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个案分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教育个案分析(1)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曹政伟性别:男年龄:9岁
就读班级:都江堰市团结小学二年级(3)班
家庭住址:都江堰市、幸福镇莲花村。
二、问题行为概述
(1)行为方面:
①旷课、夜不归宿。
②恃强凌弱、打架斗殴。
③经常故意偷盗校内外财物,附近有些居民会到学校反映情况。
④经常到学校周围的小店、小摊欠帐和行窃。
⑤伙同中学生对中、低年级的同学进行抄霸。
⑥经常做些危险动作,如:从三楼阳台内侧翻到三楼阳台外侧,会在三楼阳台台面上行走。
⑦频频进入游戏机房玩一些不健康的游戏。
(2)学习方面:
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上课严重不守纪律,经常起哄,影响他人学习;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经常旷课。
(3)性格方面:
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散漫任性;经常模仿电视里一些有武功的头领,所以某些同学中有一点“号召力”;有时情绪好起来会帮助别人;爱发脾气;有缺点或错误能承认,但坚决不改。
三、个案生活背景
家庭关系复杂:1、父亲是某影剧公司的经理,多才多艺,文章写的相当漂亮。
父亲极爱面子,每当被学校请去解决孩子问题时总感到老师对孩子有偏见,有时会袒护孩子。
2、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位妻子,父母年龄差距大,母亲是位工人,喜爱打扮、喜欢到处游玩,对家庭和子女很少关心,不负责任。
有时接儿子回家路上看到别人在路上打牌、下棋,会扔下儿子自己去玩。
在儿子读一年级时母亲迷上了打麻将,每天沉迷于麻将桌,置家庭于不顾。
父亲不堪忍受这种生活,经常与母亲争吵,父母关系迅速恶化,导致分居,被试对象经常穿梭在父亲和母亲家。
父母为争夺对孩子的抚
养权经常满足于他种种不合理的要求
,对他百依百顺,有时又为了种种利益,对他不管不问、大打出手。
这场家庭动荡养成了被试对象种种不良习惯,性格行为、学习出现了明显的偏差,最后导致学习成绩很差。
四、个案分析
①童年生活:父母都有正当的职业和收入,家庭还算稳定,但是由于母亲行为比较散漫、责任感不强,所以家庭经常爆发矛盾。
自从母亲迷上麻将后,家庭矛盾与日俱增,家据不和睦。
被试对象在争吵、打骂中成长,造成了暴躁、好斗、爱发脾气、情绪不稳定、攻击性强的性格。
又由于父母分居,家庭处于动荡时期,他无人管教,造成了行为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等问题。
③学校生活;被试对象由于疏于家庭管教,学习成绩差,性格暴躁,和同学不能很好相处,情绪易激动,克制力差,爱起哄,爱打闹,受到批评或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而往往采取缺乏理智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以解心中之恨、报复别人,因而常会一时冲动违纪违章。
在班级无地位,被人看不起,也找不到倾吐对象,就会提高嗓门与同学发生争执或伙同中学的学生欺凌小同学,抄他们身上的钱,或与临近的同学聚集在社区内斗殴,或做一些极其危险的动作以引起同学
的注意,来让大家明白自己是有“本事‘’的,大家不要小瞧他。
③家庭生活:被试对象所在的家庭环境相当恶劣,对其成长十分不利。
8岁父母不和, 10岁父母分居,12岁父母离异。
父母争吵、打闹的言语和行为对他的性格造成缺陷,使他暴躁、烦躁、攻击、复仇心理严重,同时又伴有自卑、苦闷、消极悲观的心理,对家庭缺乏归属感,经常夜不归宿。
由于家庭动荡,父母对他疏于管理,逐渐养成了他偷窃家里和拖欠小摊贩钱物行为,谎话连篇。
以至出现了派出所干警与学校同时寻找父母联系解决他在校外违章行为时才感到
问题的严重性,表示愿意配合学校做好转化工作。
五、个案辅导策略
①认真翻阅被试对象的材料,到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其同学中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②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寻找感觉”等方法与他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
宣泄自己的感情,化对立情绪为融洽气氛。
真诚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同学,指导、培养。
锻炼他学
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提、社会中的位置及感觉。
③采用“沟通”、“融洽”法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寻找机会让其父亲发挥他多才多艺的特点,使他对其父母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产生一种崇拜父亲,向父亲学习的愿望,同时也做起父亲正确教育孩子的热情,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感到学校与社会是多么想帮助他们,让他们也从与学校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④经常深入班级,与其任课老师、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情况,经常交换意见,及时了解被试对象在班级、同学中的情况以及学习、行为情况,对出现的新问问及时调整方法和措施,是他逐步步入正道,寻找到良好的感觉。
六、个别辅导成果
①家庭生活:被试对象的父母终于在其12岁时离异。
父亲毕竟是个文化人,离异后表示为了孩子的学业和前途将终身不娶,同时也臧少许多社交活动,让自己的孩于有一个安静稳定的家,也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指导他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至此后。
被试对象的种种恶
习得到明显改进。
夜不归宿、派出所找上门来、小摊贩催欠钱款的现象再也未发生过。
②学习生活:自从被试对象有了个稳定的港湾后,心理状况有明显好转,无论在学习、生活、行为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对于他点点滴滴的进步我们都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并让其家长知道,让他们共同分享儿子进步的快乐,促使他们更好地督促孩于成长。
但彼试对象毕竟散漫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免不了有反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总是耐心地说服、帮助。
③交往生活:自尊心、荣誉感每人都有,这是人向上的一种重要动力,不管被试对象有多大的错误、缺点,但这种情感仍然深深地埋在他心灵深处。
如何点燃起心灵深处美好的情感呢?我发现他遗传了他父亲的艺术细胞,对大队部排练的已获奖的舞蹈“洁楼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为了争取到这一个角色,他在我们排练时不停地为大家服务,机会终于来了,一位“男演员”病倒了,他顺利地得到了这个角色,表演时他是抓么投入,技巧又是那么娴熟,我充分肯定了他的优点,至今我还保存着他演出时的照片。
又有一次,他对足球产生了兴趣,于是我与体育老师取得联系让他当上了守门员,当他身着足球服把守足球门时,他的父亲激动得热泪盈眶。
七、个案总结
通过以上的许多方面的努力,被试对象已渐渐找到了一些正确的感觉,由此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在同学、班级中也有自己的位置,因此被试对象的问题行为得到了转变,他终于于2000年9月顺利地跨进了中学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