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答案在最后)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0日22:40,世界目光聚焦在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约51 °E) 的绿茵场,被誉为“最贵一届世界杯”的足球盛宴,终与世人见面。
图1是卡特尔位置和首都多哈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3题。
1.卡特尔世界杯开幕时,当地的区时是
A.11 月 2 1 日 1 : 4 0
B.11 月 2 0 日 1 7 : 4 0
C.11 月 2 1 日 1 7 : 4 0
D.11 月 2 0 日 1 : 4 0
2.据图判断,多哈的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3.卡塔尔在世界杯期间
A.温和多雨
B.高温多雨
C.温凉干燥
D. 寒冷湿润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返回舱成功降落东风着陆场。
中国空间站的公转周期是1.5小时,每天日出日落16次。
图2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A.①④之间,在向②方向运动
B.①②之间,在向①方向运动
C.②③之间,在向③方向运动
D.③④之间,在向④方向运动
5. 中国空间站昼夜交替频繁的原因是
A. 空间站自转
B. 绕地球公转
C. 绕地球自转
D. 绕太阳公转
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境内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175.38 °W,20.57°S) 发生猛烈喷发。
此次火山喷发规模创100 多年来最高纪录。
图3中左图为火山喷发时卫星航拍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汤加此次火山喷发涉及岩石圈物质循环最活跃的过程是
A. 甲①
B. 乙②
C. 丙③
D. 乙④
7.汤加此次火山喷发可能诱发的灾害是
A. 风暴潮
B.滑坡
C.泥石流
D. 海啸
石老人位于青岛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在石老人村西侧海域的黄金地带,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图4左)。
2022年10月3日凌晨4点10分左右,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图4右)。
据此完成8~10题。
8. “石老人”景观属于
A. 海蚀崖
B. 海蚀柱
C. 海蚀穴
D. 海蚀拱桥
9. “石老人”附近海岸类型最可能是
A. 基岩海岸
B. 淤泥质海岸
C. 砂质海岸
D.生物海岸
10. 推测“石老人”上半部分坍塌的原因可能是
A. 海浪侵蚀
B. 冰川侵蚀
C.河流侵蚀
D.风力堆积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脊镇,人们在坡地上沿地势高低修建台阶形田地,以
适应当地地表形态,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当前该地梯田成为著名的观光景点(图5),交通成为制约当地旅游发展的瓶颈。
据此完成11~13题。
11. 与坡耕地相比,修建梯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A. 保持水土
B.降低海拔
C. 改善气候
D. 增加面积
12. 引起当前该梯田功能拓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边界、范围变化
B. 地形、气候变化
C. 景观、形状变化
D. 社会、经济变化
13. 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脊镇交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地形
B.气候
C.植被
D. 土壤
平汉铁路(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黄河大桥之母,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桥,为单线铁路桥。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选定桥址,1903年9月开工建设,1906年4月1日正式通车。
桥全长3015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最长的桥。
1987年被拆除,只留下5孔桥墩作为文物保存在原址上。
目前在郑州地区修建了十几座黄河桥。
图6左图示意京广铁路线,右图示意郑州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4~16题。
14.从成因来说,郑州市位于
A. 山前冲积平原
B. 河漫滩平原
C. 三角洲平原
D. 滨海平原
15.京广铁路线选址郑州,甚至继续向西取向的原因是
A. 促进郑州市发展
B. 黄河较窄,工程量小
C. 合理布局交通网
D. 地势平坦,便于建设
16. 目前在郑州地区修建的黄河桥增多的主导因素是
A. 自然条件
B. 经济因素
C. 技术条件
D. 政治因素
图7示意东北亚地区某时气温和气压分布。
据此完成17~18题。
17. 根据气温分布状况判断,此刻影响丙地的最可能是
A. 台风
B. 寒潮
C. 暴雨
D. 风暴潮
18.此时,最可能出现降水的地点是
A. 甲、乙
B. 丙、丁
C. 乙、丁
D. 甲、丁
野象是生活在热带潮湿气候区的动物,研究结果表明,近3000—4000年来,中国野象分布由北向南退缩了约17个纬度。
但是在2021年5月30日,云南15头
野象群一反常态,集体北迁。
图8为不同历史时期野象在中国东部的分布北界示
意图。
据此完成19~20题。
19.野象栖息北界的大跨度南移说明自商周以来中国气候
A. 变暖
B. 变湿
C.变干
D. 变冷
20.2021年,云南15头野象群集体北迁的原因可能是
A. 生存空间缩小
B.野象食物充足
C.北方气候变暖
D.人类活动影响小
花园口水文站位于郑州市花园口镇,是黄河上最重要的水文站。
多年来,
花园口水文站的数据一直是黄河防洪、水资源调度和治理开发的重要依据。
一
定程度上说,花园口就是黄河的晴雨表。
表1为花园口水文站不同时期年平均及
汛期水量沙量变化表,图9为郑州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21~23题。
21.黄河中下游最主要补给方式是
A. 冰雪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 大气降水
D.湖泊水和地下水
22.1960年-1964年,年平均沙量较以往减少了40%以上,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黄河含沙量突然减少
B.修水库导致泥沙沉积
C. 中游水土保持有成效
D. 汛期年平均水量减少
23.花园口开始黄河成为地上悬河对下游的影响
①加大预防洪涝灾害的难度②大量减少黄河水的含沙量③降低引水难度,节省能源④增加了黄河水的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沃克环流是指东太平洋洋面上空气因冷下沉,然后顺信风向西到达西太平洋因温度升高而上升,在高空再向东运动,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现象(图10)。
据此完成24~26题。
24.沃克环流属于
A. 大洋环流
B. 热力环流
C. 三圈环流
D. 季风环流
25.赤道地区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增强对该地及周边大气环流的直接影响
A. 赤道低压势力减弱
B.东南信风势力增强
C. 南亚季风势力减弱
D. 印尼的火山加剧喷发
26. 沃克环流势力减弱,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是
A. 长江中下游雨季提前
B. 黄河中下游地区洪涝
C. 全国大部常冬冷夏热
D.北方地区夏秋季连旱
北龙湖,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水域面积约5.6km²,平均水深4.5m,最深处为7.5m,总库容2680万m²。
上古时代,龙湖及周边地区为“圃田泽”。
是先秦“天下九泽”之一。
清代,围湖垦田,湖泽逐渐消失。
2012年10月18日,龙湖调蓄工程正式蓄水,在冬季会提高水位维护,在夏季会降低水位维护。
图11示意郑州北龙湖水系图,据此完成27~28题。
27.“圃田泽”在清代逐渐消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
A.年降水量会增加
B.空气中水汽增加
C.昼夜温差会增大
D.年温差逐渐减小
28.北龙湖在冬季会提高水位维护,在夏季会降低水位维护,其主要原因可
能是
A.冬季蓄水,降低周边的气温
B.冬季储水,预防干燥防火灾
C.夏季降低水位,腾空间防汛
D.夏季降低水位,减少降水量
“银杏叶黄秋意浓”,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
量游人观赏。
下图12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左)和杜甫草堂的银杏树(右)。
据此完成29~30题。
29.地带性植被能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当地地带性植被与银杏同
类型的是
①丹东②临沂③湖州④成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 四个城市中,最晚欣赏到“满地翻黄银杏叶”的是
A. 丹东
B. 临沂
C. 湖州
D. 成都
二、综合分析题(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2022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二十一)上午10:00,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
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1)写出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时刻赤道上位于白天的经度范围。
(3分)
(2)说出党的二十大期间河南省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
(3分)
(3)党二十大召开期间,郑州市某兴趣小组,每天坚持(晚上18:00、早上
6:00)两次观察记录月相。
描述该兴趣小组可能观察到的月相特点(位置、形状、月面凸向、运动方向)。
(4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高山封闭湖对区域气候变化响应敏感。
伊塞克湖(图13)是中亚最大的高山
封闭湖泊,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北坡山间盆地,共有一百多条河流流向该湖。
某科研团队研究了1960年以来伊塞克湖的相关气象与水文资料,发现1960一
1990年代伊塞克湖水量明显减少,1990—2020年代水量明显回升。
图14示意研
究团队获取的1960-2020年伊塞克湖区的气温、降水及湖面蒸发量数据。
(1)说出伊塞克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2分)
(2)分析产生1960-1990年代和1990-2020年代伊塞克湖水量变化差异的原因。
(4分)
(3)有学者认为伊塞克湖的水量会在不久的将来恢复甚至超过上世纪60年代,请说明理由支持该观点。
(4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白云石能够最大程度记录沉积时期的海洋条件,地质学界一直广泛使用以碳酸盐岩为载体的地球化学指标,追踪地球表层环境历史演化。
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CaCO₃) 组成,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CaMg(CO₃)₂) 组成,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镁。
因此,用5% 的稀盐酸滴在石灰岩岩石的新鲜表面,石灰岩会剧烈起泡,相反,白云岩遇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并慢慢溶解。
喀斯特(KARST) 是指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在我国又被称为岩溶。
图15为登封告成石淙会饮地质剖面图
(1)说出该地曾经发生比较明显的三种地质作用(3分)
(2)描述溶洞的形成过程(3分)
(3)相比于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华北的登封告成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差,分析其原因。
(4分)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2022年7月至11 月底,长江流域中旱及以上等级干旱日数45.6天,较常
年同期偏多31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中旱及以上等级站数涉及667 个站,占全流域的96%,影响范围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大。
图16为2022年8月22日全国气象干旱监测图。
(1)描述2022年8月22日我国干旱地区的分布特征。
(3分)
(2)说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干旱的主要原因。
(4分)
(3)说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对区域发展的不利影响。
(3分)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B
6.A
7.D
8.B
9.A 10.A 11.A 12.D 13.A 14.A 15.B 16.B 17.B 18.D 19.D 20.A 21.C 22.B 23.B 24.B 25.B 26.D 27.C 28.C 29.A 30.D
31.(10分)
(1)60°E向东到120°W(3分)
(2)河南省夜长昼短;(1分)夜渐长,昼渐短;(1分)越往南昼越长。
(1分)(3)晚上18:00,月相不可见;早上6:00,月相位于东南部天空;形状由大于半圆逐渐到后几天的小于半圆;月面朝东;位置逐日偏东。
(任答4点得4分)
32.(10分)
(1)大气降水(1分)。
(地表/地下)径流汇水(1分)
(2)1960-1990年代,伊塞克湖区水量减少主要受人类活动强度增加影响,人口大量迁入造成生产生活用水特别是农业灌溉用水增加,入湖径流量明显减少;(2分)
1990-2020年代,伊塞克湖区的降水明显增加,气温明显升高,冰雪融水增多造成入湖径流量增加;随着人们节水意识提高和灌溉技术的进步,对入湖径流的消耗减少。
(2分)
(3)湖区气候呈现暖湿的趋势,降水增多,(1分)冰川融水增加,(1分)生产生活节水意识增强,(1分)节水技术不断提高。
(1分)
33.(10分)
(1)地壳运动、侵蚀、堆积、固结成岩。
(任答3个得3分)
(2)碳酸盐岩(碳酸钙或碳酸镁)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形成溶解于水的碳酸氢盐(碳酸氢钙、碳酸氢镁),被水带走(侵蚀),形成空穴。
(要素清晰,表达准确得3分,要素有误,或过程有误,基本表达得2分,不能表达过程,知识碎片化的罗列正确的词汇得1分,没有表达,或描述不沾边的词语得0分)
(3)碳酸盐岩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形成溶解于水的碳酸氢盐,碳酸氢盐不稳定,又会分解成碳酸盐岩沉淀,释放水和二氧化碳。
(1分)华北地区较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分布较少,(1分)加上缺水,(1分)气温低,反应慢。
(1分)
34.(10分)
(1)2022年8月22日我国干旱地区分布不均衡;(1分)集中分布在南方、西南地区,(1分)东北、西北、华北地区较少(1分)(南部多,北部少)。
(2)夏季风势力强,雨带位置靠北,(1分)长江中下游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长,(1分)盛行下沉气流,(1分)降水少;夏秋季节,气温高,蒸发旺盛。
(1分)(3)干旱天气导致农业(养殖业、种植业)减产;水运交通受影响;高温使能源紧张;森林火灾预防等级升高。
(任答3点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