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1.47米的他竟是举重小巨人_励志故事
举重奇才李雪昭:在逆境中坚强

李雪昭曾被誉为举重界的奇才,作为奥运金牌的有力争夺者,却因一次意外受伤,痛别赛场。
失去光环的她发现自己除了举重,什么也不会。
为了生存,为了尊严,她学美容,开超市,一步步艰难打拼成千万富姐。
然而,在人生重新崛起之时,命运再次跟她开了一把玩笑:断骨增高期间意外怀孕,孩子胎死腹中,丈夫绝然离婚……人生如过山车般轰轰烈烈、起起落落,李雪昭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但最终,她向所有人证明,即使退出赛场,即使饱受创痛,她也能活得活色生香。
且看一个退役女运动员破茧成蝶的故事。
奥运梦断,不甘退役魔咒艰难创业1999年4月,20岁的湖南女孩李雪昭作为世界举重锦标赛48公斤级冠军,被选进国家队,等待参加悉尼奥运会的选拔。
李雪昭倍加珍惜这次机会,在第五次挺举时,她要了一个从未举起过的重量。
提杠,平胸,当李雪昭一个弓步正要挺起,杠铃突然从肩上滑落,重重地砸在她的腰部,突如其来的重量几乎将她砸晕,她被教练抱下场。
半年后,李雪昭的伤势竟越来越重,必须放弃举重运动,否则有瘫痪的危险。
医生的宣判让李雪昭如遭雷击,痛苦不已。
李雪昭1979年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西河镇,家中姐弟3人,父母在她5岁时离异。
9岁那年,李雪昭陪同叔叔的儿子去参加举重面试,竟被教练一眼相中。
从此,李雪昭练起了举重。
13岁时,她因成绩突出入选湖南省队,当年就获得湖南省青少年抓举、挺举总成绩第一名。
1998年,她获全国冠军赛抓举、挺举第一名。
1999年,她又获世界举重锦标赛抓举第一名,总成绩第二名,同年获得湖南省人民政府二等功奖励。
李雪昭本是最有希望在奥运会夺冠的新星,却在关键的选拔赛上遭遇意外。
这不仅让她与奥运舞台无缘,甚至断送了她的体育生涯。
在医院治疗的日子里,李雪昭颓废至极,她每天透过窗户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不停地问自己,除了举重,我还能干什么?李雪昭出院后,母亲怕她触景伤情,将所有运动服都收起来,给她准备了各种漂亮衣服。
可那些衣服穿在她矮小、壮实的身体上并不好看,李雪昭很自卑,她想改变自己。
世界最高的人和最矮的人_最矮小的也是最高大的的励志人物故事

世界最高的人和最矮的人_最矮小的也是最高大的的励志人物故事她的身材是矮小的,不足1米;可她用残缺的身躯为138名孤儿撑起了母爱的天空。
她1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
12岁的时候,母亲也撒手西去。
为了生存,她一个人挎着竹篮到铁路上捡煤块儿。
可是,不幸再次降临到她的头上。
一辆奔驰而来的火车碾断了她的双腿。
自此,她变成了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女孩。
出院后,无依无靠的她被送往湖南省湘潭市社会福利院供养,生活和起居都有人照顾。
不过,她为自己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倍感内疚。
她希望能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贡献也好。
可是,她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身高还不到1米。
别说为社会做贡献,就连自己的生活也不能自理。
她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走路。
只有学会走路,才能够自理生活。
传统的柺杖不行,假肢不行,因为她是高位截瘫,大腿以下全没有了;轮椅倒是可以的,但是,轮椅不够灵活,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够去。
怎么才能自由的行走呢?她把目光投向了面前的两个小板凳。
她开始了自己的“走路”练习。
双手着地,用力把残缺的身躯放到了小板凳上,用腹部的力量把身躯的重心交替放在两个板凳上,然后,用手搬着板凳,缓缓往前移动。
她一次次从小板凳上摔下来,又一次次地爬上去。
终于由失败到成功,由成功到熟练,由熟练到板凳与人合为一体,运用自如。
自此,她嗒嗒嗒的“脚步”能够到达福利院的每一个角落。
她开始要求工作,院长被她缠得没办法,便让她协助其他员工护理孤儿,她高兴地答应了。
福利院有许多孤儿,这些孤儿又大都是因为残疾或者疾病而被人抛弃的孩子。
一些年轻的员工对这些孩子不喜欢,甚至不敢接近。
她不怕,因为,她也是一位残疾患者,也是孤儿。
所以,她在心理上与这些孤儿有了一分亲近。
开始工作后,她很快就爱上了这些孩子。
她与这些孩子吃在一起,睡在一起,把无私的母爱献给了他们。
虽然,那一年,她刚满18岁,她还没有真正尝过为人母的滋味儿。
她独立抚育的第一个孤儿是位名叫胜利的女婴。
邓亚萍的励志小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小故事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
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
这位励志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邓亚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邓亚萍的励志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邓亚萍的励志小故事篇一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
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
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
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
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
很感人的父爱故事大全_催泪的父爱故事

很感⼈的⽗爱故事⼤全_催泪的⽗爱故事⽗亲的爱是深沉⽽伟⼤的,每当看到他,我们就会变得异常温暖,⽽且⼼⾥满满的都是感动。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很感⼈的⽗爱故事⼤全,供⼤家参考。
⽗爱故事⼤全1⽗亲送我去读书那天,我和⽗亲在⽥野⾥⾛着。
⽗亲展动着双臂,像⼀只巨鸟,眨眼的⼯夫,就甩开我⼏⼗⽶。
⽗亲停下来,催促着我说,娃,⾛快点,要误车了。
⽗亲是随我⼀起去县城的私⽴中学。
学校⾥要召开演讲⼤赛,请了所有的家长,还准备由电视台全程录制。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亲时,特别突出了“所有”两字,但是,⽗亲还是很兴奋,中午,他俯着⾝⼦站在⾐柜前,翻腾了⼀会⼉,问母亲,我那套中⼭装呢?⽗亲在⼀家砖⼚打⼯,由于出砖的路多是上下坡,⽗亲负责来回拉车。
⽗亲的腰是常年拉绳拉的,才四⼗⼏岁的⼈,便驼了背。
母亲⽩了⽗亲⼀眼,说,瞧你,激动成啥样了?中⼭装不就穿在你⾝上吗?⽗亲对着镜⼦看了看,笑了,额头的皱纹都跳动了起来。
帮我看看后⾯,有没有折?⽗亲倒退着,⽤背去拱母亲。
昨天刚给你洗过,没折。
母亲推了⽗亲⼀把。
那就好,咱不能给娃丢脸。
⽗亲嘿嘿⼀笑。
我看到⽗亲的样⼦,就想笑。
那件中⼭装,是前年⼤伯送的,⽗亲⼀直舍不得穿。
⼤伯的⾝架⽐⽗亲宽⼤,所以中⼭装的⾐摆⼏乎到了⽗亲的膝盖,不过,⽗亲的感觉很好,出门的时候,他将每个扣⼦都系好,⼜扯了把⾐⾓,才往外⾛。
遇到邻居,⽗亲总要竭⼒地直着腰,远远地摆⼿招呼,说,咱娃要上电视了。
说这话时,⽗亲的脸上亮汪汪的,像抹了⼀层油光。
到了镇⾥,我们坐上去县城的车,⽗亲变戏法似从兜⾥掏出⼀盒烟和⼀把糖,向车上⼈分着,不住地说,我家娃要上电视了。
到了学校,⽗亲仿佛跟其他家长早就熟悉了,坐在他们中间,夸耀着我,让我的脸上热热的。
我说,爸,今天你不是主⾓,少说⼏句吧。
⽗亲闭了上嘴巴,但是没过⼏分钟,⼈群中⼜传出他的⼤嗓门。
所幸,演讲⽐赛很快就开始了。
⽗亲挤在摄影师⾝边,不时地指着我说,同志,那是我家娃,可有出息了。
班⾥的同学,⼀个个上台演讲,他们精彩的表现,博得了阵阵掌声。
经典励志哲理故事15篇

经典励志哲理故事15篇经典励志哲理故事15篇经典励志哲理故事1泰勒斯为观察星星而掉进深坑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有一心一意、心不旁骛的专注精神。
有一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见星空晴朗,便在草地上观察星星。
他仰头看着天空,一边慢慢地走着。
不料,前面有个深坑,积满了雨水。
哲学家只顾看星星而忘了脚下,一脚踩空,人便像石头般掉了下去。
待他明白过来,身子已经泡在水里了。
水虽仅淹及胸部,离路面却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得高呼“救人”。
当路人救他出了水坑,泰勒斯抚摩着摔痛了的身子对那人说:“明天要下雨!”那人笑着摇摇头走了,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
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泰勒斯在气象学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而惊叹,有的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 泰勒斯对这种嘲笑不屑一顾,没有说什么。
两千年之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听到了泰勒斯的这个故事,他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经典励志哲理故事22022年6月6日,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做客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验。
王小丫原就读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被分到一家经济类报社上班。
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报社领导竟然把她派遣至通联部去抄信封。
当时,她感到很失望,甚至是绝望,大学毕业怎么就干这个谁都能干的工作啊?虽然一时有些想不通,但她还是好好去干了。
3个月之后,她写信封写得又快又好,快到一个人能够完成3个人的工作量。
领导看她表现十分突出a,就过来问:“想不想干点儿其他工作?”从此以后,她先后成了文摘版、理论版和副刊的编辑……这样一路走来,王小丫最终成为了深受大家欢迎的主持人。
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位人力资源负责人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在分析应征者能不能适合某项工作时,经常要关注他对目前工作的态度。
自强不息的名人成功的小故事

自强不息的名人成功的小故事自强不息的名人成功的小故事(通用12篇)导每个成功名人的背后都有些令人振奋、激励人心的小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名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自强不息的名人成功的小故事篇1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失去聆听能力后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豪言壮语。
他用《命运》之曲谱写了自己生命的辉煌,用不屈于命运的方式让全世界人看见了他的身影。
德国诗人歌德在他的不朽名著《浮士德》中说:“凡是自强不息者,终能得救!”其实,世上真正的救世主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对于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者来说,身体的残疾不是障碍,只要信心不垮,仍能做出令自己吃惊的成绩。
在缺陷面前绝不要退缩和消沉,要凭着良好的心态战胜困难,当我们有想法但不能实现时,要自立自强,这样才能发掘你的潜能,冲破困境走向胜利。
自强不息的名人成功的小故事篇2邓亚萍在我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上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
自她1986年13岁那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开始,到1997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短短的11年间,一共拿到153个冠军。
这不但在中国乒坛,而且在世界乒乓史上都是光辉的一页。
在邓亚萍小的时候,为了培养她成才,父亲曾将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去深造。
然而,去后不久便被退了回来,其理由是个子矮,手臂短,没有发展前途,这给少年邓亚萍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令人欣慰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倔强的邓亚萍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她练得更加刻苦。
可以这样说,是困难、挫折和毅力成就了乒坛“国手”。
气场拥有者敢于接受任何挑战,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我肯定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他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即使身处逆境,只要你敢于挑战生活,勇于突出界限,那么逆境就会变成推动你前进的动力。
生命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只要看重自己,自珍自爱,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大多数人的命运表明,无论你是从事任何职业,无论你是在较高层次的平台上演绎人生,还是在一般层次上努力求索,尽管所遇到的困境、逆境及诸种矛盾的状况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必须依靠自己点燃与命运搏斗的激情之火,依靠自我去抓住可行的机遇,挖掘自身的潜能,开拓创造新的命运之路。
坚定决心亚运会男子举重比赛中的励志故事

坚定决心亚运会男子举重比赛中的励志故事坚定决心亚运会男子举重比赛中的励志故事在亚运会男子举重比赛中,总是能够看到许多励志的故事。
运动员们因为梦想和坚定的决心,突破自我,创造出一个个光辉的瞬间。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运动员的励志故事。
故事发生在亚运会男子举重65公斤级别的比赛中。
中国选手李凡凡,身高1.68米,体重只有63公斤,与其他选手相比稍显劣势。
但他却凭借着坚定的决心和勤奋的训练,站在了亚运会的舞台上。
比赛开始了,李凡凡迈开坚实的步伐,走向举重台。
观众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他能够创造一番奇迹。
他抓住杠铃,蓄满力量,以铿锵的步伐站定。
此时,世界仿佛安静了下来,只有他的心跳回荡在耳边。
第一次挑战,李凡凡将杠铃举起,重达145公斤的重量被轻松逼近。
观众发出一声惊叹,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开端。
他决定再来一次,这次要争取更好的成绩。
他闭上了双眼,深呼吸,再一次挑战,这次他举起了150公斤!这个成绩给了李凡凡更多的信心,他感到自己还能够再创造奇迹。
他不断挑战自己,再度提高杠铃的重量。
当重量达到了165公斤时,他有些吃力了,但他依然坚持着,渴望用他的努力为自己的国家争光。
观众们看到这一幕,无不为他所打动。
他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克服困难中变得强大的力量。
他们看到了一个年轻人肩负着国家的希望而努力拼搏的决心。
在最后的挑战中,李凡凡将杠铃的重量调整到了170公斤。
这是他从未挑战过的重量,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以坚定而稳定的动作,将杠铃举起,完成了挑战。
观众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为他拥有的这份坚定与决心喝彩。
李凡凡的励志故事令人深思。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拥有坚定的决心。
正是因为这份决心,我们才能够战胜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无论是在体育场上,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我们坚定地追求目标,努力拼搏,向自己的梦想前行。
亚运会男子举重比赛中的励志故事,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我们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用决心与努力去创造,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中国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的成长故事

中国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的成长故事第一篇嘿,朋友们!今天来跟你们唠唠中国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的成长故事。
你们知道谌利军不?那可是个超级励志的小伙儿!他家境贫寒,练举重就是想改变命运。
可这一路啊,哪有那么容易。
有次比赛,他腿抽筋了,只能无奈退赛。
还有一次,他的家人病重,他心里那个煎熬啊。
但谌利军没放弃,咬着牙坚持训练。
终于,在东京奥运会上,他成功了!那一举,举起的不仅是杠铃,更是他的梦想和希望。
再来说说苏炳添。
这大哥一开始可没被看好能在短跑上有啥大出息。
可他不服输啊,天天就跟跑道较上劲了。
别人休息,他训练;别人出去玩,他还在训练。
一次次的突破自我,哪怕是 0.01 秒的进步,对他来说都是巨大的胜利。
终于,他跑进了 10 秒大关,成为了亚洲飞人!还有女排姑娘们,那拼搏精神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管面对多强的对手,不管落后多少分,她们就是不放弃。
每一个球都拼尽全力去救,每一分都咬着牙去争。
她们身上的伤,那是数都数不清,但为了国家荣誉,啥都能忍。
这些奥运健儿们,哪一个不是吃了无数的苦,流了无数的汗,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他们就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咱们也得像他们一样,遇到困难不退缩,顽强拼搏,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第二篇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接着聊聊中国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的成长故事。
先来说说全红婵,这个小妹妹太让人感动啦!她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里条件不太好。
为了给妈妈治病,她拼命练习跳水,心里就想着能拿冠军,多挣钱给妈妈治病。
她训练的时候可刻苦了,别人练一遍,她练十遍。
小小的年纪,就有着大大的决心。
在东京奥运会上,一跳成名,震惊世界!还有马龙,乒乓球界的大神!他的职业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受伤、低谷,这些困难都没打倒他。
他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改进技术,一直保持着对乒乓球的热爱和执着。
终于,成为了“双圈大满贯”得主。
这些奥运健儿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偶然的,是靠汗水和努力换来的。
他们的坚持和毅力,值得我们每个人点赞和学习。
奋斗不息亚运会女子举重比赛中的感动故事

奋斗不息亚运会女子举重比赛中的感动故事奋斗不息亚运会女子举重比赛中的感动故事亚运会一直以来都是体育界的盛事,吸引着众多运动员和观众的目光。
而女子举重比赛更是一场场激烈的竞争,牵动人心。
在这个高强度的运动项目中,有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其中的每个背后都蕴含着奋斗不息的精神。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举重运动员的真实故事,她的名字叫陈婷婷。
陈婷婷在亚运会女子举重比赛上的表现,让人们为她的坚持和奋斗点赞。
陈婷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她从小就对体育运动充满了热爱,特别是举重项目。
然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她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训练。
尽管如此,陈婷婷并没有放弃,她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断努力的精神,一步一步打破自我,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
在她16岁那年,陈婷婷在从国内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参加亚洲举重锦标赛的机会。
然而,在比赛中她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意外伤害,右手的韧带被撕裂。
这对于一个举重运动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但是,陈婷婷没有气馁,她经历了艰难的康复训练,重新站立起来,并且更坚定地向前迈进。
经过几年的锤炼和努力,陈婷婷终于在亚运会女子举重比赛中获得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这对她来说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
她知道她面临着众多实力强大的对手,但她拥有的是一颗永不言败的心。
比赛的那一刻,陈婷婷展现出了真正的实力。
她面对的是来自韩国、中国台北和印度等国家的顶尖选手,她需要经受严峻的考验。
然而,在每一次抬举的瞬间,她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内心力量。
当她举起那沉甸甸的杠铃时,她燃烧着所有的激情和力量,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所有曾经支持和信任她的人。
经过一系列的激烈角逐,陈婷婷最终获得了亚运会女子举重比赛的金牌。
所有人都为她的胜利欢呼,为她的付出和努力鼓掌。
而陈婷婷也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就能够战胜困难和挫折,实现自己的目标。
奋斗不息,奇迹就会发生在你的前方。
篮球明星励志故事

2021年3月26日,克罗地亚热身1比1战平苏格兰,克拉什尼奇亮相病愈后才首次身披格子战袍登场亮相,而他的首粒进球却留到了3越5日,克罗地亚人终于用国家足球队的进球诠释国家队了什么是无所不能。
篇二:足球巨星梅西的励志故事
我给大家足球运动讲一个足球巨星梅西的励志故事,梅西是是众多球迷们谐星心中的偶像,积极向上梅西的励志故事一直在激励着一些人。
如今,在25岁的皮克梅西已经成为新一代球王之际,梅西的父亲约尔奇也是备感自豪:从智利到西班牙,从纽维尔斯曾老男孩到巴塞罗那,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年轻的梅西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
2021年在埃及举行的成了小罗大放异彩的舞台,罗纳尔迪尼奥的名字登上了报纸头条,他在那届杯赛上初显身手,决赛中他们以2比1击败了加纳队。这次杯赛中共打进7个球双料的小罗被评为最佳球员,成为了冠军队的最佳左后卫,这第一个是他足球生涯中的第一个最佳,阿芒塞县他的名字为世人英文名字熟知,成功拉开了罗纳尔迪尼奥职业生涯的新篇章。继大罗纳尔多后,小罗被誉为又挑选出一颗脱颖而出的巴西新星。小罗回忆说:“这个荣誉让我更有自信,也掀开了我通往世界顶级足球俱乐部的大门。”
2021年,罗纳尔迪尼奥同当地的格雷米奥签下了职业生涯第一份合同。他迈出了通往成功的第一步,这也让他很快赢得了没过多久在国家队中的位臵。在小罗进入巴西国家队并打进第一个球的时候,他的食指庆祝攻击方式就是用手指向天空,抬头长久地仰望,只不过好像要告诉父亲的在天之灵:你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自那之后,每天小罗进球后手指天空,就是表示他要将进球献给他的父亲。
激励人的励志名人故事

激励人的励志名人故事在很多人看来,他能够活下来简直就是一个传奇,然而更为传奇的是他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成了闻名全球的激励大师,他的坚强与乐观曾让许多人动容。
他便是无腿超人约翰·库提斯。
约翰刚出生的时候只有易拉罐那么大,除此之外,他的腿是畸形的,而且没有*门。
医生断言这个孩子活不过24小时。
父亲甚至已经做好了失去儿子的心理准备,然而令所有人吃惊的是,这个小家伙第二天还活着。
此时医生又断言,这个活不过一周,然而出乎人们的意料,他活过一周,并且一直存活下来。
虽然活下来了,可是约翰却是个残疾,他的两条畸形腿从来就派不上用场。
17岁那年,他做了腿部切除术。
在学校里他常常因为行动不便受人欺负,轮椅经常被人掀翻。
那个时候的他觉得学校简直就是地狱。
他喜欢网球,于是父亲送他去网球训练班学习,父亲只希望他能多一项爱好,而趴在滑板上打网球的他却梦想着要拿到网球赛事的冠军。
他的这个梦想几乎让所有人都觉得可笑,然而1994年,他让所有嘲笑过他的人咂舌惊叹,这一年他在澳大利亚残疾人网球赛事上取得了冠军。
由于长期使用手部前行,他的臂力大得惊人,因此他还获得过举重冠军。
一次偶然机会他应邀去大学做演讲,首次登台,他的经历和遭遇让台下所有的观众热泪盈眶。
那天之后,他便下定决心,要将最勇敢的一面展现给其他人,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更多的人。
从此,开启了他的道路。
如今的他,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家,无数人被他感动和感染。
成名后的约翰有一句名言,那就是,永远不要说不可能。
励志感悟:只要你足够自信又足够努力,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不可攀登的高峰。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
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
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
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的。
不过儿子又继续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臂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苏桦伟的励志故事300字作文

苏桦伟的励志故事1000字作文奥运会一直以来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大事,身为一位中国人,我想不会有人在看见鲜红而庄重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最高处而无动于衷。
“奥运会是最强健的体魄,残奥会是最不屈的灵魂。
”人们印象中的“苏神”是亚洲飞人苏炳添,而他心中的“苏神”是参加过四届残奥会的苏桦伟。
苏桦伟自生下来被诊断成脑痉挛和听力障碍,医生曾断定他这一辈子都有可能站不起来,他的母亲为此感到痛心却又无可奈何,她从未放弃过她的儿子,即使上班也会带着他。
苏桦伟站不起来,母亲上班的时候他就一个人默默坐在角落里,有次母亲实在受不了了,把年幼的苏桦伟抱上车间的传传输带,背后是热浪腾腾的锅炉,面前是痛哭流涕喊着“站起来,走给我看,不然我们一起死”的母亲,苏桦伟什么都没做,只是默默的望着母亲,望着母亲含泪的眼睛。
苏母别过头,伤心又无奈地按停了传输带。
苏母带他去看别人跑步,转头对儿子说:“走吧。
”或许她也想要放弃了,苏桦伟坚定的跑向了跑道,紧紧跟着田径队员,迎着教练诧异的目光和母亲的吃惊,他超过了终点,他进入人生转折点——田径队。
因为他的残疾,好像他天生有罪,没有人愿意和他跑接力,他默默无语,在和妈妈隔着听筒诉说时,痛哭不已。
母亲什么也没说,日复一日地帮他训练平衡,协调全身。
为了达成和队友的“15秒”之约,母亲让他和火车比速度,当他站在火车旁边时,我不可思议,不相信一个残障人士可以跑赢火车。
“你一直向前跑就好了,妈妈会在终点看着你。
”悠久而绵远的轨道沿向远方,身边是青绿的草被,火车冒着蒸汽鸣笛从身后驶来,年轻的运动员发力向前冲去,和煦的微风在耳边划过,火车和他齐头并进,即使摘掉助听器也可以听见的车轮擦过轨道的声响,终点处的身影是他有些沧桑的母亲,太阳温和的光柔和了她的棱角和鬓间白发,她看着不屈的儿子,一时忘了言语。
她的儿子奔向自己,奔向他坎坷的命运和高昂的灵魂。
反应过来时,儿子击响了她的掌心——他跑过了火车。
我坐在观影席上,看着屏幕里的母子,听见旁边的啜泣声我转过头,一片漆黑,我看见一位年轻的母亲用纸巾擦拭着眼泪和儿子嘴角的口水。
【传奇故事】四百斤

【传奇故事】四百斤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有一个年轻而又强壮的小伙子名叫小明,他拥有一副健硕的身体,是村子里最有力气的人。
他一直受到自己体重的困扰,因为他身高不超过1.7米,但体重达到了惊人的400斤。
小明常常感到自卑和无助,因为他的体重让他无法像其他人一样自由自在地奔跑和活动。
村子里的人们常常嘲笑他,认为他是个废人,没有任何用处。
小明并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他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开始锻炼身体,每天早上都在村子的小山上跑步。
起初,小明几乎无法进行长时间的跑步,他很容易就气喘吁吁。
但他没有放弃,他坚持每天都去跑步,一次比一次长。
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小明的体重开始逐渐减轻。
小明在跑步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有时会摔倒,有时会感到筋疲力尽。
但他从不抱怨,他知道只有通过一点点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处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体重越来越轻,他的体能也越来越好。
他渐渐发现,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以前无法做到的事情。
他可以奔跑、跳跃、甚至爬山。
当村子里的人们看到小明的变化时,他们感到非常惊讶。
他们无法相信一个曾经沉默寡言、脸色苍白的小伙子,竟然能变得如此强壮而自信。
小明的改变也给了其他人很大的鼓舞。
一些村民开始向他请教如何锻炼身体,他们追随小明的步伐开始进行锻炼。
小明的故事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他成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传奇,人们称他为“四百斤传奇”。
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证明了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改变命运。
从此以后,村子里的人们不再嘲笑小明,反而尊敬他并向他学习。
小明也不再受到体重的困扰,他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并用自己的经历来鼓励他人。
小明的传奇故事也渐渐传遍了整个乡村,成为了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
许多人通过他的故事激励着自己,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么困难的处境,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久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的故事也给我们带来了勇气和希望,让我们相信只要努力,我们也能成为传奇。
【励志故事】“巨无霸”这样诞生

【励志故事】“巨无霸”这样诞生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名字叫小明。
小明的身高比同龄的孩子都要矮一些,而且他的体重也偏轻。
小明在学校里经常被同学取笑,感到很自卑。
有一天,小明在学校参加了一次橄榄球比赛。
他很努力地跑动,但由于身材矮小,小明很难与其他队员竞争。
无论怎么努力,他都无法追赶到球。
最终,小明的队伍输掉了比赛,而小明也感到非常失望。
回到家后,小明向父亲抱怨自己身材的矮小和体重的轻盈。
父亲深情地看着小明,说:“孩子,身高和体重并不是决定你成功和幸福的唯一因素。
你的价值和潜能不仅仅取决于外貌,更取决于你内心的力量和决心。
只有从内心开始,你才能实现你的梦想。
”小明领悟父亲的话,决定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
他开始每天早起锻炼身体,做一些拉伸运动和重量训练,以增强自己的力量和体重。
小明也开始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他知道只有通过努力和坚持,他才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几个月后,小明的努力开始显现出成果。
他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体重也有所增加。
他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并展现出了出色的篮球技巧。
小明的同学们看到他的变化,不再取笑他,而是以他为榜样,努力追赶他的脚步。
小明的努力也受到了教练的认可。
教练将他选进了学校的橄榄球队,并给了他机会证明自己。
小明充满自信地接受了挑战,并努力展示自己的实力。
经过无数次的训练和比赛,小明成为了队伍中最重要的一员,贡献了很多宝贵的胜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逐渐被人们称为“巨无霸”,这个外号让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他意识到,自己的外貌并不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因素,只要拥有内心的力量和决心,他可以打破自己的局限,超越常人的界限。
小明成功的背后,是他对自己的无限信任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他明白,只有通过努力和坚持,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机遇,只要你敢于追逐梦想,相信自己,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收获成功。
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的外貌和身材如何,我们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

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16岁时,张湘祥是中国男子举重队里最年轻的队员,也是唯一一个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举重被选入国家队的运动员。
他用一系列肢体语言让人们见识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奥运冠军。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8岁时为了减肥去体校张湘祥出生于1983年7月,爷爷是革命烈士。
张爸爸回忆说,张湘祥走上举重的道路实属偶然。
9岁那年暑假,当时在工厂从事电焊工作的母亲黄玉曼和做房屋装饰工作的父亲张雨和都没办法照看孩子,为了管住顽皮的他,黄玉曼便把湘祥带到了龙岩市少体校,交给了她的同学——当年少体校的校长林永乐,张妈妈最初是想让湘祥学习乒乓球。
没想到,林永乐一看到壮实的湘祥就立刻摸摸他的手,捏捏肌肉,知道他是块练举重的好料,立刻打电话给体校里的举重教练朱日平,朱兴奋地骑着摩托车奔到学校“验货”。
9岁时张湘祥开始练举重9岁的张湘祥开始练举重,当时他是龙岩市一个普通体校举重队乙组的孩子,相当于小学一年级。
最早的训练内容很基本,甚至包括给那些甲组的大孩子们拿衣服、递水壶、拎鞋子。
在被张湘祥等一众小孩子服务的甲组生中,就有石智勇。
石智勇是雅典奥运会62公斤级举重比赛的冠军。
一次意外让他无缘雅典在朱日平教练手下训练一段时间后,六年级时,张湘祥被北京体育大学的.举重教练谢勇看中,远走北京,开始新的举重生涯。
1999年,张湘祥以业余队员的身份,参加全国举重冠军赛,获得56公斤级的冠军。
如此出色的表现让他随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队,成为队里最年轻的小将,在名帅陈文斌的指导下,全力备战奥运会。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刚满17岁的湘祥勇夺男子举重56公斤级铜牌,成为中国举重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奖牌得主。
2002年,考虑到张湘祥身材偏高、体重偏重等相对56公斤级对他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总局决定让张湘祥改打62公斤级。
然而,2003年张湘祥在一次训练中,腰部受伤被送去医院后,由于医生的疏忽,导致张湘祥伤情加重,并且很快失去了知觉。
意林励志小故事

意林励志小故事一个意林励志小故事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的方向;一本好书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的心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意林励志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意林励志小故事篇一1889年,爱德华·米其林在法国克莱蒙费朗创办了一家轮胎作坊,因为需求量大,他的轮胎作坊没几年就成了一家大公司。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爱德华接触到的业务也越来越多。
后来,他发现造船挺赚钱,于是成立了一家造船厂。
他又觉得酿酒业很不错,又成立了一家酿酒公司。
随着项目的增加,他觉得运输业这笔钱也应该赚到,就成立了一家铁路运输公司……爱德华的商业帝国越来越大,就在他慢慢成为克莱蒙费朗最有钱的人时,问题开始出来了。
他每天都忙得精疲力尽,可几年后,包括轮胎公司在内的所有业务都开始亏损。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还是做不好?”爱德华纳闷极了。
有一天,爱德华因为酿酒公司原材料的问题来到一座葡萄园考察,他看到农户们把一些青葡萄摘下来倒掉,不无心疼地问:“这些葡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把它们摘下来扔掉?”“如果不摘掉部分葡萄,所有葡萄都只会相互抢夺养分,最终都长不大,不够甜,而摘掉一部分就能为其它葡萄省下更多养分,这样不仅产量高,价格也能卖得更好。
”农户们补充道,“如果舍不得摘掉它们,我们反而会损失更多呢。
”农户们说着,继续忙活儿去了。
爱德华则反复咀嚼他们的话,从中总结出了一个道理——“这和我管理公司又何尝不是一样呢?我总以为揽下的业务越多就是越成功,其实这是在分散我的精力,结果连一件事也做不好了。
”那一刻,爱德华做了一个决定,摘掉那些分散自己精力的业务!短短半年,爱德华就先后关闭了除轮胎以外的所有公司,全力以赴地做一件事,到现在,他的轮胎业务已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就是被誉为“全球轮胎科技的领导者”——米其林!“舍得放弃,才能拥有更多。
”爱德华在晚年时这样教导子孙,“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才能真正创造成就,贪心不足只能让自己一事无成!”意林励志小故事篇二英格兰著名的足球运动员大卫•贝克汉姆小的时候,想做一名越野跑车队的选手。
强健体魄由弱变强的例子

强健体魄由弱变强的例子
11岁练习举重,聪明是优势李发彬1993年1月15日出生于福建,2004 年2月,他被父亲送到省体育运动学校,开始了举重之旅。
据报道,刚到体校时,李发彬的体重还不到30公斤。
用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那是相当的“弱鸡”。
市体工队原举重总教练陈孝铭回忆才看到李发彬时的情景,“发彬刚来的时候虽然很瘦小、体重很轻,但身体灵活、素质特别好,而且协调性和柔韧性都相当好,是一块举重好材料!”陈孝铭表示,李发彬有一个特点他是一名聪明的运动员。
训练中除了自觉,陈孝铭点评李发彬领悟动作要领并同龄队友快,并且很会动脑筋思考技术动作。
一步步走来,李发彬稳扎稳打:曾获得2011 年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冠军、2017 年全运会举重男子56公斤级冠军、2021 年举重亚锦.赛男子61公斤级的比赛抓举142 公斤,挺举170 公斤,总成绩312公斤获得三枚金牌。
2019年,在举重世界锦标赛男子61公斤级争夺中,李发彬以抓举145公斤,挺举173公斤,总成绩318公斤包揽三项冠军,并且打破总成绩和抓举两项世界纪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1.47米的他竟是举重小巨人
只有1.47米的他竟是举重小巨人
他出生在保加利亚,十来岁时,已经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着土耳其民族的血。
他问父亲,为什么我们不回自己的祖国?
父亲说,还不到时候。
13岁时,父亲将他送进举重馆。
由于道路坑凹难走,父亲一路背着他。
到了举重馆,父亲说,孩子,等你练好了,爸就带你回家乡。
他第一次接触举重器械,在教练的指导下,试举了几次,因动作不到位,扭伤了手腕,再抓器械,彻骨地疼。
回到家里,他对父亲说,爸,我不练了。
父亲问,为什么?
他摸着自己的手腕说,太苦了,我受不了。
父亲看看他红肿的手,找了些盐水,给他洗着,始终没说话。
第二天早上,他还在睡梦中,就被父亲拽了起来。
他本不想去,但是父亲背起他,就往外走。
到了举重馆,他只好忍痛训练,练了几次,就坐在椅子上休息,教练问起,他就说手腕疼,或者刚练过。
接连几天,他都这样应付着,所以,一脸的轻松。
父亲看出苗头来。
之后,父亲将他背到举重馆后,就不走了。
因为父亲的存在,他无法偷懒。
父亲天天来,他发觉了一件事。
由于举重馆属于开放训练,平时也有不少观众,来参观的人见了父亲,都投来歧视的眼神。
父亲身材矮小,像个侏儒,他遗传了父亲的基因,虽然13岁了,看上去也只有七八岁的样子。
不过,他是孩子,不像父亲那么引人注目。
但是父亲稳稳地靠墙坐着,对那些刺人的目光,视而不见。
儿子走到父亲身边,低声说,爸,你感觉到那些目光了吗?父亲“嗯”了一声,说,你练你的,别管这么多。
儿子本想提醒父亲,让他知羞,以后就不来监督了,他便可以得到自由,没想到,父亲看上去一点也不在乎。
儿子眼珠一转,想了个主意。
那天,父亲背儿子回家的路上,突然从旁边蹦出几个孩子来,他们围着父亲一圈圈地转着。
一个孩子说,瞧你,一个大人,个头还不如我高,是不是和儿子一样,现在还在吃奶?一个孩子说,这么丑陋的父亲,还抛头露面,为什么不在家里呆着?一个孩子说,你知不知道,举重馆的观众都是为了看你去的?
他看到,父亲脸上的肌肉颤抖着,浑身哆嗦,差点闭过气去。
回到家里,父亲蹲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母亲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说,有几个孩子,侮辱爸爸。
父亲突然跳了起来,指着他说,无论外人怎么侮辱我,我都不难受,可是你……我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那几个孩子是你叫去的,你这样做才让我伤心。
他低下了头,的确,那几个孩子是他喊去的,目的是刺激父亲,以后不再留在举重馆。
母亲听后,将他拉到身边,说,孩子,知道为什么父母来到保加利亚吗?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不堪忍受家乡人的侮辱,你现在还小,等再大上几岁,就能切身感受到了,父亲把你送进举重馆,就是想让你成为一个巨人,一生中不受到外人的歧视。
他的心蓦地一震。
不用再大上几岁,他突然就感受到了。
父亲之所以用心培养他,无非想让他用成就去弥补身体上的缺憾,他现在毕竟还是个孩子,一旦成年后,矮小的他会像父亲一样,难以在人群中立足。
从此,他努力训练,不断增加着抓举和挺举的重量,小小的身躯内积蓄着无穷的力量。
l5岁时,他就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没有人再轻视这个
袖珍孩子,只要他一出场,观众便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甚至成为无数家长教育子女的范例,而他的父亲,也成为英雄的父亲。
19岁时,他随父亲回到了土耳其。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21岁的他再次打破了抓举和挺举的世界纪录,并轻松夺冠。
虽然他
只有1.47米的身高,却被称为举坛小巨人。
他就是土耳其举重运动员奈姆•苏莱曼诺古。
奥运会后,身材矮小的奈姆,无论走在街上,还是出现在公众场合,都会聚焦一双双钦佩和崇拜的目光。
奈姆品尝了被人景仰的感觉,也正因此,他更加深爱自己的父亲,是父亲忍辱负重,用半生的心血,把他背上了人生之颠。
自卑是成功的绊脚石。
一个人,无论先天条件如何不足,只要不看轻自己,不断地锤炼自己,就能奋发向上,成为人人崇敬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