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唐书-卫次公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唐书·卫次公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卫次公,字从周,河东人。
器韵和雅,弱冠举进士。
礼部侍郎潘炎目为国器,擢居上第,参选调。
吏部侍郎卢翰嘉其才,补崇文馆校书郎,改渭南尉。
次公善鼓琴,京兆尹李齐运使其子交欢,意欲次公授之琴。
次公拒之,由是终身未尝操弦。
严震之镇兴元,辟为从事,授监察,转殿中侍御史。
贞元八年,征为左补阙,寻兼翰林学士。
二十一年正月,德宗升遐,时东宫疾恙方甚,仓卒召学士郑絪等至金銮殿。
中人或云:“内中商量,所立未定。
”众人未对。
次公遽言曰皇太子虽有疾地居冢嫡内外系心必不得已当立广陵王若有异图祸难未已絪等随而唱之众议方定。
及顺宗在谅闇
..,外有王叔文辈操权树党,无复经制。
次公与郑絪同处内廷,
多所匡正。
转司勋员外郎。
久之,以本官知制诰,赐紫金鱼袋,仍为学士,权知
..中书舍人。
寻知礼部贡举,斥浮华,进贞实,不为时力所摇。
真拜中书舍人,仍充史馆修撰,迁兵部侍郎、知制诰,复兼翰林学士。
与郑絪善,会郑絪罢相,次
公左授
..太子宾客,改尚书右丞,兼判户部事,拜陕、虢等州都防御观察处置等使。
请蠲钱三百万,人得苏息,政闻于朝,征为兵部侍郎。
选人李勣、徐有功之孙,名在黜中,次公召而谓之曰:“子之祖先,勋在王府,岂限常格。
”并优秩而遣之。
改尚书左丞,恩顾颇厚。
上方命为相,已命翰林学士王涯草诏。
时淮夷宿兵岁久,次公累疏请罢。
会有捷书至,相诏方出,宪宗令追之。
遂出为淮南节度使、
检校工部尚书,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
元和十三年十月,受代
..归朝,道次病卒。
赠太子少保,年六十六,谥曰敬。
次公自少入仕,历大僚,节操趋尚,始终如一,为众推重。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次公遽言曰/皇太子虽有疾/地居冢嫡内/外系心必不得已/当立广陵王/若有异/图祸难未已/絪等随而唱之众/议方定
B.次公遽言曰/皇太子虽有疾/地居冢嫡/内外系心/必不得已/当立广陵王/若有异图/祸难未已/絪等随而唱之/众议方定
C.次公遽言曰/皇太子虽有疾/地居冢嫡内/外系心必不得已/当立广陵王/若有异图/祸难未已/絪等随而唱之/众议方定
D.次公遽言曰/皇太子虽有疾/地居冢嫡/内外系心/必不得已/当立广陵王/若有异/图祸难未已/絪等随而唱之众/议方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或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谅闇亦作“谅阴”,原指居丧时所住的房子,文中借指顺宗为先帝德宗守丧。
B.权知在文中指兼管中书舍人事,与后文中的“兼”“兼判”等词都为兼任
的意思。
C.左授,和《琵琶行并序》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相同,都表示降职。
D.受代,即受人替代。
文中指卫次公原来担任的官职任满,由新官替代后返回朝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次公温和文雅,二十岁就考中进士科。
礼部侍郎潘炎和吏部侍郎卢翰都很看重他的才能,在录取提拔及官位的选授迁调上都给予了优待。
B.在担任陕、虢等州都防御观察使等职务期间,卫次公请求朝廷减免这里三百万赋税钱,百姓因此得以休养生息,卫次公也凭这些政绩授任兵部侍郎。
C.卫次公在选人时不局限于固定的选授模式,对于为国家立下了功勋的李勣、徐有功等功臣们的孙辈,卫次公全部授予他们很高的官位。
D.卫次公改任尚书左丞后,皇上对他的关心照顾非常优厚,并任命他为宰相,但卫次公多次上疏请求不做宰相,最后被授予淮南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等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德宗升遐,时东宫疾恙方甚,仓卒召学士郑絪等至金銮殿。
译文:
(2)次公自少入仕,历大僚,节操趋尚,始终如一,为众推重。
译文:
14.北宋欧阳修等人合撰的《新唐书》,对卫次公拒授琴技而后终身未尝操弦之事,有“其节尚终始完洁”的评价,请根据本文简要说明理由,结合文中其他事例作出佐证。
(3分)
10.【参考答案】B
【解析】第一处,“地居冢嫡内/外系心必不得已”和“地居冢嫡/内外系心/必不得已”,把握住“内外系心”的主语是百官,另外,“必不得已”是要引出后文,以此便可排除A和C。
第二处,“若有异图/祸难未已/絪等随而唱之/众议方定”和“若有异/图祸难未已/絪等随而唱之众/议方定”,主要关注的是“异图”的意思,以及“议方定”的对象是“众”,以此便可排除D。
11.【参考答案】B
【解析】“权知”的意思是暂代管理。
12.【参考答案】
D【解析】“卫次公多次上疏请求不做宰相”有误,应该是“当时朝廷对淮夷用兵的日子已经很久,卫次公多次上疏请求停止用兵”。
13.(1)【参考答案】德宗逝世,当时太子病得正厉害,匆忙(或“仓促”)间召翰林学士郑絪等人到金銮殿(议事)。
【评分标准】“升遐”“疾恙”“方甚”“仓卒”各1分。
(2)
【参考答案】卫次公自年轻时入朝做官,历任高官,其志节操守和情趣爱好,始终一致,受到众人的推许尊重。
【评分标准】“入仕”“历大僚”“趋尚”“为众(推重)”各1分。
14.理由:卫次公能坚持原则,坚守节操(洁身自好),不为权势所屈,坚持始终如一。
佐证事例:①王叔文之流把持政权,结党营私,破坏国家制度,而卫次公和郑絪都在内廷任职,对很多地方进行了扶正。
②卫次公主持礼部科举考试,斥退虚浮不实之人(之风),进用忠信诚实之人,不为当时有权有势之人所动摇。
【评分标准】理由1分;佐证事例2分,举出两个即可,若有其他合理佐证,亦可得分。
【参考译文】
卫次公,字从周,河东人。
卫次公器量风度温和文雅,二十岁就考中进士科,礼部侍郎潘炎认为他是具有治国才能的人,于是在录取时将他提拔入上等行列,使他参与官员的选授迁调。
吏部侍郎卢翰称赞他的才能,补授他为崇文馆校书郎,改任渭南尉。
卫次公擅长弹琴,京兆尹李齐运让儿子和卫次公交朋友,目的是要卫次公传授他弹琴技艺,卫次公拒绝了这事,并从此终身不再弹琴。
严震镇守兴元的时候,征召卫次公为从事,授任监察御史,转任殿中侍御史。
贞元八年,被征入朝任左补阙,不久兼任翰林学士。
二十一年正月,德宗逝世。
当时太子病得正厉害,匆忙间召翰林学士郑絪等人到金銮殿(议事)。
宦官中有人说:“宫中正在商量,立谁还未确定。
”众人还未回答,卫次公急忙说:“皇太子虽然有病,但他位居嫡长子,朝廷内外的人都心向着他。
万不得已时,应当立广陵王。
若有其他图谋的话,那祸难将会没完没了。
”郑絪等人也跟着附和卫次公,各种议论才平息下来。
等到顺宗为先皇帝守丧时,外有王叔文这些人把持政权,结党营私,破坏国家制度。
而卫次公和郑絪都在内廷任职,对很多地方进行了扶正。
后转任司勋员外郎。
过了一段时间,又以原任官职担任知制诰,被赐给紫色袍服和金鱼袋,仍然任翰林学士,暂时代管中书舍人事。
不久卫次公主持礼部的科举考试,斥退虚浮不实的人,推荐(或进用)忠信诚实的人,不为当时有权有势之人所动摇。
后来正式拜授中书舍人,并且充任史馆修撰,升任兵部侍郎、知制诰,再次兼任翰林学士。
卫次公和郑絪关系友好,恰巧郑絪被免去宰相之职,卫次公也被降任太子宾客,改任尚书右丞,兼理户部事务,拜授陕、虢等州都防御观察处置等使。
他请求朝廷减免当地三百万赋税钱,百姓因此得以休养生息,政绩传到朝廷。
征召入朝授任兵部侍郎。
候补、候选官员中有李勣之孙和徐有功之孙,其名字在被罢免者的行列,卫次公召见他们说:“你们的祖先,为国家立下了功勋,怎能局限于固定的选授格式呢?”一并授予很高的职位后叫他们离去。
卫次公改任尚书左丞后,皇上对他的关心照顾非常优厚。
皇上正准备任命他为宰相,已经令翰林学士王涯起草诏书了。
当时朝廷对淮夷用兵的日子已经很久,卫次公多次上疏请求停止用兵。
正好这时有前线的捷报传来,而任命卫次公为宰相的诏书又刚刚发出,宪宗便下令追回诏书。
于是他被外任为淮南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兼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
元和十三年十月,卫次公任满,接受新官替代后回朝,途中病逝,追赠太子少保,终年六十六岁,谥号敬。
卫次公自年轻时入朝做官,历任高官,志节操守和情趣爱好,始终一致,受到众人的推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