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中考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推断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如图,物质王国中的A~F及X七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中物质中的一种。
(1)搭桥:规则是A~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
已知E的俗名叫熟石灰。
①E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桥:若A~F分別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物质X是
__________。
【答案】Ca(OH)2置换反应2HCl+ Na2CO3= 2NaCl+ CO2↑+H2O H2O
【解析】
物质王国中的A~F及X七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种物质中的一种。
(1)搭桥:规则是A~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E的俗名叫熟石灰,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盐酸反应,氢气只会与氧化铜反应,所以A、F可能是氢气,F是氢气时,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A 是氢气,B是氧化铜,氧化铜会与盐酸反应,所以C是盐酸,D是碳酸钠,F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①E的化学式是Ca(OH)2;②A与B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③C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2HCl+Na2CO3=2NaCl+CO2↑+H2O;过桥:若A~F分別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X是水。
2.物质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B是二氧化碳,D为常用食品干燥剂,E为稀硫酸,G是黑色固体粉末,F溶液呈浅绿色,H溶液呈蓝色。
下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省略;“→”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H→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此反应属于反应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写出物质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 CO2+Ca(OH)2=CaCO3↓+H2O CuSO4+Fe=FeSO4+Cu 置换反应制波尔多液【解析】
【分析】
通过判断可知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D为氧化钙。
G中为含有铜的黑色固体则为氧化铜,H为含有二价铜离子的物质,E中含有硫酸根,根据反应前后元素不变,则H为硫酸铜,F为硫酸亚铁。
由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碳酸钙,所以C碳酸钙,则A为氢氧化钙。
即可得:A为氢氧化钙,B为二氧化碳,C为碳酸钙,,E为稀硫酸,F为硫酸亚铁,G 为氧化铜,H为硫酸铜。
【详解】
(1)G为黑色固体且含有铜元素则为氧化铜:CuO;
(2)由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即:CO2+Ca(OH)2=CaCO3↓+H2O;
(3)由硫酸铜转化为硫酸亚铁,可通过铁置换铜的方法:CuSO4+Fe=FeSO4+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氢氧化钙可以制波尔多液;
3.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A是非金属单质,A的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B,C是氧化物,D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 E: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E→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答案】CO2(2)Fe3O4Fe3O4+4CO3Fe+4CO2C+CO22CO化合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1)A的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说明A的质子数也是6,所以是碳,B,C是氧化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物质,D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E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C和E能反应说明C具有还原性,且是碳的氧化物,所以是一氧化碳,不能是二氧化碳,所以B是二氧化碳;
(2)由上面的分析可知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所以B→C可以是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用观察法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方程式是:C+CO22CO,
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C+E→B+D是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得失氧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方程式是:
Fe3O4+4CO3Fe+4C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解答本题突破口是A的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说明A的质子数也是6,所以是碳,再根据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进行分析,D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E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还需要知道三大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4.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互相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A、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调味品;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可得到B。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__________ B__________
(2)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D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答案】HCl NaOH 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分析】
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则A是HCl;A、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调味品,则B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生成D,C能与D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D是碳酸钠;C 是氢氧化钙;ABC均能转化为E,故E可能是水;经检验推断合理。
【详解】
(1)A的化学式为HCl;B的化学式为NaOH。
(2)水与氧化钙可以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D是碳酸钠,C是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5.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物质A的化学式是________;写出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 化合反应 3CO+Fe2O3高温
2Fe+3CO2 Fe+CuSO4=FeSO4+Cu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框图式的推断题,抓住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特殊的性质及特殊的反应条件等题目的“题眼”,该题的题眼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且B属于单质,故可判断B 为单质铁,B与X溶液反应得到红色固体单质E,可判断为单质铜,同时得到无色气体G,为氢气,浅绿色溶液F自然为硫酸亚铁,而A是由铜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1)物质A是氧化铜,化学式是:CuO;反应④的方程式为:2Cu+O2Δ
2CuO,基本反应
类型:化合反应
(2)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
2Fe+3CO2
(3)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考点:框图式的推断题
6.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该反应为高温下进行的置换反应,且A、C为黑色固体,A具有磁性,D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反应为A燃烧不充分的反应,且A由两种元素组成,质量比为3:1,B可供给动物呼吸,常温下C为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20℃时,将B溶于乙醇中配成饱和溶液,通入适量A发生反应,且A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B为碱,C为纯碱,则在乙醇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时,B、C在水中和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中的溶解度
B109g17.3g
C21.8g<0.01g
【答案】Fe3O4+2C3Fe+2CO2↑ 2CH4+3O22CO+4H2O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若该反应为高温下进行的置换反应,且A、C为黑色固体,A具有磁性,D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A是四氧化三铁,C是铁,四氧化三铁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
铁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3O4+2C 高温
3Fe+2CO2↑;
(2)若该反应为A燃烧不充分的反应,且A由两种元素组成,质量比为3:1,B可供给动物呼吸,常温下C为气体,所以A是甲烷,B是氧气,所以C是一氧化碳,甲烷和不充足的
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3O2点燃
2CO+4H2O;
(3)若在20℃时,将B溶于乙醇中配成饱和溶液,通入适量A发生反应,且A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B为碱,C为纯碱,所以A是二氧化碳,C是碳酸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7.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
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
去。
(1)写出化学式:G 。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Cu
(2)Na2CO3+H2SO4=Na2SO4+H2O+CO2↑
CuO+H2Cu+H2O
Al+3AgNO3═Al(NO3)3+3Ag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则推测H为铝;根据“G为紫红色固体”,则推测G为铜;根据“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推测B为氢氧化钙;根据“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结合图框,则推测A,F分别为碳酸钠、硫酸铜;根据“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 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则推测C可能为稀硫酸、D为氢气、E为氧化铜、I为银,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G为铜,故其化学式为Cu;
(2)A与C反应,即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 Na2SO4+H2O+CO2↑;D与E反应,即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H2O;H→I反应,即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铝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3AgNO3═Al(NO3)3+3Ag。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8.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其中,只有A为单质,B和C含有的元素完全相同,D与其它四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E是一种重要
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己省略),请回答: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B→E: ____________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C生成的情况,我们应怎样处理_______。
(3)请写出由A元素形成的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___。
A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
由此,你对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_________。
A的单质用途非常广泛,请举出一例____。
【答案】H2CO3 2C+O2点燃
2CO CO2+Ca(OH)2=CaCO3↓+ H2O 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
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金刚石、石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或石墨作电极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中的叙述可知,E为碳酸钙、D为碳酸C为一氧化碳、B为二氧化碳、A为碳;故
(1)D的化学式为H2CO3 ;(2)对应物质的转化为2C+O2点燃
2CO; CO2+Ca(OH)2=CaCO3↓+
H2O;;在日常生活中,对可能有物质C生成的情况,处理方法为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3)碳元素的不同的单质为金刚石和石墨,碳的单质之间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性质、用途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或石墨作电极等。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推断
9.学习化学需要熟悉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下图A一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是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的溶液,F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一”表示物质间能转化,“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图中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已省略。
)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该反应过程中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
(2)反应②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反应。
【答案】CaO+H2O═Ca(OH)2放出复分解
【解析】
根据“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可知A是碳酸钙;根据“G是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的溶液”,可知G是氢氧化钙;根据“F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可知F是氧化铁;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二氧化碳, D是一氧化碳,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E为铁;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铁和酸反应生成盐和铁,故H为水。
带入检验,推断正确。
所以(1)反应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反应②为酸碱中和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10.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C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邻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
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_____。
(2)D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A→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B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答案】Na2CO3改良酸性土壤 2H2+O2点燃
2H2O合理即可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A是氢气,C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所以C是碳酸钠,B会转化成氢气,会与碳酸钠反应,酸溶液(如盐酸、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可生成氢气,酸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B是酸,可以是盐酸,氢气和盐酸都会转化成E,所以E是水,水和D可以相互转化,D会与盐酸、碳酸钠反应,所以D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
确,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C 的化学式是Na 2CO 3;
(2)D 是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
(3)A →E 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是:
2H 2+O 2 点燃2H 2O ;
(4)B 和D 的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1.A 、B 、C 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若A 是单质,B 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则B 为______(填化学式),实验室制取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C 是单质,B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B 为______(填化学式),由A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CO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H 2O 2H 2O 2
2MnO 2H 2O+O 2↑ 【解析】
【分析】
物质推断题要找准突破口,易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中,与一氧化碳有关的是二氧化碳,与水有关的是双氧水。
【详解】
已知A 、B 、C 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1)、若A 是单质,B 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B 是一氧化碳,A 可以是碳或氧气,图中一氧化碳和C 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 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 为CO ,实验室制取C 即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2)、若C 是单质,B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B 是水,C 是氧气,A 会生成
水或氧气,所以A 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 为H 2O ,由A 生成C 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2222MnO 2H O H O+O 。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关键是找出题眼,即解题的突破口,本题有两处题眼可寻,一是易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的另一种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组成元素相同的另一种氧化物为双氧水。
有了物质线索,再结合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可推导出其他物质,所有物质都推导完毕,最后进行验证确认。
12.A ~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u 、Ba 、Na 、H 、C 、O 、S 、Cl 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A 的固态可用于人工降雨,C 物质含Na 元素,E 的溶液呈蓝色,E 和F 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沉淀。
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忽略,“—”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固态叫做___________;
(2)B 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色;
(3)写出C 、F 的化学式:C____________;F___________;
(4)写出D 和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干冰; 红; Na 2CO 3, Ba (OH )2; 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
【解析】
【分析】
A ﹣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u ,Ba ,Na ,H ,C ,O ,S ,Cl 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A 的固态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A 是二氧化碳;C 物质含Na 元素,C 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 是碳酸钠;E 的溶液呈蓝色,E 和F 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沉淀,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E 是硫酸铜,F 是氢氧化钡;D 和碳酸钠可以互相转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D 是氢氧化钠;
B 能与碳酸钠反应,B 能与氢氧化钡反应,B 能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或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钡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或硫酸钡)和水,所以B 是盐酸或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A是二氧化碳,固态叫做干冰;
(2)B 是盐酸或硫酸,B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3)C是碳酸钠,化学式是Na2CO3,F是氢氧化钡,化学式是Ba(OH)2;
(4) D和E反应是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是2NaOH+CuSO4=Cu(OH)2↓+Na2SO4。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少量MgSO4和CaCl2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除去其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滤液I中溶质有哪些?_____
(3)该实验中最后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什么?_____
【答案】Ba(OH)2+MgSO4=BaSO4↓+Mg(OH)2↓;氢氧化钡、氯化钙;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解析】
【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2)根据加入的氢氧化钡是过量的,以及氢氧化钡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除杂的过程加入的氢氧化钡是过量的,加入Y,需要出去氢氧化钡和氯化钙,所以Y是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剩余的碳酸钠对于氯化钠是杂质进行分析。
【详解】
(1)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Ba(OH)2+MgSO4=BaSO4↓+Mg(OH)2↓;
(2)加入的氢氧化钡是过量的,以及氢氧化钡发生的反应,所以滤液I中溶质有:氢氧化钡、氯化钙;
(3)除杂的过程加入的氢氧化钡是过量的,加入Y,需要出去氢氧化钡和氯化钙,所以Y 是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剩余的碳酸钠对于氯化钠是杂质,所以该实验中最后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14.某干燥剂含有CaO 、NaOH 和CaCl 2中的两种物质,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依据实验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向溶液a 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固体b 一定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加入过量稀HNO 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现象c :①若无白色沉淀,干燥剂成分为_______________。
②若有白色沉淀,写出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溶液变蓝 CaCO 3 完全除去NaOH 、Na 2CO 3,以免干扰检验CaCl 2 CaO 和NaOH 33NaCl + AgNO =AgCl NaNO ↓+
【解析】
【分析】
【详解】
(1)某干燥剂含有CaO 、NaOH 和CaCl 2中的两种物质,氧化钙遇水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加水后形成的溶液a (至少含有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一定呈碱性,所以溶液a 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一定会是蓝色。
故填:溶液变蓝。
(2)溶液a 中加入过量碳酸钠后形成白色固体b ,而干燥剂中含有CaO 、NaOH 和CaCl 2中的两种物质,氧化钙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白色固体b 一定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
故填:CaCO 3。
(3)溶液a 中加入过量碳酸钠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或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溶液中一定会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或氯化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 3,再滴加硝酸银,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目的是想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从而确定干燥剂中是否含有氯化钙,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会对氯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它们遇到硝酸银也会产生白色沉淀,为排除他们的干扰,所以加入过量稀硝酸,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转化为硝酸钠和水及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加入过量稀HNO 3的目的是完全除去NaOH 、Na 2CO 3,以免干扰检验CaCl 2。
故填:完全除去NaOH 、Na 2CO 3,以免干扰检验CaCl 2。
(4)根据以上分析,加入过量稀硝酸,稀硝酸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分别反应后会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跑走),若溶液中有氯化钠,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c:①若无白色沉淀,干燥剂中不含氯化钙,所以干燥剂的成分为CaO 和NaOH 。
故填:CaO 和NaOH 。
②若有白色沉淀,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33NaCl + AgNO =AgCl NaNO ↓+。
【点睛】
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5.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这里的“碳”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气体。
(3)甲醇(CH 3OH )完全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证明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燃料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32222CH OH+3O 2CO +4H O 点燃
2232CO +Ca(OH)=CaCO +H O ↓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流程图,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这里的“碳”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气体。
(3)甲醇(CH 3OH )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22CH OH+3O 2CO +4H O 点燃。
(4)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通入澄清石灰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2232CO +Ca(OH)=CaCO +H O ↓。
16.某氯化钾样品含有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设计提纯的流程图如下:。