障。 2、制度伦理和公民道德建设的人本化。其落脚 点是公民的规则意识的养成和制度的信念化。 3、制度伦理和公民道德建设服务于市场经济建 设。
(二)社会制度的类型
政治学角度看:基本制度和非基本制度:P104 社会学角度:本源制度和派生制度:P105 组织化程度看: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从制度形成的历史看:非正式---正式 (对应:习俗约定俗成---伦理规范---法律成文) 社会制度是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维系社会关系和社 会活动而由社会管理组织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形式或规 范体系,是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保障人类社会正常 运转和发展进步的基础和条件。 社会制度是一个复杂系统,保持制度一致性是难题。
罗尔斯的正义两原则:P118
(ⅰ)每个人都对与那个符合于对所有人平等的基本自由 的尽可能充分的自由体系有一不可抹煞的权利 (ⅱ)社会的与经济的不平等应满足两个条件:(a)它 们应当与在公平的机会平等条件下面同所有人的职务 与职位相联系;(b)它们应当适合于社会中最少受惠 者的最大利益。 机会平等原则应优先于差等原则。 好的制度伦理应该实行最大限度的平等。 对制度的道德评价和选择优先于对个人的道德评价和选择。 只有制度公正才能保障个人公正。
二、制度安排中的基本关系
(一)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兼顾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 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 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结合论: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 会公平相协调。要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 公平的价值观念。 加大政府对深入分配的调节职能。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次分配注重公平。
(二)效率原则
1、公共部门的效率既包括生产效率即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 平均成本,也包括配臵效率即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产生社会效益。 2、在制度与效率的关系中,制度与人、与组织结合才能产 生效率。 制度服从效率,制度保障效率。 3、效率具有深刻的道德基础 制度的功能在于规范秩序和行为,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 而效率的源泉就在于人的积极性。 如果说效率是制度安排或公共伦理的主要原则,那么,社 会公平则是效率的核心价值。 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制度就能产生效率。
第四章 制度安排与公共伦理
本章重点掌握内容:
社会制度类型划分 制度与伦理的关系 制度创新 公正原则与效率原则 制度安排中如何安排公正与效率? 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必须考虑4个方 面
第一节
一、社会制度
制度安排的伦理分析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 制度具有限制、控制的含义,是人们制定的行为 限度。 社会制度就是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维系社会关 系和社会活动而由人们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形式或 规范体系。P103 关键词: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规范 体系。
制度的其它分类方式
划分依据 社会性质
两种生产 组织形式 制度起源
类 型 基本制度、具体制度、规章制度
本源制度(经济制度与婚姻家庭制度)、 派生制度(政治、法律、文化制度) 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 民风习俗、道德规范、法律
(三)社会制度的特征P106
普遍性与特殊性——避免一刀切 稳定性与变动性——制度进化与变革的必要性 主观性与客观性——制度设计的客观与立场态度影响
第二节
制度安排的伦理评价
一、制度安排的伦理标准
制度的伦理评价就是对制度合理性的伦理评判(不是政治评 价),是制度伦理的重要内容。 制度评价的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制度合理性的道德依据 最终服从于生产力标准。 制度安排的的核心问题是价值取向问题,关乎制度的正义、 公正与否的原则性评价,涉及制度的最起码的公共理性。
二、制度伦理
(一)制度与伦理的关系 1、制度和伦理都是调节利益关系的规则体系, 都为一定经济关系服务,反映社会运行有序 的客观要求,二者在内容和功能上相互补充。 2、中国古代传统伦理与制度高度契合。家国 同构,伦理与制度同构,血缘宗法关系与封 建等级制度有机融合。
制度与伦理的关系:P110-111
处理好两个关系: (1)制度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2)强制性和自由
(四)社会制度的功能 P107
1、约束功能——外在强制他律 2、激励功能——回报的价值合理性 3、调节功能——利益关系的规范
社会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功能对应权利与义务, 就是一种行为导向,是行为自由的保障 社会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能够合理协调个人利 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增进公共利益。
4、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合理的公平,而保证效 率的公平就是合理的。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复杂性源于社会经济、政治、伦理关系相互 交织的复杂性,各阶层理解不一样。或偏向效率或偏向公平。 必须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二者协调统一是经济 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二)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关系
体制是一定制度条件下的组织之间的关系和结构 体系,是制度安排下的制度承载者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规范化的、制度化的,是国家机关、 企事业单位的组织制度。(静态) 机制是组织体系内部之间运行的程序和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动态特征相对突出的一种组 织秩序。(动态) 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正在进行深刻改革,面 对改革要求,必须考虑4个方面:观念问题、必要
制度伦理的含义:P113制度的道德性与道德的制度化相协调 的)制度是组织按一定程序,以决策和立法的形式制定 出来的,伦理是公众约定俗成的秩序、关系; (2)制度具有强制性,伦理是非强制性的; (3)制度是外在的规定,要求人们自觉遵守,伦理是内 化的自律,是人们自愿履行的义务。 道德制度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比如当前“道 制度伦理的实践意义在于制度的道德性与道德的制度 化。即制度是强制的道德,道德是自觉的制度。
德立法”可以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抑制政府腐败,协调“看 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二)制度创新与制度文明
制度创新是指人们根据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发展 的要求,对原有制度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推陈 出新的一项活动。 P113
制度创新的三种体现: P114 1、修改健全原有制度 2、创建新制度 3、制度体现新理念
制度合理性的道德评价标准: (一)公正原则 (二)效率原则
(一)公正原则
公正(Justice),又称公平、正义、公道,既是社会制度的 首要价值,是社会关系治理文明的标志,又是个人品质、 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因而具有制度价值属性和个人品性 双重意义。它是公共伦理的重要原则。
制度的公正设计取决于制度设计者的公正理念和 价值取向。制度的价值取向非常重要,它决定制 度的发展方向。 公正以公共利益为依归,源于公正分配利益的需 要。是评价政治制度优劣的标准之一。 社会公正的实质是义务和权利的相应相称。一项 正义的制度安排就是使其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 公共利益,即社会的公平、公正、合理。
1、以效率为基础,先有规则公平,才能做到分配公平。 导致平均主义的公平观和导致两极分化的效率观都错误。 2、效率和公平都是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不可偏废。效 率使财富增长,公平使财富合理分配。 3、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的制度安排要考虑三个方面:
(P123-124)对所有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效率分配与机会 均等的制度环境;组织结构科学化与基本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