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017部编)18古诗二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8.古诗二首(教案)

1.认识“宿、依” 页码(1-4 )(5)18古诗二首(精读课文)12个生字,会写“危、敢”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 会写3个生字。
2. 背诵并默写《夜宿山寺》。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重点)4.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难点)【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 教师口述:介绍写作背景: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 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 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
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 纪游写景的短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 夜宿山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简介写作背景,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简介作者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教学目标】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导入新课友。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 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6-7 )2. 学生初读。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检查初读情况 练读生字,识记。
① 注意读准:平舌音“宿 寺”,翘舌音“辰”,后鼻音“恐”。
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形声字结构识“巩、京”表音。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的理解和把握的⽔平以及运⽤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8课《古诗⼆⾸》课⽂原⽂ yè sù shān sì 夜宿⼭寺 táng lǐ bái [唐] 李⽩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 楼 ⾼ 百 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 可 摘 星 ⾠。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 敢 ⾼ 声 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 惊 天 上 ⼈。
chì lè gē 敕 勒 歌 běi cháo mín gē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阴 ⼭ 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① ⽜ ⽺。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同“现”,出现。
【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8课《古诗⼆⾸》课⽂原⽂ 夜宿⼭寺 教学⽬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形、义。
部编版那二年级语文上册-二上语文《18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执教人:赵宛寅
课题名称
18 古诗二首
教学内容
83-85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
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3)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课件出示16:敕勒川、阴山图片)
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
书
设
计
敕勒歌
似 庐 笼 苍 茫
草原的大、美
教
学
2017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18 古诗两首 公开课教学设计

18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文本简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
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前二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
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一句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夜宿山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设计说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夜宿山寺》中,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
《敕勒歌》展现了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令人神往。
两首古诗语言精炼,形象鲜明。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此理念,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让学生“一读二想三积累”的方法来学习。
一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二想:抓住关键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音乐、画面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诗中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三积累:通过拓展、训练等方式,感受古诗语言的优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及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领悟主旨同学们,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写了很多优美的诗,谁愿意试着背背?同学们,你们积累的古诗可真多!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
yè sù shān sì夜宿山寺tánglǐ bái[唐]李白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二首 教案

18、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教学目标1、会读“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
2、学习古诗,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古诗,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山寺的雄伟、高耸入云的特点,知道诗人李白站在高楼上不敢说话的原因。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山寺的雄伟。
教学难点:体会山寺的高耸入云,明白诗人站在高楼上不敢说话的原因。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由寺的图片预习要求:借助拼音朗读古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懂课题1、同学们,在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叫李白,相信大家很熟悉,大家背过李白的诗吗?谁来背一背李白写的诗?学生背诵李白的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题目叫《夜宿山寺》。
板书课题:夜宿山寺3、读准平舌音“宿、寺”,这两个字是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准字音。
理解“宿”的意思“住”。
4、全班交流题目《夜宿山寺》的意思。
“夜宿山寺”的意思是一天夜里,诗人借宿在深山里的一个寺庙中。
教师小结:据说,李白夜里借宿在深山里的一个寺庙中,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他登上去凭栏远眺,只见天空星光闪烁,诗人李白诗兴大发,写下了《夜宿山寺》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
2、指生朗读,注意字音。
“辰”是前鼻音,第二声。
“惊”是后鼻音。
3、出示古诗,标好朗读的节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注意读准节奏。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
三、理解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每句诗的大概意思。
2、出示第一、二两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理解“危”的意思。
学生说一说“危”的意思,教师小结:“危”的本意是指人在山巅或者高崖,因此,“危”的意思是高,“危楼”的意思就是高楼。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名师教案(含反思)18古诗二首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名师教案(含反思)18 古诗二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经典古诗。
《登鹳雀楼》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象,强调了观察事物要全面、客观;《望庐山瀑布》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两首诗的词句、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
2. 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3. 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4. 提高观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会翻译诗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古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景象,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两首古诗的作者、背景,让学生对古诗有初步的了解。
3. 课文解析:(1)学习《登鹳雀楼》: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分析诗人的观察角度,体会诗句的意境。
(2)学习《望庐山瀑布》: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感受诗人的敬畏之情。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进行生字词练习。
5. 例题讲解:针对两首古诗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重点词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重点词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挂前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两首古诗。
(2)翻译诗句,并解释生字词。
(3)结合诗句,描绘诗中的景象。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古诗的内容。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查找其他描绘自然景象的古诗,进一步体会古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8《古诗二首》【教案】

18、古诗二首教案教材分析课文由两首古诗构成。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学习目标1.会认“宿、寺”等15个生字,会写“危、敢”等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重点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题目是《静夜思》,你们还会背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出示李白图片,介绍李白生平:李白,字太白,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很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他的诗充满想象力,充满了豪迈之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夜宿山寺》。
二、自读标注,识记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二首,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同时提醒通假字的读法:“见”同“现”。
3、开火车读生字“宿、寺、危、辰、恐、惊、似、庐、笼、盖、苍、茫”,老师正音。
三、创设情境,理解诗题李白喜欢游览名山大川。
有一天,他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
这座山太高了,等他爬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
(板书:山)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寺庙。
(板书:寺)他就住在这山顶的寺庙里。
(板书:夜宿)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
谁来说一下“夜宿山寺”的意思。
四、朗读古诗,尝试背诵(1)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2)师指导朗读。
①读正确,读流利,声音响亮。
②读好韵脚。
二四两句最后一个字分别是“辰、人”。
第1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1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18课《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芙蓉楼送辛渐》和《塞下曲》两首古诗的阅读、理解和背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古诗,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 教学重点: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代诗人离别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阅读古诗:让学生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诗句解析: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4. 例题讲解:以《芙蓉楼送辛渐》为例,讲解诗句的意境和背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的写作手法,创作一句诗句。
6. 背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背诵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芙蓉楼送辛渐》诗句及解释。
2. 黑板右侧:《塞下曲》诗句及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分别用《芙蓉楼送辛渐》和《塞下曲》的诗句为题材,创作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短文将在课后提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是导入环节的故事讲述,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是诗句的解析,这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含义的核心。
再次是随堂练习的设计,它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古诗的写作手法。
是作业设计,它需要能够巩固学生所学,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导入环节,我选择讲述古代诗人离别的故事,这是因为我深知故事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到古诗的学习氛围中。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先初读扫清语言障碍,再解释诗句,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危敢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惊”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2)学生试读;(3)指名读;(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2)指名配乐读;(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资料包精彩片段【教学设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强调的是朗读在学古诗中的重要性。
初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做到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
利用课件播放大草原的风景,引导学生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感受到诗中所描写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 古诗二首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 古诗二首公开课教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逐行朗读,思考每个字的意思,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2.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对诗意的理解和对诗境的感悟。
3.激发学生研究古诗的兴趣。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1.出示课题,启发学生从中确定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的简笔画。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和释义。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
2.让学生观察板画和插图,然后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选择“高”这个词,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___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按照下面的方法,让学生自学这首诗: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逐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想象诗的意境)。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教师让学生逐行研究,找出哪些字表达了“高”,哪些景象说明了“高”。
先看第一行。
学生找出了“高”和“百尺”。
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教师出示“危楼”卡片,让学生查字典解释“危”字的含义。
教师告诉学生,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想象后,说出了“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2.教师让学生齐读第一行“危楼高百尺”,要求学生读出楼的高。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反复练朗读。
教师告诉学生,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就能够读出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想象力。
教师出示“星辰”卡片并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伸手摘星辰的场景。
学生们根据诗意做出手势,想象诗人身体的姿态,并朗读诗句。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可”字的重音,以表达出轻松自如地摘星辰的感觉。
第1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最后,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和启发还不够到位,有时过于关注教学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18课《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8课《古诗二首》选自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本节课包含两首古诗:《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学习两首古诗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同时,通过学习《登鹳雀楼》,了解历史建筑鹳雀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素养,通过学习古诗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古诗朗读与背诵: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语感和节奏,熟练背诵两首古诗。
-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意义。
-诗句理解:把握诗句的基本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古诗二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在朗读古诗时,对韵律和节奏的掌握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多花些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节奏感。
其次,对于诗句深层含义的理解,部分同学还存在困难。在讲授过程中,我应该尝试用更生动、更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古诗二首

18.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字卡、板贴、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孩子们,咱们做个游戏好不好?看图猜诗!谁能背。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李白,二、学习《夜宿山寺》(一)引出诗题,理解诗题。
他特别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
这一天,他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山上(板画:山),山上有一座寺庙(板贴:楼)天黑了,李白住到了寺庙里,即兴写了一首诗(板题),读:夜宿山寺。
这个“寺”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把它记住?这个字咱用了这么多好方法来记住了,来,你读,你读,一起读读。
孩子们,这里哪个字有居住的意思?师:宿这个字,古时候是这样写的,屋里有一个人,躺在席子上,所以,宿在这里就是住宿的意思。
你读,你读,跟老师读——住宿。
(出示卡片反面)那谁能告诉大家夜宿山寺的意思啊?说得多好呀!(夜晚,住宿在山上的一所寺庙里。
)来,一起读。
(二)自主反馈,学写生字。
孩子们,从自主学习单上老师发现,这个宿字写得不太美观(出示学生写的),那我们来看如何才能写好这个字?1.先看结构,什么结构(上下结构),知道了字的结构,我们还要知道宽窄关系,这个字是上窄下宽。
(出示辅助格)(上窄下宽)2.再看占格。
仔细观察它的占格。
(起笔点在竖中线,百的小竖紧贴竖中线。
)(点竖压线)3.三看笔画,注意穿插和避让,横画起笔在撇下,不要超出宝盖头。
4.来,咱们一起写一写:首笔点在竖中线,宝盖不要过于宽,撇尖一定要舒展,横画写在横钩下,小竖压在竖中线。
好,请大家在课堂收获栏里再写2个。
师一边画,一遍评价:a做到了上窄下宽一颗星打个勾;b做到了点、竖占线打个勾;c横画位置对的打个勾。
(三)整体感知,初读诗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18 古诗二首【教学要求】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1)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2)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 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研究《古诗两首》这篇课文,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古诗两首》的内容和特点,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朗读,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前导入、课堂讲解、课后练等环节。
其中,课前导入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课堂讲解可以通过讲解古诗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象;课后练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诵读和朗读,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通过观察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
2.课堂讲解讲解《古诗两首》的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3.课后练让学生进行诵读和朗读,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语文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诵读和朗读表现,以及课后练的成绩来评价。
同时,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和教师的观察,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1.研究“敢”字,知道“敢”的本义是勇敢,引申为敢于、敢做。
在诗中,“不敢高声语”即是不敢大声说话,因为怕惊扰到天上的神仙。
2.体会“恐惊天上人”。
1)同桌合作研究,交流诗中哪些词语表达了惊扰到天上的神仙。
①恐惊。
想象说话。
②天上人。
这里指的是神仙。
③指导朗读。
读出惊扰神仙的紧张感,突出“天上人”的神秘感。
④小结:这里的想象非常奇妙,诗人不仅想象出了楼之高,还想象出了天上有神仙。
这样的想象令人感到神秘和惊奇。
有感情朗读诗句。
三)研究第五、六行。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017部编)8-古诗二首-精品教案

8 古诗二首【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深入浅出地理解诗文蕴涵的哲理。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小朋友,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两首听听。
2.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古诗,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登鹳雀楼)3.小朋友,课题上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结合学生回答教学生写“楼“,并指导书写)4.课题还有不理解的吗?5.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讲述(课件出示1):鹳雀楼名称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
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
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
(师贴图)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2)要求: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③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细读品味。
过渡:(师贴上王之涣人物图)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看看。
(贴上小朋友人物图)1.请小朋友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诗,看看图,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2.交流:你和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呢?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送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3 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的精 3. 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 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 1)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 2) 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 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 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精品】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8.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
2.能力目标:读懂诗句,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情感目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板书课题:夜宿山寺)3.揭示课题。
《夜宿山寺》中的“夜”和“宿”是什么意思?”(晚上、住)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卡片出示会认字:宿、危、辰、恐、惊。
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指名读。
3.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四、创设情境,了解诗意1.出示课件,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你看到这山寺会有什么感觉?你从哪句诗看出山寺很高?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3. 教师范读前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学生试读;指名读。
4.理解:“危”、“高百尺”、“摘星辰”。
5.望着天上的星星,李白想到了谁?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站在这高楼上,李白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6.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7.多么美妙的诗句呀!说一说:“天上人”、“惊”和“恐”字的意思。
8.现在你闭上眼睛,自己默读这首诗,你好像也站在山寺的高楼上望着周围的星星。
自己慢慢读,体会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
9.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古诗二首【教学要求】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1)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2)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
(课件出示3 ):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4)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
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
(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5):出示插图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2)指导朗读这一行。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齐读:“危楼高百尺”。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
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
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2.接着读第二行:(课件出示6):手可.摘星辰..(出示“星辰”卡片)(1)“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板书:辰)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学生朗读。
(2)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板书:可)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课件出示7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
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相距咫尺。
(2)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
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
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
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板书:恐)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
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
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小结: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
看,它们是谁?1.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8 )出示:危惊敢加一加:危:“厃+⺋”;“惊”是“忄+京”。
2.教师指导书写。
(板书:危)(课件出示9 )危的田字格课件“危”的半包围结构,“厂”的横长一些。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课外作业新设计1.解释词语百尺:。
危:。
恐:。
2.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答案:1.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危:表示高的意思。
恐:恐怕2.略。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10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敕勒歌)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课件出示11 )出示田字格课件:似庐笼苍茫(板书:似庐笼苍茫)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1.(课件出示12 图片)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1)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2)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课件出示12)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课件出示13 )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3)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14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课件出示15 图片)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
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板书:草原的大、美)谁来说一说这几句的意思?天地无边无际风吹过去把草吹倒,看见了牛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16)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似苍阴野茫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加一加:“亻+以”是“似”,“艹+仓”是“苍”,“阝+月”是“阴”,“里+予”是“野”,“艹+汒”是“茫”。
(二)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课外作业新设计1.解释词语似:。
穹庐:。
盖:。
2.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3.制作一期以“草原”为主题的手抄报。
参考答案:1.似:好像。
穹庐:大帐篷。
盖:罩。
2.略。
3.略。
【板书设计】敕勒歌似庐笼苍茫草原的大、美【教学反思】要走语文教学的正道!所谓“正道”,就是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方法与途径。
面对异彩纷呈而又五花八门的语文教学现象,我们必须要有“主心骨”,不人云亦云,更不随风摇摆,要用一双慧眼透视种种课堂教学的现象,发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真谛。
这两份教学设计,或许就寻着了语文教学的坦然正道。
看完这份教学设计,尽管没有标明是哪个年级,但你一定能确认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而且是一份中年段的语文教学设计。
我们不妨从教学的内容、目标、方式以及教师的指导用语等方面来仔细地解读一番。
1.就教学的内容来看是“语文的”。
首先,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都是“语文”的,从仅有的两个教学程序“研究题意,自读自学”“交流切磋,诵读求悟”来看,设计的每一项学习内容都是语文课程所规定的,即使是“板画”“用手势表示”等教学活动,都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基础上,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诗意。
这样的设计就避免了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学生不知道学什么的尴尬,也避免了语文课陷入“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误区。
其次,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在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体会和朗读上,没有无限的拓展、延伸,更没有引入相关的史料、类似的古诗等,干净明了。
教什么、学什么,以文本为核心,精当!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深入地研究教材课文本身的内涵,没有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而过度地引用相关的课外资源,使原本精当的教学内容变得复杂而臃肿,冲淡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静心学习。
语文教学该围绕文本这个“内核”,进行“瘦身运动”了。
再者,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并不深奥:研究题意;字字思考,理解诗意;处处想象,体会诗意;行行朗读,表现诗意。
教学内容是明确的,也是适度的。
如:“危”字怎么解释?“危楼”是什么样的楼?站在“危楼”之上,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样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又适合学生的学习程度,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思考,自然学得明明白白,感觉踏踏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