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三倍体桑品种圌桑13号选育成绩初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三倍体桑品种圌桑13号选育成绩初报
张正国;陈祥平;范小敏;冯永德;柯皓天
【摘要】以优质,高产,适应性强和大叶易探为育种目标,将塘10×伦109 F1杂交桑诱导为四倍体J-402,此为母本,与二倍体地方种四川花桑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择,优选育成三倍体桑品种圌桑13号.经实验园和田间品比试验,该品种与二倍体对照种湖32号相比,全年平均产叶量增产41.55%,养蚕的万头蚕茧层量提高
6.84%,100kg桑产茧量提高8.35%;抗旱性强,抗黑枯细菌病;并表现发芽率高,枝叶生长旺盛,叶质优,叶片肥大,秋叶硬化迟,探叶效率高等优良的三倍体桑特性.【期刊名称】《四川蚕业》
【年(卷),期】2013(041)003
【总页数】3页(P10-12)
【关键词】桑品种;育种;圌桑13号;三倍体
【作者】张正国;陈祥平;范小敏;冯永德;柯皓天
【作者单位】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31;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31;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31;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成都 610041;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桑品种是桑叶生产的生物遗传基础,选育和普及相配套的栽培方法是提高养蚕业收益最基本的技术措施。
研究和实践表明,桑的某些三、四倍体品种,在优质、高产
和抗性的结合上与常规二倍体桑相比,有突出的优势[1,4],因而受到育种者
和栽培者的关注。
近十年来,我国已育成一批三、四倍体桑品种用于生产,如丰田2号,嘉陵20号,强桑2号 (新塔桑)和圌桑11号等主要栽培品种,业已取得较
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然而,由于四川栽桑的立地条件较差,适于种植抗逆性优质高产的多倍体品种较少。
为此,笔者将四川广泛栽培的二倍体塘10×伦109 F1代桑用秋水仙碱诱导为四倍体,以此为母本,与二倍体地方种四川花桑为父本相杂交,经株系优选和田间品比鉴定试验,育出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和农艺性状好的人工三倍体桑品种圌桑13号。
现将其育种过程和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成绩初报于后。
1 选育过程
1.1 人工四倍体亲本的诱导
以发芽早,枝叶生长旺盛的二倍体广东桑种塘10×伦109 F1幼苗为材料,参考文献[1.3]的方法诱导四倍体。
与2000年5月初,用0.2%的秋水仙碱溶液,注
滴幼苗子叶展开期的生长点上,次年在V2代中选出若干枝叶外形似多倍体特征的单株,其中复选出“J-401”和“J-402”两个株系最好,经染色体镜检为四倍体。
其中“J-401”参加四川省桑品种区域性试验,2013年5月5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组进行田间技术鉴定,定名为“圌桑6号”。
J-402作为培育三倍体桑的亲本。
表1 三倍体桑J-303在复选圃的枝叶农艺性状调查表1数据为2006-2007年2次重复的平均值,每小区20株 (16m2)。
调查项目 J-303 j-3023 湖32实数指数实数指数实数指数秋末条长/cm 317.63 128.46 303.44 122.72
247.26100.00每枝叶数/片 75.63 159.05 70.57 148.41 47.55 100.00节距/cm 4.11 73.00 4.35 77.26 5.63 100.00 kg桑叶数/片 102.04 69.35 116.28 79.10 147.00 100.00叶长×叶幅/cm 31.4×27.5 31.5×27.0 24.2×20.3
1.2 杂交组合的配置与后代选择
四倍体品系J-402叶片肥大,叶质优,节间密,无二倍体亲本冬季冬芽萌发现象,但产叶量和长势较差。
由于该品系开♀♂花,可作培育三倍体品种的母本或父本。
依据已有本地品种与外省异地品种或种间杂交可能有较大杂种优势的经验[1.3],选配实钴11-6×J402,J-402×四川花桑,J-402×7681和J-402×金10等
杂交组合方式。
在四川省丝绸科学院江油蚕桑基地,于2004年3月下旬人工套袋,4月上旬人工授粉杂交。
2005年秋选出若干枝叶外形似三倍体的植株,2006-2007年扩大繁殖在复选圃进行系统选育,其中编号为J-303的株系较好(表1),枝条长,叶片数和叶片面积比对照种湖32号增加28.46%~59.05%。
经染色体镜检,确认为三倍体 (2n=3x=42)。
2007年定名为“圌桑13号”,进而列入田间
品试鉴定。
表2 圌桑13号在品试桑园的产叶量单位面积:667m2表2数据为2年3次重复
小区的平均值。
每小区33m2(40株);1.5×0.5m。
季节圌桑13号/kg湖32/kg 2
年生 3年生平均指数 2年生 3年生平均指数春叶 670.62 953.64 812.13 154.57 481.41 566.41 525.41 100.00夏叶 300.02 431.41 365.72 125.45 245.78 337.28 291.53 100.00秋叶 794.16 885.50 839.88 138.01 498.69 718.43 608.56 100.00全年 1764.80 2270.55 2017.73 141.55 1228.88
1622.12 1425.50 100.00
2 主要经济性状
2.1 桑叶产量
2007-2009年在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江油蚕桑基地,按《四川省桑树品种鉴定工作细则》的要求,按区组试验建立品试桑园,丘陵旱地的栽植密度为850株
/667m2,小区面积33m2,每小区40株,每个品种设3次重复,以二倍体标准
种湖32号为对照种。
如表2所示,三倍体圌桑13号在春伐栽培一致管理条件下
与湖32号相比,2-3年全年平均产叶量增产41.55%,其中春叶产量的增幅达
50%左右,充分显示其高产性能。
2.2 桑叶品质
丝茧育的养蚕鉴定试验,于2008-2009年春秋蚕期进行。
其5龄期的实养成绩
于表3所示,圌桑13号的平均成绩与湖32号相比,万头蚕产茧量提高5.68%,万头蚕茧层量和100kg桑产茧量分别提高6.84%和8.35%;由于叶质极优,5龄经过也短10h左右。
表3 三倍体圌桑13号的5龄蚕试养成绩表3数据为3次重复小区的平均值 (每小区200头)。
春种为川蚕23,秋种为洞庭×碧波。
桑品种蚕期万蚕产茧/kg 万蚕
茧层/kg 100kg桑产茧/kg实数指数实数指数实数指数圌13春蚕 21.27 104.21 4.77 106.47 9.56 106.46秋蚕 17.02 107.52 3.67 107.31 9.12 110.41
平均19.15 105.68 4.22 106.84 9.30 108.35湖32春蚕 20.41 100.00 4.48 100.00 8.98 100.00秋蚕 15.83 100.00 3.42 100.00 8.26 100.00平均18.12 100.00 3.95 100.00 8.62 100.00
2.3 抗逆性
大多数栽培者 (四川)对桑品种抗逆性指标的要求,主要指抗旱性和耐瘠性,其二为多发病虫害的抗性。
2007-2009年在品试园旱灾期和病虫盛发期,对供试桑品种的自然抗性作了调查。
结果,干旱20d时,各品种新梢基部开始出现黄落叶现象,30d时新梢开始止芯,40d止芯条明显增多,50d左右各品种新梢全部止芯。
如
表4所示,干旱40d时的止芯条率,与湖32号相比,圌桑13号少21.19%;对其他病虫害的抗性也较强。
这说明该品种有较好的复合抗性特点。
表4 三倍体圌桑13号在田间的自然抗性调查表4数据为2008-2009年3次重
复 (30株)的平均值。
桑品种止芯条率/% 黑枯病梢率/% 红蜘蛛虫率/% 叶菌核病率/%实数±% 实数±% 实数±% 实数±%圌13 46.20 -21.19 0.00 抗39.64 -14.59 13.33 -29.55湖32 58.62 100.00 27.25 100.00 46.44 100.00 28.92
100.00
3 栽培技术要点
圌桑13号为桑叶产量增产优势大,叶质优,抗逆性较强的大叶形品种,施足肥料是基本保证。
推荐栽植密度以750~850株/667m2,低干养成为宜。
株型枝态直立性好,也适于间作桑和四边栽植。
由于发条数多,有效条数中等,在发芽期要加强疏芽,以确保有效条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米条长产叶量高,叶片肥大的增产特点。
但新梢顶部芽叶着生较密,应注意防治桑瘿蚊和桑螟虫为害。
适于全龄用桑。
增施早秋肥,可増养晚秋蚕。
4 适宜种植范围
根据圌桑13号的特性和近10年试种,以及抗逆性强于对照种湖32号的表现,适于本省及相似生态条件的平坝、丘陵和山区缓坡地栽植。
该品种高产性能高,叶质优,採叶省工,尤其适于集约超高产栽培,供全年多次养蚕用桑。
5 小结与讨论
人工三倍体桑品种圌桑13号具有树姿直立,大叶高产,质优易採,秋叶硬化迟和抗逆性强等优良综合性状。
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种的产叶量比对照种增产40%左右,万蚕茧层量提高6.84%,100kg桑产茧量提高8.35%,且发条数较多,生长势强,是一个达到“种3亩桑产4亩茧”的超高产品种,用于生产,可获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根据已有的桑育种经验,采用异地品种或种间品种的杂交方式有可能获得较大的杂种优势[3]。
我们采用广东桑种4x的J-402与二倍体的桑种四川花桑的杂交方式,育成了杂种优势强,产叶量高,叶质优,生长旺盛的人工三倍体圌桑13号,同时,在选种过程中,还注意抗旱性和抗黒枯细菌病的选择,使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
谢辞: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杨今后先生给予技术指导;北京婉平服装服饰有限公
司吴婉萍女士资助部分选育经费,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杨今后。
桑树四倍体的诱导及其应用[J]。
蚕业科学,2004,30(1):6~
10
[2]张正国,陈祥平,范小敏。
人工高产四倍体桑品种圌桑6号育成初报[J]。
四川蚕业,2010, (2):8~9;34
[3]杨今后,杨新华。
桑人工三倍体育种的研究[J]、蚕业科学,1989,
15(2)、65~70
[4] ToiyI.Research of polyploidy and its applicationin Morus(J).JARQ,1985,18(3):22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