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全真演练物理试题(基础必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全真演练物理试题(基础必
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
第(1)题
如图所示,铜圆盘安装在竖直的铜轴上,圆盘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
电路通过电刷c、d分别与圆盘的边缘和铜轴接触良好,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定值电阻为R,先将开关闭合,待圆盘转速稳定后再断开开关,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闭合开关时,从上往下看圆盘逆时针转动
B.闭合开关转速稳定时,流过圆盘的电流不为零
C.断开开关时,a点电势低于b点电势
D.断开开关后,流过电阻R上的电流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反
第(2)题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伽利略在其著作中有如下描述:“在空气中黄金、铅、铜、岩石及其它材料的球之间速度的变化如此微小从50米高下落的黄金球不会超前黄铜球四指宽。
观察到这一点,我得出的结论是:在完全没有阻力的介质中所有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下落…”伽利略描述的这一研究过程主要涉及的科学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B.实验推理法C.类比法D.转换法
第(3)题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于P点,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现将物块由O点静止释放,OP为弹簧原长,物块到达最低点A点。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为0.5g
B
.O、A两点的距离为
C.从O点到A点,物块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到A点,物块的回复力先减小后增大
第(4)题
2017年4月23日07时26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组合体在原“天宫二号”距地心R处的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P、Q为轨迹上两点,且OP⊥OQ,则关于组合体从P运动到Q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路程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B.位移大小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
C
.若时间为t,则平均速度大小为D.若时间为t,则平均速率大小为
第(5)题
如图,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虚线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所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虚线框对角线ab与导线框的一条边垂直,ba的延长线平分导线框.在t=0时,使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以恒定速度沿ab方向移动,直到整个导线框离开磁场区域.以i表示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强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下列表示i-t关系的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
A.B.
C.D.
第(6)题
如图所示,一端封口的玻璃管开口向下插在水银槽里,管内封有长度分别为L1和L2的两段气体,当将管慢慢地向下按一段距离时,管内气柱的长度将如何变化( )
A.L1变小,L2变大B.L1变大,L2变小
C.L1、L2都变小D.L1、L2都变大
第(7)题
核污水中存在大量超标的放射性物质,比如铯的同位素,铯137的放射性会破坏人体的细胞和组织,引起放射性损伤,下列关于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若的半衰期为30.17年,则10个经过30.17年还剩5个
B.发生衰变的方程为
C.将置于大海深处,温度以及压强发生改变,则的半衰期发生改变
D.会破坏人体的细胞和组织,这与衰变时释放的射线有关
第(8)题
如图是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闭合开关,下面措施中,灵敏电流计指针没有偏转的是( )
A.将线圈M快速插入线圈N中
B.将线圈M快速从线圈N中抽出
C.快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D.将线圈M静置于线圈N中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共4题)
第(1)题
由螺线管、电阻、开关和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电路如图(a)所示。
其中,螺线管匝数为N,横截面积为S1;电容器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面积为S2,板间介质为空气。
闭合开关,螺线管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B随时间t变化的B-t图像如图(b)所示。
一电荷量为q(q>0)电性未知的颗粒在t1~t2时间内悬停在电容器中,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静电力常量为k,空气相对介电常数为ε。
则( )
A.颗粒带正电
B.颗粒质量为
C.电容器极板带电量大小为
D.微粒悬停后断开开关,减小电容器两板间间距,则微粒向上移动
第(2)题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分布在边长为L的正方形区域ABCD内,M、N分别为AB和AD的中点,一个初速度为v0、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沿纸面射入电场。
带电粒子的重力不计。
如果带电粒子从M点垂直电场方向进入电场,则恰好从D点离开电场。
若带电粒子从N点垂直BC方向射入电场,则带电粒子( )
A.从BC边界离开电场
B.从AD边界离开电场
C.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为
D
.离开电场时的动能为
第(3)题
某科技馆设计了一种磁力减速装置,简化为如题图所示模型。
在小车下安装长为L、总电阻为R的正方形单匝线圈,小车和线圈总质量为m。
小车从静止开始沿着光滑斜面下滑s后,下边框刚进入匀强磁场时,小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斜面倾角为θ,磁场上下边界的距离为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斜面向上,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线圈通过磁场过程中,感应电流方向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俯视)
B.线框在穿过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C.线框刚进入磁场上边界时,感应电流的大小为
D.小车和线圈的总质量为
第(4)题
如图所示,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壳固定在大地上,P为球壳内非球心的点,固定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小球,从无穷远处向球
壳缓慢靠近,以大地为零势面,在此过程中( )
A.P点的电势升高
B.P点的电场强度保持不变
C.感应电荷在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不断增大
D.球壳的右侧外表面带正电
三、填空、实验探究题(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6分。
请按题目要求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 (共2题)
第(1)题
历史上第一个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________,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________(填写国际单位).
第(2)题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出了单摆在摆角小于5°时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如图(A)所示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L,又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为d,如图(B)所示.
(1)由图可知摆球直径是______cm,单摆摆长是______m.
(2)实验中某同学每次的测定值都比其它同学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A.他的摆球比别的同学重
B.他的摆没在竖直面内摆动,而成了圆锥摆
C.数摆动次数时,在记时的同时,就开始数1,误将29次全振动记成了30次
D.直接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3)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测出不同摆长L时相应周期值T,做T2-L图线,如图所示.T2与L的关系
式T2=______,利用图线上任两点A、B的坐标(x1,y1)、(x2,y2)可求出图线的斜率k=______,再由k可求出g=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含3小题,共36分。
解答下列各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和重要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共3题)
第(1)题
如图所示,板长L=30cm的两金属板A、B平行正对,板间距离d=2cm,A、B接交流电源。
持续均匀的电子束以速度沿着A板射入电场,若电子与金属板接触将被吸收,但对板间电压的影响可忽略。
已知电子质量
,电子电量C。
求:
(1)交流电源的周期和电子穿过板间的时间;
(2)电子从B板边缘飞出电场时的板间电压;
(3)求飞出电场的电子占飞入电场的电子的百分比。
第(2)题
竖直墙壁的左侧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正方体,在墙壁和正方体之间放置一半径为R、质量为m的光滑球,正
方体和球均保持静止,如图所示。
球的球心为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正方体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g已
知,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正方体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分别是多大;(用表示角度)
(2)若,保持正方体的质量M不变,增大球的质量,为了不让正方体出现滑动,则球的质量最大为多少。
第(3)题
如图所示(俯视图),在绝缘的水平桌面上有三个相邻的矩形区域Ⅰ、Ⅱ、Ⅲ,区域Ⅰ、Ⅱ的宽度均为d=0.64m,区域Ⅲ的宽度足够大,M、M1、M2均为分界线。
区域Ⅰ中无磁场;区域Ⅱ中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值未知)、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区域Ⅲ中有磁感应强度大小B′=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
在绝缘的桌面上固定放置两根与分界线垂直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距L=0.1m,左端接一电阻R=0.6Ω。
一质量m=1kg,长度l=0.1m,电阻r=0.2Ω的导体棒AC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下从分界线M处由静止开始沿导轨方向向右运动,AC以速度v0匀速通过区域Ⅱ,通过区域Ⅱ的时间t1=0.4s。
已知AC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取g=10m/s2,AC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
(1)求区域Ⅱ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
(2)若AC从进入区域Ⅲ开始,经过时间t2=0.96s时,速度刚好达到2v0,求在AC由静止开始到速度为2v0的全过程中,AC中产生的电热Q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